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知道對方心意的……她現在就在孜城……但她……她有一半血脈是日本人……現今就住在林家鳳凰山上的院子裡,令之也是見過的,父親要是想見她,我明日就把她帶來慎餘堂。

    ” 餘立心站起身來,在書房内走了四五個來回,又回到書桌前,右手五指彎曲,反複敲打紫檀桌面,說:“不用,我們現在就去。

    ” 他和達之令之坐馬車上了鳳凰山,天色向晚,路途又頗花了一點時間,到宅院門口時已烏麻麻黑盡,那院子大概本是個消暑之地,不過七八間房子,黛瓦白牆,坐落在翠竹林裡,不遠處是山中瀑布,遙遙聽見水聲,又有沁涼水汽,還沒進院,先聞到茉莉花的香味。

     餘立心說:“這地方倒是不錯,就是她一個女子,住這麼偏僻也不怕?” 達之說:“林恩溥安排的房子,住城裡畢竟容易惹閑言碎語。

    ” 餘立心“哼”了一聲:“不管城裡城外,我們餘家沒有房子?需要你找林家安排?你們以為把一個大活人藏這裡,就不惹閑言碎語了?你以為之前我沒聽到過林家大少爺帶回來一個東洋女子?……我不過是以為……”他看了看令之,沒有說下去。

     達之叩了許久門,才有一個仆婦前來,達之問他:“小姐呢?” 那仆婦答道:“鈴木小姐在書房裡和大少爺喝茶。

    ”馬車上餘立心已經知道,東洋女子名叫鈴木千夏,林恩溥與達之在東京與她相識,她比達之還要小兩歲。

     達之也看看令之,說:“他什麼時候來的?” “下午就來了,在山上吃的晚飯,大少爺今天帶了兩條活魚,說鈴木小姐喜歡吃魚,特意讓廚房的人做了魚湯……” 令之終于忍不住,對餘立心解釋道:“父親,不要聽外面的人亂說,恩溥哥哥他……他不過把鈴木小姐當親妹妹。

    ” 三人進了裡屋,看見林恩溥脫了鞋,赤腳坐在一張草席上,草席中央有藤制矮幾,上擱茶具,對面坐了一名年輕女子,正在給林恩溥斟茶,見他們進來,連忙放下茶壺,起身鞠了個躬,道:“令之小姐,達之先生……”她看見後面的餘立心,立刻明白過來,又深深鞠躬,“餘先生好,我是鈴木千夏。

    ” 鈴木千夏中文流利,一口川腔,聽不出東洋口音。

    她素着一張鼓鼓圓臉,杏核眼薄嘴唇,麥色皮膚,穿天青色寬身旗袍,搭着灰色羊毛坎肩,頭發按今年的流行,剪短後在耳朵處燙卷,戴一對雜色玉墜子,如果不是事先知道,她和令之站在一起,倒像是令之的嫡親堂姐。

     書房裡除了書架,隻有這張草席,上面随意散落着幾個蒲團,衆人都找不到地方坐下,一時間隻能站着,還是林恩溥招呼說:“不如大家都去後院,那裡有個亭子。

    ” 六角亭子建在小池塘邊,中有石桌石椅,五人擠擠挨挨坐下後,鈴木千夏點上煤油汽燈,又叫人上了幾盤點心果品,聽說他們三人都沒來得及吃晚飯,就又端來三碗哨子面,面湯上青是青紅是紅,她輕聲道:“餘先生,您試試我自己炒的哨子。

    ” 餘立心挑了一筷子,看那哨子炒得散酥,芽菜裡還混有筍丁,道:“沒想到鈴木小姐的川菜做得這麼地道。

    ” 千夏給他們一一斟了茶,這才坐下:“我母親也是四川人,就在孜城往西兩三百裡地,不過是個不知名的小地方……今年清明,達之先生和恩溥先生陪我回去過,母親前兩年去世了,葬在東京,我按她的遺願,在家鄉給她建了一個衣冠冢。

    ” “那你的父親……” “達之應該已經告訴您了吧?我父親是日本人,他自小仰慕中華文明,又決心要遊曆神州,光緒十五年就到了中國,一邊學醫一邊旅行……那時中日還沒有打甲午海戰,父親又學了十幾年中文,沿途沒什麼人知道他是日本人,隻以為他有外地口音……後來他在四川遇到我母親,甲午之後,就把她帶回了日本,他們有了我,為了不讓人知道我的血統,在中國的時候,我叫林千夏……至于父親,他現今一人住在東京。

    ” 她聲音雖輕,卻并不顯膽怯,也無任何讨好之意,有一種女子身上少見的冷靜,餘立心無端端想,達之的眼光倒是不錯。

    他又問道:“鈴木小姐,你們一家人既然已經在日本定居,你為何來了孜城?” 千夏笑了一笑,大方道:“當然是為了達之。

    我們在東京時已經相識,達之和我……早就是戀人。

    ” “但你來孜城的時間,似乎比達之回國時間還早……” “那是我們早有約定,我先來住下,他稍後回來……我們也不用急于一時。

    ” 餘立心有隐隐疑惑,卻也不好再細問。

    令之在一旁插嘴說:“千夏姐姐除了不是中國人,什麼都好,她可是正經讀了東京的女醫學校,啟爾德和艾益華有些治不了的病人,可都是我帶來山上,被千夏姐姐治好的呢。

    今年春天我臉上長癬,也是千夏姐姐給我配了藥,我看東洋的方子也和我們差不多,那藥看着像玫瑰硝,就是沒那麼香,三日就見了效……” 林恩溥也搭上兩句:“餘叔伯,我和鈴木姑娘相識多年,她慧心巧手,又極有見識,我們外人看來,也覺得和達之實在般配。

    ” 餘立心“哼”了一聲:“我倒不這麼看,達之魯莽幼稚,配鈴木姑娘,顯是他高攀了。

    ” 達之一喜:“父親,那您是答應了?” 餘立心站起身來,看塘中月影,初秋天氣爽朗,池中殘荷尚未凋盡,影影綽綽能看見長長黑魚在葉下休憩。

    他思索許久,方開口道:“鈴木小姐,你也知道,我們餘家是孜城的大戶人家,說句自誇的話,我怎麼也算得上是思想開明的父親吧。

    濟之達之令之,都受的新式教育,兩個兒子出國數年,我也從未幹涉他們想學什麼,令之一個姑娘家,我也讓她抛頭露面,出來做事,二十歲尚未成親,我雖說心裡着急,卻也沒有真正催促過她……但不管怎麼樣,鹽場是餘家一兩百年的祖業,總需要人承繼,我的長子濟之去了美利堅幾年,回國就說自己信了上帝,志業隻在行醫傳教,這一年更是仿似中邪,行為乖張,現在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