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如此風波不可行
關燈
小
中
大
經把整個内莊完全籠罩起來。
“這……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羅中夏喘着粗氣問道。
秦宜仰起頭來,恨恨道:“這些氣柱,乃是浩然正氣所化,形如束脩。
七十二根束脩,正是代表着七十二位賢人哪。
” 七十二位賢人? 孔子門徒三千,一共出了七十二位賢人。
敵人,果然是儒門。
儒門在中華大地,曾經風光無限,可惜在這個時代,卻早已式微。
那一群黑衣人又是西裝革履、墨鏡分頭,哪裡有半分儒生的模樣,因此羅中夏根本就沒有做過多聯想,直到此時,他才猛然醒悟過來。
七十二根氣柱,又是浩然正氣所化,顯然就是那七十二賢人的化身了。
這是當年儒門最為著名的大陣,須得聚齊七十二位博學鴻儒,每人化為一名賢人,七十二人一起發力,氣柱林立,所以這個陣,就叫作儒林桃李陣。
董仲舒當年靠着這個淩厲大陣,在追殺諸子百家之時大占優勢,甚至筆冢主人都一度為其所困。
可從場面上看,這兩個大陣鬥得旗鼓相當,《筆陣圖》還占着優勢。
儒門的後手,僅僅隻是如此嗎? 天空中忽然光芒大盛,就如同暗夜裡放起了一束巨大的煙花一樣。
羅中夏擡起頭來,看到空中赫然出現了一支筆靈。
這筆靈居高臨下,周身洋溢着浩然正氣,比那些黑衣人的浩然正氣不知精純了多少倍,霧霭雲團的邊緣泛出金黃色的光芒。
它的筆管之上豎銘一列字迹,上書:“道源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
” “天人筆?!” 那支罷黜百家的天人筆,那支毀棄筆冢的天人筆,那支使儒門道統兩度中興、制霸中華傳承兩千年的天人筆。
居然再次現身了。
陸遊曾經推測過,函丈之所以如此強大,很有可能是掌握着天人筆。
如今天人筆現,豈不是證明函丈就在左近?看來函丈組織果然也覺察到隐藏在韋莊的七侯筆靈,所以才會傾力來攻啊! 三個人都覺得渾身一沉。
天人筆天生喜歡吞噬其他筆靈,乃是天敵,它一出現,所有筆靈都會被壓制。
操控《筆陣圖》的人也已經覺出有些不妥,立刻改換成豎筆勢。
豎如萬歲古藤,不蔓不枝,垂立于天地之間。
如果說橫撇攻擊力最強悍的話,那麼這豎筆勢就是最強的守禦狀态。
任憑颠山倒海,隻要它屹立于天地間,就穩守不敗之地。
可惜的是,眼前的對手,是天地都可以翻覆的。
天人筆的出現,令儒林桃李陣的亢奮達到了一個巅峰。
七十二根氣柱如同瘋狂的觸手一般湧向《筆陣圖》,它們紛紛攀上化為豎筆勢的《筆陣圖》,緊緊盤住,就像是給一條金龍縛上重重的鎖鍊。
《筆陣圖》此時已經動彈不得,但它看起來并不急躁。
你可以困住我,但是你卻也奈何不了我。
豎筆勢的守禦,不是那麼輕易能破開的。
這些氣柱确實奈何不了《筆陣圖》,但是自然有人能對付得了。
天人筆此時緩緩從天而降,它的每一根筆須都優雅地翻卷着,泛着金黃色的光芒。
忽然,那些筆須猛然伸長,瞬間突破了無形的距離,直直插入了《筆陣圖》的核心之中。
《筆陣圖》在被插入的一瞬間變得僵硬,下一秒鐘,整個《筆陣圖》炸毛了。
因為操縱它的人清晰地感應到,這個天人筆,居然在從《筆陣圖》中吸食筆靈! 此時韋莊内莊那些人的心情,就像是當年他們的祖先韋時晴碰到白虎時一樣:見慣了筆靈互鬥,卻還沒見過可以吞噬筆靈的。
這該是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為了支撐這個《筆陣圖》,韋家集合了一族之精華,将幾十支筆靈布入陣圖中,才能有如此之大的威力。
可誰能想到,這些筆靈,竟成了天人筆的盤中珍馐;堂堂衛夫人的《筆陣圖》,變成了盛滿金玉良食的餐桌。
縱然他們不知道天人筆的來曆,看到此情此景,也必然駭然到了極緻。
《筆陣圖》突然發了瘋一樣,變成崩浪奔雷捺筆勢,接着變成百鈞弩發的努筆勢,又變成勁弩筋節的鈎筆勢,在幾秒内變了數種形式。
可惜它的掙紮卻徒勞無功,七十二根氣柱牢牢地把這《筆陣圖》給鎖住,而天人筆好整以暇地慢慢吸吮着《筆陣圖》中的筆靈,從容得像是一隻大蜘蛛。
核心受制,整個韋莊的保護也随之減弱。
一直到此時,羅中夏才明白當初韋定邦為何而死。
若是韋定邦還活着的話,有他的秋風筆坐鎮核心,天人筆還未必會如此輕易地攻進來。
函丈早早出手,提前刺殺了韋定邦,吸走秋風筆,就是為了讓大陣平白削去數成威力。
所以陸遊一聽韋定邦遇害,就立刻判斷出函丈對韋家将有大動作。
看到眼前的屏障越發稀薄,知道《筆陣圖》的力量已經開始衰減,羅中夏知道此時再不進去,隻怕沒有機會了。
他對秦宜和顔政喊道:“天人筆的壓制,壓不住青蓮遺筆。
你們兩個在外頭策應,我進去看情況收筆。
” 說完他也不等兩人回答,便毫不猶豫地沖了過去。
他的身體與屏障甫一相觸,溫度急速上升,衣服發出一陣焦煳味道,開始卷曲燃燒起來。
可畢竟這屏障的力量已經不足,還
“這……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羅中夏喘着粗氣問道。
秦宜仰起頭來,恨恨道:“這些氣柱,乃是浩然正氣所化,形如束脩。
七十二根束脩,正是代表着七十二位賢人哪。
” 七十二位賢人? 孔子門徒三千,一共出了七十二位賢人。
敵人,果然是儒門。
儒門在中華大地,曾經風光無限,可惜在這個時代,卻早已式微。
那一群黑衣人又是西裝革履、墨鏡分頭,哪裡有半分儒生的模樣,因此羅中夏根本就沒有做過多聯想,直到此時,他才猛然醒悟過來。
七十二根氣柱,又是浩然正氣所化,顯然就是那七十二賢人的化身了。
這是當年儒門最為著名的大陣,須得聚齊七十二位博學鴻儒,每人化為一名賢人,七十二人一起發力,氣柱林立,所以這個陣,就叫作儒林桃李陣。
董仲舒當年靠着這個淩厲大陣,在追殺諸子百家之時大占優勢,甚至筆冢主人都一度為其所困。
可從場面上看,這兩個大陣鬥得旗鼓相當,《筆陣圖》還占着優勢。
儒門的後手,僅僅隻是如此嗎? 天空中忽然光芒大盛,就如同暗夜裡放起了一束巨大的煙花一樣。
羅中夏擡起頭來,看到空中赫然出現了一支筆靈。
這筆靈居高臨下,周身洋溢着浩然正氣,比那些黑衣人的浩然正氣不知精純了多少倍,霧霭雲團的邊緣泛出金黃色的光芒。
它的筆管之上豎銘一列字迹,上書:“道源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
” “天人筆?!” 那支罷黜百家的天人筆,那支毀棄筆冢的天人筆,那支使儒門道統兩度中興、制霸中華傳承兩千年的天人筆。
居然再次現身了。
陸遊曾經推測過,函丈之所以如此強大,很有可能是掌握着天人筆。
如今天人筆現,豈不是證明函丈就在左近?看來函丈組織果然也覺察到隐藏在韋莊的七侯筆靈,所以才會傾力來攻啊! 三個人都覺得渾身一沉。
天人筆天生喜歡吞噬其他筆靈,乃是天敵,它一出現,所有筆靈都會被壓制。
操控《筆陣圖》的人也已經覺出有些不妥,立刻改換成豎筆勢。
豎如萬歲古藤,不蔓不枝,垂立于天地之間。
如果說橫撇攻擊力最強悍的話,那麼這豎筆勢就是最強的守禦狀态。
任憑颠山倒海,隻要它屹立于天地間,就穩守不敗之地。
可惜的是,眼前的對手,是天地都可以翻覆的。
天人筆的出現,令儒林桃李陣的亢奮達到了一個巅峰。
七十二根氣柱如同瘋狂的觸手一般湧向《筆陣圖》,它們紛紛攀上化為豎筆勢的《筆陣圖》,緊緊盤住,就像是給一條金龍縛上重重的鎖鍊。
《筆陣圖》此時已經動彈不得,但它看起來并不急躁。
你可以困住我,但是你卻也奈何不了我。
豎筆勢的守禦,不是那麼輕易能破開的。
這些氣柱确實奈何不了《筆陣圖》,但是自然有人能對付得了。
天人筆此時緩緩從天而降,它的每一根筆須都優雅地翻卷着,泛着金黃色的光芒。
忽然,那些筆須猛然伸長,瞬間突破了無形的距離,直直插入了《筆陣圖》的核心之中。
《筆陣圖》在被插入的一瞬間變得僵硬,下一秒鐘,整個《筆陣圖》炸毛了。
因為操縱它的人清晰地感應到,這個天人筆,居然在從《筆陣圖》中吸食筆靈! 此時韋莊内莊那些人的心情,就像是當年他們的祖先韋時晴碰到白虎時一樣:見慣了筆靈互鬥,卻還沒見過可以吞噬筆靈的。
這該是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為了支撐這個《筆陣圖》,韋家集合了一族之精華,将幾十支筆靈布入陣圖中,才能有如此之大的威力。
可誰能想到,這些筆靈,竟成了天人筆的盤中珍馐;堂堂衛夫人的《筆陣圖》,變成了盛滿金玉良食的餐桌。
縱然他們不知道天人筆的來曆,看到此情此景,也必然駭然到了極緻。
《筆陣圖》突然發了瘋一樣,變成崩浪奔雷捺筆勢,接着變成百鈞弩發的努筆勢,又變成勁弩筋節的鈎筆勢,在幾秒内變了數種形式。
可惜它的掙紮卻徒勞無功,七十二根氣柱牢牢地把這《筆陣圖》給鎖住,而天人筆好整以暇地慢慢吸吮着《筆陣圖》中的筆靈,從容得像是一隻大蜘蛛。
核心受制,整個韋莊的保護也随之減弱。
一直到此時,羅中夏才明白當初韋定邦為何而死。
若是韋定邦還活着的話,有他的秋風筆坐鎮核心,天人筆還未必會如此輕易地攻進來。
函丈早早出手,提前刺殺了韋定邦,吸走秋風筆,就是為了讓大陣平白削去數成威力。
所以陸遊一聽韋定邦遇害,就立刻判斷出函丈對韋家将有大動作。
看到眼前的屏障越發稀薄,知道《筆陣圖》的力量已經開始衰減,羅中夏知道此時再不進去,隻怕沒有機會了。
他對秦宜和顔政喊道:“天人筆的壓制,壓不住青蓮遺筆。
你們兩個在外頭策應,我進去看情況收筆。
” 說完他也不等兩人回答,便毫不猶豫地沖了過去。
他的身體與屏障甫一相觸,溫度急速上升,衣服發出一陣焦煳味道,開始卷曲燃燒起來。
可畢竟這屏障的力量已經不足,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