第五章 當下就是永恒
關燈
小
中
大
又切了一盤,陪我喝起酒來。
一杯又一杯,他喝到八成,用拳頭使勁捶自己的頭,說:“我這兵當得窩囊,我不像個當兵的啊!” 我知道這是醉了,就收了酒肉,各自睡下。
到了半夜,後窗上有“嘭嘭”的敲打聲,我忙叫複退軍人,那響聲卻沒有了。
複退軍人聽我說了,“哦”的一聲,說他出去看看,不要我起來,出門又将小房門鎖了。
過了好長時間,他回來了,一進門就喊我起來,沒頭沒腦地說:“人在事中迷,你給我出出主意!” “什麼事?”我吓了一跳,翻身坐起。
“她又被人打了!” “誰?” “桂枝。
” 門推開了,那女人披頭散發走了進來,說是夜裡田家人又要攆她,不準她再住原丈夫的三間房,孫家人也趁機起哄,什麼難聽的話都罵了。
她和人家吵起來,說隻要活着,她就不走,還要剛剛正正在石頭溝住下去。
人家要打她,她抄起擀面杖叫道:“誰動我一根指頭,就叫她像田家那死鬼一個下場!”那幫人也不敢動她,問她有什麼理由賴着。
她說:“我要招人!”問招的哪一個。
她喊了三聲:“甯有生!”那幫人聽了,又氣又罵,又是冷笑,說姓甯的沒那個膽量,一哄才散了。
“同志!”那女人突然在我面前跪下了,鼻涕眼淚一齊流了下來,“我名聲已經倒了,我也不怕你笑話。
但我哪兒是壞人?我壞在了什麼地方?我壞就壞在沒有認清孫家那個牲畜,我癡心待他,他卻耍弄了我!癡心兒不是我錯,我還要癡心待人。
是我先愛上甯有生的,要說勾引,就算是我勾引,他孤苦一人,被人看不上眼,我知道他的苦處,難道我們就不能熱熱火火成一個家?可他不像個血性男人,總是不敢公開,是我抖出來了,怕人家追問他時他撐不起腰杆,我就來逼他明日去村裡公開!” 這女人口齒流利,句句說得有闆有眼,我一下子感覺到了自己的責任,便站了起來,給複退軍人鼓勁,說這裡家族勢力還這麼厲害,就要當個生活的強者。
如果一個強了,兩個都強,一個強不起來,兩個人也就全毀了。
複退軍人瓷在了那裡。
“你說話呀,說話呀!”那女人抓住了他的胳膊,嗚嗚又哭了,“你老是這樣,你隻有自己糟蹋自己!我以前不是這樣嗎?我吃盡了性軟的虧,今日在這同志面前,你把話說清。
你要活得像個人,你明日就當衆人面公開,咱有的是力氣,人也不比誰笨,日子會過得紅火。
你要還是這樣下去,咱就一刀兩斷!我就是當一輩子寡婦,我也不會走,我也不去尋短見!” 複退軍人猛地過去抱了酒碗喝了一氣,一邊抹嘴,一邊說:“依你的辦,我也是窩囊夠了!” 第二天早上,因為我急着要趕到北邊留仙坪去,不能在這裡多待了。
臨走時,複退軍人和那女人雙雙送我上了溝那邊的便道上,我祝福他們成功,那女人“格”地笑出了聲。
三個月後,我回到了這個縣上,縣城裡正流傳着一個新聞:石頭溝一個寡婦和一個複退軍人為了結婚,在公社領不出結婚證,又上告到縣上,指控石頭溝孫家和田家暗中給公社文書使了黑錢。
結果,縣委追究,官司打了一月,孫家的那個大隊領導終于撤了職,寡婦和複退軍人結了婚。
兩人賣了寡婦的房子,積了本錢承包了一孔木炭窯,收入很多。
有人便給我說:“早上還見他們擔了炭在縣城南市上出售,炭是好炭,一律栲木料,易燃、耐燒、散熱性強,隻是燃起來愛爆火星兒。
” 摸魚捉鼈的人 在馮家灣已經待了五天。
因為上遊的土門公路出現塌方,班車一直沒有下來,我不能到竹林關去,就天天抱着一本書到灣前河堤的樹蔭下去消磨時間。
先是并不在意,後來老是遇着一個人在河灘上慢慢地走上去,一直走到遠處的一座大石崖底下,然後又折過頭慢慢地走下來,一雙赤腳在泥沙裡跳跳地踩,手裡拿着一柄類似雙股叉的東西在身子的前後左右亂紮。
他從來不說話,也不見笑,那麼走了兩三遭後,就坐在河邊那邊碾盤大小的花崗石上,從懷裡掏出一個酒瓶來,摸摸看看,就丢在水裡。
那酒瓶并不沉底,一上一下順波逐流,漸漸就看不見了。
這條河是丹鳳縣和山陽縣交界線。
河的上遊有一個小小的鎮子,叫作土門,河的下遊便是有名的風景區竹林關。
關在陝西,關東是河南,關南是湖北,這便有了雞鳴聽三省之說。
這個時候,雖然是夏季,但河水異常清澄,遠處的那座大石崖遮住了太陽,将河面鋪蔭了半邊,水在那崖下打着渦兒,顯得平靜、緩慢,呈墨綠色,稍稍往上看去,大石崖上邊是最高的河床,因為兩邊山崖在河底連接,旱天少水的時候,那黑黑的石床就裸露出來,地層是經過地質變化的。
一層一層石闆立栽着,像是電焊過的魚脊。
現在那石層看不到了,水在上邊泛着雪浪花。
河水的嘩嘩聲,也正是從那裡發出的。
再往上,河面就特别地寬,水是淺了些,也平得均勻,顔色綠得新鮮。
兩邊山根下的水霧就升起來了,卻是誰也無法解釋的淡藍色,袅袅騰起,如磷火一般。
那人就一直看着那迷迷離離的山水,似乎已經是在瞌睡了。
“喂——!”我叫了他一聲。
他回過頭來。
這是一張很不中看的臉,前額很窄,發際和眉毛幾乎連起來,眼睛小小的,甚至給人一種錯覺:那不是先天生的,是生後他的父母用指甲摳成的,或是繡花針挑成的。
鼻根低窪下去,鼻頭卻是絕對的蒜頭樣。
嘴唇上留着胡須,本來是嘴兩邊的酒窩,他卻長在一對小眼睛下,看我的時候,就深深地顯出來。
在商州,我還沒有見過這麼難看的臉。
“這也算是人嗎?”我想。
“要過河嗎?”他站起來,對我說。
我搖搖頭,想不到他會這樣猜測我。
“不要錢的,一分錢也不要。
” “謝謝你。
”我覺得這人心地倒是好的,但一看見他那張可笑而又可惡的臉,心裡就産生了一種說不出的不愉快,“我不是過河的。
” 他重新又坐了下來,盯着河面。
因為太曬了吧,他從石頭旁一棵彎腰的老柳樹上折下一把細枝來,編成了一個柳葉帽匝在頭上,但總不肯離開那塊石頭。
太陽把他那發黑的肩膀曬出了油汗,亮亮的,顯得身上那件背心越發白了。
但是,後來他在背心上抓起來,發出“嚓嚓”的抓撓聲,背心卻動也不動,我才發現那不是背心,他壓根兒就沒有穿什麼衣服,那白背心的模樣是他穿了好久的背心,現在脫了,露出的背心形狀的白肉。
我覺得有意思極了,想和他多說幾句話,他卻“噢”地叫了一聲,從石頭上跳下去,簡直可以說是滾了下去,沒命似的跑到河邊,又蹑手蹑腳地挪步,猛地一撲、一揚,一件黑黑的東西“日——兒!”掠過頭頂,“叭!”地落在沙灘上,是一隻老大的河鼈。
他抓起來,嘿嘿嘿地向我跑來了。
“你買嗎?”他說,“有三斤重,一定有三斤,說不定有三斤三兩;一元五?” 我明白他的職業了。
在商州的每一條河岸上,都有一些這樣的人:他們從河裡抓魚捉鼈,然後出售給穿四個兜的幹部,或者守在公路邊,等着從縣上、地區、省城過往的司機、乘客。
他一定看出我是幹部模樣的人了。
“一元,買了吧?”他又在說。
我說我不買,卻問他家住在哪裡,今年多大了,家裡有什麼人,一天能捉到多少鼈。
他張着嘴看着我,一時怕是感覺到了自己的醜陋,什麼也沒有說,将鼈放在腳下踏着,用雙股叉尖在鼈後蓋軟骨處紮一個洞,用柳枝拴了,吊在叉杆上轉身而去。
第二天,我又在河邊看見這個醜陋的人了,他還站在那塊石頭上,又将一個酒瓶丢進河水中,然後就去紮鼈,他的運氣似乎要比昨天好得多,竟捉住了三隻鼈,還有一隻拳頭般大的,已經要拴柳枝了,看了看,随手卻向河裡擲去。
他好大的力氣,那小鼈竟一下子擲過河面,在那邊的淺水裡砸出一片水花。
第三天,他照樣又在那裡捉鼈,後來又跳下水去,在河堤下的石排根摸魚,一連收獲了五條鲇魚,甩在岸上。
再摸時,他竟抓住一條菜花小蛇,吓得大呼小叫,已經爬到河岸上了還哇哇不停。
“好危險啊!”我跑過去,也吓得渾身直哆嗦。
“這水裡怎麼會有蛇呢?以前全沒有這種事!它會咬死人哩!” “這行當真不好受。
” “那麼,”他就又張着口望着我,“你要這魚嗎?你不要鼈,這魚好吃哩,五條,一元錢,行嗎?” 不知怎麼,我竟把這魚買下了。
我明明白白知道這魚我是不會吃的,因為我的房東對我說過他們最聞不慣那魚腥味兒,他們的鍋會讓我煎魚嗎?何況我又不會做。
但我卻掏出一元錢把這魚買下了。
他很感激,好像這一元錢不是他以魚賣得的價錢,而是我施惠他的。
他話多起來,說這河裡魚鼈很多,他們以前全是捉魚鼈去玩,那鲇魚最難捉,必須用中指去夾,要不就一下子溜脫,别小看那一斤重的魚,在水裡的力氣不比一個小狗好對付。
又說鼈是有窩的,發現窩了,一叉下去,就能紮住。
中午太陽好的時候,鼈就爬出河來曬蓋,要打翻它,要不那龜頭出來,會咬住人不放,如何打也不肯松口,必須等到天上打響雷,或者用刀剁下那頭來。
他又說,後來城裡的人喜歡吃這些亂七八糟東西,他們就有了掙錢的門路。
“我們忘不了城裡人的好處!是他們舍得錢,才使我們能有零花錢了。
” 我說:“話可不能這樣說,應該是你們養活了城裡人。
不是你們這麼下苦,城裡人哪兒能吃到這些鮮物兒?”他不同意我的觀點,和我争辯起來,末了就笑了:“城裡人什麼都吃!是不是死貓死狗地吃多了,口臭了,每天早上才刷牙呀?”我哈哈笑了。
“真有趣!”我說,“你今年多大了?” “三十四了。
你看着老吧,其實是三十三,七月十六日才過生日。
” “孩子幾歲了?” “我還沒結婚呢。
” 沒結婚?我不敢再問了。
因為在山地,三十多歲的人沒有結婚,是一件十分不體面的事,如同有了天大的短處,一般忌諱讓人提起的。
“其實,媳婦是在丈人家長着呢。
你說怪不,我們村的媳婦,有的在一條巷子裡,有的在幾百裡的地方,婚姻是天生一定的,這我是信了!” “你的那位對象住在哪兒呢?” “我不知道,我想她很快就給我來信了。
” 我不明白他這是什麼意思,再問時,他掉頭走了。
他走到那個石頭上,從懷裡掏出一個酒瓶,看了看,輕輕丢進河水中去了。
“你怎麼把酒瓶丢在河裡?”我大聲問道。
“它不會摔破的。
” “裡邊有酒嗎?” “沒有。
” “你丢那幹啥?” “給媳婦的……” “給媳婦?”我嘎地笑了,“給王八媳婦?” 他突然面對着我,怒目而視,那一張醜陋的臉異常兇惡。
我立即意識到自己的過錯,使他感到了自尊心的傷害吧? “你才娶王八媳婦!我那媳婦說不定還是城裡人哩!” 他恨恨地說着,轉身回去了。
我終于明白這是怎麼一類的人物了。
在商州,娶媳婦是艱難的,因為彩禮重,一般人往往省吃儉用上十年來積攢錢,而這個捉鼈者,靠這種手藝能賺得幾個錢呢?又長得那麼難看,三十三歲自然是娶不上媳婦了。
但他畢竟是人,是個精力充沛的男人,性欲的求而不得将他變得越發醜陋,性格越發古怪了。
但是,到了第四天,他突然見了我,還是笑着打招呼,還讓同他一塊來的三個孩子向我問好。
“你到上邊那大石崖下去過嗎?”他說。
“沒有。
” “那裡水好深,魚才多哩。
你要陪我去,我一定送你幾條魚。
” 我随他往上走。
河灘上,走一段,一個大水池,水是從河底和北邊山底浸流彙集的,水很深,下面是綠藻,使整個池子如硫化銅一樣。
走到大石崖下,水黑油油的,看不見底,人一走近便倒出影來。
他讓我和三個孩子從下邊不停地往河裡丢石頭,一邊丢,一邊往上走,說是這樣就把遊魚趕到那深潭去了。
三個孩子丢了一陣,便亂丢起來,他大聲罵娘,再就揪住一個,摔在沙灘上,喝令他滾遠。
那孩子害怕了,不敢言語,卻不走。
于是,他吼道:“還亂投不?” “不啦!”那小孩說,“我嫌從下邊投累……” “嫌累的滾蛋!” 那兩個孩子就讨好了:“我不累!我不累!” 等石頭丢到潭邊,他從懷裡掏出一個酒瓶,在裡邊裝上黃色炸藥,把雷管、導火索裝好,口上糊了河泥,然後點着丢進潭中。
孩子們嘩地向後跑,站在遠遠的地方,趴在沙石上,膽大的,又探頭探腦朝河邊走…… “咚!”驚天動地一聲響,幾十丈高的水柱沖天而起,恰好一陣風過,細沫般的水珠唰唰唰斜落下來,淋得我們渾身都濕了。
大家叫着、笑着,擁到河邊,河裡泛着濁浪、泡沫,卻并未見魚肚子朝上漂起來。
我失望地說:“沒有,咳,連一條小魚兒也沒有。
”他說:“甭急!漂上來都是小魚,大魚才從水底走哩!”于是我們又跑到下遊去看,還是什麼也沒有。
他很悲觀,孩子們卻一樣高興,大聲喊:“沒有喲,一個也沒有喲!” “這是怎麼回事?這潭裡這麼幹淨?一斤炸藥就這樣聽了個響聲?”醜陋者說着,臉更難看了。
後來,他又從懷裡掏出一個酒瓶,丢進河裡去了。
“還要炸嗎?” “那不是炸藥。
” “給媳婦……”我話一出口,不敢說了。
他卻給我笑笑,和三個孩子跑走了。
我終不明白,他為什麼每一次到河邊,都要丢一個空酒瓶呢?那酒瓶每一次丢下,并不下沉,可見口子是封得嚴嚴的,那裡邊裝着什麼嗎? 以後又是兩天,他依然在丢。
我決定要看看這個秘密了。
就在我要走的那天中午,我瞧見他又往河裡去了,就到了下遊的堤上看看。
他果然又丢下一個瓶子,我忙跑到河水中将沖下的酒瓶撈起。
這是一個口封得特别嚴的酒瓶,裡邊有一張紙條,打開了,原來是一封信:“我叫任一民,家住丹鳳縣土門公社馮家灣,現在三十三歲(實足年齡),上無父母,下無兄妹,房子三間,廈屋間半,糧食裝了兩個八鬥甕,還有一窖芋頭,錢也積存了許多,我還有手藝,會摸魚捉鼈,隻是沒有成家。
這瓶子如果是一個男人拾到,請封好瓶口還放在河裡;若是一個女的拾了,是成過家的,也請封好放在河裡;若是沒成家的姑娘得了,這就是咱們的姻緣,盼能來信。
以後的日子,我能養活你,我不會打你,你來我們村落戶也成,我也可以招過門去,生下孩子姓你的姓也行。
我等着你的信。
” 我看着這封真誠而有趣的求愛信,竟再沒有嘲笑和厭惡起這位醜陋的摸魚捉鼈人了。
但我是個男人,又是個異地的遊客,我隻好小心翼翼地将信裝進酒瓶,蓋上油紙包着的木塞,按好鐵蓋,輕輕放進河裡去了。
我站起來,遠遠看見就在河的上遊,那個求愛者正在河灘跑着,是不是又捉住了一隻鼈或者一串魚呢? 說死 人總是要死的。
大人物的死天翻地覆,小人物說死,一閉眼兒,燈滅了,就死了。
我常常想,真有意思,我能記得我生于何年何月何日,但我将死于什麼時候卻不知道。
一覺睡起來,感覺睡着的那陣就是死了吧,睡夢是不是另一個世界的形态呢?我的一個畫家朋友,一個月裡總要約我見一次,每次都要交我一份遺書,說他死後,眼睛得獻給××醫院,心肺得獻給××醫院。
過些日子,他又約我去,遺書又改了,說××醫院管理混亂,決定把眼睛獻給另一個××醫院。
對于死和将死的人見得多了,我倒有個偏見,如果說現在就業十分艱難,看一個孩子待父母孝順不孝順就看他能不能考上大學,那麼,評價一個人的曆史功過就得依此人死後是否還造福于民。
秦始皇死了那麼多年,現在發掘了個兵馬俑坑,使中國赢得了那麼大的威名,又賺了那麼多旅遊參觀的錢,這秦始皇就是個好的。
人怕毛毛蟲,據說人是從小爬蟲衍變的,人也怕人,人也怕自己,怕自己死。
在平日,壽比南山的話我們說得很多,萬壽無疆也喊過,是極少以死來恭維的話,死隻能是對敵人最痛恨的詛咒,是法典中的極刑。
依我的經驗,三十歲以前,從來是不思考到死的,人到了中年,下一輩的人拔節似的往上長,老一茬的人接二連三地死去,死的概念動不動冒在心頭,幾個熟人湊一堆了,瞧,誰怎麼沒有來,死了,就說半天關于死的話題。
凡能說到死的人,其實離死還遙遠,真正到了死神立于門邊,卻從不說死的。
我見過許多癌症病人,大都有三個發展階段,先是害怕自己是癌症,總打問化驗檢查的結果,觀察陪護人的臉色。
再是知道了事實,則拒不接受,陪護人謊說是無關緊要的某某部位炎症,他也這麼說,老實在配合治療,相信奇迹的出現。
後是治療無效果,絕望了,什麼話也不說了,眼睛也不願看到一切,隻是流淚。
人一生下來就預示着死,生的過程就是死的過程,這樣的道理每個人在平時都能說一套,甚至還要用這般的話去勸導臨死的人,而到了自己将死,卻便想不開了。
《紅樓夢》裡的那一段《好了歌》,說的是功名、富貴、聲色不能看得通達是人性的弱點,那麼,人性裡最大的可悲處是不能享受平等。
試想,我們作為一個平頭百姓,平日裡看不慣以權謀私,看不慣不公正的發财,提意見呀鬧鬥争呀地要平等,可徹底消除貴賤窮富和男女老幼界限的最平等的死到來時,卻不肯死,不死不行的,才依依不舍地去了。
為什麼不肯死,民間的意識裡,死是要到陰曹地府去的,那是一個漆黑無比的地方。
幾乎誰也沒見過鬼,但每個人都認為鬼是青面獠牙,血口長舌的。
接觸過許多死去了又活過來的人,他們都在講死的時候,覺得自己一直往上飛,越往上飛越覺得舒服,甚至能看到睡在床上的自己的身子,還聽得到醫生的話和親屬的哭。
這情景真實不真實,我沒有經驗,但凡見過的病死的人最後咽氣的時候差不多都呈現出一絲微笑。
我在陝西的鎮安縣見過一次葬禮,十幾人圍着死人敲鑼打鼓唱孝歌,其中一段在唱:“說一聲你死了就死了,親戚朋友都不知道。
親戚朋友知道了,亡人已過奈何橋。
奈何橋七寸的寬來萬丈的高,中間抹着花油膠。
大風吹來搖搖擺,小風吹來擺擺地搖。
有福的亡人橋上過,無福的亡人被打下橋。
亡人過了奈何橋,從此陰間陽間路兩條。
社會主義這麼地好,你為什麼要死得這樣早?!”這是沒辦法的,誰都要離開這個人世的,如果人世真是這麼好,你總不能老占着地方不讓别人來吧。
而且死去有死去的好處,基督教徒們不是說死去要到天堂見上帝嗎,共産黨的幹部也常說“将來要去見馬克思”。
我們這些芸芸衆生,死了隻能去閻王那兒報到,閻王是什麼,閻王是監督執行公正平等的長官。
把生與死看得過分嚴重是人的禀性,這禀性表現出來就是所謂的感情,其實,這正是上天造人的陰謀處。
識破這個陰謀的是那些哲學家、高人、真人,所以他們對死從容不迫。
另外,對死沒有恐懼的是那些糊裡糊塗的人。
最要命的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人,他們最恐懼死,又最關心死,你說人來世上是旅遊一趟的,旅遊那麼一遭就回去了,他就要問人是從哪兒來的又要回到哪兒去。
道教說死是乘雲駕鶴去做仙了;佛教說靈魂不生不死不來不往,死的隻是軀體;唯物論講師說人來自泥土,最後又歸于泥土。
芸芸衆生還是想不通,詛咒死而歌頌生,并且把産生的地方叫作“子宮”,好像他來人世之前是享受到皇帝的待遇的。
不管來到人世的情景怎樣地美好,又怎樣地不願去死,最後都是死了。
這人生的一趟旅遊是旅遊好了還是旅遊不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體會。
我相信有許多人在這次旅遊之後是不想再來了,因為看景常常不如聽景。
但既然陽世是個旅遊勝地,沒有來過的還依舊要來的,這就是人類不絕的緣故吧。
作為一個平平常常的人,我還是做我平常人的庸俗見解。
孔子有句話是“朝聞道,夕死可矣”,當我第一次讀到這句話,我特高興,噢,孔聖人說過了,早上得了道,晚上就應該死了,這不是說凡是死的人都是得了道的嗎?那麼,這死是多麼高貴和幸福,而活得長久的,則是一種蠢笨,不悟道,是罪過,越是擁戴誰萬壽無疆,越是在懲罰誰,他萬壽了還不得道,他活着隻是災難更多,危害更大。
海明威有個小說,寫的是一個人看見妻子在生産,他承受不了人生人的場面,就割破動脈血管而死了。
海明威講的是生比死可怕。
我小時候聽水磨坊的老漢說過一個故事,一個人夜裡獨自在家,有鬼來騷擾,這人不理,鬼很生氣,鬧得更厲害,以死來威脅,這人說了一句:“我對活着都不怕,我怕死?!”這人說得真好,人在世上,是最艱難的事,要吃喝拉撒,要七情六欲,要傷病災痛,要悲歡離合,活人真不容易。
那些自殺的人,自己能對自己下手,似乎很勇敢,其實是一種自私、逃避和怯弱。
既然死是人的最後歸宿,既然壽的長短是聞道的遲早,既然聞道而死去的時候是一種解脫和幸福,對于死應該坦然。
而恐懼的人,不能正确地面對死去,也絕不會正确地面對活着,這樣的人即使一時還未死,卻錯誤地理解人生,以為人生就是在有限的時間裡吃好穿好玩好,要吃好穿好玩好就去掠奪、剝削、欺騙、傷害别人。
這樣的活着把自己的肚腹變成埋葬山珍海味的墳墓,穿絲挂綢,把身子變成一個蠶,隻能是久久得不了道,老而不死,“老而不死則為賊”了。
一杯又一杯,他喝到八成,用拳頭使勁捶自己的頭,說:“我這兵當得窩囊,我不像個當兵的啊!” 我知道這是醉了,就收了酒肉,各自睡下。
到了半夜,後窗上有“嘭嘭”的敲打聲,我忙叫複退軍人,那響聲卻沒有了。
複退軍人聽我說了,“哦”的一聲,說他出去看看,不要我起來,出門又将小房門鎖了。
過了好長時間,他回來了,一進門就喊我起來,沒頭沒腦地說:“人在事中迷,你給我出出主意!” “什麼事?”我吓了一跳,翻身坐起。
“她又被人打了!” “誰?” “桂枝。
” 門推開了,那女人披頭散發走了進來,說是夜裡田家人又要攆她,不準她再住原丈夫的三間房,孫家人也趁機起哄,什麼難聽的話都罵了。
她和人家吵起來,說隻要活着,她就不走,還要剛剛正正在石頭溝住下去。
人家要打她,她抄起擀面杖叫道:“誰動我一根指頭,就叫她像田家那死鬼一個下場!”那幫人也不敢動她,問她有什麼理由賴着。
她說:“我要招人!”問招的哪一個。
她喊了三聲:“甯有生!”那幫人聽了,又氣又罵,又是冷笑,說姓甯的沒那個膽量,一哄才散了。
“同志!”那女人突然在我面前跪下了,鼻涕眼淚一齊流了下來,“我名聲已經倒了,我也不怕你笑話。
但我哪兒是壞人?我壞在了什麼地方?我壞就壞在沒有認清孫家那個牲畜,我癡心待他,他卻耍弄了我!癡心兒不是我錯,我還要癡心待人。
是我先愛上甯有生的,要說勾引,就算是我勾引,他孤苦一人,被人看不上眼,我知道他的苦處,難道我們就不能熱熱火火成一個家?可他不像個血性男人,總是不敢公開,是我抖出來了,怕人家追問他時他撐不起腰杆,我就來逼他明日去村裡公開!” 這女人口齒流利,句句說得有闆有眼,我一下子感覺到了自己的責任,便站了起來,給複退軍人鼓勁,說這裡家族勢力還這麼厲害,就要當個生活的強者。
如果一個強了,兩個都強,一個強不起來,兩個人也就全毀了。
複退軍人瓷在了那裡。
“你說話呀,說話呀!”那女人抓住了他的胳膊,嗚嗚又哭了,“你老是這樣,你隻有自己糟蹋自己!我以前不是這樣嗎?我吃盡了性軟的虧,今日在這同志面前,你把話說清。
你要活得像個人,你明日就當衆人面公開,咱有的是力氣,人也不比誰笨,日子會過得紅火。
你要還是這樣下去,咱就一刀兩斷!我就是當一輩子寡婦,我也不會走,我也不去尋短見!” 複退軍人猛地過去抱了酒碗喝了一氣,一邊抹嘴,一邊說:“依你的辦,我也是窩囊夠了!” 第二天早上,因為我急着要趕到北邊留仙坪去,不能在這裡多待了。
臨走時,複退軍人和那女人雙雙送我上了溝那邊的便道上,我祝福他們成功,那女人“格”地笑出了聲。
三個月後,我回到了這個縣上,縣城裡正流傳着一個新聞:石頭溝一個寡婦和一個複退軍人為了結婚,在公社領不出結婚證,又上告到縣上,指控石頭溝孫家和田家暗中給公社文書使了黑錢。
結果,縣委追究,官司打了一月,孫家的那個大隊領導終于撤了職,寡婦和複退軍人結了婚。
兩人賣了寡婦的房子,積了本錢承包了一孔木炭窯,收入很多。
有人便給我說:“早上還見他們擔了炭在縣城南市上出售,炭是好炭,一律栲木料,易燃、耐燒、散熱性強,隻是燃起來愛爆火星兒。
” 摸魚捉鼈的人 在馮家灣已經待了五天。
因為上遊的土門公路出現塌方,班車一直沒有下來,我不能到竹林關去,就天天抱着一本書到灣前河堤的樹蔭下去消磨時間。
先是并不在意,後來老是遇着一個人在河灘上慢慢地走上去,一直走到遠處的一座大石崖底下,然後又折過頭慢慢地走下來,一雙赤腳在泥沙裡跳跳地踩,手裡拿着一柄類似雙股叉的東西在身子的前後左右亂紮。
他從來不說話,也不見笑,那麼走了兩三遭後,就坐在河邊那邊碾盤大小的花崗石上,從懷裡掏出一個酒瓶來,摸摸看看,就丢在水裡。
那酒瓶并不沉底,一上一下順波逐流,漸漸就看不見了。
這條河是丹鳳縣和山陽縣交界線。
河的上遊有一個小小的鎮子,叫作土門,河的下遊便是有名的風景區竹林關。
關在陝西,關東是河南,關南是湖北,這便有了雞鳴聽三省之說。
這個時候,雖然是夏季,但河水異常清澄,遠處的那座大石崖遮住了太陽,将河面鋪蔭了半邊,水在那崖下打着渦兒,顯得平靜、緩慢,呈墨綠色,稍稍往上看去,大石崖上邊是最高的河床,因為兩邊山崖在河底連接,旱天少水的時候,那黑黑的石床就裸露出來,地層是經過地質變化的。
一層一層石闆立栽着,像是電焊過的魚脊。
現在那石層看不到了,水在上邊泛着雪浪花。
河水的嘩嘩聲,也正是從那裡發出的。
再往上,河面就特别地寬,水是淺了些,也平得均勻,顔色綠得新鮮。
兩邊山根下的水霧就升起來了,卻是誰也無法解釋的淡藍色,袅袅騰起,如磷火一般。
那人就一直看着那迷迷離離的山水,似乎已經是在瞌睡了。
“喂——!”我叫了他一聲。
他回過頭來。
這是一張很不中看的臉,前額很窄,發際和眉毛幾乎連起來,眼睛小小的,甚至給人一種錯覺:那不是先天生的,是生後他的父母用指甲摳成的,或是繡花針挑成的。
鼻根低窪下去,鼻頭卻是絕對的蒜頭樣。
嘴唇上留着胡須,本來是嘴兩邊的酒窩,他卻長在一對小眼睛下,看我的時候,就深深地顯出來。
在商州,我還沒有見過這麼難看的臉。
“這也算是人嗎?”我想。
“要過河嗎?”他站起來,對我說。
我搖搖頭,想不到他會這樣猜測我。
“不要錢的,一分錢也不要。
” “謝謝你。
”我覺得這人心地倒是好的,但一看見他那張可笑而又可惡的臉,心裡就産生了一種說不出的不愉快,“我不是過河的。
” 他重新又坐了下來,盯着河面。
因為太曬了吧,他從石頭旁一棵彎腰的老柳樹上折下一把細枝來,編成了一個柳葉帽匝在頭上,但總不肯離開那塊石頭。
太陽把他那發黑的肩膀曬出了油汗,亮亮的,顯得身上那件背心越發白了。
但是,後來他在背心上抓起來,發出“嚓嚓”的抓撓聲,背心卻動也不動,我才發現那不是背心,他壓根兒就沒有穿什麼衣服,那白背心的模樣是他穿了好久的背心,現在脫了,露出的背心形狀的白肉。
我覺得有意思極了,想和他多說幾句話,他卻“噢”地叫了一聲,從石頭上跳下去,簡直可以說是滾了下去,沒命似的跑到河邊,又蹑手蹑腳地挪步,猛地一撲、一揚,一件黑黑的東西“日——兒!”掠過頭頂,“叭!”地落在沙灘上,是一隻老大的河鼈。
他抓起來,嘿嘿嘿地向我跑來了。
“你買嗎?”他說,“有三斤重,一定有三斤,說不定有三斤三兩;一元五?” 我明白他的職業了。
在商州的每一條河岸上,都有一些這樣的人:他們從河裡抓魚捉鼈,然後出售給穿四個兜的幹部,或者守在公路邊,等着從縣上、地區、省城過往的司機、乘客。
他一定看出我是幹部模樣的人了。
“一元,買了吧?”他又在說。
我說我不買,卻問他家住在哪裡,今年多大了,家裡有什麼人,一天能捉到多少鼈。
他張着嘴看着我,一時怕是感覺到了自己的醜陋,什麼也沒有說,将鼈放在腳下踏着,用雙股叉尖在鼈後蓋軟骨處紮一個洞,用柳枝拴了,吊在叉杆上轉身而去。
第二天,我又在河邊看見這個醜陋的人了,他還站在那塊石頭上,又将一個酒瓶丢進河水中,然後就去紮鼈,他的運氣似乎要比昨天好得多,竟捉住了三隻鼈,還有一隻拳頭般大的,已經要拴柳枝了,看了看,随手卻向河裡擲去。
他好大的力氣,那小鼈竟一下子擲過河面,在那邊的淺水裡砸出一片水花。
第三天,他照樣又在那裡捉鼈,後來又跳下水去,在河堤下的石排根摸魚,一連收獲了五條鲇魚,甩在岸上。
再摸時,他竟抓住一條菜花小蛇,吓得大呼小叫,已經爬到河岸上了還哇哇不停。
“好危險啊!”我跑過去,也吓得渾身直哆嗦。
“這水裡怎麼會有蛇呢?以前全沒有這種事!它會咬死人哩!” “這行當真不好受。
” “那麼,”他就又張着口望着我,“你要這魚嗎?你不要鼈,這魚好吃哩,五條,一元錢,行嗎?” 不知怎麼,我竟把這魚買下了。
我明明白白知道這魚我是不會吃的,因為我的房東對我說過他們最聞不慣那魚腥味兒,他們的鍋會讓我煎魚嗎?何況我又不會做。
但我卻掏出一元錢把這魚買下了。
他很感激,好像這一元錢不是他以魚賣得的價錢,而是我施惠他的。
他話多起來,說這河裡魚鼈很多,他們以前全是捉魚鼈去玩,那鲇魚最難捉,必須用中指去夾,要不就一下子溜脫,别小看那一斤重的魚,在水裡的力氣不比一個小狗好對付。
又說鼈是有窩的,發現窩了,一叉下去,就能紮住。
中午太陽好的時候,鼈就爬出河來曬蓋,要打翻它,要不那龜頭出來,會咬住人不放,如何打也不肯松口,必須等到天上打響雷,或者用刀剁下那頭來。
他又說,後來城裡的人喜歡吃這些亂七八糟東西,他們就有了掙錢的門路。
“我們忘不了城裡人的好處!是他們舍得錢,才使我們能有零花錢了。
” 我說:“話可不能這樣說,應該是你們養活了城裡人。
不是你們這麼下苦,城裡人哪兒能吃到這些鮮物兒?”他不同意我的觀點,和我争辯起來,末了就笑了:“城裡人什麼都吃!是不是死貓死狗地吃多了,口臭了,每天早上才刷牙呀?”我哈哈笑了。
“真有趣!”我說,“你今年多大了?” “三十四了。
你看着老吧,其實是三十三,七月十六日才過生日。
” “孩子幾歲了?” “我還沒結婚呢。
” 沒結婚?我不敢再問了。
因為在山地,三十多歲的人沒有結婚,是一件十分不體面的事,如同有了天大的短處,一般忌諱讓人提起的。
“其實,媳婦是在丈人家長着呢。
你說怪不,我們村的媳婦,有的在一條巷子裡,有的在幾百裡的地方,婚姻是天生一定的,這我是信了!” “你的那位對象住在哪兒呢?” “我不知道,我想她很快就給我來信了。
” 我不明白他這是什麼意思,再問時,他掉頭走了。
他走到那個石頭上,從懷裡掏出一個酒瓶,看了看,輕輕丢進河水中去了。
“你怎麼把酒瓶丢在河裡?”我大聲問道。
“它不會摔破的。
” “裡邊有酒嗎?” “沒有。
” “你丢那幹啥?” “給媳婦的……” “給媳婦?”我嘎地笑了,“給王八媳婦?” 他突然面對着我,怒目而視,那一張醜陋的臉異常兇惡。
我立即意識到自己的過錯,使他感到了自尊心的傷害吧? “你才娶王八媳婦!我那媳婦說不定還是城裡人哩!” 他恨恨地說着,轉身回去了。
我終于明白這是怎麼一類的人物了。
在商州,娶媳婦是艱難的,因為彩禮重,一般人往往省吃儉用上十年來積攢錢,而這個捉鼈者,靠這種手藝能賺得幾個錢呢?又長得那麼難看,三十三歲自然是娶不上媳婦了。
但他畢竟是人,是個精力充沛的男人,性欲的求而不得将他變得越發醜陋,性格越發古怪了。
但是,到了第四天,他突然見了我,還是笑着打招呼,還讓同他一塊來的三個孩子向我問好。
“你到上邊那大石崖下去過嗎?”他說。
“沒有。
” “那裡水好深,魚才多哩。
你要陪我去,我一定送你幾條魚。
” 我随他往上走。
河灘上,走一段,一個大水池,水是從河底和北邊山底浸流彙集的,水很深,下面是綠藻,使整個池子如硫化銅一樣。
走到大石崖下,水黑油油的,看不見底,人一走近便倒出影來。
他讓我和三個孩子從下邊不停地往河裡丢石頭,一邊丢,一邊往上走,說是這樣就把遊魚趕到那深潭去了。
三個孩子丢了一陣,便亂丢起來,他大聲罵娘,再就揪住一個,摔在沙灘上,喝令他滾遠。
那孩子害怕了,不敢言語,卻不走。
于是,他吼道:“還亂投不?” “不啦!”那小孩說,“我嫌從下邊投累……” “嫌累的滾蛋!” 那兩個孩子就讨好了:“我不累!我不累!” 等石頭丢到潭邊,他從懷裡掏出一個酒瓶,在裡邊裝上黃色炸藥,把雷管、導火索裝好,口上糊了河泥,然後點着丢進潭中。
孩子們嘩地向後跑,站在遠遠的地方,趴在沙石上,膽大的,又探頭探腦朝河邊走…… “咚!”驚天動地一聲響,幾十丈高的水柱沖天而起,恰好一陣風過,細沫般的水珠唰唰唰斜落下來,淋得我們渾身都濕了。
大家叫着、笑着,擁到河邊,河裡泛着濁浪、泡沫,卻并未見魚肚子朝上漂起來。
我失望地說:“沒有,咳,連一條小魚兒也沒有。
”他說:“甭急!漂上來都是小魚,大魚才從水底走哩!”于是我們又跑到下遊去看,還是什麼也沒有。
他很悲觀,孩子們卻一樣高興,大聲喊:“沒有喲,一個也沒有喲!” “這是怎麼回事?這潭裡這麼幹淨?一斤炸藥就這樣聽了個響聲?”醜陋者說着,臉更難看了。
後來,他又從懷裡掏出一個酒瓶,丢進河裡去了。
“還要炸嗎?” “那不是炸藥。
” “給媳婦……”我話一出口,不敢說了。
他卻給我笑笑,和三個孩子跑走了。
我終不明白,他為什麼每一次到河邊,都要丢一個空酒瓶呢?那酒瓶每一次丢下,并不下沉,可見口子是封得嚴嚴的,那裡邊裝着什麼嗎? 以後又是兩天,他依然在丢。
我決定要看看這個秘密了。
就在我要走的那天中午,我瞧見他又往河裡去了,就到了下遊的堤上看看。
他果然又丢下一個瓶子,我忙跑到河水中将沖下的酒瓶撈起。
這是一個口封得特别嚴的酒瓶,裡邊有一張紙條,打開了,原來是一封信:“我叫任一民,家住丹鳳縣土門公社馮家灣,現在三十三歲(實足年齡),上無父母,下無兄妹,房子三間,廈屋間半,糧食裝了兩個八鬥甕,還有一窖芋頭,錢也積存了許多,我還有手藝,會摸魚捉鼈,隻是沒有成家。
這瓶子如果是一個男人拾到,請封好瓶口還放在河裡;若是一個女的拾了,是成過家的,也請封好放在河裡;若是沒成家的姑娘得了,這就是咱們的姻緣,盼能來信。
以後的日子,我能養活你,我不會打你,你來我們村落戶也成,我也可以招過門去,生下孩子姓你的姓也行。
我等着你的信。
” 我看着這封真誠而有趣的求愛信,竟再沒有嘲笑和厭惡起這位醜陋的摸魚捉鼈人了。
但我是個男人,又是個異地的遊客,我隻好小心翼翼地将信裝進酒瓶,蓋上油紙包着的木塞,按好鐵蓋,輕輕放進河裡去了。
我站起來,遠遠看見就在河的上遊,那個求愛者正在河灘跑着,是不是又捉住了一隻鼈或者一串魚呢? 說死 人總是要死的。
大人物的死天翻地覆,小人物說死,一閉眼兒,燈滅了,就死了。
我常常想,真有意思,我能記得我生于何年何月何日,但我将死于什麼時候卻不知道。
一覺睡起來,感覺睡着的那陣就是死了吧,睡夢是不是另一個世界的形态呢?我的一個畫家朋友,一個月裡總要約我見一次,每次都要交我一份遺書,說他死後,眼睛得獻給××醫院,心肺得獻給××醫院。
過些日子,他又約我去,遺書又改了,說××醫院管理混亂,決定把眼睛獻給另一個××醫院。
對于死和将死的人見得多了,我倒有個偏見,如果說現在就業十分艱難,看一個孩子待父母孝順不孝順就看他能不能考上大學,那麼,評價一個人的曆史功過就得依此人死後是否還造福于民。
秦始皇死了那麼多年,現在發掘了個兵馬俑坑,使中國赢得了那麼大的威名,又賺了那麼多旅遊參觀的錢,這秦始皇就是個好的。
人怕毛毛蟲,據說人是從小爬蟲衍變的,人也怕人,人也怕自己,怕自己死。
在平日,壽比南山的話我們說得很多,萬壽無疆也喊過,是極少以死來恭維的話,死隻能是對敵人最痛恨的詛咒,是法典中的極刑。
依我的經驗,三十歲以前,從來是不思考到死的,人到了中年,下一輩的人拔節似的往上長,老一茬的人接二連三地死去,死的概念動不動冒在心頭,幾個熟人湊一堆了,瞧,誰怎麼沒有來,死了,就說半天關于死的話題。
凡能說到死的人,其實離死還遙遠,真正到了死神立于門邊,卻從不說死的。
我見過許多癌症病人,大都有三個發展階段,先是害怕自己是癌症,總打問化驗檢查的結果,觀察陪護人的臉色。
再是知道了事實,則拒不接受,陪護人謊說是無關緊要的某某部位炎症,他也這麼說,老實在配合治療,相信奇迹的出現。
後是治療無效果,絕望了,什麼話也不說了,眼睛也不願看到一切,隻是流淚。
人一生下來就預示着死,生的過程就是死的過程,這樣的道理每個人在平時都能說一套,甚至還要用這般的話去勸導臨死的人,而到了自己将死,卻便想不開了。
《紅樓夢》裡的那一段《好了歌》,說的是功名、富貴、聲色不能看得通達是人性的弱點,那麼,人性裡最大的可悲處是不能享受平等。
試想,我們作為一個平頭百姓,平日裡看不慣以權謀私,看不慣不公正的發财,提意見呀鬧鬥争呀地要平等,可徹底消除貴賤窮富和男女老幼界限的最平等的死到來時,卻不肯死,不死不行的,才依依不舍地去了。
為什麼不肯死,民間的意識裡,死是要到陰曹地府去的,那是一個漆黑無比的地方。
幾乎誰也沒見過鬼,但每個人都認為鬼是青面獠牙,血口長舌的。
接觸過許多死去了又活過來的人,他們都在講死的時候,覺得自己一直往上飛,越往上飛越覺得舒服,甚至能看到睡在床上的自己的身子,還聽得到醫生的話和親屬的哭。
這情景真實不真實,我沒有經驗,但凡見過的病死的人最後咽氣的時候差不多都呈現出一絲微笑。
我在陝西的鎮安縣見過一次葬禮,十幾人圍着死人敲鑼打鼓唱孝歌,其中一段在唱:“說一聲你死了就死了,親戚朋友都不知道。
親戚朋友知道了,亡人已過奈何橋。
奈何橋七寸的寬來萬丈的高,中間抹着花油膠。
大風吹來搖搖擺,小風吹來擺擺地搖。
有福的亡人橋上過,無福的亡人被打下橋。
亡人過了奈何橋,從此陰間陽間路兩條。
社會主義這麼地好,你為什麼要死得這樣早?!”這是沒辦法的,誰都要離開這個人世的,如果人世真是這麼好,你總不能老占着地方不讓别人來吧。
而且死去有死去的好處,基督教徒們不是說死去要到天堂見上帝嗎,共産黨的幹部也常說“将來要去見馬克思”。
我們這些芸芸衆生,死了隻能去閻王那兒報到,閻王是什麼,閻王是監督執行公正平等的長官。
把生與死看得過分嚴重是人的禀性,這禀性表現出來就是所謂的感情,其實,這正是上天造人的陰謀處。
識破這個陰謀的是那些哲學家、高人、真人,所以他們對死從容不迫。
另外,對死沒有恐懼的是那些糊裡糊塗的人。
最要命的是高不成低不就的人,他們最恐懼死,又最關心死,你說人來世上是旅遊一趟的,旅遊那麼一遭就回去了,他就要問人是從哪兒來的又要回到哪兒去。
道教說死是乘雲駕鶴去做仙了;佛教說靈魂不生不死不來不往,死的隻是軀體;唯物論講師說人來自泥土,最後又歸于泥土。
芸芸衆生還是想不通,詛咒死而歌頌生,并且把産生的地方叫作“子宮”,好像他來人世之前是享受到皇帝的待遇的。
不管來到人世的情景怎樣地美好,又怎樣地不願去死,最後都是死了。
這人生的一趟旅遊是旅遊好了還是旅遊不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體會。
我相信有許多人在這次旅遊之後是不想再來了,因為看景常常不如聽景。
但既然陽世是個旅遊勝地,沒有來過的還依舊要來的,這就是人類不絕的緣故吧。
作為一個平平常常的人,我還是做我平常人的庸俗見解。
孔子有句話是“朝聞道,夕死可矣”,當我第一次讀到這句話,我特高興,噢,孔聖人說過了,早上得了道,晚上就應該死了,這不是說凡是死的人都是得了道的嗎?那麼,這死是多麼高貴和幸福,而活得長久的,則是一種蠢笨,不悟道,是罪過,越是擁戴誰萬壽無疆,越是在懲罰誰,他萬壽了還不得道,他活着隻是災難更多,危害更大。
海明威有個小說,寫的是一個人看見妻子在生産,他承受不了人生人的場面,就割破動脈血管而死了。
海明威講的是生比死可怕。
我小時候聽水磨坊的老漢說過一個故事,一個人夜裡獨自在家,有鬼來騷擾,這人不理,鬼很生氣,鬧得更厲害,以死來威脅,這人說了一句:“我對活着都不怕,我怕死?!”這人說得真好,人在世上,是最艱難的事,要吃喝拉撒,要七情六欲,要傷病災痛,要悲歡離合,活人真不容易。
那些自殺的人,自己能對自己下手,似乎很勇敢,其實是一種自私、逃避和怯弱。
既然死是人的最後歸宿,既然壽的長短是聞道的遲早,既然聞道而死去的時候是一種解脫和幸福,對于死應該坦然。
而恐懼的人,不能正确地面對死去,也絕不會正确地面對活着,這樣的人即使一時還未死,卻錯誤地理解人生,以為人生就是在有限的時間裡吃好穿好玩好,要吃好穿好玩好就去掠奪、剝削、欺騙、傷害别人。
這樣的活着把自己的肚腹變成埋葬山珍海味的墳墓,穿絲挂綢,把身子變成一個蠶,隻能是久久得不了道,老而不死,“老而不死則為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