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靈神閉氣昔登攀
關燈
小
中
大
“文起八代之衰”的韓愈曾寫過一篇《毛穎傳》,以兵事征伐比喻制筆工藝,把毛筆拟為毛氏一族,被秦始皇封為管城子,親寵任事。
從此管城子遂成毛筆代稱。
筆冢主人曆代煉筆無數,親自遴選出七支筆靈,并稱“管城七侯”。
這七侯俱是煉自一代巨擘,靈性卓然,地位淩駕其他諸筆之上。
青蓮筆,煉自詩仙李白。
飄逸不羁,興壯思飛,可惜這支筆自煉成之日起,便不知所終,隻留下一支青蓮遺筆,占得一個“詩”字。
天台白雲筆,煉自書聖王羲之,超凡絕聖,清雅風流,占得一個“書”字。
點睛筆,煉自丹青大手張僧繇,骨氣奇偉,靈奇變化,占得一個“畫”字。
太史筆,煉自太史公司馬遷,雄深雅健,高視千載,占得一個“史”字。
靈崇筆,煉自小仙翁葛洪,通玄精微,丹杏并臻,占得一個“道”字。
慈恩筆,煉自大德玄奘,志毅願宏,取譯明法,占得一個“釋”字。
天人筆,煉自鴻儒董仲舒。
開儒門百代之興,後來朱熹舍出自己的紫陽筆,與天人筆相合。
因此,隻有天人、紫陽合二為一,才是真正的七侯,占得一個“儒”字。
詩、書、畫、史、道、釋、儒,一共七筆。
當年筆冢封閉之時,筆冢主人曾叮囑陸遊說:七侯畢至之日,即是筆冢重開之時。
一轉眼千年過去,七侯紛紛再度現世,而實際情況卻和筆冢主人所想略有不同…… “這裡,就是傳說中的桃花源啊!” 羅中夏感慨道,對于他們這些不知讀過多少遍《桃花源記》的人來說,能夠身臨其境,感觸是極為深刻的。
這個桃花源并非存于現世,若非陸遊帶路,誰也不可能找得到。
聽到羅中夏感慨,其他人也紛紛睜開眼睛,好奇地左右觀望。
可眼前的桃花源,和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差别未免有些太大了。
天是灰色的天空,地是灰色的地面,河流裡的水也是灰色的,到處都像是蒙了一層厚厚的塵土,久未開封。
田地中毫無生命,甚至連雜草也沒有一根,隻能勉強看到幾道井田的痕迹。
遠處的小山丘上,幾株桃樹的枯枝勉強從地面伸展起來,枝幹泛起白色的光芒,扭曲如猙獰的骷髅手臂。
空氣中甚至有些發黴的味道。
陸遊望着眼前這曾經熟悉的地方,心潮起伏。
當年朱熹與筆冢主人化身一戰,還未開始他就離開了。
現在看到這番景色,可以想見那一戰的劇烈程度,甚至将桃花源中的所有生命都徹底毀掉了,至今仍能聞到那一股“理氣”的陳腐味道。
在陸遊身後,站着韋勢然、羅中夏、韋小榕、顔政、秦宜以及二柱子六人。
不算小榕,剩下的五個人恐怕是最後一批筆冢吏了。
韋莊一戰,先是韋家筆冢吏傷亡殆盡,然後兩敗俱傷的諸葛家筆冢吏也被天人筆吃掉,就連慈恩筆,為了保護幸存平民也被收走,可謂凄慘至極。
而司馬遷的太史筆,也已經被函丈捷足先登,輕松取走。
這樣一來,讓局勢變得非常微妙。
羅中夏這邊執七侯筆靈比較多,但函丈那邊卻幾乎霸占了全部其他筆靈,雙方旗鼓相當。
所以陸遊決定先發制人,趕到桃花源。
桃花源是筆冢主人正身封印之所,非七侯不能開。
這樣一來,函丈再有謀算,也不得不跟着他的節奏走,無形中削弱了其優勢。
顔政悄悄捅了一下羅中夏:“我想起一個冷笑話:一輩子尼姑,打《桃花源記》一句。
”羅中夏搖搖頭,也不知是不知道,還是沒心情去回答。
顔政一拍他肩膀,說:“是不知有漢!”然後哈哈大笑起來。
秦宜伸手狠狠掐了一下他的胳膊,把這個不識趣的家夥拖到一旁,低聲道:“你看。
” 隻見羅中夏目不轉睛地看着韋勢然身旁的韋小榕,表情複雜。
他一方面擔憂十九的下落,一方面又見到這個把他帶入這詭異世界的女孩。
不過兩個人此時比人鬼殊途還可怕,根本是人筆殊途——韋小榕理論上是詠絮筆的化身,也是唯一一支殉筆後還能夠保留人心的筆靈。
衆人走到當年那山丘之上,陸遊摸了摸桃樹枯枝,表皮皴裂,十分拉手。
“咔吧”一聲,陸遊從桃樹上折下一枝,擱在手裡。
樹枝上浮起一層灰霧,被陸遊的手一碰,如同看到陽光的蟑螂,迅速消散開來,那枝條随即化成一段黑灰。
陸遊吹了一下氣,黑灰登時飛揚在半空,隻殘留幾粒殘骸在手心。
他微微一歎,當年種種情景,如今化作飛灰,真是無限感慨。
“我們接下來怎麼辦?”秦宜問道。
陸遊手一指:“你們看那裡。
” 衆人順着他指頭朝前望去,看到那灰蒙蒙的田舍之間,立有一座高大的墳冢。
這墳冢呈橢圓形,封土頗高,俨然有濃郁的文氣。
墳冢四周,立着七座筆架狀的石碑,碑頂上空空如也。
而在那墳冢的正位,寫着兩個氣宇軒昂的篆字:筆冢。
衆人不由自主都屏住了呼吸。
這裡就是筆冢了,真正的筆冢所在,一切傳說與紛争的起源,天下才情彙聚之地。
他們天天耳濡目染這個詞,這一刻才親眼得見本尊。
可惜墳冢外面缭繞着一團死氣沉沉的塵霾,看起來頗為詭異。
羅中夏試着去摸了一下,發現這霧霾并不傷人,但深含拒斥之意,沒法深入探究。
羅中夏想往裡走,卻從心中湧起一股極其不情願的情緒,最終隻得後退。
陸遊歎道:“這塵霾叫作心霾,乃是筆冢主人封冢時所化。
天人筆襲來之時,他眼見寶珠蒙塵,性靈成霾,遂舍出一身法力,化為這一道心結之牆,将筆冢徹底封住。
這既是封印,也是心結,若要重開筆冢,隻有解開筆冢主人的心結。
” “筆冢主人會有什麼心結?對朱熹封住筆冢的怨恨嗎?” 陸遊搖搖頭:“筆冢主人心懷天下,豈會那麼膚淺?” 秦宜道:“那這七座筆架古碑,就是存放七侯之用喽?”陸遊點頭:“不錯,七侯是筆冢主人最後的心願,把它們湊齊,才算打開心結,了卻他的心願。
” 顔政躍躍欲試:“
從此管城子遂成毛筆代稱。
筆冢主人曆代煉筆無數,親自遴選出七支筆靈,并稱“管城七侯”。
這七侯俱是煉自一代巨擘,靈性卓然,地位淩駕其他諸筆之上。
青蓮筆,煉自詩仙李白。
飄逸不羁,興壯思飛,可惜這支筆自煉成之日起,便不知所終,隻留下一支青蓮遺筆,占得一個“詩”字。
天台白雲筆,煉自書聖王羲之,超凡絕聖,清雅風流,占得一個“書”字。
點睛筆,煉自丹青大手張僧繇,骨氣奇偉,靈奇變化,占得一個“畫”字。
太史筆,煉自太史公司馬遷,雄深雅健,高視千載,占得一個“史”字。
靈崇筆,煉自小仙翁葛洪,通玄精微,丹杏并臻,占得一個“道”字。
慈恩筆,煉自大德玄奘,志毅願宏,取譯明法,占得一個“釋”字。
天人筆,煉自鴻儒董仲舒。
開儒門百代之興,後來朱熹舍出自己的紫陽筆,與天人筆相合。
因此,隻有天人、紫陽合二為一,才是真正的七侯,占得一個“儒”字。
詩、書、畫、史、道、釋、儒,一共七筆。
當年筆冢封閉之時,筆冢主人曾叮囑陸遊說:七侯畢至之日,即是筆冢重開之時。
一轉眼千年過去,七侯紛紛再度現世,而實際情況卻和筆冢主人所想略有不同…… “這裡,就是傳說中的桃花源啊!” 羅中夏感慨道,對于他們這些不知讀過多少遍《桃花源記》的人來說,能夠身臨其境,感觸是極為深刻的。
這個桃花源并非存于現世,若非陸遊帶路,誰也不可能找得到。
聽到羅中夏感慨,其他人也紛紛睜開眼睛,好奇地左右觀望。
可眼前的桃花源,和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差别未免有些太大了。
天是灰色的天空,地是灰色的地面,河流裡的水也是灰色的,到處都像是蒙了一層厚厚的塵土,久未開封。
田地中毫無生命,甚至連雜草也沒有一根,隻能勉強看到幾道井田的痕迹。
遠處的小山丘上,幾株桃樹的枯枝勉強從地面伸展起來,枝幹泛起白色的光芒,扭曲如猙獰的骷髅手臂。
空氣中甚至有些發黴的味道。
陸遊望着眼前這曾經熟悉的地方,心潮起伏。
當年朱熹與筆冢主人化身一戰,還未開始他就離開了。
現在看到這番景色,可以想見那一戰的劇烈程度,甚至将桃花源中的所有生命都徹底毀掉了,至今仍能聞到那一股“理氣”的陳腐味道。
在陸遊身後,站着韋勢然、羅中夏、韋小榕、顔政、秦宜以及二柱子六人。
不算小榕,剩下的五個人恐怕是最後一批筆冢吏了。
韋莊一戰,先是韋家筆冢吏傷亡殆盡,然後兩敗俱傷的諸葛家筆冢吏也被天人筆吃掉,就連慈恩筆,為了保護幸存平民也被收走,可謂凄慘至極。
而司馬遷的太史筆,也已經被函丈捷足先登,輕松取走。
這樣一來,讓局勢變得非常微妙。
羅中夏這邊執七侯筆靈比較多,但函丈那邊卻幾乎霸占了全部其他筆靈,雙方旗鼓相當。
所以陸遊決定先發制人,趕到桃花源。
桃花源是筆冢主人正身封印之所,非七侯不能開。
這樣一來,函丈再有謀算,也不得不跟着他的節奏走,無形中削弱了其優勢。
顔政悄悄捅了一下羅中夏:“我想起一個冷笑話:一輩子尼姑,打《桃花源記》一句。
”羅中夏搖搖頭,也不知是不知道,還是沒心情去回答。
顔政一拍他肩膀,說:“是不知有漢!”然後哈哈大笑起來。
秦宜伸手狠狠掐了一下他的胳膊,把這個不識趣的家夥拖到一旁,低聲道:“你看。
” 隻見羅中夏目不轉睛地看着韋勢然身旁的韋小榕,表情複雜。
他一方面擔憂十九的下落,一方面又見到這個把他帶入這詭異世界的女孩。
不過兩個人此時比人鬼殊途還可怕,根本是人筆殊途——韋小榕理論上是詠絮筆的化身,也是唯一一支殉筆後還能夠保留人心的筆靈。
衆人走到當年那山丘之上,陸遊摸了摸桃樹枯枝,表皮皴裂,十分拉手。
“咔吧”一聲,陸遊從桃樹上折下一枝,擱在手裡。
樹枝上浮起一層灰霧,被陸遊的手一碰,如同看到陽光的蟑螂,迅速消散開來,那枝條随即化成一段黑灰。
陸遊吹了一下氣,黑灰登時飛揚在半空,隻殘留幾粒殘骸在手心。
他微微一歎,當年種種情景,如今化作飛灰,真是無限感慨。
“我們接下來怎麼辦?”秦宜問道。
陸遊手一指:“你們看那裡。
” 衆人順着他指頭朝前望去,看到那灰蒙蒙的田舍之間,立有一座高大的墳冢。
這墳冢呈橢圓形,封土頗高,俨然有濃郁的文氣。
墳冢四周,立着七座筆架狀的石碑,碑頂上空空如也。
而在那墳冢的正位,寫着兩個氣宇軒昂的篆字:筆冢。
衆人不由自主都屏住了呼吸。
這裡就是筆冢了,真正的筆冢所在,一切傳說與紛争的起源,天下才情彙聚之地。
他們天天耳濡目染這個詞,這一刻才親眼得見本尊。
可惜墳冢外面缭繞着一團死氣沉沉的塵霾,看起來頗為詭異。
羅中夏試着去摸了一下,發現這霧霾并不傷人,但深含拒斥之意,沒法深入探究。
羅中夏想往裡走,卻從心中湧起一股極其不情願的情緒,最終隻得後退。
陸遊歎道:“這塵霾叫作心霾,乃是筆冢主人封冢時所化。
天人筆襲來之時,他眼見寶珠蒙塵,性靈成霾,遂舍出一身法力,化為這一道心結之牆,将筆冢徹底封住。
這既是封印,也是心結,若要重開筆冢,隻有解開筆冢主人的心結。
” “筆冢主人會有什麼心結?對朱熹封住筆冢的怨恨嗎?” 陸遊搖搖頭:“筆冢主人心懷天下,豈會那麼膚淺?” 秦宜道:“那這七座筆架古碑,就是存放七侯之用喽?”陸遊點頭:“不錯,七侯是筆冢主人最後的心願,把它們湊齊,才算打開心結,了卻他的心願。
” 顔政躍躍欲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