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我閉南樓看道書

關燈
中夏體内有可以指點決疑、指示方向的點睛筆,可以模糊地指出那些野筆的藏身之地。

    彼得和尚和顔政根據點睛筆的提示去尋找,頗有斬獲,效率不比諸葛家低。

     隻是他們不敢用得太狠,因為點睛筆碰到重大預測,是需要消耗壽數的。

    羅中夏若多用幾次,隻怕就成小老頭了。

     羅中夏距離下課還早,顔政和彼得和尚便先來到松濤園外面的灌木小道,邊走邊聊。

    顔政一直糾纏彼得和尚,詢問鬼筆宿主的相貌。

    彼得和尚嘴卻嚴得很,抵死不說。

    顔政沒奈何,隻得換了個話題:“鬼筆入手,你打算怎麼用它?”彼得和尚笑道:“我去收這支筆,主要是為了尋找管城七侯的線索。

    ” 管城七侯是筆冢主人留下的七支筆靈,每一支都是中國曆史上最驚才絕豔的天才所化。

    隻有它們齊聚一處,才能打開封閉已久的筆冢,得到筆冢主人的秘密。

    諸葛家和韋家曆代都不遺餘力在尋找它們的蹤影,卻一直沒有成功。

     此前在紹興,王羲之的天台白雲筆橫空出世,卻被韋勢然漁翁得利。

    再算上青蓮筆和點睛筆,七侯已有三筆現身。

    彼得和尚估計,接下來其他四支筆的下落,将會成為争奪的焦點。

    大家都有一種預感,所有與筆冢有關系的人,都将卷入這一場紛争中。

     諸葛家和韋家還好,現在最可怕的,是那個橫空出世的第三方勢力。

     它究竟是誰,從何而來,沒人知道。

    唯一的線索,就是褚一民臨死前吐露的那兩個字:“函丈。

    ”不過它的目的,倒是不加掩飾:湊齊管城七侯打開筆冢。

    所以羅中夏的青蓮遺筆,它志在必得。

     經曆過綠天庵那一夜驚心動魄的大戰後,他們知道這個神秘的敵人有多可怕、多兇殘。

    當日即使是詩筆合一的羅中夏,也不能阻止它殺死褚一民、從容帶走諸葛淳。

    而且從手法來看,很有可能韋定邦也是被它殺死的。

     他們之所以這麼急切地搜尋野筆,就是想盡快搜集到其他四侯的消息,搶占先機。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羅中夏自己帶着兩支管城七侯,就算他想退,敵人也不會放過他。

    這一個小團體為求自保,不得不主動跳入局中。

     想到這裡,兩個人都是一陣默然。

     園内的讀書聲逐漸輕下來,風吹樹林,發出沙沙的聲響。

    遠處校園裡無憂無慮的喧鬧聲随着風聲傳來,讓兩個人的精神為之一松。

     “如今韋勢然敵我難辨,韋莊現在又置身事外,我們韋家當真是亂七八糟。

    ”彼得和尚望着遠處的灰白色教學樓,忽然感慨道。

     “哎,”顔政遞給彼得和尚一支煙,“我說彼得,你怎麼不弄支筆來耍耍?以你的能力,變成筆冢吏輕而易舉啊!”彼得和尚把身子朝後靠去,從口中吐出幾縷煙氣,口氣淡然道:“筆靈與吏,要兩者相悅心意相通,才有意義。

    我已入空門,本該是六根清淨,且曾立過誓言——今生不為筆冢吏,這些觸法之物,還是不要吧!” 顔政聽到他的話,鼻翼不屑地抽動了一下,直言不諱道:“你嘴上說不要,表情卻很誠實。

    少在這裡裝哲學,我開過網吧,閱人無數。

    别拿釋迦牟尼來搪塞,你其實别有隐情吧?” 彼得和尚一下子被他說中了心事,眉頭微微一皺,雙手捏了捏佛珠。

    顔政哈哈大笑,猛地拍了一下他的肩膀,道:“哈哈哈,被我說中了吧。

    别擔心,我不會去打聽别人隐私的。

    隻是大師你啊,對自己要誠實一點。

    ”彼得和尚無言以對,隻得合掌道:“阿彌陀佛。

    ”顔政聳了聳肩:“當和尚真好啊,沒詞的時候,念叨這四個字就行了。

    ” 彼得和尚扶了扶金絲眼鏡,不大想在這個話題上繼續下去,岔開來問道:“那麼你呢,房斌那邊有什麼收獲?”顔政聽到他問起,有些得意,搖晃着腦袋道:“着實費了我一番功夫,不過蒼天不負有心人,還是被我追查出了一些線索。

    我的一個朋友在公安局,我已經拜托他幫我去調查了,今天就能有回應。

    ” 他話未說完,口袋裡的手機突然發出一陣歡快的音樂。

    顔政掏出來一看:“嘿,說曹操,曹操到,我接一下。

    ”他接通電話,“唔嗯”了一陣,很快擡起頭來:“房斌的住所查出來了,不過我那個朋友說,那房子似乎涉及一些租賃糾紛。

    房東說這個租戶一直不交房租也聯系不到,門也一直鎖着。

    前兩天他們派出所還特意出了一趟警,去給房東撬鎖開門。

    ” “糟糕。

    ”彼得和尚一驚,“那裡面的東西豈不是都會被丢掉?事不宜遲,咱們趕緊去看看吧。

    這個房斌幹系重大,不能被人搶了先。

    ” “還叫上羅中夏嗎?” “他正上課呢。

    再說了,”彼得和尚壓低了聲音,“這種事讓十九知道,不太好吧。

    ” “也對。

    ” 兩個人又朝松濤園裡張望了一眼,轉身匆匆離去。

     這裡的家屬樓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建起來的,有着那個時代家屬樓的典型特征:四四方方,主體呈暗紅色,各家窗台和陽台上都堆滿了大蒜、鞋墊、舊紙箱子之類的雜物。

    每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