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關燈
你能讓筷子豎起來麼? 在黍秫稈結成的鍋排上,找當年小麥磨成的白面,用細籮均勻地篩上一層,爾後,僅憑着意念(不用手),讓筷子在鍋排上豎起來,走出一些奇奇怪怪的符号……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你信麼? 我不信。

    你也不會信。

    可在平原的鄉村,就有人信。

    是真信。

     據傳,這位能讓筷子豎起來的人,是“梁仙兒”(也就是如今住在鎮上福利院的五叔、梁五方)。

    他就能讓筷子直直地豎起來,在鍋排上走……經人們口口相傳,如今他已是方圓百裡有名的“陰陽先生”了。

     又傳,他是在七十歲生日的那天早上,一覺醒來,開了“天眼”了。

     古人雲:窮扒門,富起墳。

     這一年陽曆的八月十八日,為陰曆羊月羊日(按八字推算,木為田宅,羊為木庫),這是一個适于遷墳的日子。

     這個日子是無梁村的老輩人專門請“梁仙兒”給看的。

    就連主家兒,已是城裡人的蔡總、蔡思凡,也默認了這個日子。

     蔡思凡如此興師動衆地給老姑父遷墳,是有特殊原因的。

     三天前,她老娘吳玉花過世了。

    吳玉花原也沒什麼大病,就是腿疼。

    蔡思凡把她接到城裡治了一些日子,就回來了。

    村裡人說,如今她一個人住一大宅子,三層的,常常站在陽台的高處,拄一拐棍,望望遠什麼的,挺美氣。

    忽然有一天,老二閨女來看她,她說:拉我去地裡轉轉。

    老二蔡葦秀就拉着她在地裡轉了一圈兒,可她走一路歎了一路……走着走着,她說:河呢?葦秀說:媽,你迷了吧?哪兒還有河?她又歎了一聲,指指:西邊。

    去西邊看看。

    到了西坡,拐過春才的磨坊,繞一玉米田,就到了姑爺墳了。

    她伸手一指,說:我眼花,那是你爸的墳麼?蔡葦秀說:嗯。

    她說:不對吧。

    不是這兒吧?忒靠邊了。

    葦秀說:就是這兒。

    前兩年修路,沖了。

    她“噢”了一聲,說:回頭給香說說,換個地兒,太靠邊了。

    蔡葦秀雖然是蔡家老二,可現在蔡家主事的是老三蔡思凡。

    往下,她又說了一句很要緊的話:給香說,我走的時候,找一好地兒,跟你爸葬一塊吧。

     蔡葦秀愣了一下,問:你是說,合葬?因吳玉花過去多次說過,活着成天吵,死也不跟他死一塊。

    現在,吳玉花突然改口了。

    吳玉花說:吵了一輩子架,不吵,我落(寂寞的意思)得慌。

    說完這些話,又過了三天,吳玉花下世了。

     有了母親吳玉花留下的這句話,蔡總、蔡思凡才有了借題發揮的機會。

    蔡葦香自改了名字後,誰都看得出來,她是執意往外走的,是要過另一種日子的。

    可她畢竟是從“腳屋”出來的,再加上她早年的那些事,在村裡名聲不太好。

    這也罷了,可還有一種更可怕的傳言,說她為了錢,把她爹(老姑父)的人頭種成花給賣了……這成了她的一塊心病。

     雖然她現在有錢了,也已改了名字,是蔡思凡、蔡總了。

    可口口相傳的東西,那叫口碑。

    這年頭,有了些錢,就在乎名譽了。

    可要想洗去那些沾在身上的傳聞,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況且,她心裡一直憋着這口氣呢。

    于是,趁着遷墳、合葬的機會,她決定好好操辦一下,讓村裡人看看! 蔡思凡回村後,先是指揮着,讓闆材公司的卡車從縣城拉來了一車冰塊,擺在吳玉花的靈床四周,請了四班響器吹着,停靈七日。

    爾後廣發喪帖。

    凡本村、本族在外的人,全都要發到……至于回不回,就看心意了。

     對我,蔡思凡不光讓人送了喪帖,還專門打了電話,她在電話裡說:丢哥,就是天坍下來,你也得回來。

    我等着你給我平反呢。

     如今的梁五方,雖年事已高,卻名聲在外,被人尊稱為“梁仙兒”。

    “梁仙兒”是蔡思凡專程坐着她的轎車去鎮上的福利院請回來的。

    現如今,“梁仙兒”不好請了,得排隊。

    可别人也許請不動,她給院長一說(福利院是她出了錢的),就把五叔梁五方給接回來了。

     請梁仙兒回村,是讓他給看茔地的。

    蔡思凡說:五叔,當年我爸待你如何?梁仙兒耷着眼皮,說:不薄。

    她說:我待你如何?梁仙兒耷着眼皮,說:不薄。

    蔡思凡說:錢你随便要。

    給我爸我媽看塊好茔地。

    梁仙兒仍是耷蒙着眼皮說:老蔡的事,不說錢。

     于是,梁仙兒抱着個羅盤,由蔡思凡陪着,不時還讓人攙扶着,從東到西,爾後又從南到北,一路看去……看來看去,最後在北邊找到了一塊茔地。

    那是塊裂礓地,不長莊稼。

    梁仙兒說:我看,就這兒吧。

    蔡思凡說:好麼?梁仙兒說:好。

    這叫乾巽向。

    也就是東南西北向。

    蔡思凡還有些疑惑,又問:這地兒,真好假好?梁仙兒往後一指,說:我不哄你,真好。

    北邊,那叫向陽坡。

    南邊,你還記得麼,那就是早年的望月潭。

    望月潭雖然幹了,填住了。

    地下有陰河。

    蔡思凡仍不放心,直問:你給我說說,好在哪兒?梁仙兒說:發閨女。

     蔡思凡中學沒好好上,也不懂什麼是“乾巽向”,還有些吃不準,看着梁仙兒:五叔,你不記恨我了?梁五方說:早年,你五叔還在難處,道行淺,騙你倆小錢兒。

    五叔有愧,恨你幹啥?蔡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