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願一生從容安甯
關燈
小
中
大
是病之因,同都是因,犯忌諱。
禁止兔唇人吃煙,他們噙不住香煙。
禁止長胡須的人吃煙,煙囪上從來不長草的。
留下了吃煙的少部分人,他們就與菩薩同在,因為菩薩像前的香爐裡終日香煙袅袅,菩薩也是吃煙的。
與黃鼠狼同舞,黃鼠狼在洞裡,煙一熏就出來了。
與龜同默,龜吃煙吃得蓋殼都焦黃焦黃的。
還可以與驢同嚎,瞧呀,驢這老煙鬼将多麼大的煙袋鍋兒别在腰裡! 我是吃煙的,屬相上為龍,雲要從龍,才吃煙吞吐煙霧要做雲的。
我吃煙的原則是吃時不把煙分散給他人,甯肯給他人錢,錢宜散不宜聚,煙是自焚身亡的忠義之士,卻不能讓與的。
而且我堅信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是中國人就吃中國煙,是本地人就吃本地煙,如我數年裡隻吃“猴王”。
杭州的一個寺裡有副門聯,是:“是命也是運也,緩緩而行;為名乎為利乎,坐坐再去。
”忙忙人生,坐下來幹啥,坐下來吃煙。
古土罐 我來自鄉下,其貌亦醜,愛吃家常飯,愛穿随便衣,收藏也隻喜歡土罐。
西安是古漢唐國都,出土的土罐多,土罐雖為文物,但多而價賤,國家政策允許,容易弄來,我就藏有近百件了。
家居的房子原本窄狹,以至于寫字台上、書架上、客廳裡,甚至床的四邊,全是土罐。
我不允許孩子們進我的房子,他們毛手毛腳,擔怕撞碎;胖子也不讓進來,因為所有空間隻能獨人側身走動。
曾有一胖婦人在轉身時碰着了一個糧倉罐,糧倉罐未碎,糧倉罐上的一隻雙耳唐罐掉下來破為三片。
許多人來這裡叫喊我是倉庫管理員,更有人抱怨房子陰氣太重,說這些土罐都是墓裡挖出來的,房子裡放這麼多怪不得你害病。
我是長年害病,是文壇上著名的病人,但我知道我的病與土罐無關,我是沒這麼多土罐時就病了的。
至于陰氣太重,我卻就喜歡陰,早晨能吃飯的是神變的,中午能吃飯的是人變的,晚上能吃飯的是鬼變的,我晚上就能吃飯,多半是鬼變的。
有客人來,我總愛顯示我的各種土罐,說它們多樸素、多大氣、多憨多拙,無人了,我就坐在土罐堆中默看默笑,十分受活。
我是很懶惰的人,不大出門走動,更害怕去社交應酬。
自書畫漸漸有了名,雖别人以金來購,也不大動筆,人罵我惜墨、吝啬佬,但凡聽說哪兒有罐,可以弄到手,不管白日黑天,風寒雪雨,我立即就趕去了。
許多人因此而騙我,提一隻土罐來換幾個字,或要送我一隻土罐而要求去赴一個堂會,上當受騙多了,我也知道要去上鈎入甕,但我控制不了我,我受不了土罐的誘惑。
我想,在權力、金錢、女色、名譽諸方面,我絕對有共産黨人的品質,而在土罐方面不行。
對于土罐的如此嗜好,連我也覺得不解,或許我上上的哪一世曾經是燒窯的?或許我上上的哪一世是個君王富豪? 這些土罐,少量是古董市場上買的,大量是以字畫變換,還有一些,是我使了各種手段從朋友、熟人手中強奪巧取而來。
在我洋洋得意收藏了近百的土罐之時,一日去友人蘆葦家,竟然見得他家有一土罐大若兩人摟抱,真是饞涎欲滴,過後耿耿于懷,但我難以啟齒索要,便四處打聽哪兒還有大的,得知陝北佳縣一帶有,雇車去民間查訪,空手而歸,又得知徑陽某人有一巨土罐,驅車而去,那土罐大雖大,卻已破裂。
越是得不到越想得到,遂鼓足勇氣給蘆葦去了一信,寫道: 古語說,神歸其位,物以類聚。
我想能得到您存的那隻特大土罐。
您不要急。
此土罐雖是您存,卻為我愛,因我收集土罐上百,已成氣候,卻無統帥,您那裡則有将無兵,縱然一本巨大,但并不是森林,還不如待在我處,讓外人觀之歎我收藏之盛,讓我撫之念兄友情之重。
當然,君子是不奪人之美,我不是奪,也不是騙,而要以金購買或以物易物。
土罐并不值錢,我願出原價十倍數,或您看上我家藏物,随手拿去。
古時友人相交,有贈丫環之舉,如今世風日下,不知兄肯否讓出瓦釜? 信發出後,日日盼有回複,但久未音信,我知道蘆葦必是不肯,不覺自感臉紅。
正在我失望之時,蘆葦來電話:“此土罐是我鎮家之物,你這般說話,我隻有割愛了!”蘆葦是好人,是我知己,我将永遠感謝他。
我去拉那巨大土罐時,特意擇了吉日,回來興奮得徹夜難眠,我原諒着我的掠奪,我對蘆葦說:“物之所得所失,皆有緣分啊!” 現在,巨大土罐放在我的家中,它逼着一些家什移位于陽台上,而寫字台僅留給我報紙一般大的地方。
我在想,這套房子到底是組織上分配給我住的還是給土罐住的?這些土罐是誰人所做,埋入誰人墳墓,誰人挖掘出土,又輾轉了誰人之手來到了我這裡?在我這裡待過百年了又落在哪人手中,又有誰還能知道我曾經收藏過呢?土罐是土捏燒而成,百年之後我亦化為土,我能不能有幸也被人捏燒成土罐?那麼,家裡這些土罐是不是有着漢武帝的土、司馬遷的土、唐玄宗或李白的土?今夜,月明星稀,家人已睡,萬籁俱寂,我把每個土罐拍拍摸摸,以想象,在其身上書寫了那些曆史的人名,恍惚間,便覺得每個土罐的靈魂都從漢唐一路而來了,竟不知不覺間在一土罐上也寫下了我的名字。
記五塊藏石 紅蛙:紅靈璧石,樣子像蛙,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是站在田埂欲跳的那一種,或許是瞧見了稻葉上的一隻蜻蜓的那個瞬間,形神兼備。
它的嘴大而扁,沿嘴邊一道白線。
眼睛突鼓,粉紅一圈,中間為紅中泛紫色,産生一種水汪汪的亮色。
通體暗紅,颚下以至前爪紅如朱砂。
來人初見,莫不驚訝,久看之,颚下部似乎一呼一吸地動。
我名凹,蛙與凹同音,素來在宴席上不食青蛙和牛蛙,得此石,以為是生靈回報,珍視異常,置于案上石佛的左側,讓其成神。
烏雞:家人屬相是雞,恰生日前得此葡萄瑪瑙石,甚為吉祥。
瑪瑙石本身名貴,如此大的體積又酷像雞就更稀罕。
脖子以上,密集葡萄珠,烏黑如漆,翅至尾部色稍淺,光照透亮。
我藏石頭,一半是朋友贈送或自撿,一半是以字畫換取,一幅字可換數件石,而此石來自内蒙古,要價萬元,幾經交涉到八千元,遂書四幅鬥方。
小鬼:靈璧石,完整無損的小人形狀,有雙目、有鼻有口,頭顱橢圓、身子稍傾斜、雙手相拱,有肚臍眼和下身,極其精靈幽默。
買時圍觀者很多,都說此石太像人,但因雙目深陷如洞,像是鬼,嫌放在家裡害怕。
我不怕鬼,沒做虧心事,而且鬼有鬼的可愛處,何況家裡畫的有鐘馗像哩。
珊瑚:這是一塊巨大的珊瑚化石。
我喜歡大的。
搬上樓的時候,四個人擡的,放在廳裡果然威風得很。
整個石頭是焦黑色,珊瑚節已磨平,呈現出魚鱗一樣的甲紋。
珊瑚石許多,但如此大的平石闆狀的珊瑚石恐怕是極少極少的吧。
我題詞:海風山骨。
唯一擔心的是樓闆負重不起,每次移動莫不小心翼翼。
胡琴:以前我有個樹根,稱謂美人琴,後來送了别人。
又曾得到過一個八音石,敲之音韻極好,但沒有形狀。
這塊石頭下是一橢圓,上是一個長柄,像琵琶,但比琵琶杆兒長了許多,且長柄梢稍彎,有幾處突出的齒,我便稱之為胡琴。
此胡琴無弦的,以石敲之,各處音響不同。
朋友送我的時候,是在酒席上,他喝多了,說:“有個寶貝,你如果說準琴棋書畫中的一個就送你。
”我不假思索說是琴。
他仰天長歎:“這是天意!”我怕他酒醒反悔,立即去他家,到家時他酒醒了,抱了這石琴一邊做彈奏動作一邊狂歌,樣子讓人感動,我就不忍心索要了。
但他豪爽,一定要送我,再一次說:“這是天意,這是緣分啊!” 人與石頭确實是有緣分的。
這些石頭能成為我的藏品,卻有一些很奇怪的經曆,今日我有緣得了,不知幾時緣盡,又歸落誰手?好的石頭就是這麼與人産生着緣分,而被人輾轉珍藏在世間的。
或許,應該再換一種思維,人與自然萬物的關系不僅僅是一種和諧,我們其實不一定是萬物之靈,隻是普通一分子,當我們住進一所房子後,這房子也會說:“我們有緣收藏了這一個人啊!” 陶俑 秦兵馬俑出土以後,我在京城不止一次見到有人指着在京工作的陝籍鄉黨說:“瞧,你長得和兵馬俑一模一樣!”話說得也對,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在相貌上的衍變是極其緩慢的。
我是陝西人,又一直生活在陝西,我知道陝西在西北,地高風寒,人又多食面食,長得腰粗膀圓,臉寬而肉厚,但眼前過來過去的面孔,熟視無睹了,倒也弄不清陝西人長得還有什麼特點。
史書上說,陝西人“多剛多蠢”,剛到什麼樣,又蠢到什麼樣,這可能是對陝西的男人而言,而現今陝西是公認的國内幾個産美女的地方之一,朝朝代代裡陝西人都是些什麼形狀呢,先人沒有照片可查,我隻有到博物館去看陶俑。
最早的陶俑僅僅是一個人頭,像是一件器皿的蓋子,它兩眼望空,嘴巴微張。
這是史前的陝西人。
陝人至今沒有小眼睛,恐怕就緣于此,嘴巴微張是他們發明了陶埙,發動起了沉沉的士聲。
微張是多麼好,它宣告人類已經認識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它什麼都知道了,卻不誇誇其談。
陝西人鄙夷花言巧語,如今了,還聽不得南方“鳥”語,罵北京人的“京油子”,罵天津人的“衛嘴子”。
到了秦,就是兵馬俑了。
兵馬俑的威武壯觀已婦孺皆曉,馬俑的高大與真馬不差上下,這些兵俑一定也是以當時人的高度而塑的,那麼,陝西的先人是多麼高大!但兵俑幾乎都腰長腿短,這令我難堪,卻想想,或許這樣更宜于作戰。
古書上說“狼虎之秦”,虎的腿就是矮的,若長一雙鹭鸶腿,那便去做舞伎了。
陝西人的好武真是有傳統,而善武者沉默又是陝西人善武的一大特點。
兵俑的面部表情都平和,甚至近于木讷,這多半是古書上講的愚,但忍無可忍了,六國如何被掃平,陝西人的爆發力即所說的剛,就可想而知了。
秦時的男人如此,女人呢,跪坐的俑使我們看到高髻後挽,面目清秀,雙手放膝,沉着安靜,這些俑初出土時被認作女俑,但随着大量出土了的同類型的俑,且一人一馬同穴而葬,又唇有胡須,方知這也是男俑,身份是在陰間為皇室養馬的“圍人”。
哦,做馬夫的男人能如此清秀,便可知做成女人的容貌也姣好了。
女人沒有被塑成俑,是秦男人瞧不起女人還是秦男人不願女人做這類艱苦工作,不可得知。
如今南方女人不願嫁陝西男人,嫌不會做飯、洗衣、裁縫和哄孩子,而陝西男人又臭罵南方男人竟讓女人去赤腳插秧、田埂挑糞,誰是誰非誰說得清? 漢代的俑就多了,抱盾俑、扁身俑、兵馬俑。
俑多的年代是文明的年代,因為被殉葬的活人少了。
抱盾俑和扁身俑都是極其瘦的,或坐或立,姿容恬靜,儀态端莊,服飾淡雅,面目秀麗,有一種含蓄内向的陰柔之美。
中國曆史上最強盛的為漢唐,而漢初卻是休養生息的歲月,一切都要平平靜靜過日子了,那時的先人是講究實際的,儉樸的,不事虛張而奮鬥的。
陝西人力量要爆發時,那是圖窮匕首現的,而蓄力的時候,則是長距離的較勁。
漢時民間雕刻有“漢八刀”之說,簡約是出名的,茂陵的石雕就是一例,而今,陝西人的大氣,不僅表現在建築、服飾、飲食、工藝上,接人待物、言談舉止莫不如此。
猶猶豫豫、瞻前顧後,不是陝西人性格,婆婆媽媽、雞零狗碎,為陝西人所不為。
他不如你的時候,你怎麼說他,他也不吭,你以為他是潑地的水提不起來了,那
禁止兔唇人吃煙,他們噙不住香煙。
禁止長胡須的人吃煙,煙囪上從來不長草的。
留下了吃煙的少部分人,他們就與菩薩同在,因為菩薩像前的香爐裡終日香煙袅袅,菩薩也是吃煙的。
與黃鼠狼同舞,黃鼠狼在洞裡,煙一熏就出來了。
與龜同默,龜吃煙吃得蓋殼都焦黃焦黃的。
還可以與驢同嚎,瞧呀,驢這老煙鬼将多麼大的煙袋鍋兒别在腰裡! 我是吃煙的,屬相上為龍,雲要從龍,才吃煙吞吐煙霧要做雲的。
我吃煙的原則是吃時不把煙分散給他人,甯肯給他人錢,錢宜散不宜聚,煙是自焚身亡的忠義之士,卻不能讓與的。
而且我堅信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是中國人就吃中國煙,是本地人就吃本地煙,如我數年裡隻吃“猴王”。
杭州的一個寺裡有副門聯,是:“是命也是運也,緩緩而行;為名乎為利乎,坐坐再去。
”忙忙人生,坐下來幹啥,坐下來吃煙。
古土罐 我來自鄉下,其貌亦醜,愛吃家常飯,愛穿随便衣,收藏也隻喜歡土罐。
西安是古漢唐國都,出土的土罐多,土罐雖為文物,但多而價賤,國家政策允許,容易弄來,我就藏有近百件了。
家居的房子原本窄狹,以至于寫字台上、書架上、客廳裡,甚至床的四邊,全是土罐。
我不允許孩子們進我的房子,他們毛手毛腳,擔怕撞碎;胖子也不讓進來,因為所有空間隻能獨人側身走動。
曾有一胖婦人在轉身時碰着了一個糧倉罐,糧倉罐未碎,糧倉罐上的一隻雙耳唐罐掉下來破為三片。
許多人來這裡叫喊我是倉庫管理員,更有人抱怨房子陰氣太重,說這些土罐都是墓裡挖出來的,房子裡放這麼多怪不得你害病。
我是長年害病,是文壇上著名的病人,但我知道我的病與土罐無關,我是沒這麼多土罐時就病了的。
至于陰氣太重,我卻就喜歡陰,早晨能吃飯的是神變的,中午能吃飯的是人變的,晚上能吃飯的是鬼變的,我晚上就能吃飯,多半是鬼變的。
有客人來,我總愛顯示我的各種土罐,說它們多樸素、多大氣、多憨多拙,無人了,我就坐在土罐堆中默看默笑,十分受活。
我是很懶惰的人,不大出門走動,更害怕去社交應酬。
自書畫漸漸有了名,雖别人以金來購,也不大動筆,人罵我惜墨、吝啬佬,但凡聽說哪兒有罐,可以弄到手,不管白日黑天,風寒雪雨,我立即就趕去了。
許多人因此而騙我,提一隻土罐來換幾個字,或要送我一隻土罐而要求去赴一個堂會,上當受騙多了,我也知道要去上鈎入甕,但我控制不了我,我受不了土罐的誘惑。
我想,在權力、金錢、女色、名譽諸方面,我絕對有共産黨人的品質,而在土罐方面不行。
對于土罐的如此嗜好,連我也覺得不解,或許我上上的哪一世曾經是燒窯的?或許我上上的哪一世是個君王富豪? 這些土罐,少量是古董市場上買的,大量是以字畫變換,還有一些,是我使了各種手段從朋友、熟人手中強奪巧取而來。
在我洋洋得意收藏了近百的土罐之時,一日去友人蘆葦家,竟然見得他家有一土罐大若兩人摟抱,真是饞涎欲滴,過後耿耿于懷,但我難以啟齒索要,便四處打聽哪兒還有大的,得知陝北佳縣一帶有,雇車去民間查訪,空手而歸,又得知徑陽某人有一巨土罐,驅車而去,那土罐大雖大,卻已破裂。
越是得不到越想得到,遂鼓足勇氣給蘆葦去了一信,寫道: 古語說,神歸其位,物以類聚。
我想能得到您存的那隻特大土罐。
您不要急。
此土罐雖是您存,卻為我愛,因我收集土罐上百,已成氣候,卻無統帥,您那裡則有将無兵,縱然一本巨大,但并不是森林,還不如待在我處,讓外人觀之歎我收藏之盛,讓我撫之念兄友情之重。
當然,君子是不奪人之美,我不是奪,也不是騙,而要以金購買或以物易物。
土罐并不值錢,我願出原價十倍數,或您看上我家藏物,随手拿去。
古時友人相交,有贈丫環之舉,如今世風日下,不知兄肯否讓出瓦釜? 信發出後,日日盼有回複,但久未音信,我知道蘆葦必是不肯,不覺自感臉紅。
正在我失望之時,蘆葦來電話:“此土罐是我鎮家之物,你這般說話,我隻有割愛了!”蘆葦是好人,是我知己,我将永遠感謝他。
我去拉那巨大土罐時,特意擇了吉日,回來興奮得徹夜難眠,我原諒着我的掠奪,我對蘆葦說:“物之所得所失,皆有緣分啊!” 現在,巨大土罐放在我的家中,它逼着一些家什移位于陽台上,而寫字台僅留給我報紙一般大的地方。
我在想,這套房子到底是組織上分配給我住的還是給土罐住的?這些土罐是誰人所做,埋入誰人墳墓,誰人挖掘出土,又輾轉了誰人之手來到了我這裡?在我這裡待過百年了又落在哪人手中,又有誰還能知道我曾經收藏過呢?土罐是土捏燒而成,百年之後我亦化為土,我能不能有幸也被人捏燒成土罐?那麼,家裡這些土罐是不是有着漢武帝的土、司馬遷的土、唐玄宗或李白的土?今夜,月明星稀,家人已睡,萬籁俱寂,我把每個土罐拍拍摸摸,以想象,在其身上書寫了那些曆史的人名,恍惚間,便覺得每個土罐的靈魂都從漢唐一路而來了,竟不知不覺間在一土罐上也寫下了我的名字。
記五塊藏石 紅蛙:紅靈璧石,樣子像蛙,不多一分,也不少一分;是站在田埂欲跳的那一種,或許是瞧見了稻葉上的一隻蜻蜓的那個瞬間,形神兼備。
它的嘴大而扁,沿嘴邊一道白線。
眼睛突鼓,粉紅一圈,中間為紅中泛紫色,産生一種水汪汪的亮色。
通體暗紅,颚下以至前爪紅如朱砂。
來人初見,莫不驚訝,久看之,颚下部似乎一呼一吸地動。
我名凹,蛙與凹同音,素來在宴席上不食青蛙和牛蛙,得此石,以為是生靈回報,珍視異常,置于案上石佛的左側,讓其成神。
烏雞:家人屬相是雞,恰生日前得此葡萄瑪瑙石,甚為吉祥。
瑪瑙石本身名貴,如此大的體積又酷像雞就更稀罕。
脖子以上,密集葡萄珠,烏黑如漆,翅至尾部色稍淺,光照透亮。
我藏石頭,一半是朋友贈送或自撿,一半是以字畫換取,一幅字可換數件石,而此石來自内蒙古,要價萬元,幾經交涉到八千元,遂書四幅鬥方。
小鬼:靈璧石,完整無損的小人形狀,有雙目、有鼻有口,頭顱橢圓、身子稍傾斜、雙手相拱,有肚臍眼和下身,極其精靈幽默。
買時圍觀者很多,都說此石太像人,但因雙目深陷如洞,像是鬼,嫌放在家裡害怕。
我不怕鬼,沒做虧心事,而且鬼有鬼的可愛處,何況家裡畫的有鐘馗像哩。
珊瑚:這是一塊巨大的珊瑚化石。
我喜歡大的。
搬上樓的時候,四個人擡的,放在廳裡果然威風得很。
整個石頭是焦黑色,珊瑚節已磨平,呈現出魚鱗一樣的甲紋。
珊瑚石許多,但如此大的平石闆狀的珊瑚石恐怕是極少極少的吧。
我題詞:海風山骨。
唯一擔心的是樓闆負重不起,每次移動莫不小心翼翼。
胡琴:以前我有個樹根,稱謂美人琴,後來送了别人。
又曾得到過一個八音石,敲之音韻極好,但沒有形狀。
這塊石頭下是一橢圓,上是一個長柄,像琵琶,但比琵琶杆兒長了許多,且長柄梢稍彎,有幾處突出的齒,我便稱之為胡琴。
此胡琴無弦的,以石敲之,各處音響不同。
朋友送我的時候,是在酒席上,他喝多了,說:“有個寶貝,你如果說準琴棋書畫中的一個就送你。
”我不假思索說是琴。
他仰天長歎:“這是天意!”我怕他酒醒反悔,立即去他家,到家時他酒醒了,抱了這石琴一邊做彈奏動作一邊狂歌,樣子讓人感動,我就不忍心索要了。
但他豪爽,一定要送我,再一次說:“這是天意,這是緣分啊!” 人與石頭确實是有緣分的。
這些石頭能成為我的藏品,卻有一些很奇怪的經曆,今日我有緣得了,不知幾時緣盡,又歸落誰手?好的石頭就是這麼與人産生着緣分,而被人輾轉珍藏在世間的。
或許,應該再換一種思維,人與自然萬物的關系不僅僅是一種和諧,我們其實不一定是萬物之靈,隻是普通一分子,當我們住進一所房子後,這房子也會說:“我們有緣收藏了這一個人啊!” 陶俑 秦兵馬俑出土以後,我在京城不止一次見到有人指着在京工作的陝籍鄉黨說:“瞧,你長得和兵馬俑一模一樣!”話說得也對,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一方人在相貌上的衍變是極其緩慢的。
我是陝西人,又一直生活在陝西,我知道陝西在西北,地高風寒,人又多食面食,長得腰粗膀圓,臉寬而肉厚,但眼前過來過去的面孔,熟視無睹了,倒也弄不清陝西人長得還有什麼特點。
史書上說,陝西人“多剛多蠢”,剛到什麼樣,又蠢到什麼樣,這可能是對陝西的男人而言,而現今陝西是公認的國内幾個産美女的地方之一,朝朝代代裡陝西人都是些什麼形狀呢,先人沒有照片可查,我隻有到博物館去看陶俑。
最早的陶俑僅僅是一個人頭,像是一件器皿的蓋子,它兩眼望空,嘴巴微張。
這是史前的陝西人。
陝人至今沒有小眼睛,恐怕就緣于此,嘴巴微張是他們發明了陶埙,發動起了沉沉的士聲。
微張是多麼好,它宣告人類已經認識到自己在這個世界上的位置,它什麼都知道了,卻不誇誇其談。
陝西人鄙夷花言巧語,如今了,還聽不得南方“鳥”語,罵北京人的“京油子”,罵天津人的“衛嘴子”。
到了秦,就是兵馬俑了。
兵馬俑的威武壯觀已婦孺皆曉,馬俑的高大與真馬不差上下,這些兵俑一定也是以當時人的高度而塑的,那麼,陝西的先人是多麼高大!但兵俑幾乎都腰長腿短,這令我難堪,卻想想,或許這樣更宜于作戰。
古書上說“狼虎之秦”,虎的腿就是矮的,若長一雙鹭鸶腿,那便去做舞伎了。
陝西人的好武真是有傳統,而善武者沉默又是陝西人善武的一大特點。
兵俑的面部表情都平和,甚至近于木讷,這多半是古書上講的愚,但忍無可忍了,六國如何被掃平,陝西人的爆發力即所說的剛,就可想而知了。
秦時的男人如此,女人呢,跪坐的俑使我們看到高髻後挽,面目清秀,雙手放膝,沉着安靜,這些俑初出土時被認作女俑,但随着大量出土了的同類型的俑,且一人一馬同穴而葬,又唇有胡須,方知這也是男俑,身份是在陰間為皇室養馬的“圍人”。
哦,做馬夫的男人能如此清秀,便可知做成女人的容貌也姣好了。
女人沒有被塑成俑,是秦男人瞧不起女人還是秦男人不願女人做這類艱苦工作,不可得知。
如今南方女人不願嫁陝西男人,嫌不會做飯、洗衣、裁縫和哄孩子,而陝西男人又臭罵南方男人竟讓女人去赤腳插秧、田埂挑糞,誰是誰非誰說得清? 漢代的俑就多了,抱盾俑、扁身俑、兵馬俑。
俑多的年代是文明的年代,因為被殉葬的活人少了。
抱盾俑和扁身俑都是極其瘦的,或坐或立,姿容恬靜,儀态端莊,服飾淡雅,面目秀麗,有一種含蓄内向的陰柔之美。
中國曆史上最強盛的為漢唐,而漢初卻是休養生息的歲月,一切都要平平靜靜過日子了,那時的先人是講究實際的,儉樸的,不事虛張而奮鬥的。
陝西人力量要爆發時,那是圖窮匕首現的,而蓄力的時候,則是長距離的較勁。
漢時民間雕刻有“漢八刀”之說,簡約是出名的,茂陵的石雕就是一例,而今,陝西人的大氣,不僅表現在建築、服飾、飲食、工藝上,接人待物、言談舉止莫不如此。
猶猶豫豫、瞻前顧後,不是陝西人性格,婆婆媽媽、雞零狗碎,為陝西人所不為。
他不如你的時候,你怎麼說他,他也不吭,你以為他是潑地的水提不起來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