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捌

關燈
民國七年二月,汪啟舟帶着令之,輾轉大半月,從省城先坐船至漢口,再乘火車上了北京。

    他和令之自是都住頭等艙,汪家派了兩個叫順風和順水的小厮,晚上睡在四等艙,白日則過來料理瑣事。

    按理說這二人應陪着他們一路到北京,再在京城找房子、雇仆婦四下照應,等啟舟待膩了再一同歸家,畢竟哪個大家少爺出門讀書,身邊不帶幾個人?但到了漢口,幾人剛在旅館住下,順風正在理箱子,順水則泡了茶,又拿出兩個燒餅,道:“少爺,餘小姐,你們先随便吃點,我這就去讓他們準備飯菜……少爺你想吃點什麼?漢口我上次陪老爺來過,鮑家巷裡武鳴園的河豚是出了名的,可惜現在也不是時候……” 啟舟搖搖手,道:“你們别折騰了,大家湊合在這邊住一晚,明日你們就回去。

    ” 順風似是沒聽懂,呆呆道:“回去?回哪裡?少爺,你不是說要到北京去上學?” 順水急得打他手,道:“你長腦子不長?!少爺是說讓我們自己回去!” 順風仍是呆呆地:“自己回去?回哪裡?少爺,你在說什麼呀?” 啟舟笑笑,道:“以後你們就自由了,想回哪裡,就回哪裡。

    ” 順風愚鈍,尚未回過神來,順水卻已牽着他一同跪下了,道:“少爺,你這是怎麼了?我們若是這樣回去,老爺夫人會打斷我倆的腿啊!” 啟舟把二人扶起來,道:“順風,順水,我知道你們從小跟着我,我和你們,比家中兄弟還親……我家待你們自是不錯,但再不錯,你們也是下人,沒有地位,沒有自由。

    現今你們大了,時代也不同了,這不是大清,不應再有人被奴役,你們這就離了我,自己過自己的日子去。

    ” 順風終是聽明白了,“哇”一聲哭出,道:“少爺,你是不是不要我們了?少爺,我們沒有地方可以去,求求你别攆我們走……少爺,我們哪裡不順你的意了,你說我們一定改……少爺!少爺!……”順風自小這樣,遇事就哭,順水則脾氣犟,不肯出聲,卻也已是滿面淚水。

     啟舟似是早有準備,從箱中翻出兩個布袋,聽上去有叮當之聲,他把布袋給二人,耐心道:“不是我不要你們,而是你們本就不是我和汪家的私有之物……人應當是自由的,這些話你們現在可能不懂,但你們多去外面看一看闖一闖,慢慢就會懂了……這裡有一點銀子,你們省儉一點,花個兩三年沒有問題,你們回四川也好,就留在漢口也好,若是各自散去,就得多加小心,若是不想分開,就一起做點小生意,若是錢不夠了,就打電報來北京大學,我自會再想辦法……但我想啊,你們很快就能自立,順風,你不是做得一手好菜?順水,你手笨一些,但腦子靈活,又能識字記賬,你們二人不拘在哪裡,開個小館子,總能活下去,不用再出賣自由,去換取生活了。

    ”說到此處,啟舟又從箱中翻出一本《群己權界論》,在書中取出兩張疊起的黃黃舊紙,“這次出門前我在母親房中翻到的,你倆的賣身契,從今往後,你們就是自由之身,以後汪家和你們,隻有情意,再無幹系。

    ”說罷,啟舟看也未看,把兩張賣身契撕了。

     順風一時呆了,隻見碎紙落了一地,也不知該怎麼辦,隻急得一直推順水:“這可怎麼辦,你說話啊,你快給少爺說說……”順風順水從小都和啟舟一同上家中私塾,順風學了一年,了無興緻,每日假裝上學,其實偷偷溜去廚房,和大廚學手藝。

    順水則比汪家大部分少爺更為好學,啟舟去東洋那幾年,他每日替汪少生打掃書房,收拾完總要偷偷翻看房中報刊,對“民國”“自由”“奴役”這些新詞熟知于心,此時他見地上碎紙,臉上已隐隐有向往神情,口中卻仍拗道:“我手哪裡笨了,少爺,你哪次出門,不是我給你做的鍋盔和糍粑?” 啟舟笑起來,道:“行,你們安置下來了,也給我打個電報,學校放假了,我就過來吃你做的鍋盔。

    ” 順風再鈍,也知一切已成定局,他抽抽泣泣,一邊抹淚一邊蹲下繼續理箱子,道:“少爺,你别聽他的,他做的鍋盔沒法吃,又不酥又沒味,以後還是我做給你吃,我早給他說了,鍋盔發面一定要放一點熟豬油,他總是不聽……” 見他絮絮叨叨,啟舟和令之都笑起來。

    順風和順水第二日就回了四川,他們是同年堂兄弟,老家在省城旁的金堂縣,二人父親均死于庚子拳亂,母親則先後改嫁,都失了音信,但二人仍想先回金堂,看看祖宅,找找族中親戚,再做下一步打算。

    啟舟給他們買了二等艙,都安置好了這才下船,離開碼頭時順風順水站在甲闆上,脫下棉衣舞着衣袖對啟舟和令之揮手,二人均是泣不成聲,在風中聲嘶力竭叫“少爺!少爺!少爺!”,令之雖隻和他們相識數日,此時也不禁落下淚來,汪啟舟卻隻是笑笑,胡亂揮了揮手,也不發一言,轉頭便離去。

     再過兩日,令之和啟舟上了火車,漢口至北京火車票分三等,頭等車三十三塊大洋,二等車二十九塊,三等車則為十四元五角。

    啟舟給令之買了二等車票,自己則隻坐三等,二等車廂男女分室,四人一室,左右各有一架上下床。

    令之的床在上鋪,扶梯陡直逼仄,啟舟見令之遲疑,就爬上去替她鋪好寝具,這才去了三等車廂,走前道:“餘小姐,你在車上好好休息兩日,下車前我自會過來找你。

    ” 車行兩日兩夜,除去省城上學,令之從未出過遠門,也是頭次坐火車。

    包廂内另外三人似是一家姐妹,同去北京求學,大姐已在京城待過一年,兩個小妹則是初去,一路興奮,向大姐追問京中風土,大姐起先還有一搭沒一搭回話,說這時節北京的凍柿子和冰糖葫蘆,後來終是不耐,大叫一聲:“廢話恁多,都給我睡去!”小妹們這才悻悻睡了。

     令之卻久不能眠,隻靠在枕上,聽窗外咣當之聲,想到自己和濟之達之,再加上胡松,小時似乎也曾有過這般親近,但不知哪裡出錯,這幾年他們都變了,大哥,二哥,松哥哥,甚至父親,尤其父親。

    松哥哥自是要一直陪着父親,大哥卻也一走不歸,二哥雖在身邊,卻似是比當年去了東洋更顯遙遙,到了這一兩年,令之甚至有一點躲着二哥,也說不上原因,隻是每次見他雙眸陰沉,心中總覺不安,甚至可以說得上害怕。

     至于父親,令之更是已有兩年未見。

    平日裡父親一月一信,但令之一看字迹就知是胡松代筆,一封信不過三五頁,先問井上生意,再說京城時事,提到令之時常已是最末,且僅寥寥數十字,自己成親,生子,再到宣靈死去,父親提也未提歸期。

    令之也不覺寒心,隻覺父親已是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