貳拾壹

關燈
小五夜半出門,一氣未歇把林恩溥送至省城。

    起先頂上有光,照出一條暗而曲折的長路,随後層層烏雲遮星蔽月,小五把車燈打到最亮,讓兩旁暗處更似幢幢鬼影。

    小五想,鬼倒是不怕的,現今他們隻是怕人。

     一路四個時辰,林恩溥就睡了四個時辰。

    他多日未合眼,入睡即夢,繼而有魇,魇中他明明知道自己已離了孜城,卻發現自己雙腳緊緊黏在慎餘堂廳前小院的青石磚上,無論如何也挪不得半步,而令之淺笑的臉就在前面。

    小五聽得後座上恩溥掙紮出聲,知他是魇住了,但他也知道,魇住了是沒有辦法可想的,隻能待他自己醒來。

    小五兒時也常夢魇,醒來總見母親滿面焦急守在窗前,母親說,魇住的人不能硬把他叫醒,那樣他反會被自己吓住,丢了魂魄。

     到省城車站時已近正午,小五進站打聽,三日以内北上的火車都已沒有一等和二等車票,他本想在站口候着,看能不能高價買到一張,恩溥卻轉頭去買了今日的一張三等票,把小五拉出人群,道:“走,我們去吃頓好的。

    ” 車站附近并沒有什麼像樣館子,他們找了一會兒,最後坐在路旁竹棚下,吃了豆花飯和蹄花湯。

    小五邊吃邊哭,起先不過哽咽,後來則号啕到不能自已,恩溥卻胃口極佳,連誇這家的豆花蘸水又香又辣,還把蹄花湯裡的黃豆一顆顆揀出吃淨,小五一邊抹淚一邊替他添了三次飯,道:“少爺,你多吃點,到了那邊……” 恩溥接過飯,淡淡道:“别哭了,我不會有事。

    ” 小五道:“但是那天……但是他們……” 恩溥皺起眉頭,道:“我那天沒事,往後就更不會有,他們管不了那麼遠……你就按我給你說的做,都記住沒有?” 小五點點頭,恩溥歎了一口氣,道:“你把事情處理完,就把你母親帶上,找個地方躲一躲,我那房子裡的銀子,你也知道在哪裡,想拿多少就拿多少……這些手段,也就能糊弄個幾天,他們沒法找到北京來,就怕找你出氣。

    ” 小五道:“少爺,我說的那個法子……” 恩溥面色一凜,道:“我說過,不要再提了。

    ” 恩溥進站之後,小五又去了那家豆花飯,好幾日食不下咽。

     這回他心中終是松下來,這才覺得餓得心慌,坐在棚下紮紮實實吃了一頓,發現豆花清香,蹄花爛。

    第二碗飯的時候他想,少爺說得沒錯,這家的蘸水做得是香,不知道北京有沒有豆花飯? 吃完仍覺不足,小五就又叫了一碗豆花和半匹鹵排骨,排骨不剁不切,和一把手刀一同整個端上桌,小五就用那刀把肉一塊塊割下來吃,刀快肉香,一時豪情滿胸,什麼都不在話下。

    飯後突感困頓,小五回車上先睡了一覺,醒來時又逢夜半,頂上木星亮似明月。

    小五忽地憶起,恩溥曾說,木星升至中天,為大吉之兆。

    大概是吃飽睡足,小五此時渾身上下精神抖擻,不像前面幾日驚慌昏沉,似是喪家之犬。

    這亦是這次出門前恩溥的話,坐上車時他笑了笑,道,小五,你看我們這樣,像不像喪家之犬?說罷他又道,孔夫子尚且是喪家之犬,我是不是又有什麼幹系呢? 這時間城門已關,小五在車上靜靜坐了兩個時辰,直至天色微明,他這才開車出了北門大安。

    小五這幾年跟着恩溥,每月都會來省城一兩回,一直走的是東門迎晖和南門江橋,但今日他想,大安這名字真好,上頭雖有木星吉兆,但亦要求個前路大安。

     孜城在省城東南,小五從北門出去,往北再開了頗長一段,這才折返往南走,不久後又往西拐了拐,遠遠見到淩雲峰上大佛法相莊嚴,他知道,這就是到了樂山。

    孜城的鹽由水路外運,樂山是必經之地,小五時不時也會送恩溥上來談生意和收貨款。

    母親信佛,小五每回都要上淩雲寺替母親上香求簽,恩溥則在山下候着。

    小五知道,少爺從來不拜自己不信的神佛,小五曾道:“少爺,拜一拜吧,都說樂山大佛最靈驗,随便拜一拜也沒有什麼損失,萬一靈了呢。

    ” 恩溥搖頭,道:“拜而不信,最是亵渎。

    ” 小五奇道:“少爺,那你到底信什麼?我看你也不拜啟大夫他們的上帝,你什麼都不拜,萬一有個什麼事,沒人保佑你可怎麼辦?” 不知這話哪裡出了錯,恩溥站在青衣江畔,許久方道:“我既是什麼都不信了,那隻能什麼都不拜。

    ” 小五沿着青衣江走了大半個時辰,默默記下沿途景狀,這才把車停在青衣江邊一處僻靜地方,方圓四五裡都沒有人家,野狗出沒,草高樹深。

    他脫了件布衣,裹住地上撿的石頭,先在車身上四處劃出刮痕,又幾下砸了車窗,用玻璃碴把手劃破,把血細細滴在後座四周,不過片刻工夫,車已顯飽受劫難。

    這輛福特小五開了五年,一直悉心呵護,每日勤加擦洗,除了上次恩溥開時撞了一次城牆,從未出過事故,此時見它破破爛爛,小五心中一陣不舍。

    但他也知道,從今往後,不得不舍的東西将越來越多,一輛半新不舊的美國車,又算得了什麼。

     做完這些,小五往前又走了半個多時辰,在碼頭邊雇了一艘烏篷船,再花大價錢雇了一個船夫搖橹。

    青衣江水沛風緩,正是鹽運最好時節,江上密密匝匝排滿竹筏,每隻竹筏均用楠竹百餘根紮成,頭尾上翹,筏底設有浮筒,以增浮力。

    為保貨鹽不潮,筏面裝有尺高貨架,蓋以竹席,此種竹筏既可逆流而上,三日即達雅安,亦可順流由青衣江彙入岷江,再達省城。

    小五一路逆流,耗時兩日回到孜城,下船之後,小五尋了一個四下無人之地,在河邊撿了一塊棱角鋒利的大青石,往頭上狠狠一砸,再脫了上衣胡亂包紮,這才進城去了林家大宅四友堂。

     幾日之後,城内的人都已知道,林家大少爺前往樂山查看鹽運,半路遇了山賊伏擊。

    賊人本隻是要錢,大少爺将車中剛收的幾百塊鹽款都給了出去,隻道望對方留下幾十大洋,讓他們能修車買油,以便歸家,誰知對方僅肯留下十塊大洋,又用言語相辱,林家大少爺平日從未受過這等鳥氣,一時火氣上湧,和山賊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