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捌

關燈
他的好朋友,你知道嗎?” 火車剛過了邯鄲,窗外連綿秃山,僅聽戰戰風聲,已有滿山蕭瑟肅殺之氣。

    啟舟見令之的手爐熄了,拿過來用洋火把紅炭重新點上,道:“我自然知道,我認識千夏,還比恩溥早半年。

    ” 令之摸着漸漸熱起來的梅花紅銅手爐,道:“千夏姐姐……這個爐子是去年冬天我懷着宣靈,她給我送來的……千夏姐姐一直待我很好,我也知道,早先她是跟着恩溥哥哥來的孜城,他們都說……他們都說……但我從來沒有信過,這不可能……恩溥哥哥看着千夏姐姐的時候,不是那樣的眼睛,我認得那樣的眼睛……” 啟舟笑起來,道:“千夏和恩溥?令之,這你永遠不用擔心,他們二人不涉男女,隻是同志。

    ” 令之疑道:“同志?” 啟舟道:“是啊,同志。

    志同道合之人。

    我們都是同志,我,恩溥,千夏,千夏的父親……千夏的父親鈴木喜太郎,他是我們的同志,也是我們的老師。

    ” 令之又道:“我二哥呢?我二哥和千夏姐姐,到底是怎麼回事?二哥總說會和千夏姐姐結婚,但我看他們怎麼都看不出來,啟舟哥哥,你知道吧,他們的眼睛,也不是那樣的眼睛。

    ” 啟舟奇道:“你二哥?你二哥是誰?我從未見過。

    ” 令之道:“我二哥呀,餘達之,他也去了東洋留學,我二哥說,他和千夏姐姐在東京相識,他們那時候就是戀人……” 啟舟搖頭道:“這不可能,我們這些人整日在一起,千夏有戀人,我不會不知道,何況千夏……千夏不會有戀人……起碼我認得的那個千夏不會……令之,你說得對,恩溥并不是變心,他心裡若是有人,那就隻能是你,他回國前跟我說過,怕自己想做的事情不成,最後卻是害了你。

    ” 令之隻覺滿腦糊塗,道:“啟舟哥哥,這到底是怎麼回事?你是什麼意思?恩溥哥哥,他到底想做什麼,能讓他毀了婚約?” 啟舟歎口氣,道:“令之,你真的都想知道?現今知道了,可能隻是徒增煩憂,也沒有什麼意義。

    ” 手爐突然變得燙手,令之卻覺體内半沸半凍,又立冰上又在火中。

    恩溥前幾年陰晴不定,忽而親昵,忽而疏離,她死心又期待,期待又死心,本以為自己早過了這關,但此時方知,她隻是無可奈何,不過去也得過去而已。

    令之忍住淚,道:“想的,啟舟哥哥,我想知道……一個人死了便死了,也沒什麼了不起,但她自己,總想知道是因何而死。

    ” 啟舟沉吟片刻,道:“應當從哪裡開始講呢……那就從我和千夏相識講起吧。

    不,起先我相識的并不是鈴木千夏,而是鈴木喜太郎,我想一想……對,那應該是明治四十年前後,也就是光緒三十三年,我那時正在東京帝國大學讀書,同學裡有不少中國人,但都是庚子賠款後的官派學生,我卻和恩溥一樣,是家中自費留洋,我們這樣的富家公子不受人待見,當時頗為孤獨,隻能四處聽課解悶。

    鈴木先生是帝國大學法科副教授,我雖是經濟學部的學生,卻更喜法科,時常去聽鈴木先生的課,鈴木先生課上得精彩,他娶了一個中國太太,中文說得極好,也格外喜歡中國學生,就這樣,一來二去,我們私下裡熟了起來。

     鈴木先生熱情好客,總請我們這些人去他家吃飯,鈴木太太做得一手好川菜,一道麻婆豆腐又燙又麻,她自己說,青花椒是她從四川帶去東洋的種子,親手在院子裡種出來的。

    鈴木太太……鈴木太太極為純真美麗,千夏不像她,千夏無論哪裡都像父親……令之,我第一次見你的相片,倒是覺得你才像鈴木太太的女兒,一般的神情,一般的天真……鈴木太太非常愛她的丈夫,但最後……”他止了口,似是不知道如何說下去。

     令之疑道:“但千夏姐姐說,她父親在中國學了醫術,且在那時認識了她母親……她從未說過自己父親是個大學教授,我們都以為她父親是個大夫。

    ” 啟舟搖搖頭,道:“我從未聽鈴木先生談論過醫術,但鈴木太太确實懂醫,有時我們幾個學生頭痛腦熱,都是她施針熬藥……最後其實……鈴木太太……她是個好人。

    ”啟舟向來無甚表情,現在卻露出悲意。

     令之道:“後來呢?你認識了恩溥哥哥?” 啟舟點點頭,道:“那一年暮春時分,鈴木先生請了幸德秋水先生給我們這些清朝留學生演講,地點選在東京神田的錦輝館,鈴木先生自己做翻譯,那日鈴木太太和千夏都來了,我還記得鈴木太太穿一身白綢寬身旗袍,上面繡着一朵朵粉紫粉紫的八重櫻,和錦輝館外滿樹的櫻花一模一樣……現在想起來,鈴木太太的命運,和那落在地上的殘櫻何其相像……” 啟舟望向窗外,似能在無盡黃土中見到那暮春之景,他停了半晌,才又說下去:“錦輝館向來是革命黨人聚會之地,但幸德先生是東洋名流,鈴木先生覺得需要找個體面地方,但我們這一派在留學生中不成氣候,全都過去了,堂内座位也隻坐滿一小半,恰好恩溥路過,遇到在門口招待的千夏,就這樣誤打誤撞進來聽了整晚。

    幸德先生那晚講得自然極好,但我們這些人早讀過他的文章,并無太多驚喜,隻有恩溥,到後面泣不成聲,最後是鈴木太太輕言撫慰,他才勉強能起身回去……那日之後,恩溥就不大去自己學校了,整日都在鈴木先生家中讀書……恩溥……他是我們當中接觸社會主義學說最晚的學生,卻很快成為鈴木先生最喜歡的一個。

    ” 令之奇道:“社會主義?這是什麼意思?恩溥哥哥從未跟我說過這個詞。

    ” 啟舟道:“他自然不會對你說……鈴木先生去世前告訴我們,不要再說了,你們要去做……我是個沒用的人,凡事想得太多,故而凡事不成,但恩溥不一樣……” 令之忽覺不對,道:“什麼?鈴木先生去世了?但千夏姐姐跟我們說,她父親獨身一人住在東京。

    ” 啟舟搖搖頭,道:“沒有了,都沒有了。

    鈴木先生,幸德先生……但他們不過求仁得仁,就像我們菜市口的譚複生,對他們來說,為理念而生,亦能為理念而死。

    隻是誰也沒有想到,最早走的,卻是全然無辜的鈴木太太……” 令之道:“鈴木太太?她不是病死的嗎?千夏說,她母親是得了肺痨。

    ” 啟舟冷哼一聲:“千夏……我也不知道千夏到底知道多少,她那時不過十幾歲,但千夏如此聰慧,倘若她真的知道,那……那她就真的太像父親……” 令之急道:“啟舟哥哥,到底發生了什麼?我都被你說糊塗了,這些東洋人的名字我也記不清楚,但他們和恩溥哥哥與我,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