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捌
關燈
小
中
大
聽出,他是在大叫:‘鈴木太太!Bakudan!Bakudan!’”
令之道:“這是什麼意思?”
啟舟道:“Bakudan,就是炸彈的意思。
” 令之道:“那又是什麼意思?” 啟舟道:“那就不知道了,我們那日走後,玉森洋介在宿舍裡自缢身亡,連一封遺書也沒有留下……但過了不到一月,我們便在報上看到,長野縣松本警察署抓了本地一家制木廠的兩個工人,說他們制造與私藏炸彈,意圖謀殺明治天皇。
那幾日我們瘋狂搜尋報上消息,恩溥找到一份小報,那記者去了長野,這人和别的大報記者不同,并未跟随警察署公布的線索采訪,而是在田野鄉間四處閑逛,按他的報道,在事發之前一周,距制木廠兩裡之遙的某個廢棄農倉内,曾有過一起爆炸,炸死了一名女子。
” 令之驚得半晌才道:“你是說,鈴木太太……” 啟舟道:“開始我們并不确定,但恩溥……鈴木太太也是四川人,向來待恩溥最親……恩溥決心要弄個明白,他幾經輾轉,找到那位記者,記者也不清楚女子的身份,隻說那地方太僻靜,村民們都以為是誰家爆竹走火,也無人報警,他自己去現場看過,那地方是個無主之地,但事後卻被簡單清理過,除了地上還有一點未能洗淨的血迹,什麼都沒留下,記者還無意中說起,農倉周圍都是杏樹,不知怎麼回事,倉中四壁上有炸碎的杏肉。
” 令之道:“這是說……” 啟舟搖頭,道:“這什麼都說不清,但又和諸多往事遙遙相應,讓我們不得不生出疑心……前一年杏子上市的時節,鈴木太太買了不少待客,玉森吃得最多,他說,小時候母親總把吃不完的杏子做醬,夾在飯團中給自己當早餐,鈴木太太當時就道,今年杏子下了市,明年她就給大家做杏醬飯團……令之,你是外人,你覺得這會是怎麼一回事?” 令之遲疑道:“我怎會知道……也許是鈴木太太獨自一人去摘杏子,不小心碰到炸彈……” 啟舟道:“當然,我們都知道可能是這樣,但玉森那時的神情你沒有看見,他就像……就像當時就站在鈴木太太面前。
” 令之道:“恩溥哥哥怎麼想?他以前最愛看《狄公案》,還講孔萬德的故事給我聽。
” 啟舟道:“見了那名記者後,恩溥就再沒有說過什麼,他心裡大概有想過别的可能,但恩溥心思重,不确鑿的事情,他一個字都不會再講。
” 令之道:“是啊,恩溥哥哥,他就是這樣。
” 啟舟接着道:“制木廠的炸彈事件事發後,鈴木先生和千夏一同回到東京,兩人都說,鈴木太太突發肺痨而死,父女看來均滿面病容,但也不見有多悲傷……又過了沒多久,鈴木先生被抓了。
” 令之道:“啊,為什麼?” 啟舟道:“就因制木廠的炸彈事件,當時日本警察署其實隻确認了五人直接參與暗殺天皇的計劃,但日本刑法中有一條‘大逆罪’,凡是圖謀危害天皇、太皇太後、皇太後、皇太子、皇太孫的人,一律将被判處死刑。
在這一罪名之下,警方開始舉國抓捕社會主義者,工會被關,書刊被禁,從那時至第二年初,警方對數百人進行了秘密審判,鈴木先生為帝國大學副教授,被捕一事在學校裡引發震動,但真正舉國關注的,還是早已盛名在外的幸德先生,他們的罪名是‘企圖滅絕冠絕宇内的國體之尊嚴、列聖恩德普照四海的帝國臣民之大義,對威嚴而神聖不可侵犯的聖體,欲逞千古未有之兇逆’……沒想到,八年了,我竟還能一字不差背出。
” 令之道:“那鈴木先生他最後……” 啟舟道:“大審院的特别判決為一審即終審,鈴木先生和幸德先生,還有另外二十二人,不久後便被處以死刑。
” 令之道:“千夏姐姐……她真是可憐……經了這麼多事,我居然從未見她流過一次淚,千夏姐姐……她比我強太多了。
” 啟舟道:“千夏小姐并不是強,她隻是太像父親,也太聽父親的話……鈴木先生行刑前,千夏曾被獲許前往獄中探視,恩溥扮成她的兄長,也一同前去,人快死了,警察也沒有嚴查。
誰都不知道那日鈴木先生對他們說了什麼,但沒過多久,千夏稱和恩溥訂婚,一同回了中國。
” 令之沉默半晌,方道:“他們真的訂了婚?” 啟舟搖搖頭,道:“我不知道,但我不信。
他們走時我去碼頭送行,我問恩溥到底怎麼回事,他也不答,隻拍拍我的肩,讓我以後回國,大家一同做事。
” 令之道:“做什麼事?” 啟舟道:“我也這麼問他,我說,恩溥,你和千夏到底要做什麼事?他開始笑而不答,船快開了,船員一直在催碼頭上的人上船,千夏早上去了,靠在甲闆上,微微笑低頭看着我們……也就是那個時間,我才第一次發現,千夏其實也有一點像母親,她們低頭時的樣子一模一樣……我當時問恩溥,你把千夏帶回去,那相片上的女子應該怎麼辦?那相片是不是還在你胸口口袋裡?” 令之已說不出話了,滿眼淚水,隻緊緊咬住嘴唇,不讓眼淚墜下。
啟舟見她如此,歎了一口氣,方道:“恩溥半晌沒有說話,從西服内袋裡取出你的相片,碼頭上風真大啊,又有風聲又是汽笛的,我們都得提高了聲音才能彼此聽見,恩溥手突然一松,那相片被風吹到半空中,繼而飄到海上……恩溥見相片飄遠了,才對我說,她本和這些事情沒有關系,以後也都不會再有關系。
” 令之終是落下淚來,先是一點點,繼而像一條河,夾着這麼些年的委屈、不解、傷痛、輾轉難眠,向不知何處奔流,答案來得太晚,但終究是有了答案。
車外本是無盡漆黑,竟漸漸有了天光,而嘈嘈人聲亦随之而來,車停在不知哪裡,整夜蜷縮着休憩的旅客在狹窄過道裡舒展手腳,婦人托着竹盤,在車窗口叫賣白馍和窩窩頭,又有不過八九歲的孩童,努力爬到窗邊,大聲吆喝:“燒雞喲,十五個銅闆一隻的燒雞喲,老佛爺天天吃的燒雞喲,隻要十五個銅闆。
”啟舟拿出二十個銅子,買了燒雞、白馍和幾個大鴨梨,因火車已緩緩離站,那男孩收了錢,在跳下月台時摔了一跤,無端端地,令之想在虛空中向他伸手,就像剛才有一瞬,她想在虛空中抓住恩溥扔向海面的那張相片。
但令之終是什麼也沒有再做,她也知天光已亮,一切都不可回轉。
令之坐下,同啟舟一道吃起了燒雞,燒雞酥而軟爛,他們均默默吃了許多,當整隻雞隻剩雞頭和骨架時,火車再次停下,啟舟在衣服上随意擦了擦手,道:“北京到了。
”
” 令之道:“那又是什麼意思?” 啟舟道:“那就不知道了,我們那日走後,玉森洋介在宿舍裡自缢身亡,連一封遺書也沒有留下……但過了不到一月,我們便在報上看到,長野縣松本警察署抓了本地一家制木廠的兩個工人,說他們制造與私藏炸彈,意圖謀殺明治天皇。
那幾日我們瘋狂搜尋報上消息,恩溥找到一份小報,那記者去了長野,這人和别的大報記者不同,并未跟随警察署公布的線索采訪,而是在田野鄉間四處閑逛,按他的報道,在事發之前一周,距制木廠兩裡之遙的某個廢棄農倉内,曾有過一起爆炸,炸死了一名女子。
” 令之驚得半晌才道:“你是說,鈴木太太……” 啟舟道:“開始我們并不确定,但恩溥……鈴木太太也是四川人,向來待恩溥最親……恩溥決心要弄個明白,他幾經輾轉,找到那位記者,記者也不清楚女子的身份,隻說那地方太僻靜,村民們都以為是誰家爆竹走火,也無人報警,他自己去現場看過,那地方是個無主之地,但事後卻被簡單清理過,除了地上還有一點未能洗淨的血迹,什麼都沒留下,記者還無意中說起,農倉周圍都是杏樹,不知怎麼回事,倉中四壁上有炸碎的杏肉。
” 令之道:“這是說……” 啟舟搖頭,道:“這什麼都說不清,但又和諸多往事遙遙相應,讓我們不得不生出疑心……前一年杏子上市的時節,鈴木太太買了不少待客,玉森吃得最多,他說,小時候母親總把吃不完的杏子做醬,夾在飯團中給自己當早餐,鈴木太太當時就道,今年杏子下了市,明年她就給大家做杏醬飯團……令之,你是外人,你覺得這會是怎麼一回事?” 令之遲疑道:“我怎會知道……也許是鈴木太太獨自一人去摘杏子,不小心碰到炸彈……” 啟舟道:“當然,我們都知道可能是這樣,但玉森那時的神情你沒有看見,他就像……就像當時就站在鈴木太太面前。
” 令之道:“恩溥哥哥怎麼想?他以前最愛看《狄公案》,還講孔萬德的故事給我聽。
” 啟舟道:“見了那名記者後,恩溥就再沒有說過什麼,他心裡大概有想過别的可能,但恩溥心思重,不确鑿的事情,他一個字都不會再講。
” 令之道:“是啊,恩溥哥哥,他就是這樣。
” 啟舟接着道:“制木廠的炸彈事件事發後,鈴木先生和千夏一同回到東京,兩人都說,鈴木太太突發肺痨而死,父女看來均滿面病容,但也不見有多悲傷……又過了沒多久,鈴木先生被抓了。
” 令之道:“啊,為什麼?” 啟舟道:“就因制木廠的炸彈事件,當時日本警察署其實隻确認了五人直接參與暗殺天皇的計劃,但日本刑法中有一條‘大逆罪’,凡是圖謀危害天皇、太皇太後、皇太後、皇太子、皇太孫的人,一律将被判處死刑。
在這一罪名之下,警方開始舉國抓捕社會主義者,工會被關,書刊被禁,從那時至第二年初,警方對數百人進行了秘密審判,鈴木先生為帝國大學副教授,被捕一事在學校裡引發震動,但真正舉國關注的,還是早已盛名在外的幸德先生,他們的罪名是‘企圖滅絕冠絕宇内的國體之尊嚴、列聖恩德普照四海的帝國臣民之大義,對威嚴而神聖不可侵犯的聖體,欲逞千古未有之兇逆’……沒想到,八年了,我竟還能一字不差背出。
” 令之道:“那鈴木先生他最後……” 啟舟道:“大審院的特别判決為一審即終審,鈴木先生和幸德先生,還有另外二十二人,不久後便被處以死刑。
” 令之道:“千夏姐姐……她真是可憐……經了這麼多事,我居然從未見她流過一次淚,千夏姐姐……她比我強太多了。
” 啟舟道:“千夏小姐并不是強,她隻是太像父親,也太聽父親的話……鈴木先生行刑前,千夏曾被獲許前往獄中探視,恩溥扮成她的兄長,也一同前去,人快死了,警察也沒有嚴查。
誰都不知道那日鈴木先生對他們說了什麼,但沒過多久,千夏稱和恩溥訂婚,一同回了中國。
” 令之沉默半晌,方道:“他們真的訂了婚?” 啟舟搖搖頭,道:“我不知道,但我不信。
他們走時我去碼頭送行,我問恩溥到底怎麼回事,他也不答,隻拍拍我的肩,讓我以後回國,大家一同做事。
” 令之道:“做什麼事?” 啟舟道:“我也這麼問他,我說,恩溥,你和千夏到底要做什麼事?他開始笑而不答,船快開了,船員一直在催碼頭上的人上船,千夏早上去了,靠在甲闆上,微微笑低頭看着我們……也就是那個時間,我才第一次發現,千夏其實也有一點像母親,她們低頭時的樣子一模一樣……我當時問恩溥,你把千夏帶回去,那相片上的女子應該怎麼辦?那相片是不是還在你胸口口袋裡?” 令之已說不出話了,滿眼淚水,隻緊緊咬住嘴唇,不讓眼淚墜下。
啟舟見她如此,歎了一口氣,方道:“恩溥半晌沒有說話,從西服内袋裡取出你的相片,碼頭上風真大啊,又有風聲又是汽笛的,我們都得提高了聲音才能彼此聽見,恩溥手突然一松,那相片被風吹到半空中,繼而飄到海上……恩溥見相片飄遠了,才對我說,她本和這些事情沒有關系,以後也都不會再有關系。
” 令之終是落下淚來,先是一點點,繼而像一條河,夾着這麼些年的委屈、不解、傷痛、輾轉難眠,向不知何處奔流,答案來得太晚,但終究是有了答案。
車外本是無盡漆黑,竟漸漸有了天光,而嘈嘈人聲亦随之而來,車停在不知哪裡,整夜蜷縮着休憩的旅客在狹窄過道裡舒展手腳,婦人托着竹盤,在車窗口叫賣白馍和窩窩頭,又有不過八九歲的孩童,努力爬到窗邊,大聲吆喝:“燒雞喲,十五個銅闆一隻的燒雞喲,老佛爺天天吃的燒雞喲,隻要十五個銅闆。
”啟舟拿出二十個銅子,買了燒雞、白馍和幾個大鴨梨,因火車已緩緩離站,那男孩收了錢,在跳下月台時摔了一跤,無端端地,令之想在虛空中向他伸手,就像剛才有一瞬,她想在虛空中抓住恩溥扔向海面的那張相片。
但令之終是什麼也沒有再做,她也知天光已亮,一切都不可回轉。
令之坐下,同啟舟一道吃起了燒雞,燒雞酥而軟爛,他們均默默吃了許多,當整隻雞隻剩雞頭和骨架時,火車再次停下,啟舟在衣服上随意擦了擦手,道:“北京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