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别時提劍救邊去
關燈
小
中
大
人俱都停下動作,朝着這邊看過來。
顔政瞪圓了眼睛,忍不住說了一句:“你真的要收……了?”二柱子捏緊了拳頭,想要沖過去,卻被秦宜不動聲色地攔住。
就連天人筆,都在半空停滞了一下。
對面的慈恩筆靈是管城七侯之一,若是覺醒過來,就算是天人筆也不得不認真對待。
羅中夏對這些反應不聞不問,一門心思握着手中譯經筆,念誦不已。
當《心經》念到了第三遍時,藏經洞從硬實的岩體化為片片靈光,從山體中徐徐脫出,邊緣隐隐有光圈輪轉,七寶缭繞,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它最終并未變成一支筆,而是化為一座四方樓閣式的莊嚴寶塔,俨然就是慈恩塔的模樣,鎮守在天人筆和衆人之間。
塔頂一點靈光不昧,琉璃光旋,正是玄奘魂魄寄寓之處。
天人筆見狀,迫不及待地伸出最粗大的一隻觸手,朝它狠狠刺去。
奇怪的是,慈恩塔并未抵抗,而是任由其刺入塔身,纏住塔頂佛寶。
觸手一提,就在佛寶離塔的一瞬間,挂在塔邊檐角的百十隻銅鈴突然無風自響,似如百十名高僧大德在同聲誦經。
佛塔頂端徐徐展開一頂上覆璎珞華蓋、四周張諸幢幡的寶帳,無邊無際,把慈恩塔罩了個嚴嚴實實。
眼看自己要被罩住,天人筆筆身一顫,觸手急忙從慈恩塔頂抽離,趕在帷帳蓋嚴前縮回本體,觸手尖仍攫住那一枚七彩琉璃佛寶。
這佛寶本是玄奘的精粹所在,得了它,即等于是得了慈恩筆。
天人筆甫一得手,立刻迫不及待地一口吞掉,周身光芒登時又旺盛了幾分。
它晃了晃,似是極為滿意,想俯身順口吞掉青蓮、點睛、畫眉、從戎、麟角諸筆,畢其功于一役。
可奇怪的是,明明慈恩筆的核心佛寶已被吞掉,可那座慈恩塔卻并沒消失。
無論天人筆的觸手如何攻伐,塔頂的寶帳卻巋然不動。
此時羅中夏等人被籠罩在寶帳之中,外面的情形卻能看個通透。
他們看到天人筆像條鲨魚一樣,在寶帳周圍盤旋許久,屢次試探,卻都空手而歸。
過不多時,情況又發生了變化,天人筆的筆杆中央部分,突兀地亮起一排梵文種子字,讓儒門至尊的天人筆頓覺如鲠在喉,不得不停止對佛塔的侵襲。
全真教祖王重陽曾有一首詩雲: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
紅蓮白藕青荷葉,三教原來是一家。
說的正是中土三教,素來可以彼此相融。
天人筆乃是儒門大筆,慈恩筆是釋家大德,兩筆互相吞噬,究竟誰融合誰,一時還不好說。
在遠處的函丈,顯然也意識到不妥。
它沒料到,慈恩筆的筆靈被吞噬之後,居然還有反擊的餘力。
天人筆今天吞噬了太多筆靈,光是消化壓服就要花去大半精力,稍有不慎,被對方反吞也說不定。
而今之計,須尋得一處儒學豐沛之地,徐徐化之,至于眼前這些小對手,恐怕是顧不上了。
函丈今日已算是大獲全勝,這些小小殘羹不追也罷。
它極有決斷,一念及此,隻見天人筆長嘯一聲,迅速離去。
霎時間紫雲收盡,天清氣朗,隻剩下一座佛塔,坐落于韋莊的斷垣殘壁之間。
顔政看着保持着誦經姿勢的羅中夏,忍不住問了一句:“這……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啊?” 羅中夏沒言語,可那慈恩塔的塔門卻忽然打開,從裡面走出老老少少一百多人,最後一個正是韋定國。
二柱子“啊”了一聲,驚喜莫名,邁步迎了上去。
那些人根本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原本正在通道裡艱難通行,怎麼就從一座塔裡鑽出來了? 等到韋定國一走出塔門,這慈恩塔終于緩緩消失,散作片片靈羽,消逝在廢墟上空。
秦宜撫住額頭,恨鐵不成鋼地瞪着羅中夏道:“你……你這個白癡!為了救這些無用之人,居然任由慈恩筆被吞噬,你是有多蠢!”顔政摸摸腦袋,大概明白怎麼回事了。
在最後一刻,羅中夏毅然選擇了讓慈恩筆去救出韋家人,以緻筆靈落入天人之手。
他歪着腦袋,有點遲疑道:“雖然這次你做了賠本買賣吧,可哥們兒我覺得你這麼做挺舒服的。
” 羅中夏回頭苦笑道:“你們别誤會啊,我的确是想救人,可化塔護持這事,是慈恩筆自行做的,我可沒那個能耐去命令它。
” 秦宜一愣,那居然是慈恩筆靈自己的選擇?這時韋定國的聲音悠悠傳來:“玄奘法師以慈悲為懷,顧念天下蒼生,這才有了西去取經的壯舉。
他化身的筆靈,又怎麼會去傷人呢?” 慈恩筆靈,繼承了玄奘悲憫憐世的精神。
就算羅中夏剛才不顧人命強行要收筆,它也不會順從,隻會讓所有人落入兩難境地,坐被天人筆吞噬。
正因為它感應到了羅中夏的猶豫和決心,這才主動舍棄自身安危,顯化一座慈恩塔,護住韋莊幸存者和外面那幾個人——作為代價,塔頂佛寶被天人筆摘走,也算應了佛陀舍身飼鷹,以保全鴿子的義舉。
韋定國歎道:“感謝羅小友你挂念着韋家安危,隻是……沒想到啊,沒想到,一直深藏在我韋家深處的,竟然是玄奘大師的筆靈。
若早知道,何至于此。
”他說到這裡,頹然至極,一屁股坐在廢墟之間,雙眼發直。
盡管羅中夏做出了正确抉擇,可結局依然是殘酷地大敗虧輸。
韋家筆靈近乎全滅,諸葛家筆靈近乎全滅,老李重蹈韋定邦的覆轍,七侯之一的慈恩筆落入函丈之手,可謂一敗塗地,為最終決戰平添了無數變數。
羅中夏精神一懈,登時脫力躺倒在地,有氣無力地歪頭喃喃道:“如今能指望的,就看陸遊先生那邊收筆收得如何了……” 與此同時,在另外一個不知何處的神秘地點,陸遊和韋勢然并肩而立,眉頭俱是緊鎖。
韋小榕安靜地站在身後,默不作聲。
在他們眼前,是鋪天蓋地的斷簡殘牍,這些碎片充斥着整個空間,猶如漂浮着無數書屍。
似乎有什麼怪力曾經硬闖進來,一舉摧毀。
他們晚來一步,裡面已是空空如也。
韋勢然側過頭去,對陸遊道:“放翁先生,看這破壞痕迹應該是不久之前的事情……”陸遊冷哼一聲:“這一處的封印,若非管城七侯為引,是沒法打開的——沒想到那家夥的動作倒快。
” 七侯如今不在他們掌握中的,隻有一管天人筆,所以誰能提前來此取走太史,不言而喻。
韋勢然道:“算上太史,函丈那邊也不過七得其二而已。
隻要小羅那邊順利收得慈恩筆,優勢仍舊在我。
” 陸遊對這個樂觀猜想不置可否。
他沉吟片刻,突然轉身,朝着外界走去。
韋勢然忙問接下來去哪裡,陸遊頭也不回,隻是曼聲吟出兩句詩來。
這詩莫說韋勢然,就是小學生也能背上幾句,乃是陸遊當年寫的《遊山西村》: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顔政瞪圓了眼睛,忍不住說了一句:“你真的要收……了?”二柱子捏緊了拳頭,想要沖過去,卻被秦宜不動聲色地攔住。
就連天人筆,都在半空停滞了一下。
對面的慈恩筆靈是管城七侯之一,若是覺醒過來,就算是天人筆也不得不認真對待。
羅中夏對這些反應不聞不問,一門心思握着手中譯經筆,念誦不已。
當《心經》念到了第三遍時,藏經洞從硬實的岩體化為片片靈光,從山體中徐徐脫出,邊緣隐隐有光圈輪轉,七寶缭繞,可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它最終并未變成一支筆,而是化為一座四方樓閣式的莊嚴寶塔,俨然就是慈恩塔的模樣,鎮守在天人筆和衆人之間。
塔頂一點靈光不昧,琉璃光旋,正是玄奘魂魄寄寓之處。
天人筆見狀,迫不及待地伸出最粗大的一隻觸手,朝它狠狠刺去。
奇怪的是,慈恩塔并未抵抗,而是任由其刺入塔身,纏住塔頂佛寶。
觸手一提,就在佛寶離塔的一瞬間,挂在塔邊檐角的百十隻銅鈴突然無風自響,似如百十名高僧大德在同聲誦經。
佛塔頂端徐徐展開一頂上覆璎珞華蓋、四周張諸幢幡的寶帳,無邊無際,把慈恩塔罩了個嚴嚴實實。
眼看自己要被罩住,天人筆筆身一顫,觸手急忙從慈恩塔頂抽離,趕在帷帳蓋嚴前縮回本體,觸手尖仍攫住那一枚七彩琉璃佛寶。
這佛寶本是玄奘的精粹所在,得了它,即等于是得了慈恩筆。
天人筆甫一得手,立刻迫不及待地一口吞掉,周身光芒登時又旺盛了幾分。
它晃了晃,似是極為滿意,想俯身順口吞掉青蓮、點睛、畫眉、從戎、麟角諸筆,畢其功于一役。
可奇怪的是,明明慈恩筆的核心佛寶已被吞掉,可那座慈恩塔卻并沒消失。
無論天人筆的觸手如何攻伐,塔頂的寶帳卻巋然不動。
此時羅中夏等人被籠罩在寶帳之中,外面的情形卻能看個通透。
他們看到天人筆像條鲨魚一樣,在寶帳周圍盤旋許久,屢次試探,卻都空手而歸。
過不多時,情況又發生了變化,天人筆的筆杆中央部分,突兀地亮起一排梵文種子字,讓儒門至尊的天人筆頓覺如鲠在喉,不得不停止對佛塔的侵襲。
全真教祖王重陽曾有一首詩雲:儒門釋戶道相通,三教從來一祖風。
紅蓮白藕青荷葉,三教原來是一家。
說的正是中土三教,素來可以彼此相融。
天人筆乃是儒門大筆,慈恩筆是釋家大德,兩筆互相吞噬,究竟誰融合誰,一時還不好說。
在遠處的函丈,顯然也意識到不妥。
它沒料到,慈恩筆的筆靈被吞噬之後,居然還有反擊的餘力。
天人筆今天吞噬了太多筆靈,光是消化壓服就要花去大半精力,稍有不慎,被對方反吞也說不定。
而今之計,須尋得一處儒學豐沛之地,徐徐化之,至于眼前這些小對手,恐怕是顧不上了。
函丈今日已算是大獲全勝,這些小小殘羹不追也罷。
它極有決斷,一念及此,隻見天人筆長嘯一聲,迅速離去。
霎時間紫雲收盡,天清氣朗,隻剩下一座佛塔,坐落于韋莊的斷垣殘壁之間。
顔政看着保持着誦經姿勢的羅中夏,忍不住問了一句:“這……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啊?” 羅中夏沒言語,可那慈恩塔的塔門卻忽然打開,從裡面走出老老少少一百多人,最後一個正是韋定國。
二柱子“啊”了一聲,驚喜莫名,邁步迎了上去。
那些人根本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原本正在通道裡艱難通行,怎麼就從一座塔裡鑽出來了? 等到韋定國一走出塔門,這慈恩塔終于緩緩消失,散作片片靈羽,消逝在廢墟上空。
秦宜撫住額頭,恨鐵不成鋼地瞪着羅中夏道:“你……你這個白癡!為了救這些無用之人,居然任由慈恩筆被吞噬,你是有多蠢!”顔政摸摸腦袋,大概明白怎麼回事了。
在最後一刻,羅中夏毅然選擇了讓慈恩筆去救出韋家人,以緻筆靈落入天人之手。
他歪着腦袋,有點遲疑道:“雖然這次你做了賠本買賣吧,可哥們兒我覺得你這麼做挺舒服的。
” 羅中夏回頭苦笑道:“你們别誤會啊,我的确是想救人,可化塔護持這事,是慈恩筆自行做的,我可沒那個能耐去命令它。
” 秦宜一愣,那居然是慈恩筆靈自己的選擇?這時韋定國的聲音悠悠傳來:“玄奘法師以慈悲為懷,顧念天下蒼生,這才有了西去取經的壯舉。
他化身的筆靈,又怎麼會去傷人呢?” 慈恩筆靈,繼承了玄奘悲憫憐世的精神。
就算羅中夏剛才不顧人命強行要收筆,它也不會順從,隻會讓所有人落入兩難境地,坐被天人筆吞噬。
正因為它感應到了羅中夏的猶豫和決心,這才主動舍棄自身安危,顯化一座慈恩塔,護住韋莊幸存者和外面那幾個人——作為代價,塔頂佛寶被天人筆摘走,也算應了佛陀舍身飼鷹,以保全鴿子的義舉。
韋定國歎道:“感謝羅小友你挂念着韋家安危,隻是……沒想到啊,沒想到,一直深藏在我韋家深處的,竟然是玄奘大師的筆靈。
若早知道,何至于此。
”他說到這裡,頹然至極,一屁股坐在廢墟之間,雙眼發直。
盡管羅中夏做出了正确抉擇,可結局依然是殘酷地大敗虧輸。
韋家筆靈近乎全滅,諸葛家筆靈近乎全滅,老李重蹈韋定邦的覆轍,七侯之一的慈恩筆落入函丈之手,可謂一敗塗地,為最終決戰平添了無數變數。
羅中夏精神一懈,登時脫力躺倒在地,有氣無力地歪頭喃喃道:“如今能指望的,就看陸遊先生那邊收筆收得如何了……” 與此同時,在另外一個不知何處的神秘地點,陸遊和韋勢然并肩而立,眉頭俱是緊鎖。
韋小榕安靜地站在身後,默不作聲。
在他們眼前,是鋪天蓋地的斷簡殘牍,這些碎片充斥着整個空間,猶如漂浮着無數書屍。
似乎有什麼怪力曾經硬闖進來,一舉摧毀。
他們晚來一步,裡面已是空空如也。
韋勢然側過頭去,對陸遊道:“放翁先生,看這破壞痕迹應該是不久之前的事情……”陸遊冷哼一聲:“這一處的封印,若非管城七侯為引,是沒法打開的——沒想到那家夥的動作倒快。
” 七侯如今不在他們掌握中的,隻有一管天人筆,所以誰能提前來此取走太史,不言而喻。
韋勢然道:“算上太史,函丈那邊也不過七得其二而已。
隻要小羅那邊順利收得慈恩筆,優勢仍舊在我。
” 陸遊對這個樂觀猜想不置可否。
他沉吟片刻,突然轉身,朝着外界走去。
韋勢然忙問接下來去哪裡,陸遊頭也不回,隻是曼聲吟出兩句詩來。
這詩莫說韋勢然,就是小學生也能背上幾句,乃是陸遊當年寫的《遊山西村》: 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