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奶奶的,“高壓線”你也敢碰?咋談的?咋懷的孕?誰的孩子?……說清楚!
杜秋月有些緊張,他結結巴巴地說:那孩子……孩子、流、流、流了。
此時,治保主任突然高呼口号:叫他賠! 人們怔了一下,也跟着呼:叫他賠! 會開到這個時候,會場簡直成了落滿了麻雀的谷子垛。
人們圍旋在一起,一窩兒一窩兒,三五成群,交頭接耳,叽叽喳喳的,越說越亂了。
有緊着追問“孩子”下落的,有追問女人下落的,還有質問他到底跟人家睡了幾回的……最後,人們湧上去,齊夥夥嚷道:揍他!你看他,一臉猴氣。
不動真格的,他不會說。
老姑父突然大喝一聲:停!停停停!亂嚓嚓!胡嚓嚓!嚓嚓成米飯了。
人們的嚷嚷聲被老姑父制止了。
牽涉到軍人,他不想讓杜秋月說得更詳細。
就說:老杜,就到這裡吧。
你好好改造。
人們還想聽,人們意猶未盡,人們希望他說得更詳細些……人們要求說:讓老杜說完嘛。
讓老杜說完。
老姑父斷然說:就這吧。
散會。
散會後,人們再看老杜,那目光就變了。
村裡人都知道了,老杜是有“帽子”的。
老杜那天沒戴帽子,老杜圍着一條圍脖兒。
可他頭上有“帽子”,是一頂看不見的“帽子”。
此後很多年,我一直以為,凡戴圍脖兒的人,頭上定是有“帽子”的。
這年冬天,分配老杜的活兒是收尿、挑尿。
村街裡的廁所是男女混用的。
識别方式是搭在牆上的褲腰帶。
開始老杜不知道“褲腰帶識别法”,挑着尿桶就進了廁所,裡邊“哇”的一聲,他慌慌地退出來,吓得一疊聲說:對不起。
對不起。
後來有人質問他:你不是故意的吧?他吓壞了,忙說:不是。
真不是。
爾後人們告訴他:你看牆頭。
牆頭搭的若是紅褲腰帶或是絲線編的、有穗穗兒的那種,那就是“女”;若是一根繩,或是藍、灰、黑布的帶子,或是皮帶子,那就是“男”了。
打遠一看就知道。
可老杜始終也沒有弄清楚“男”、“女”的分别。
于是每次進廁所,他都會遠遠地喊一聲:有人麼? 老杜在挑尿的頭一天,就給自己備了一個大口罩。
老杜是村裡惟一戴着口罩挑尿的人。
他擔着尿桶走在村街上,每一個見到他的人都說:老杜,你戴着一個牛籠嘴幹什麼?他鄭重地說:不幹什麼。
我不是怕髒,我有胃氣疼。
爾後,當他擔着尿擔子拐向菜地的時候又有人問:老杜,你戴個牛籠嘴幹什麼?他再次解釋說:不幹什麼。
我不是怕髒,我有胃氣疼。
就這麼一路走,一路問,老杜每次都恭恭敬敬地回答。
尿是往菜地送的,一天四趟。
進了菜地之後,在菜地幹活的婦女們還會問:老杜,你戴一牛籠嘴幹什麼?他就一次次解釋說:不幹什麼。
我不是怕髒,我有胃氣疼。
我真的不是……人們就笑。
就這麼一天下來,他很自覺地就把捂在嘴上的口罩摘掉了。
過罷年,到了三四月間,春天裡雨水大,村路被雨水泡泛了,全是泥漿子。
架子車軋出的車轍一溝兒一溝兒的,人踩的腳印一窩一窩的,走起來滑唧唧的。
當我們光腳在泥水裡奔跑的時候,分派去挑尿的老杜卻特意換上了一雙膠底鞋,還穿着襪子。
村裡人見了,歎一聲,說:到底是城裡人哪。
治保主任看見他,伸手一指說:老杜,你過來,過來。
老杜挑着尿擔子過去了。
治保主任說:放下。
扶住樹。
老杜就放下尿擔,看了看樹,天濕,槐樹上生蟲了,黑麻麻一片,他惡心得幹嘔了一聲,可他還是扶了。
治保主任說:老杜,你把鞋脫了。
我送你一雙皮靴。
老杜就把鞋脫了一隻,看看主任。
治保主任說:脫了,襪子也脫了。
老杜手扶着樹,一隻腳金雞獨立,把襪子也脫了,再看主任。
治保主任說:踩地上。
老杜遲疑了一下,就光腳踩在泥窩裡了。
治保主任說:那一隻。
于是,兩隻鞋襪都脫了。
治保主任指一指自己的腿,說:褲腿,還有褲腿,扁起來。
老杜就把褲子“扁”(在平原,“扁”是折疊的意思)起來。
治保主任說:挑上。
老杜就重新挑上尿擔子。
治保主任說:利索吧?老杜兩隻腳“呼哧、呼哧”地在泥窩裡踩着,拔出來就是兩腿泥。
老杜說:利索。
利索。
治保主任說:巴地吧?不滑了吧?這就對了。
泥嚓嚓的,多廢鞋呀。
去吧。
老杜一手提着鞋襪,一肩挑着尿桶,邊走邊點頭說:好。
這好。
夏天到了。
割麥的時候,老杜戴一新草帽,穿一白襯衣。
領口、袖口處的扣子都系得嚴嚴實實的。
到了地裡,人們都在看他。
有人說:老杜,你這是串親戚呢?他已經能聽懂鄉人的話了,說:不串。
我這兒沒親戚。
人們哄一下笑了。
老杜很尴尬地站在那裡。
治保主任說:老杜,既然不串親戚,捂那麼嚴幹什麼,脫了吧。
衆人都說:那麥芒兒,一天都給你紮爛了。
脫脫脫,趕緊脫。
老杜看漢子們大多都光着脊梁,遲疑了一下,就脫。
脫了襯衣和背心,衆人呀了一聲,隻見他一脊梁的紅疙瘩,都是蚊子咬的。
治保主任走過來,用腳先把地上的麥茬踩倒,爾後又蹲下來用手把地上的土坷垃一一“面”了。
說:會驢打滾麼?老杜怔怔的。
治保主任說:驢打滾你都不會?衆人呱呱又笑。
治保主任就現場做一示範。
于是,在一片笑聲中,老杜往地上一躺,跟着學“驢打滾”。
治保主任說:糙糙。
好好糙糙。
老杜很聽話,很認真,他接連在地上打着滾兒,左打,右打,左糙,右糙……衆人笑得腰都直不起來了。
治保主任問:還癢麼?老杜紅着臉說:不癢了。
不癢了。
治保主任豪邁地說:土裡有藥。
到了第二年,老杜已可以穿着大褲衩子,光着脊梁蹲在村街的飯場裡吃飯了。
他甚至學會了在陽光下捉虱。
他蹲在煙炕房的門坎處,在暖暖的陽光下,“咯嘣、咯嘣”地扪一片一片的虮子。
在煙炕房外,老杜也學着把剛烤過的煙葉揉碎,用舊報紙裹了卷煙吸,可他沒學會,老咳嗽。
他隻是學會了一句話:煙太壯了。
(在鄉村,“壯”即嗆和辣喉嚨的意思。
)過了不久,老杜甚至還學會了“揚場”,他一邊揚一邊還認真地背口訣:揚出去一條線,落下一大片……人們又笑。
秋後,在蘆葦蕩裡割葦子時,老杜已可以跟那些婦女們說說笑笑了。
秋後的葦葉像刀片一樣,一不小心就把身上割一道血印。
女人們一邊教他割葦子一邊問他:老杜,那女的是你的學生吧?老杜先還扭捏着,說:不是。
又說:……是。
也算是。
畢業了。
女人們說:說說,咋勾引人家的?老杜說:是、是她先“那個”我。
女人們說:不會吧?人家一姑娘……說說呗。
老杜說:有一天,正走着,她突然剝了一塊糖,塞我嘴裡了……女人們說:甜麼?他說:甜。
女人們問:後來呢?把持不住了?他連聲說:沒有。
沒有。
接着又交代說:就跟她看了一場蘇聯電影,她把手遞到我手心裡……女人們問:那還不握住?他說:握,握了。
女人們追問:軟和麼?摳人家手心了吧?他說:沒有。
真沒有。
汗,我出汗了。
女人們說:咋那麼不小心,就懷孕了?老杜諾諾地說:“安全期”。
她說是……“安全期”。
女人們齊聲問:啥是“安全期”?他說:我,我也……說不好。
女人們又連着問:那怎麼就讓人告了呢?老杜歎一聲,搖着頭說:後來,我不知道,她、又談了一個……女人,鬥(讀)不懂的。
女人們哄地笑了,說:說說,你“鬥”了多少女人?老杜也笑,苦笑,說:沒有。
就這一個。
女人們都替他惋惜,說:你說你,就“鬥”一女人,還弄了頂“帽子”,虧不虧?在一片哄笑中,老杜很快就得到了女人們的諒解。
女人一向同情弱者。
她們一個個都争着教他些割葦子又不傷手的方法。
一個個說:老杜,你真是倒黴呀。
老杜戴着“帽子”呢,老杜很低調。
這一點正是村裡女人們喜歡的。
她們先是教他做飯,爾後又教他學會了破篾子、編席。
甚至還教他站在滾動着的石磙上碾篾子。
老杜的水蛇腰半彎着,站在石磙上總是保持
此時,治保主任突然高呼口号:叫他賠! 人們怔了一下,也跟着呼:叫他賠! 會開到這個時候,會場簡直成了落滿了麻雀的谷子垛。
人們圍旋在一起,一窩兒一窩兒,三五成群,交頭接耳,叽叽喳喳的,越說越亂了。
有緊着追問“孩子”下落的,有追問女人下落的,還有質問他到底跟人家睡了幾回的……最後,人們湧上去,齊夥夥嚷道:揍他!你看他,一臉猴氣。
不動真格的,他不會說。
老姑父突然大喝一聲:停!停停停!亂嚓嚓!胡嚓嚓!嚓嚓成米飯了。
人們的嚷嚷聲被老姑父制止了。
牽涉到軍人,他不想讓杜秋月說得更詳細。
就說:老杜,就到這裡吧。
你好好改造。
人們還想聽,人們意猶未盡,人們希望他說得更詳細些……人們要求說:讓老杜說完嘛。
讓老杜說完。
老姑父斷然說:就這吧。
散會。
散會後,人們再看老杜,那目光就變了。
村裡人都知道了,老杜是有“帽子”的。
老杜那天沒戴帽子,老杜圍着一條圍脖兒。
可他頭上有“帽子”,是一頂看不見的“帽子”。
此後很多年,我一直以為,凡戴圍脖兒的人,頭上定是有“帽子”的。
這年冬天,分配老杜的活兒是收尿、挑尿。
村街裡的廁所是男女混用的。
識别方式是搭在牆上的褲腰帶。
開始老杜不知道“褲腰帶識别法”,挑着尿桶就進了廁所,裡邊“哇”的一聲,他慌慌地退出來,吓得一疊聲說:對不起。
對不起。
後來有人質問他:你不是故意的吧?他吓壞了,忙說:不是。
真不是。
爾後人們告訴他:你看牆頭。
牆頭搭的若是紅褲腰帶或是絲線編的、有穗穗兒的那種,那就是“女”;若是一根繩,或是藍、灰、黑布的帶子,或是皮帶子,那就是“男”了。
打遠一看就知道。
可老杜始終也沒有弄清楚“男”、“女”的分别。
于是每次進廁所,他都會遠遠地喊一聲:有人麼? 老杜在挑尿的頭一天,就給自己備了一個大口罩。
老杜是村裡惟一戴着口罩挑尿的人。
他擔着尿桶走在村街上,每一個見到他的人都說:老杜,你戴着一個牛籠嘴幹什麼?他鄭重地說:不幹什麼。
我不是怕髒,我有胃氣疼。
爾後,當他擔着尿擔子拐向菜地的時候又有人問:老杜,你戴個牛籠嘴幹什麼?他再次解釋說:不幹什麼。
我不是怕髒,我有胃氣疼。
就這麼一路走,一路問,老杜每次都恭恭敬敬地回答。
尿是往菜地送的,一天四趟。
進了菜地之後,在菜地幹活的婦女們還會問:老杜,你戴一牛籠嘴幹什麼?他就一次次解釋說:不幹什麼。
我不是怕髒,我有胃氣疼。
我真的不是……人們就笑。
就這麼一天下來,他很自覺地就把捂在嘴上的口罩摘掉了。
過罷年,到了三四月間,春天裡雨水大,村路被雨水泡泛了,全是泥漿子。
架子車軋出的車轍一溝兒一溝兒的,人踩的腳印一窩一窩的,走起來滑唧唧的。
當我們光腳在泥水裡奔跑的時候,分派去挑尿的老杜卻特意換上了一雙膠底鞋,還穿着襪子。
村裡人見了,歎一聲,說:到底是城裡人哪。
治保主任看見他,伸手一指說:老杜,你過來,過來。
老杜挑着尿擔子過去了。
治保主任說:放下。
扶住樹。
老杜就放下尿擔,看了看樹,天濕,槐樹上生蟲了,黑麻麻一片,他惡心得幹嘔了一聲,可他還是扶了。
治保主任說:老杜,你把鞋脫了。
我送你一雙皮靴。
老杜就把鞋脫了一隻,看看主任。
治保主任說:脫了,襪子也脫了。
老杜手扶着樹,一隻腳金雞獨立,把襪子也脫了,再看主任。
治保主任說:踩地上。
老杜遲疑了一下,就光腳踩在泥窩裡了。
治保主任說:那一隻。
于是,兩隻鞋襪都脫了。
治保主任指一指自己的腿,說:褲腿,還有褲腿,扁起來。
老杜就把褲子“扁”(在平原,“扁”是折疊的意思)起來。
治保主任說:挑上。
老杜就重新挑上尿擔子。
治保主任說:利索吧?老杜兩隻腳“呼哧、呼哧”地在泥窩裡踩着,拔出來就是兩腿泥。
老杜說:利索。
利索。
治保主任說:巴地吧?不滑了吧?這就對了。
泥嚓嚓的,多廢鞋呀。
去吧。
老杜一手提着鞋襪,一肩挑着尿桶,邊走邊點頭說:好。
這好。
夏天到了。
割麥的時候,老杜戴一新草帽,穿一白襯衣。
領口、袖口處的扣子都系得嚴嚴實實的。
到了地裡,人們都在看他。
有人說:老杜,你這是串親戚呢?他已經能聽懂鄉人的話了,說:不串。
我這兒沒親戚。
人們哄一下笑了。
老杜很尴尬地站在那裡。
治保主任說:老杜,既然不串親戚,捂那麼嚴幹什麼,脫了吧。
衆人都說:那麥芒兒,一天都給你紮爛了。
脫脫脫,趕緊脫。
老杜看漢子們大多都光着脊梁,遲疑了一下,就脫。
脫了襯衣和背心,衆人呀了一聲,隻見他一脊梁的紅疙瘩,都是蚊子咬的。
治保主任走過來,用腳先把地上的麥茬踩倒,爾後又蹲下來用手把地上的土坷垃一一“面”了。
說:會驢打滾麼?老杜怔怔的。
治保主任說:驢打滾你都不會?衆人呱呱又笑。
治保主任就現場做一示範。
于是,在一片笑聲中,老杜往地上一躺,跟着學“驢打滾”。
治保主任說:糙糙。
好好糙糙。
老杜很聽話,很認真,他接連在地上打着滾兒,左打,右打,左糙,右糙……衆人笑得腰都直不起來了。
治保主任問:還癢麼?老杜紅着臉說:不癢了。
不癢了。
治保主任豪邁地說:土裡有藥。
到了第二年,老杜已可以穿着大褲衩子,光着脊梁蹲在村街的飯場裡吃飯了。
他甚至學會了在陽光下捉虱。
他蹲在煙炕房的門坎處,在暖暖的陽光下,“咯嘣、咯嘣”地扪一片一片的虮子。
在煙炕房外,老杜也學着把剛烤過的煙葉揉碎,用舊報紙裹了卷煙吸,可他沒學會,老咳嗽。
他隻是學會了一句話:煙太壯了。
(在鄉村,“壯”即嗆和辣喉嚨的意思。
)過了不久,老杜甚至還學會了“揚場”,他一邊揚一邊還認真地背口訣:揚出去一條線,落下一大片……人們又笑。
秋後,在蘆葦蕩裡割葦子時,老杜已可以跟那些婦女們說說笑笑了。
秋後的葦葉像刀片一樣,一不小心就把身上割一道血印。
女人們一邊教他割葦子一邊問他:老杜,那女的是你的學生吧?老杜先還扭捏着,說:不是。
又說:……是。
也算是。
畢業了。
女人們說:說說,咋勾引人家的?老杜說:是、是她先“那個”我。
女人們說:不會吧?人家一姑娘……說說呗。
老杜說:有一天,正走着,她突然剝了一塊糖,塞我嘴裡了……女人們說:甜麼?他說:甜。
女人們問:後來呢?把持不住了?他連聲說:沒有。
沒有。
接着又交代說:就跟她看了一場蘇聯電影,她把手遞到我手心裡……女人們問:那還不握住?他說:握,握了。
女人們追問:軟和麼?摳人家手心了吧?他說:沒有。
真沒有。
汗,我出汗了。
女人們說:咋那麼不小心,就懷孕了?老杜諾諾地說:“安全期”。
她說是……“安全期”。
女人們齊聲問:啥是“安全期”?他說:我,我也……說不好。
女人們又連着問:那怎麼就讓人告了呢?老杜歎一聲,搖着頭說:後來,我不知道,她、又談了一個……女人,鬥(讀)不懂的。
女人們哄地笑了,說:說說,你“鬥”了多少女人?老杜也笑,苦笑,說:沒有。
就這一個。
女人們都替他惋惜,說:你說你,就“鬥”一女人,還弄了頂“帽子”,虧不虧?在一片哄笑中,老杜很快就得到了女人們的諒解。
女人一向同情弱者。
她們一個個都争着教他些割葦子又不傷手的方法。
一個個說:老杜,你真是倒黴呀。
老杜戴着“帽子”呢,老杜很低調。
這一點正是村裡女人們喜歡的。
她們先是教他做飯,爾後又教他學會了破篾子、編席。
甚至還教他站在滾動着的石磙上碾篾子。
老杜的水蛇腰半彎着,站在石磙上總是保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