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玖
關燈
小
中
大
民國七年霜降之後,胡松反複斟酌,終是離了餘家。
兩年來先有張勳複辟,又有護法之戰,京城狼煙四起,起先也人人驚慌,憂世傷國,最後種種事項卻也都過去了。
按理說這是難得的喘息之機,胡松本想趁着暫時的風平浪靜,勸義父歸川,餘立心先回,他在北京墊後處理生意,籠籠算算估計也還有兩三萬兩銀子,這錢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投到井上也頗能解幾年達之的燃眉之急。
但他提了幾次,餘立心起先隻是不言不語,把話頭岔過去,後來兩次居然動了氣,問胡松“到底安了什麼心”。
胡松漸漸知道,不是他安了什麼心,而是最糟的時候都未露出的人心,卻偏偏在這稍好時節顯了形。
胡松後來總想,若是他們不來北京,也許一切會有所不同,但誰知道呢,人心若是如此,那必将還是如此,人心變了,什麼都會随之而變。
那日濟之回家,已是深秋時節,院中柿子熟透了,一場夜雨掉下小半,樹下青石闆雖經雨水反複沖刷,仍能見到幾個尚未被沖走的紅柿碎開,汁水四溢,留下似血印記。
樓心月抱着憲之,在檐下看兩個下人搭了梯子,爬到樹上摘柿子,雨雖是停了,樹上卻仍有殘留雨水,枝丫微動,下面扶梯的那人淋了一頭一臉,憲之見了,拍掌大喊:“下雨!下雨!要下雨!媽媽,要下雨!” 濟之此時正進院子,見此情景,厲聲對憲之道:“不許喊,别人淋雨受寒,你怎能擊掌叫好?” 憲之不到三歲,兩歲能說話後,濟之就少有歸家,憲之并不知道他是誰,平日家中無人訓他,一時吓得不輕,呆在那裡,半晌才大哭起來。
樓心月一邊将憲之摟在懷中輕哄,一邊勉強笑道:“大少爺回來了,老爺這兩天還惦記你呢。
” 濟之冷笑道:“是嗎,我父親整日不是挂念國事,就是惦記家賊,我看他連教憲之如何做人的時間都沒有,怎會有餘閑惦記我?” 樓心月張了張口,在北京這幾年她一直有點怕濟之,這兩年在他面前幾是不敢開口,此時隻得假意低頭哄仍哭哭啼啼的憲之。
濟之進了房,卻站在廳中猶豫半晌,似是不知應往何去,卻撞上餘立心和胡松剛好出來,胡松走在後頭,臂上挂了一把雨傘,又拎着一個大箱,濟之知道,就是今日了。
餘立心這兩年又老了一截,胡松亦是滿面倦容,整個人都瘦了一大圈,他本是圓長臉,現在兩腮卻凸出來,顴骨高聳,站在餘立心後面,二人又穿一式一樣的灰色棉袍,一個人像另一個人的影子。
餘立心往日裡也總道:“胡松這孩子,有時候我都疑心,難不成是我親生的?也真是神了,我想到的他就能想到,我想不到的,他也替我都想到了。
”但這些日子都過去了,似是大雨三日傾盆,把地面和往事一同刷得幹幹淨淨。
見了濟之,二人都愣了愣,餘立心冷哼一聲,一言不發,先出了大門。
兩個月前,濟之因稱每日步行往返醫院出診頗耗精力,已正式搬了出去。
餘立心這幾月神神鬼鬼,對這個兒子已是全然無心過問,他自是不知曉,濟之雖還留着鼓樓那邊的小院,但隻是給了院中幾個下人一筆銀子照料,獨身一人搬到了醫院宿舍。
安定醫院旁邊本有一家婦嬰女子專科醫院,最早為光緒年間美利堅基督教長老會海外傳道會的女子傳教士道濟所辦,僅設婦産科與兒科,專于接生,原有十二間平房,但民國六年醫院用庚子賠款在原址北面新建三層小樓,與濟之所在的安定醫院合并為男女合院,設有十張男床,十張女床,十張産床,為紀念六年前去世的道濟,已改稱為“道濟醫院”。
濟之如今便為道濟醫院的普通外科醫生,宿舍則就在百米之外。
濟之白日出診,入夜則沿着城牆在北京城内四處亂逛,他對看戲失了興緻,又沒有别的去處,時常空走幾個時辰,渾身被汗濕透了方回宿舍,匆匆洗個澡便沉沉入睡。
每日都是整夜亂夢,醒來不知今夕何夕,在床上癱大半個時辰才能起身,至于當年胡松允諾同自己一起離開的事情,濟之連夢中也在告誡自己,不可再想,不要再想。
這回歸家,是想收拾幾件冬天衣裳,進屋後卻又着實想見見胡松,濟之的房間和胡松房間一東一西,恰在正屋兩翼,他一時沒想好往哪邊去,正在躊躇,突地看見父親慘白面龐。
餘立心上一回見到濟之,已是三月之前,彼時胡松剛助餘立心要回了一些當年參股鹽業銀行的銀子,這事說來輕巧,起先卻虛耗半年,受氣良多,仍一無所獲,但最終也算奇遇,竟真的讓他們拿回來一些,雖然損失近半,但畢竟不是血本無歸。
這本是喜事,誰也沒想到,喜事越繞越繁,最終繞為所有人的心結。
民國六年五月,胡松以一張據稱是詩仙李白唯一真迹的《上陽台帖》說服張鎮芳的公子張家骐,以兩萬大洋的價格盤下雅墨齋,張家骐又回去用不知什麼鬼話說服父親,将這筆現銀轉為鹽業銀行的股份,誰知銀子交了過去,契約文書尚未正式簽訂,也就一兩日時間,複辟一事由事發而事敗,不過短短十二日。
首犯辮帥張勳先藏身于荷蘭使館,後來就住在安定門永康胡同的一處住宅中,這本是小德張的宅院,連袁世凱都曾看上,但小德張不肯賣,甯願送給自己的把兄弟張勳。
住在裡頭以後,北京政府雖對其發了通緝令,但張勳随後公開聲明稱“變更國體,事關重大,非勳所能獨立主持”,又稱将公布當年徐州會議北洋各軍閥紛紛響應複辟之念的名單,馮國璋段祺瑞等人為保聲名,對其實為“通而不緝”,而奉天軍的張作霖和其他袁世凱舊部,亦紛紛上書政府為張勳求情,民國七年三月底,北洋政府以“時事多艱,人才難得”之名,複辟案犯一概被特赦出獄。
張勳由此再無後顧之憂,安心住在永康胡同中,據各路報刊上真假莫辨的名門逸事,這個當年的辮帥如今手中無兵,卻仍不剪辮,平日渾身旗人裝扮。
和滿清遺老遺少大都纨绔不同,張勳經營有道,手中握有七十餘家公司産業,既有煤礦棉紗,亦有當鋪錢莊,還開了時髦的電影公司,他娶一妻十妾,生九子五女,整日在家練字聽戲,城中名角大都去過他家唱堂會。
北京城中好幾家江西館子,這兩年都推了道新菜名為“西瓜盅鴨”,據稱就是張勳家大廚的做法,取完整西瓜一個,對半剖開,去瓜瓤,放入填鴨一隻,填鴨肚内則注入燕窩、江貝與海參,再裝入瓷缽,隔水清炖整夜,吃時再佐以冰鎮西瓜解膩。
這道菜需提前三日預訂,但仍是供不應求,似是吃客們都覺和辮帥享用一般菜肴面上有光,總而言之,張勳雖說是輸家,倒是比赢家們過得更舒心安逸。
張鎮芳則沒有這般運氣,他更早獲得自由身,卻因這短短十二日的内閣議政大臣兼度支部大臣,頗吃了一些苦頭,先在獄中遭了酷刑,後被大理院以“内亂罪”判了死刑,但并未立即執行。
如此亂世,自是無人得暇顧及雅墨齋那兩萬元,餘立心上下
兩年來先有張勳複辟,又有護法之戰,京城狼煙四起,起先也人人驚慌,憂世傷國,最後種種事項卻也都過去了。
按理說這是難得的喘息之機,胡松本想趁着暫時的風平浪靜,勸義父歸川,餘立心先回,他在北京墊後處理生意,籠籠算算估計也還有兩三萬兩銀子,這錢說多不多,說少不少,投到井上也頗能解幾年達之的燃眉之急。
但他提了幾次,餘立心起先隻是不言不語,把話頭岔過去,後來兩次居然動了氣,問胡松“到底安了什麼心”。
胡松漸漸知道,不是他安了什麼心,而是最糟的時候都未露出的人心,卻偏偏在這稍好時節顯了形。
胡松後來總想,若是他們不來北京,也許一切會有所不同,但誰知道呢,人心若是如此,那必将還是如此,人心變了,什麼都會随之而變。
那日濟之回家,已是深秋時節,院中柿子熟透了,一場夜雨掉下小半,樹下青石闆雖經雨水反複沖刷,仍能見到幾個尚未被沖走的紅柿碎開,汁水四溢,留下似血印記。
樓心月抱着憲之,在檐下看兩個下人搭了梯子,爬到樹上摘柿子,雨雖是停了,樹上卻仍有殘留雨水,枝丫微動,下面扶梯的那人淋了一頭一臉,憲之見了,拍掌大喊:“下雨!下雨!要下雨!媽媽,要下雨!” 濟之此時正進院子,見此情景,厲聲對憲之道:“不許喊,别人淋雨受寒,你怎能擊掌叫好?” 憲之不到三歲,兩歲能說話後,濟之就少有歸家,憲之并不知道他是誰,平日家中無人訓他,一時吓得不輕,呆在那裡,半晌才大哭起來。
樓心月一邊将憲之摟在懷中輕哄,一邊勉強笑道:“大少爺回來了,老爺這兩天還惦記你呢。
” 濟之冷笑道:“是嗎,我父親整日不是挂念國事,就是惦記家賊,我看他連教憲之如何做人的時間都沒有,怎會有餘閑惦記我?” 樓心月張了張口,在北京這幾年她一直有點怕濟之,這兩年在他面前幾是不敢開口,此時隻得假意低頭哄仍哭哭啼啼的憲之。
濟之進了房,卻站在廳中猶豫半晌,似是不知應往何去,卻撞上餘立心和胡松剛好出來,胡松走在後頭,臂上挂了一把雨傘,又拎着一個大箱,濟之知道,就是今日了。
餘立心這兩年又老了一截,胡松亦是滿面倦容,整個人都瘦了一大圈,他本是圓長臉,現在兩腮卻凸出來,顴骨高聳,站在餘立心後面,二人又穿一式一樣的灰色棉袍,一個人像另一個人的影子。
餘立心往日裡也總道:“胡松這孩子,有時候我都疑心,難不成是我親生的?也真是神了,我想到的他就能想到,我想不到的,他也替我都想到了。
”但這些日子都過去了,似是大雨三日傾盆,把地面和往事一同刷得幹幹淨淨。
見了濟之,二人都愣了愣,餘立心冷哼一聲,一言不發,先出了大門。
兩個月前,濟之因稱每日步行往返醫院出診頗耗精力,已正式搬了出去。
餘立心這幾月神神鬼鬼,對這個兒子已是全然無心過問,他自是不知曉,濟之雖還留着鼓樓那邊的小院,但隻是給了院中幾個下人一筆銀子照料,獨身一人搬到了醫院宿舍。
安定醫院旁邊本有一家婦嬰女子專科醫院,最早為光緒年間美利堅基督教長老會海外傳道會的女子傳教士道濟所辦,僅設婦産科與兒科,專于接生,原有十二間平房,但民國六年醫院用庚子賠款在原址北面新建三層小樓,與濟之所在的安定醫院合并為男女合院,設有十張男床,十張女床,十張産床,為紀念六年前去世的道濟,已改稱為“道濟醫院”。
濟之如今便為道濟醫院的普通外科醫生,宿舍則就在百米之外。
濟之白日出診,入夜則沿着城牆在北京城内四處亂逛,他對看戲失了興緻,又沒有别的去處,時常空走幾個時辰,渾身被汗濕透了方回宿舍,匆匆洗個澡便沉沉入睡。
每日都是整夜亂夢,醒來不知今夕何夕,在床上癱大半個時辰才能起身,至于當年胡松允諾同自己一起離開的事情,濟之連夢中也在告誡自己,不可再想,不要再想。
這回歸家,是想收拾幾件冬天衣裳,進屋後卻又着實想見見胡松,濟之的房間和胡松房間一東一西,恰在正屋兩翼,他一時沒想好往哪邊去,正在躊躇,突地看見父親慘白面龐。
餘立心上一回見到濟之,已是三月之前,彼時胡松剛助餘立心要回了一些當年參股鹽業銀行的銀子,這事說來輕巧,起先卻虛耗半年,受氣良多,仍一無所獲,但最終也算奇遇,竟真的讓他們拿回來一些,雖然損失近半,但畢竟不是血本無歸。
這本是喜事,誰也沒想到,喜事越繞越繁,最終繞為所有人的心結。
民國六年五月,胡松以一張據稱是詩仙李白唯一真迹的《上陽台帖》說服張鎮芳的公子張家骐,以兩萬大洋的價格盤下雅墨齋,張家骐又回去用不知什麼鬼話說服父親,将這筆現銀轉為鹽業銀行的股份,誰知銀子交了過去,契約文書尚未正式簽訂,也就一兩日時間,複辟一事由事發而事敗,不過短短十二日。
首犯辮帥張勳先藏身于荷蘭使館,後來就住在安定門永康胡同的一處住宅中,這本是小德張的宅院,連袁世凱都曾看上,但小德張不肯賣,甯願送給自己的把兄弟張勳。
住在裡頭以後,北京政府雖對其發了通緝令,但張勳随後公開聲明稱“變更國體,事關重大,非勳所能獨立主持”,又稱将公布當年徐州會議北洋各軍閥紛紛響應複辟之念的名單,馮國璋段祺瑞等人為保聲名,對其實為“通而不緝”,而奉天軍的張作霖和其他袁世凱舊部,亦紛紛上書政府為張勳求情,民國七年三月底,北洋政府以“時事多艱,人才難得”之名,複辟案犯一概被特赦出獄。
張勳由此再無後顧之憂,安心住在永康胡同中,據各路報刊上真假莫辨的名門逸事,這個當年的辮帥如今手中無兵,卻仍不剪辮,平日渾身旗人裝扮。
和滿清遺老遺少大都纨绔不同,張勳經營有道,手中握有七十餘家公司産業,既有煤礦棉紗,亦有當鋪錢莊,還開了時髦的電影公司,他娶一妻十妾,生九子五女,整日在家練字聽戲,城中名角大都去過他家唱堂會。
北京城中好幾家江西館子,這兩年都推了道新菜名為“西瓜盅鴨”,據稱就是張勳家大廚的做法,取完整西瓜一個,對半剖開,去瓜瓤,放入填鴨一隻,填鴨肚内則注入燕窩、江貝與海參,再裝入瓷缽,隔水清炖整夜,吃時再佐以冰鎮西瓜解膩。
這道菜需提前三日預訂,但仍是供不應求,似是吃客們都覺和辮帥享用一般菜肴面上有光,總而言之,張勳雖說是輸家,倒是比赢家們過得更舒心安逸。
張鎮芳則沒有這般運氣,他更早獲得自由身,卻因這短短十二日的内閣議政大臣兼度支部大臣,頗吃了一些苦頭,先在獄中遭了酷刑,後被大理院以“内亂罪”判了死刑,但并未立即執行。
如此亂世,自是無人得暇顧及雅墨齋那兩萬元,餘立心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