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關燈
小
中
大
要遷墳了,我還沒來祭拜過。
于是,在老姑父的墳前,我擺上了準備好的鮮花和煙酒,爾後跪下來,恭恭敬敬地給他磕了三個頭。
蔡思凡是着意要為自己正名的。
所以,遷墳的每一道程序都按當地風俗,一絲不苟。
原本,老姑父睡的棺木是桐木的,四五六的材(棺木的尺寸),也是好貨。
這次遷墳,蔡思凡專門托人花重金買來了四棵百年的香柏。
那柏樹是用大卡車拉回來的。
一進村,全村人眼都亮了。
人人都說:值了。
老蔡兩口值了! 那四棵香柏樹,伐的時候,是讓九爺的大孫子專門去看過的。
九爺的這個孫子現在也是個小包工頭了,這叫“門裡滾”。
他不光通木、泥兩作,還懂钣金、電氣焊。
如今經常帶着施工隊在外邊承包工程。
據說蔡總曾幫他聯系過一些工程,他自然是很上心的。
那樹伐後直接拉到了村西的闆材廠,由九爺的孫子親自監工,帶着幾個徒弟,在闆廠的電鋸上鋸成了八塊“四獨”的闆材。
所謂“四獨”,是指棺木的大蓋、兩幫、下底,是由四塊完整的木料做成的。
這必須是百年以上的大樹,樹身小了,是做不成的。
棺木合成後,又由九爺的孫子親自上手,一刨一刨推平,光潔如鏡面。
除大蓋上留下四個銷眼外,四獨大料每一處都扣得嚴絲合縫,一絲不差。
這才讓漆匠下手。
漆匠也請的是最好的(一說是當年有名匠人唐大胡子的外甥)。
時間緊了些,連夜趕着,在闆材廠電烤房烘幹,大漆九遍。
最後由漆匠在棺頭畫了一描金“壽”字,下繪“五隻蝙蝠”,取“五福捧壽”之意;底頭繪的是“麒麟送子”,棺幫左為“金童執幡”,右為“玉女提爐”,兩邊棺身繪了“二十四孝”圖……兩口四獨棺木,一模一樣的待承。
待一切完備後,擡到了村街中央,讓全村人過目。
這時候,最讓人感慨的是,那停在村街裡的棺木上,突然又蒙上了一塊紅布,紅布上别着老姑父十幾枚軍功章!這是老二蔡葦秀收拾屋子時,從她娘床下的一雙大頭棉鞋(軍用的)的鞋窠舀兒裡找出來的。
這東西藏了很多年了,大概是早就遺忘了的……蔡思凡接過一看,立刻吩咐人找一塊大紅布,把軍功章一一别上,挂在了棺木的前面。
一時,全村都去看了,一個個感歎不已!那軍功章一共十七枚:一枚是“遼沈戰役軍功章”,一枚是“平津戰役軍功章”,一枚是“中南戰役軍功章”,一枚是“抗美援朝軍功章”……還有“特等功臣”獎狀一份,餘下一等、二等、三等功……共十二份。
人人看了,都說:這老姑父窮了一輩子,原來還是個大功臣呢! 大國和三花也是接到喪帖後回村的。
據說,二國再沒回來過。
大國平時也很少回來。
記得小時候,大國的最大夢想是去烏魯木齊。
可大國終也沒去成烏魯木齊,他在縣裡當了一段教育局的副局長,現在已改任縣民政局的局長了。
人們對他十分熱情,一個個都說:吳局長回來了。
吳局長見了人也很客氣,一個個敬煙。
三花跟在大國後邊,三嬸二大娘叫着,一一給村人問好。
大國回村後,自然看見了那些挂在壽材紅布上的軍功章,看後大吃一驚!在村裡生活了這多年,竟不知老姑父居然還是個功臣。
說起來,這也是民政局該管的事。
于是他當晚就趕回了縣裡,給書記、縣長彙報去了。
第二天,縣長就帶着一幫人趕來了。
縣長先是領着縣上的幹部們在村街的靈棚前獻上花圈,一幹人進靈棚給老姑父、老姑的遺像恭恭敬敬地鞠了三個躬。
爾後,縣長對蔡思凡說:蔡總,抱歉。
我調縣裡晚,老人走時,也沒送一送。
昨天才聽民政局吳局長說,老人是個大功臣……你看這樣行不行,咱縣上烈士陵園也要改遷新址了。
按規定,老人立過這麼多功勳,是建國前的,可以進陵園了。
進了陵園,這不光是你一家的榮譽,也可以讓後人一代一代瞻仰。
大國也在一旁說:香姐,烈士陵園,規定很嚴,一般是不讓進的。
縣裡經過慎重研究,才定下來的。
蔡思凡想了想說:那……我娘呢?縣長遲疑了一下,望着大國,說:吳局長,這符合規定麼?大國說:按規定……目前,還沒有先例。
蔡思凡說:那就算了。
我爸都走了這多年了,你這會兒才想起讓他進陵園,晚了點……縣長略顯尴尬,說:既是合葬,不進也行。
不過,我還是請你再考慮考慮……這樣吧,進不進陵園,聽你的。
可老人的事迹,還是讓報紙給宣傳一下吧。
大國覺得他這是給村裡辦了件好事,卻沒有辦成,有些掃興。
後來,大國把我拉到一旁,悄悄地說:志鵬哥(他不喊我“丢”,這次回村,除了蔡思凡,竟沒有一個人叫我的小名),喪事辦完,請你務必多留幾日。
我說:有事麼?大國說:不是我要留你。
是縣長特意吩咐的。
縣長本來要親自邀請的,場合不對。
所以交代我,請你一定留縣裡小住幾日,咱縣賓館現在也“四個星”了。
我說:縣長貴姓啊,我又不認識他。
大國說:馬縣長。
你不認識他,他可知道你……我說:到底啥事?大國說:我給你交底吧。
不就想你幾個錢嘛。
現在你是大戶,給縣裡掏幾個錢,上個項目,資助資
于是,在老姑父的墳前,我擺上了準備好的鮮花和煙酒,爾後跪下來,恭恭敬敬地給他磕了三個頭。
蔡思凡是着意要為自己正名的。
所以,遷墳的每一道程序都按當地風俗,一絲不苟。
原本,老姑父睡的棺木是桐木的,四五六的材(棺木的尺寸),也是好貨。
這次遷墳,蔡思凡專門托人花重金買來了四棵百年的香柏。
那柏樹是用大卡車拉回來的。
一進村,全村人眼都亮了。
人人都說:值了。
老蔡兩口值了! 那四棵香柏樹,伐的時候,是讓九爺的大孫子專門去看過的。
九爺的這個孫子現在也是個小包工頭了,這叫“門裡滾”。
他不光通木、泥兩作,還懂钣金、電氣焊。
如今經常帶着施工隊在外邊承包工程。
據說蔡總曾幫他聯系過一些工程,他自然是很上心的。
那樹伐後直接拉到了村西的闆材廠,由九爺的孫子親自監工,帶着幾個徒弟,在闆廠的電鋸上鋸成了八塊“四獨”的闆材。
所謂“四獨”,是指棺木的大蓋、兩幫、下底,是由四塊完整的木料做成的。
這必須是百年以上的大樹,樹身小了,是做不成的。
棺木合成後,又由九爺的孫子親自上手,一刨一刨推平,光潔如鏡面。
除大蓋上留下四個銷眼外,四獨大料每一處都扣得嚴絲合縫,一絲不差。
這才讓漆匠下手。
漆匠也請的是最好的(一說是當年有名匠人唐大胡子的外甥)。
時間緊了些,連夜趕着,在闆材廠電烤房烘幹,大漆九遍。
最後由漆匠在棺頭畫了一描金“壽”字,下繪“五隻蝙蝠”,取“五福捧壽”之意;底頭繪的是“麒麟送子”,棺幫左為“金童執幡”,右為“玉女提爐”,兩邊棺身繪了“二十四孝”圖……兩口四獨棺木,一模一樣的待承。
待一切完備後,擡到了村街中央,讓全村人過目。
這時候,最讓人感慨的是,那停在村街裡的棺木上,突然又蒙上了一塊紅布,紅布上别着老姑父十幾枚軍功章!這是老二蔡葦秀收拾屋子時,從她娘床下的一雙大頭棉鞋(軍用的)的鞋窠舀兒裡找出來的。
這東西藏了很多年了,大概是早就遺忘了的……蔡思凡接過一看,立刻吩咐人找一塊大紅布,把軍功章一一别上,挂在了棺木的前面。
一時,全村都去看了,一個個感歎不已!那軍功章一共十七枚:一枚是“遼沈戰役軍功章”,一枚是“平津戰役軍功章”,一枚是“中南戰役軍功章”,一枚是“抗美援朝軍功章”……還有“特等功臣”獎狀一份,餘下一等、二等、三等功……共十二份。
人人看了,都說:這老姑父窮了一輩子,原來還是個大功臣呢! 大國和三花也是接到喪帖後回村的。
據說,二國再沒回來過。
大國平時也很少回來。
記得小時候,大國的最大夢想是去烏魯木齊。
可大國終也沒去成烏魯木齊,他在縣裡當了一段教育局的副局長,現在已改任縣民政局的局長了。
人們對他十分熱情,一個個都說:吳局長回來了。
吳局長見了人也很客氣,一個個敬煙。
三花跟在大國後邊,三嬸二大娘叫着,一一給村人問好。
大國回村後,自然看見了那些挂在壽材紅布上的軍功章,看後大吃一驚!在村裡生活了這多年,竟不知老姑父居然還是個功臣。
說起來,這也是民政局該管的事。
于是他當晚就趕回了縣裡,給書記、縣長彙報去了。
第二天,縣長就帶着一幫人趕來了。
縣長先是領着縣上的幹部們在村街的靈棚前獻上花圈,一幹人進靈棚給老姑父、老姑的遺像恭恭敬敬地鞠了三個躬。
爾後,縣長對蔡思凡說:蔡總,抱歉。
我調縣裡晚,老人走時,也沒送一送。
昨天才聽民政局吳局長說,老人是個大功臣……你看這樣行不行,咱縣上烈士陵園也要改遷新址了。
按規定,老人立過這麼多功勳,是建國前的,可以進陵園了。
進了陵園,這不光是你一家的榮譽,也可以讓後人一代一代瞻仰。
大國也在一旁說:香姐,烈士陵園,規定很嚴,一般是不讓進的。
縣裡經過慎重研究,才定下來的。
蔡思凡想了想說:那……我娘呢?縣長遲疑了一下,望着大國,說:吳局長,這符合規定麼?大國說:按規定……目前,還沒有先例。
蔡思凡說:那就算了。
我爸都走了這多年了,你這會兒才想起讓他進陵園,晚了點……縣長略顯尴尬,說:既是合葬,不進也行。
不過,我還是請你再考慮考慮……這樣吧,進不進陵園,聽你的。
可老人的事迹,還是讓報紙給宣傳一下吧。
大國覺得他這是給村裡辦了件好事,卻沒有辦成,有些掃興。
後來,大國把我拉到一旁,悄悄地說:志鵬哥(他不喊我“丢”,這次回村,除了蔡思凡,竟沒有一個人叫我的小名),喪事辦完,請你務必多留幾日。
我說:有事麼?大國說:不是我要留你。
是縣長特意吩咐的。
縣長本來要親自邀請的,場合不對。
所以交代我,請你一定留縣裡小住幾日,咱縣賓館現在也“四個星”了。
我說:縣長貴姓啊,我又不認識他。
大國說:馬縣長。
你不認識他,他可知道你……我說:到底啥事?大國說:我給你交底吧。
不就想你幾個錢嘛。
現在你是大戶,給縣裡掏幾個錢,上個項目,資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