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關燈
在迎風飄揚。

     有時候,惠惠會把兩人的飯菜端到豆腐坊外邊來吃,就像小兩口一樣。

    惠惠還不停地給春才碗裡夾菜……人們看見了,說:多好。

     後來,一天一天地,人們見春才身上穿的衣服都洗得幹幹淨淨的,又見這女子在豆腐坊裡什麼活都幹,裡裡外外地忙活,賬算得也清楚,實在是春才最好的幫手。

    人們也就信了。

    一個個都說:春才真是掉福窩裡了。

    也有人說,許是上天可憐他,派了個“青蛙公主”搭救他來了?人們都說惠惠的好話。

     惠惠每天傍晚時,都要回村一趟,給春才娘洗腳、捏腳、掏耳朵……人們想不到她還會這手藝,都說,惠惠真孝順呢。

     春才豆腐坊的生意也越來越火了。

    四鄉的人有很多是來看“新媳婦”的,捎帶着就把豆腐買了。

    人們都知道這女子是自己跑來的,都想來看看她長得什麼樣。

    惠惠呢,也不怕人看。

    人們看了,私下說:這麼好的姑娘,嫁一個……不虧麼? 春才娘也一直操着春才的心呢。

    三個月後,春才娘把春才和惠惠叫到家裡,對兩人說:也這麼長時間了,要是沒有啥,就把事辦了吧? 春才不吭。

     春才娘問:惠惠,你說呢? 惠惠說:隻要才哥不嫌我,我當然願了。

    也别鋪張,領個證就行。

     春才娘聽了很滿意。

    說,那我找人看個好兒。

    秋後就辦吧。

    這麼好的媳婦,也不能太省了,錢該花也得花。

    你說呢,才? 春才說:我聽娘的。

     春才娘又說:惠惠,你隻怕得回去開個證明吧? 惠惠說:娘,證明啥時開都行,不急。

     就此,春才娘專門去了一趟尚書李,請人給看了好兒,日子定在了陰曆八月初七。

     可是,在夏天将要過去的時候,很平常的一個日子,惠惠不見了…… 後來,人們回憶說,一早,國勝家的女兒素梅喊惠惠一塊進城,說是要扯塊布料做衣服。

    惠惠開初還不願去。

    素梅說,去吧,嫂,去吧。

    惠惠回頭看了看春才,春才也說:去吧,你也該買幾件衣裳了。

    惠惠就跟着素梅一塊去了。

    臨走時,惠惠還說:二奎家要十斤豆腐,錢在抽屜裡呢。

    春才說:知道了。

     一直到黃昏時分,素梅一個人回來了。

    她說,兩人在商場裡走散了……到了這時候,人們才懷疑,惠惠是不是跑了? 人們算了,惠惠在無梁一共待了一百零一天。

    如果她真的跑了,那她就太有心計了。

    那是一百天哪,多少個日日夜夜,她在人前走來走去,怎麼就沒看出來呢?要真是個騙子,一個女子,她也太能藏了。

    當晚,一村人鬧嚷嚷的……老姑父覺得心裡有愧,老姑父敲了鐘,要動員全村人去找。

    這時候,春才從一個黑影裡走出來。

    春才說:不用找了。

     這話說得很含糊,至于究竟什麼原因,就沒人知道了。

    有人說:不會吧?惠惠不是這樣的人。

    人們就追着素梅問東問西,素梅說:兩人分手時,她還說,要是走散了,就在燈塔處等着。

    人們又問:你等了嗎?素梅說:等了。

    我一直等到天黑。

    人們亂哄哄地說,看看,看看?你傻呀?她她她,早跑得沒影兒了!有的說,跑了和尚跑不了廟,她不是河北的麼?找她去!有的說:河北?河北啥地方? 這一問,把所有的人都問住了。

    可不,河北地界大了。

     到了這時候,人們才知道,惠惠帶走了所有的錢。

    惠惠之所以待這麼長時間,就是為了摸清春才放錢的地方,春才磨了這麼多年的豆腐,他的錢都在一個地方放着……現在,豆腐坊就剩下五塊錢了。

    那五塊錢在抽屜裡放着。

     素梅百口莫辯,突然說:她的提包還在呢。

     等人們跑去時,春才豆腐坊的門關着……那惠惠的提包春才早已打開看了,包裡裝的是一包草紙。

    看來,這的确是一個圈套! 一村人的眼,都讓老鷹給叼了!你說這有多沮喪。

    老姑父騎上車要去鎮上的派出所報案去,被春才攔住了。

    春才說:不怪人家。

     不久,豆腐坊門前挂出了一個牌子,牌子上寫着:無論親疏,概不賒賬。

     此後,在差不多有一二十年的時光裡,春才一直在磨豆腐。

     ……再後來,當我再一次回到村裡,見到春才的時候,他已完全變了模樣,成了滿臉皺紋的小老頭了。

     這時候,春才娘已下世了。

    名義上,他現在是跟他弟弟、弟媳和侄兒們一起生活。

     前些年,聽說他的豆腐坊擴建了,在鎮上占了好大一塊地。

    豆腐坊也不僅僅是磨豆腐了,他進了一套生産腐竹的機器,在鎮上辦成了一個生産豆制品的工廠,生産腐竹、千張之類的豆制品,曾經非常紅火。

    有一段時間,就靠着那個生産豆制品的工廠,他給他弟弟家蓋起了三層樓的房子。

    那房子裡外都貼了瓷片,屋子裡冰箱、沙發一應俱全……院子裡還種了花。

    有一段時間,人稱“豆腐大王”。

     可我驚訝地說,不知為什麼,他又重新退回到村裡來了。

    我是在村頭那間舊作坊裡見到春才的。

    當我再次見到春才時,他已成了一個小老頭了。

    仍然是臉色蠟黃,手指也黃,那是煙熏出來的。

    春才過去不抽煙,現在也抽上了。

    可看上去卻生意盎然。

    他的目光裡像是摻了一種什麼東西,一種我說不清楚的東西,像是有一點斜視,眼角裡有一個極亮的點。

    看見我的時候,他先開的口,他說:回來了,吸枝煙。

    說着把煙遞過來,我有些驚訝地接過了他的煙,爾後問:生意不錯?他淡淡地說:湊合。

     時光是可以改造人的,人真是會變的。

    這一次,春才主動告訴我說,當年,他在鎮上辦豆制品加工廠的時候,最初生意還行。

    後來,周圍一下子辦起了七個名為“豆腐大王”的豆制品加工廠,七家擠他一家,他的生意一日不如一日,就敗下來了。

    如今,他欠下了一屁股的債。

     我問他為什麼?他憤憤地說:他們全都造假!真的反而沒人要了。

    他們還到處打廣告,包裝也好……接着,又很商業地說:他們是貼牌,我鬥不過他們。

     接着,他說了一個商标的名字,我噢了一聲,說:這牌子挺響的,到處做廣告。

     他說:假的,都是找印刷廠印的。

    隻要花錢,啥都可以印。

     接着,他有些悲傷地說:再好的東西,不摻假,沒人要。

    我的好東西賣不出去,沒人要。

    爾後,他又說:你看這腐竹,多好的腐竹,沒人要。

    城裡人就認假,吃騙,假了才有人要。

    真正磨出來的好腐竹,都有些發暗,是暗黃。

    可城裡人偏喜歡黃亮亮的。

    那都是上了色,摻了添加劑,抹了一層蠟的。

     我驚訝地問:還上蠟? 他鄙夷地說:上。

    鎮上那些廠子,每一家都上,不上沒人要。

     我問:你怎麼知道他們都上蠟? 接着,他突然笑了。

    很多年了,我還沒見他笑過……他嘴撇了一下,笑着說:你知道吧,老八失業了。

     我遲疑着,我實在想不起了:老八?你說哪個老八? 他說:老八,你都不記得了? 經他提醒,我終于想起來了,早年鄰村裡有一個賣老鼠藥的,常年在集鎮上鋪一塊紅布,擺攤賣老鼠藥。

    他的老鼠藥名叫“八步斷腸散”。

    但據我所知,曾有兩個“老八”。

    一個是賣老鼠藥的。

    一個是我老師的綽号。

    我不知他說的是哪一個。

     他說:不是回城的老杜……是鎮上那賣老鼠藥的。

     他說:我去看過,他們的廠子,我一家家都看過。

    他們當然不會說他造假。

    可鎮上的那些豆腐坊裡沒有老鼠。

     他說得很含糊,我不太明白他的意思…… 他說:老八雖說賣了一輩子老鼠藥,可他并不懂老鼠。

    起碼沒有我懂。

    早些年,我跟老鼠說過話。

    夜裡,子時,老鼠從洞裡鑽出來,爬到我的床頭上…… 這時候,我突然覺得身上有點冷。

    他說:他們的豆腐坊裡沒有老鼠。

     他說得太簡約,跳躍,不知“他們”指的是誰?他說:老鼠是最聰明的。

     春才的頭發已全白了。

    白了頭發的春才成了一個很健談的人。

    他坐在那裡,目光望着遠處,不停地說着話。

     如今,春才仍開着一個很小的豆腐坊,隻有一盤磨。

     春才每年都要還債,還他當年在鎮上開豆制品加工廠欠下的債務。

    他的豆腐坊雖小,生意還行,周圍村裡人仍然吃他做的豆腐。

    因為人們知道,他的豆制品不摻假。

    鎮上的那些假貨,那些鮮亮的東西,都一車一車地賣到外地去了。

     這麼說,當他活到了接近晚年的時候,他的人生仍停留在一個點上。

     他是一個很有骨氣的失敗者。

     因為他誠實。

     我告訴你,直到今天,我手仍然握有老姑父在一些年份裡,為推銷春才的豆制品,寫給我的七張“白條兒”。

    從時間上看,有的是在他生前,有的竟寫于他死後,那是後來托人捎給我的。

    每張“白條兒”的第一句都是:見字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