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願一生從容安甯
關燈
小
中
大
今早起來,
我終于插上香後,
下跪作拜,
我說,
佛,
那我就許願吧,
既然佛作為佛擁有佛的美麗和犧牲,
就保佑我靈魂安妥和身軀安甯,
作為人活在世上就好好享受人生的一切歡樂和一切痛苦煩惱吧。
壁畫 陝西的黃土厚,有的是大唐的陵墓,僅挖掘的永泰公主的,章懷太子的,懿德太子的,房陵公主的,李壽、李震、李爽、韋泂章浩的,除了一大批稀世珍寶,三百平方米的壁畫就展在博物館的地下室。
這些壁畫不同于敦煌,墓主人都是皇戚貴族,生前過什麼日子,死後還要過什麼日子,壁畫多是宮女和駿馬。
有美女和駿馬,想想,這是人生多得意事! 去看這些壁畫的那天,館外極熱,進地下室卻涼,門一啟開,我卻怯怯地不敢進去。
看古裝戲曲,曆史人物在台上演動,感覺裡古是古,我是我,中間總隔了一層,在地下室從門口往裡探望,我卻如鄉下的小兒,真的偷窺了宮裡的事。
“美女如雲”,這是現今描寫街上的詞,但街上的美女有雲一樣的多,卻沒雲那樣的輕盈和簡淡。
我們也常說“唐女肥婆”,甚至懷疑楊玉環是不是真美。
壁畫中的宮女個個個頭高大、聳鼻長目、豐乳肥臀、長裙曳地、儀表萬方,再看那匹匹駿馬,屁股滾圓,四腿瘦長剛勁,便得知人與馬是統一的。
唐的精神是熱烈,外向,放恣而大膽的,它的經濟繁榮、文化開放、人種混雜,正是現今西歐的情形。
我們常常驚羨西歐女人的健美,稱之為“大洋馬”,殊不知唐人早已如此。
女人和馬原來是一回事,便可歎唐以後國力衰敗,愈是被侵略,愈是向南逃,愈是要封閉,人種退化,體格羸弱。
有人講我國東南一隅以及南洋的華僑是純粹的漢人,如果真是如此,那裡的人卻并不美的。
說唐人以胖為美,實則呢,唐人崇尚的是力量。
馬的時代與我們越來越遠了,我們的詩裡在贊美着瘦小的毛驢、倦态的老牛,平原上雖然還有着騾,騾僅是馬的附庸。
我愛唐美人。
我走進了地下室,一直往裡走,從一九九七年走到五百九十三年,敦煌的佛畫曾令我神秘莫測,這些宮女,古與今的區别僅在于服飾,但那豐腴圓潤的臉盤,那毛根出肉的鬓發,那修長婀娜的體态,使我感受到了真正的人的氣息。
看着這些女子,我總覺得她們在生動着,是活的,以緻看完這一個去看那一個,側身移步就小心翼翼,害怕走動碰着了她們。
她們是矜持的,又是匆忙的,有序地在做她們的工作,或執盤、或掌燈、或揮袖戲鵝、或觀鳥捕蟬,對于陌生的我,不媚不兇,臉面平靜。
這些來自民間的女子,有些深深的愁怨和寂寞,畢竟已是宮中人,不屑于我這鄉下男人,而我卻視她們是仙人,萬般企慕,又自慚形穢了。
《紅樓夢》中賈寶玉那個癡呆呆的形象,我是理解他了,也禁不住說句“女兒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了。
看呀,看那《九宮女》呀,為首的梳高髻,手挽披巾,相随八位,分執盤、盒、燭台、團扇、高足杯、拂塵、包裹、如意,顧盼呼應,步履輕盈。
天哪,那第六位,簡直是千古第一美人呀,她頭梳螺髻,肩披紗巾,長裙曳地,高足杯托得多好,不高不低,恰與婉轉的身姿配合,長目略低,似笑非笑,風韻卓絕,我該輕呼一聲“六妹”了!這樣純真高雅的女子,我堅信當年的畫師不是憑空虛構的,一定是照生前真人摹繪,她深鎖宮中,連唐時也不可見的,但她終于讓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已經千年的美人。
“美人千年已經老了!”同我去看壁畫的友人說。
友人的話,令我陡然悲傷,但友人對于美人老卻感到快意。
我沒有怨恨友人,對于美人老的态度,從來都是有悲有喜的兩種情懷,而這種秉性可能也正是皇戚貴族的複雜心理,他們生前占有她,死後還要帶到陰間去,留給後世隻是老了的美人。
這些皇戚貴族化為泥土,他們是什麼狗模人樣毫無痕迹,而這美女人卻留在壁畫裡,她們的靈魂一定還附在畫上。
靈魂當然已是鬼魂,又在墓穴裡埋了上千年,但我怎麼不感到一絲恐怖,隻是親切,似乎相識,似乎不久前在某一賓館或大街上有過匆匆一面?我對友人說:你明白了嗎,《聊齋志異》中為什麼秀才在靜夜裡專盼着女鬼從窗而入嗎?! 參觀完了壁畫,我購買了博物館唐昌東先生摹古壁的畫作印刷品,我不願“六妹”千餘年在深宮和深墓,現在又在博物館,她原本是民間女子,我要帶她到我家。
我将畫頁懸挂室中,日日看着,盼她能破壁而出。
我說,六妹,我不做皇戚貴族宮鎖你,我也沒金屋藏匿你,但我給你自在,給你快樂,還可以讓你牧羊,我就學王洛賓變成一隻小羊,讓你拿皮鞭不斷輕輕打在我的身上。
殘佛 去泾河裡撿玩石,原本是懶散行為,卻撿着了一尊佛,一下子莊嚴得不得了。
那時看天,天上是有一朵祥雲,方圓數裡唯有的那棵樹上,安靜地歇栖着一隻鷹,然後起飛,不知去處。
佛是灰顔色的沙質石頭所刻,底座兩層,中間镂空,上有蓮花台。
雕刻的精緻依稀可見,隻是已經沒了棱角。
這是佛要痛哭的,但佛不痛哭,佛沒有了頭,也沒有了腹,蓮台僅存盤起來的一隻左腳和一隻搭在腳上的右手。
那一刻,陳舊的機器在轟隆隆價響,石料場上的傳送帶将石頭傳送到粉碎機前,突然這佛石就出現了。
佛石并不是金光四射,它被泥沙裹着,依樣醜陋,這如同任何偉人獨身于鬧市裡立即就被淹沒一樣,但這一塊石頭樣子畢竟特别,忍不住搶救下來,佛就如此這般地降臨了。
我不敢說是我救佛,佛是需要我救的嗎?我把佛石清洗幹淨,抱回來放在家中供奉,着實在一整天裡哀歎它的苦難,但第二天就覺悟了,是佛故意經過了傳送帶,站在了粉碎機的進口,考驗我的感覺。
我慶幸我的感覺沒有遲鈍,自信良善未泯,勇氣還在。
此後日日為它焚香,敬它,也敬了自己。
或說,佛是完美的,此佛殘成這樣,還算佛嗎?人如果沒頭身,殘骸是可惡的,佛殘缺了卻依樣美麗。
我看着它的時候,香火袅袅,那頭和身似乎在煙霧中幻化而去,而端莊和善的面容就在空中,那低垂的微微含笑的目光在注視着我。
“佛,”我說,“佛的手也是佛,佛的腳也是佛。
”光明的玻璃粉碎了還是光明的。
瞧這一手一腳呀,放在那裡是多麼安詳! 或說,佛畢竟是人心造的佛,更何況這尊佛僅是一塊石頭。
是石頭,并不堅硬的沙質石頭,但心想事便可成,刻佛的人在刻佛的那一刻就注入了虔誠,而被供奉在廟堂裡度衆生又賦予了意念,這石頭就成了佛。
鈔票不也僅僅是一張紙嗎?但鈔票在流通中卻威力無窮,可以買來整莊的土地,買來一座城,買來人的尊嚴和生命。
或說,那麼,既然是佛,佛法無邊,為什麼會在泾河裡沖撞滾磨?對了,是在那一個夏天,山洪暴發,沖毀了佛廟,石佛同廟宇的磚瓦、石條、木柱一齊落入河中。
磚瓦、石條、木柱都在滾磨中碎為細沙了,而石佛卻留了下來,正因為它是佛! 請注意,泾河的“泾”字,應該是“經”,佛并不是難以逃過大難,佛是要經河來尋找它應到的地位,這就是它要尋到我這裡來。
古老的泾河有過“柳毅傳書”的傳說,佛卻親自經河,洛河上的甄氏成神,缥缈一去成雲成煙,這佛雖殘卻又實實在在來我的書屋,我該呼它是泾佛了。
我敬奉着這一手一腳的泾佛。
許多人得知我得了一尊泾佛,瞧着皆說古,一定有靈驗,便紛紛焚香磕頭,祈禱泾佛保佑他發财,賜他以高官,賜他以兒孫,他們生活中缺什麼就祈禱什麼,甚至那個姓王的鄰居在打麻将前也來祈禱自己的手氣。
我終于明白,泾佛之所以沒有了頭沒有了身,全是被那些虔誠的芸芸衆生乞了去的,芸芸衆生的最虔誠其實是最自私。
佛難道不明白這些人的自私嗎?佛一定是知道的,但佛就這麼對待着人的自私,它隻能犧牲自己而面對着自私的人,這個世界就是如此啊! 我把泾佛供奉在書屋,每日燒香,我厭煩人的可憐和可恥,我并不許願。
“不,”昨夜裡我在夢中,佛卻在說,“那我就不是佛了!” 今早起來,我終于插上香後,下跪作拜,我說:“佛,那我就許願吧,既然佛作為佛擁有佛的美麗和犧牲,就保佑我靈魂安妥和身軀安甯,作為人活在世上就好好享受人生的一切歡樂和一切痛苦煩惱吧。
” 人都是忙的,我比别人會更忙,有佛親近,我想以後我不會怯弱,也不再逃避,美麗地做我的工作。
茶杯 我戒酒後,嗜茶,多置茶具,先是用一大口粗碗,碗沿割嘴,又換成宜興小壺,隔夜茶味不馊,且壺嘴小巧,噙吮有愛情感。
用過仨月,缺點是透壺不能瞧見顔色,揭蓋兒也隻看着是白水一般,使那些款爺們來家了,并不知道我現在飲的是龍井珍品!便再換一玻璃杯,法蘭西的,樣子簡約大方,泡了碧螺春,看薄霧綠痕,葉子發展,活活如枝頭再生。
便寫條幅挂在牆上:無事亂翻書,有茶請待客。
人便傳我家有好茶,一傳二,二傳三,三傳無數,每日來家飲茶人多,我縱然有幾個稿酬,哪裡又能這麼貢獻?藏在冰箱中的上等茶日日減少了。
還有甚者,我寫作時,煙是一根一根抽,茶要一杯一杯飲的,煙可以不影響思緒在煙色中去摸,茶杯卻得放下筆去加水,許多好句就因此被斷了。
于是想改換大點茶杯,去街上數家瓷店,杯子都是小,甚至越來越到沙果般小,店主說:“現在富貴閑人多,飲茶講究品的。
”我無富貴,更無有閑,寫作時吸煙如吸氧,飲茶也如鑽井要注水一樣,是身體與精神都需要的事,品能品出文章來? 十月十五日,本單位的宋老兄說過要請吃的,割八斤羊肉,紅炯一頓,但卻遲遲沒動靜,去穆老弟處打問,卻見他桌上有一杯,高有六寸,粗到雙掌張開方能圍攏,還有個蓋兒,通體白色,着青色山水樓閣人物圖,古也不古,形狀極其厚樸,頓生掠奪之心。
問是哪兒買的,不嗜茶的人卻用這等杯子?穆老弟口吻嚴肅,說是專制的,無處可買,又說:“你想要了,可以給你,得寫一幅字交換。
”我惜我書法,素不輕易送人,說:“一個杯子一千元呀?!”卻還是當下寫就,清洗了杯子攜回。
從此飲茶用此杯,日晚不離案頭。
此杯之好,泡茶能觀茶形水色,又不讓謀我茶的人從外看見,僅我獨享,抓蓋頂疙瘩,橢圓潔膩,如溫雪,如觸人乳頭。
最合意的是它憨拙,摟在手中,或放在桌上,側面看去,杯把兒作人耳,杯子就若人頭,感覺裡與可交之人相交。
寫作時不停地飲,視那裡盛了萬斛,也能飲得我滿腹的文章。
我常想,世上能用此等大杯飲茶者,一是長途汽車的司機,二就是我了,都是靠苦力吃飯的人。
但司機多用罐頭瓶、咖啡瓶當壺,我卻是青花白瓷杯,這便是寫作人僅有的一點清高吧?李白有過一句:“唯有飲者留其名。
”如果飲者不僅指飲酒,也該有飲茶,那我就屬飲者之列了。
今冬裡,家有來客見我皆笑,說是個頭小茶杯大,我笑而不答,但得大杯之趣了,是不與他人傳授的。
吃煙 吃煙是隻吃不盡,屬藝術的食品和藝術的行為,應該為少數人享用,如皇宮寝室中的黃色被褥,警察的電棒,失眠者的安定片;現在吃煙的人卻太多,所以得禁止。
禁止哮喘病患者吃煙,哮喘本來痰多,吃煙咳咳咔咔的,壞煙的名節。
禁止女人吃煙,煙性為火,女性為水,水火生來不相容的。
禁止醫生吃煙,煙是火之因,醫
壁畫 陝西的黃土厚,有的是大唐的陵墓,僅挖掘的永泰公主的,章懷太子的,懿德太子的,房陵公主的,李壽、李震、李爽、韋泂章浩的,除了一大批稀世珍寶,三百平方米的壁畫就展在博物館的地下室。
這些壁畫不同于敦煌,墓主人都是皇戚貴族,生前過什麼日子,死後還要過什麼日子,壁畫多是宮女和駿馬。
有美女和駿馬,想想,這是人生多得意事! 去看這些壁畫的那天,館外極熱,進地下室卻涼,門一啟開,我卻怯怯地不敢進去。
看古裝戲曲,曆史人物在台上演動,感覺裡古是古,我是我,中間總隔了一層,在地下室從門口往裡探望,我卻如鄉下的小兒,真的偷窺了宮裡的事。
“美女如雲”,這是現今描寫街上的詞,但街上的美女有雲一樣的多,卻沒雲那樣的輕盈和簡淡。
我們也常說“唐女肥婆”,甚至懷疑楊玉環是不是真美。
壁畫中的宮女個個個頭高大、聳鼻長目、豐乳肥臀、長裙曳地、儀表萬方,再看那匹匹駿馬,屁股滾圓,四腿瘦長剛勁,便得知人與馬是統一的。
唐的精神是熱烈,外向,放恣而大膽的,它的經濟繁榮、文化開放、人種混雜,正是現今西歐的情形。
我們常常驚羨西歐女人的健美,稱之為“大洋馬”,殊不知唐人早已如此。
女人和馬原來是一回事,便可歎唐以後國力衰敗,愈是被侵略,愈是向南逃,愈是要封閉,人種退化,體格羸弱。
有人講我國東南一隅以及南洋的華僑是純粹的漢人,如果真是如此,那裡的人卻并不美的。
說唐人以胖為美,實則呢,唐人崇尚的是力量。
馬的時代與我們越來越遠了,我們的詩裡在贊美着瘦小的毛驢、倦态的老牛,平原上雖然還有着騾,騾僅是馬的附庸。
我愛唐美人。
我走進了地下室,一直往裡走,從一九九七年走到五百九十三年,敦煌的佛畫曾令我神秘莫測,這些宮女,古與今的區别僅在于服飾,但那豐腴圓潤的臉盤,那毛根出肉的鬓發,那修長婀娜的體态,使我感受到了真正的人的氣息。
看着這些女子,我總覺得她們在生動着,是活的,以緻看完這一個去看那一個,側身移步就小心翼翼,害怕走動碰着了她們。
她們是矜持的,又是匆忙的,有序地在做她們的工作,或執盤、或掌燈、或揮袖戲鵝、或觀鳥捕蟬,對于陌生的我,不媚不兇,臉面平靜。
這些來自民間的女子,有些深深的愁怨和寂寞,畢竟已是宮中人,不屑于我這鄉下男人,而我卻視她們是仙人,萬般企慕,又自慚形穢了。
《紅樓夢》中賈寶玉那個癡呆呆的形象,我是理解他了,也禁不住說句“女兒是水做的,男人是泥做的”了。
看呀,看那《九宮女》呀,為首的梳高髻,手挽披巾,相随八位,分執盤、盒、燭台、團扇、高足杯、拂塵、包裹、如意,顧盼呼應,步履輕盈。
天哪,那第六位,簡直是千古第一美人呀,她頭梳螺髻,肩披紗巾,長裙曳地,高足杯托得多好,不高不低,恰與婉轉的身姿配合,長目略低,似笑非笑,風韻卓絕,我該輕呼一聲“六妹”了!這樣純真高雅的女子,我堅信當年的畫師不是憑空虛構的,一定是照生前真人摹繪,她深鎖宮中,連唐時也不可見的,但她終于讓我看到了,我看到了已經千年的美人。
“美人千年已經老了!”同我去看壁畫的友人說。
友人的話,令我陡然悲傷,但友人對于美人老卻感到快意。
我沒有怨恨友人,對于美人老的态度,從來都是有悲有喜的兩種情懷,而這種秉性可能也正是皇戚貴族的複雜心理,他們生前占有她,死後還要帶到陰間去,留給後世隻是老了的美人。
這些皇戚貴族化為泥土,他們是什麼狗模人樣毫無痕迹,而這美女人卻留在壁畫裡,她們的靈魂一定還附在畫上。
靈魂當然已是鬼魂,又在墓穴裡埋了上千年,但我怎麼不感到一絲恐怖,隻是親切,似乎相識,似乎不久前在某一賓館或大街上有過匆匆一面?我對友人說:你明白了嗎,《聊齋志異》中為什麼秀才在靜夜裡專盼着女鬼從窗而入嗎?! 參觀完了壁畫,我購買了博物館唐昌東先生摹古壁的畫作印刷品,我不願“六妹”千餘年在深宮和深墓,現在又在博物館,她原本是民間女子,我要帶她到我家。
我将畫頁懸挂室中,日日看着,盼她能破壁而出。
我說,六妹,我不做皇戚貴族宮鎖你,我也沒金屋藏匿你,但我給你自在,給你快樂,還可以讓你牧羊,我就學王洛賓變成一隻小羊,讓你拿皮鞭不斷輕輕打在我的身上。
殘佛 去泾河裡撿玩石,原本是懶散行為,卻撿着了一尊佛,一下子莊嚴得不得了。
那時看天,天上是有一朵祥雲,方圓數裡唯有的那棵樹上,安靜地歇栖着一隻鷹,然後起飛,不知去處。
佛是灰顔色的沙質石頭所刻,底座兩層,中間镂空,上有蓮花台。
雕刻的精緻依稀可見,隻是已經沒了棱角。
這是佛要痛哭的,但佛不痛哭,佛沒有了頭,也沒有了腹,蓮台僅存盤起來的一隻左腳和一隻搭在腳上的右手。
那一刻,陳舊的機器在轟隆隆價響,石料場上的傳送帶将石頭傳送到粉碎機前,突然這佛石就出現了。
佛石并不是金光四射,它被泥沙裹着,依樣醜陋,這如同任何偉人獨身于鬧市裡立即就被淹沒一樣,但這一塊石頭樣子畢竟特别,忍不住搶救下來,佛就如此這般地降臨了。
我不敢說是我救佛,佛是需要我救的嗎?我把佛石清洗幹淨,抱回來放在家中供奉,着實在一整天裡哀歎它的苦難,但第二天就覺悟了,是佛故意經過了傳送帶,站在了粉碎機的進口,考驗我的感覺。
我慶幸我的感覺沒有遲鈍,自信良善未泯,勇氣還在。
此後日日為它焚香,敬它,也敬了自己。
或說,佛是完美的,此佛殘成這樣,還算佛嗎?人如果沒頭身,殘骸是可惡的,佛殘缺了卻依樣美麗。
我看着它的時候,香火袅袅,那頭和身似乎在煙霧中幻化而去,而端莊和善的面容就在空中,那低垂的微微含笑的目光在注視着我。
“佛,”我說,“佛的手也是佛,佛的腳也是佛。
”光明的玻璃粉碎了還是光明的。
瞧這一手一腳呀,放在那裡是多麼安詳! 或說,佛畢竟是人心造的佛,更何況這尊佛僅是一塊石頭。
是石頭,并不堅硬的沙質石頭,但心想事便可成,刻佛的人在刻佛的那一刻就注入了虔誠,而被供奉在廟堂裡度衆生又賦予了意念,這石頭就成了佛。
鈔票不也僅僅是一張紙嗎?但鈔票在流通中卻威力無窮,可以買來整莊的土地,買來一座城,買來人的尊嚴和生命。
或說,那麼,既然是佛,佛法無邊,為什麼會在泾河裡沖撞滾磨?對了,是在那一個夏天,山洪暴發,沖毀了佛廟,石佛同廟宇的磚瓦、石條、木柱一齊落入河中。
磚瓦、石條、木柱都在滾磨中碎為細沙了,而石佛卻留了下來,正因為它是佛! 請注意,泾河的“泾”字,應該是“經”,佛并不是難以逃過大難,佛是要經河來尋找它應到的地位,這就是它要尋到我這裡來。
古老的泾河有過“柳毅傳書”的傳說,佛卻親自經河,洛河上的甄氏成神,缥缈一去成雲成煙,這佛雖殘卻又實實在在來我的書屋,我該呼它是泾佛了。
我敬奉着這一手一腳的泾佛。
許多人得知我得了一尊泾佛,瞧着皆說古,一定有靈驗,便紛紛焚香磕頭,祈禱泾佛保佑他發财,賜他以高官,賜他以兒孫,他們生活中缺什麼就祈禱什麼,甚至那個姓王的鄰居在打麻将前也來祈禱自己的手氣。
我終于明白,泾佛之所以沒有了頭沒有了身,全是被那些虔誠的芸芸衆生乞了去的,芸芸衆生的最虔誠其實是最自私。
佛難道不明白這些人的自私嗎?佛一定是知道的,但佛就這麼對待着人的自私,它隻能犧牲自己而面對着自私的人,這個世界就是如此啊! 我把泾佛供奉在書屋,每日燒香,我厭煩人的可憐和可恥,我并不許願。
“不,”昨夜裡我在夢中,佛卻在說,“那我就不是佛了!” 今早起來,我終于插上香後,下跪作拜,我說:“佛,那我就許願吧,既然佛作為佛擁有佛的美麗和犧牲,就保佑我靈魂安妥和身軀安甯,作為人活在世上就好好享受人生的一切歡樂和一切痛苦煩惱吧。
” 人都是忙的,我比别人會更忙,有佛親近,我想以後我不會怯弱,也不再逃避,美麗地做我的工作。
茶杯 我戒酒後,嗜茶,多置茶具,先是用一大口粗碗,碗沿割嘴,又換成宜興小壺,隔夜茶味不馊,且壺嘴小巧,噙吮有愛情感。
用過仨月,缺點是透壺不能瞧見顔色,揭蓋兒也隻看着是白水一般,使那些款爺們來家了,并不知道我現在飲的是龍井珍品!便再換一玻璃杯,法蘭西的,樣子簡約大方,泡了碧螺春,看薄霧綠痕,葉子發展,活活如枝頭再生。
便寫條幅挂在牆上:無事亂翻書,有茶請待客。
人便傳我家有好茶,一傳二,二傳三,三傳無數,每日來家飲茶人多,我縱然有幾個稿酬,哪裡又能這麼貢獻?藏在冰箱中的上等茶日日減少了。
還有甚者,我寫作時,煙是一根一根抽,茶要一杯一杯飲的,煙可以不影響思緒在煙色中去摸,茶杯卻得放下筆去加水,許多好句就因此被斷了。
于是想改換大點茶杯,去街上數家瓷店,杯子都是小,甚至越來越到沙果般小,店主說:“現在富貴閑人多,飲茶講究品的。
”我無富貴,更無有閑,寫作時吸煙如吸氧,飲茶也如鑽井要注水一樣,是身體與精神都需要的事,品能品出文章來? 十月十五日,本單位的宋老兄說過要請吃的,割八斤羊肉,紅炯一頓,但卻遲遲沒動靜,去穆老弟處打問,卻見他桌上有一杯,高有六寸,粗到雙掌張開方能圍攏,還有個蓋兒,通體白色,着青色山水樓閣人物圖,古也不古,形狀極其厚樸,頓生掠奪之心。
問是哪兒買的,不嗜茶的人卻用這等杯子?穆老弟口吻嚴肅,說是專制的,無處可買,又說:“你想要了,可以給你,得寫一幅字交換。
”我惜我書法,素不輕易送人,說:“一個杯子一千元呀?!”卻還是當下寫就,清洗了杯子攜回。
從此飲茶用此杯,日晚不離案頭。
此杯之好,泡茶能觀茶形水色,又不讓謀我茶的人從外看見,僅我獨享,抓蓋頂疙瘩,橢圓潔膩,如溫雪,如觸人乳頭。
最合意的是它憨拙,摟在手中,或放在桌上,側面看去,杯把兒作人耳,杯子就若人頭,感覺裡與可交之人相交。
寫作時不停地飲,視那裡盛了萬斛,也能飲得我滿腹的文章。
我常想,世上能用此等大杯飲茶者,一是長途汽車的司機,二就是我了,都是靠苦力吃飯的人。
但司機多用罐頭瓶、咖啡瓶當壺,我卻是青花白瓷杯,這便是寫作人僅有的一點清高吧?李白有過一句:“唯有飲者留其名。
”如果飲者不僅指飲酒,也該有飲茶,那我就屬飲者之列了。
今冬裡,家有來客見我皆笑,說是個頭小茶杯大,我笑而不答,但得大杯之趣了,是不與他人傳授的。
吃煙 吃煙是隻吃不盡,屬藝術的食品和藝術的行為,應該為少數人享用,如皇宮寝室中的黃色被褥,警察的電棒,失眠者的安定片;現在吃煙的人卻太多,所以得禁止。
禁止哮喘病患者吃煙,哮喘本來痰多,吃煙咳咳咔咔的,壞煙的名節。
禁止女人吃煙,煙性為火,女性為水,水火生來不相容的。
禁止醫生吃煙,煙是火之因,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