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捌

關燈
有何幹系?” 啟舟歎口氣,道:“令之,我第一次見你就知道,你和鈴木太太一般,與這些本無半點幹系,但世間之事往往如此,毫無幹系之人,卻種種陰差陽錯,被幹涉最深……我現在所講之事,可能會遠超你此前種種揣測設想,令之,你受得住嗎?” 令之慘然笑道:“啟舟哥哥,不過六七年間,我先被未婚夫退婚,又鬼使神差和并不愛的男子結婚,有了孩子,又沒了孩子,想讀的書沒有讀成,想做的事業更是全然放棄,父親兩年未見,兩個哥哥走的走,變的變,現今我是連家都沒有了……你說,我還能有什麼設想,我又還有什麼事情受不住?” 啟舟聽罷,也無言以對,隻輕輕拍下令之冰涼手背,道:“從哪裡說起呢,從哪裡都像扯太遠了,但不扯這麼遠,又什麼也說不清……好,那就從幸德秋水先生開始吧……幸德秋水先生,我們不過因鈴木先生的關系,有過幾面之緣,他平日實在太忙了,但他也喜歡鈴木太太的麻婆豆腐,每隔一兩月,總要過來吃一次。

    幸德先生胃口極好,他來的時候,鈴木太太總要蒸上一大桶米飯,但後來鈴木太太出事,他也……每每見到幸德先生,他總一而再再而三對我們說,中國的年輕人,你們要行動啊,讀書終歸是沒有用處,行動,隻有行動,方是民族和全人類唯一的希望!但鈴木先生私下曾說,幸德先生也并不是從來如此,三四年之前,他們這些人在東京成立平民社,發行《平民新聞》周刊,幸德秋水先生為主編,周刊口号為平民主義、社會主義與和平主義,那時我們都尚未去東洋留學,鈴木先生給我們看過《平民新聞》的創刊号宣言,‘吾人為人類平等之福利,主張社會主義,故要使社會共有生産、分配、交通的機關,其所經營的一切為社會全體’……令之,這就是社會主義,你要是再不懂,就想成‘天下大同’吧,差不多就是那個意思……這當中恰遇日俄開戰,《平民新聞》發了數篇文章反戰,幸德先生也連寫社論,鈴木先生稱,當中有一篇《緻俄國社會黨書》,發表後被歐美各國社會黨報刊轉載,是《平民新聞》最有影響力的一篇文章,當中寫道:‘今日,俄政府為達到其帝國主義的欲望,漫開兵火之端。

    然而在社會主義眼中,人種無别,地域無别,國籍無别,諸君與我等同志也,兄弟也,姊妹也,斷斷無可争之理。

    ’随後沒多久,幸德先生又因另一社論,被當局逮捕,刑期五個月,刑滿出獄後,平民社由此解散,幸德先生也流亡美利堅……鈴木先生說,幸德先生雖不怎麼提起在那邊的生活,但自明治三十九年他從美利堅歸國,他就不再是以往那個以筆為刀的幸德先生了,他現在要拿起的,是真正的刺刀。

     明治四十年,幸德先生寫了一篇《我的思想變化》,當中有一句,乃是鈴木先生時時提起的,‘用普選及議會政策不能完成真正的社會主義革命,要達到社會主義的目的,隻能依靠團結一緻的工人的直接行動’……真沒想到,十年過去了,我尚能背出這句話,這篇文章我們當時讀了也就讀了,但恩溥卻是倒背如流,他來東洋時日不多,日文讀寫都還不怎麼順暢,連出門上飯館都會膽怯,但居然翻着辭典把整篇逐字逐句譯了出來,又給我們一人抄了一份,他自己那份用朱紅顔料寫了,就貼在床頭,恩溥說,這樣睡前起身都能看見……” 啟舟起身去水房倒水,為了省事,他這日幾乎沒有吃什麼東西,隻是不停喝水,令之待他帶着一壺滾水回來,道:“那幸德先生後來到底有什麼‘直接行動’,恩溥哥哥是和他一起去行動了?” 啟舟搖搖頭,道:“奇怪的正是這點。

    幸德先生一再告訴我們行動比讀書論述都更有用,但據我所知,他自己卻并未參加什麼直接行動,他後來兩三年一直在做譯著工作,将西方的社會主義理論引介到東洋,他出版了幾本書,有他在《平民新聞》裡所寫的社論結集,還有一本叫《自由思想》,但均被日本政府查禁和罰款,幸德先生聲名在外,當局雖恨他入骨,卻也一直不敢真正對他下手,一直到……一直到大逆事件。

    ” 令之沒能聽懂,道:“大逆?什麼是大逆?” 啟舟道:“逆反之逆。

    ” 令之“呀”了一聲,道:“那和咱們的革命黨一樣吧?都是不想要皇帝了?” 啟舟道:“也可以這麼說,但革命黨人是自地方而起,反逼朝廷,隻是想要小皇帝退位而已,退位之後民國政府待皇室也算不差,但大逆事件卻是直接想要明治天皇的命。

    ” 令之聽得愈發緊張,道:“難道恩溥哥哥也加入這件事?” 啟舟笑道:“别說恩溥,連幸德先生有沒有加入,迄今仍是未知,但鈴木先生……” 令之道:“千夏姐姐的父親?” 啟舟點頭道:“宣統二年年初,鈴木先生向帝國大學請假半年,帶着家人去了長野,說是想靜心論著,長野離東京五百裡之遙,且無鐵路相通,坐馬車也需十日。

    鈴木先生去了那邊,隻來了一封簡信報平安,後來再無音信,所以後來發生的事情真相到底如何,我們隻能揣測,并無鐵證,唯一确鑿的是,在那一年暮春時分,櫻花盛放之時,傳來了鈴木太太的死訊。

    ” 令之吓得微微打了一個寒戰,道:“不是肺痨,是嗎?” 啟舟道:“不知道,我們什麼都不知道。

    但鈴木先生有一名叫玉森洋介的日本學生,跟着他們一家一同去了長野,當時說的是為鈴木先生整理著書材料,鈴木太太的死訊傳來沒多久,玉森便回了東京。

    ” 令之道:“他可是說了什麼?” 啟舟搖搖頭:“起先他一字不提,一回來便聽說病倒了,整日高熱,一大半時間都半昏半醒,因以往總在鈴木先生家中遇到,又實在想知道鈴木太太的死因,我和恩溥便買了一些剛上市的杏子,去宿舍看望玉森。

    ” 令之道:“他說了嗎?我是說,他有沒有說千夏姐姐母親的死因。

    ” 啟舟歎口氣,道:“我也不知他算是說了還是沒說,我們去時,玉森正發着高熱,不過短短兩月時間未見,平日最在意儀容的玉森,卻是滿面須髯,整個臉都凹得厲害,一臉病容,似是将死之人,我和恩溥吓了一跳,問他到底發生了何事。

    ” 他頓了頓,又喝了口水,方才還滾燙的水,已無丁點熱氣,啟舟卻渾然不覺,接着道:“玉森見了我們,并沒有認出來,恩溥見他口唇幹裂,就把杏子洗淨了,遞到他嘴邊,他一見那杏子,突地瘋了一般大哭大喊,玉森會說一點中文,那時卻是日文夾着中文,故而我們開始都沒聽清,後來仔細辨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