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愁客思歸坐曉寒
關燈
小
中
大
反應,青蓮現世這事實在太大,牽涉到韋家安身立命之本,是這幾百年來幾十代祖先孜孜以求的目标。
更何況還有一管點睛筆在。
青蓮、點睛,管城七侯已得其二;如果湊齊管城七侯,就有希望重開筆冢,再興煉筆之道。
長老、房長們從小就聽長輩把這事當成一個傳說來講述,如今卻躍然跳入現實,個個都激動不已,面泛紅光。
唯有韋定國面色如常,背着手站在他哥哥身旁默不作聲。
“關于這件事,不知諸位有什麼看法?”韋定邦問道。
“這還用說,既然青蓮筆和點睛筆已經被咱們的人控制,就趕緊弄回來,免得夜長夢多!”一個房長站起來大聲說道。
他的意見簡潔明快,引得好幾個人連連點頭。
這時另一個人反問道:“你弄回來又如何?難道殺掉那個筆冢吏取出筆來?”那個房長一下子被問住,憋了半天才回答道:“呃……呃……當然不,韋家祖訓,豈能為了筆靈而殺生?”那人又問道:“既不能殺生,你抓來又有何用?”房長道:“隻要我們好言相勸,動之以情,他自然會幫我們。
”“他若不幫呢?”“不幫?到時候不由得他不幫。
”“你這還不是威脅?” 另外一位長老看兩人快吵起來,插了個嘴道:“你們搞清楚,那可是傳說中的渡筆人,就算青蓮筆能放,他也不能放,萬一被諸葛家抓去,隻怕就無人能制了。
” 頭一位長老斜眼道:“既然渡筆人就在韋莊,為何咱們韋家不去改造一下,先發制人去幹他諸葛家?”另一長老道:“你打算怎麼說服渡筆人真心為咱們所用?”“嘿,這不是又回到剛才那個話題了!渡筆人該怎麼處置好?殺不得,勸不得!” 又一人起身道:“青蓮遺筆關系到我韋家千年存續,茲事體大,不可拘泥于祖制,從長計議才是。
”他對面的人冷冷道:“如今是法治社會,你還搞那老一套?警察怎麼辦?你還想和國家機器對着幹?再說就算警察不抓,你為了兩支筆,讓手裡多一條人命,于心何安?” 這位身懷青蓮遺筆的渡筆人到底該如何處置,韋家的長老們吵吵嚷嚷了半個多小時,也沒有個結論。
韋定邦疲憊地合上眼睛,也不出言阻止。
忽然一個聲音插了進來:“我來說兩句吧。
”衆人紛紛看去,發現竟是一直保持沉默的韋定國。
韋定國操持韋莊村務十多年,把整個村子管理得井井有條,威望卓著,所以他這無筆之人,地位并不比身上帶着筆靈的長老、房長們低。
他一開口,大家都不說話了。
韋定國看了一眼自己哥哥,韋定邦點了點頭,于是他走上一步,用平時開會的語氣說道:“經驗告訴我們,走中間路線是不行的。
想要做一件事,就要做得徹底,不留一絲餘地,猶猶豫豫、搖擺不定,都不是應有的态度,會有損于我們的事業。
” 說到這裡,他“咣”的一聲把手裡端着的搪瓷缸子蹾在桌子上,吓了衆人一跳。
“我在這裡有兩個想法,說出來給大家做個參考。
” 韋定國環顧一下四周,看大家都聚精會神,輕咳了一聲,徐徐道:“第一,既然青蓮筆是開啟筆冢的關鍵,那我們韋家就該排除萬難,不怕犧牲,以奪筆為第一要務。
至于那個渡筆人,既不能為我所用,早晚是個麻煩。
我的意見是,直接殺人取筆,不留隐患。
” 他這番發言苛烈之至,就連持最激進态度的長老都瞠目結舌,面面相觑。
韋定邦道:“定國,你的意見雖好,可現在不比從前,擅自殺人可是要受法律制裁的,韋莊可不能惹上什麼刑事麻煩,這點你比我清楚。
” 韋定國慢慢把搪瓷缸子拿起來,咕咚咕咚喝了一大口水,才笑道:“既然族長您有這層顧慮,我還有另外一個想法。
” 他背起手來,開始繞着桌子踱步。
他忽然伸手拍了拍其中一位房長的肩膀,問道:“青蓮筆對我們家族的意義是什麼?”那個房長沒料到他忽然發問,一下子竟不知如何回答。
韋定國也沒追問,自顧說道:“或者我換個方式問,沒有了青蓮,我們韋莊的生活是否會有所改變?” “不,不會改變什麼。
”韋定國自問自答,“奪取青蓮筆,就能開啟筆冢,而筆冢中有什麼東西?誰也不知道。
就算能煉筆吧,又能怎麼樣呢?能幫咱們村子增長GDP嗎?說到底,咱們也不過是為了完成祖先的囑托罷了,這麼一代代傳下來,都習慣了,習慣到不去思考它的意義在哪裡。
韋莊從建立起時就沒有青蓮,一樣延續到了今天,是不是?” 韋定國見長老們都沉默下來,笑了笑,抛出第二個建議:“索性忘掉青蓮筆、點睛筆和管城七侯,忘掉筆冢,就像一個普通的村子一樣生活。
現在我正在和一個公司談韋莊的開發,以我們這裡深厚的人文氣息和古鎮風貌,絕對可以做得很大,全村人也都能受益。
其他的事,不要去理。
” 這一番發言,比剛才更讓人震驚,把在座者連人帶思想都完全凍結。
筆靈本是韋莊安身立命之本,如今竟然被完全否定,實屬大逆不道,可韋定國說的話卻又讓人覺得無可辯駁。
“要麼盡全力去把青蓮筆追回來,不惜賭上整個韋家的命運;要麼幹脆放棄,從此不理筆靈,安心生活。
無論怎麼選擇,千萬不要首鼠兩端,猶豫不決。
族長你的決定是什麼?” 韋定國說完,剛好圍着桌子轉了一圈,回到原位。
祠堂裡一片寂靜,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注視着韋定邦,雖然他們現在分成兩派,但哪一派都沒有韋定國的提議那麼激進,隻好默默地把球踢給族長。
韋定邦卻是一臉平靜,好似對他弟弟的這番言論早已了然于胸,他平擡手掌,兩側的紅燭猝然熄滅,在短暫的黑暗之後,祠堂裡的日光燈大亮。
所有人猝不及防,一下子暴露在光亮之下,還沒來得及調整原本隐藏在黑暗中的真實表情,顯得有些狼狽、扭曲。
韋定邦掃視一圈,口氣虛弱而堅定:“此事幹系重大,容我再仔細考慮一下。
今天我身子有些倦,明天早上再請諸位來議。
”他雙手操縱輪椅朝後退了一段距離,轉了半個圈,又回頭道:“定國,你随我來。
” 于是韋定國推着他哥哥的輪椅,兩個人一前一後進了祠堂裡間。
衆多長老和房長目送他們離開,彼此交換了一下眼神,紛紛離去。
很快祠堂裡空蕩蕩的,隻剩一張供在正中的筆冢主人畫像,畫中人神态安詳,清風明月。
……又一次,羅中夏見到了幻影。
這幻影隻有輪廓,形體飄逸不定,似是霧霭所化。
羅中夏發現自己居然變成了一個孩童,被它牽着手,站在一處孤崖邊緣。
它娓娓說着什麼,羅中夏仰着頭細心傾聽,可惜那聲音缥缈,難以辨認。
他隻好舉目遠望,遠處雲濤翻湧,缥缈間似乎有一處開滿桃花的村落,時隐時現。
那幻影又說了幾句,忽然松開羅中夏的手,就這麼邁出懸崖邊緣,淩空飄然而去。
羅中夏化身的孩童大急欲追,可那身影很快消失在雲濤之間,不見了蹤迹。
孩子癱坐在地上,不由得大哭起來…… “莫走,莫走!” 羅中夏大叫一聲,猛然醒來。
他環顧四周,發現自己正立在族長的屋子裡,周身被堅韌的茅草捆得嚴嚴實實,旁邊彼得和尚也是一樣被捆綁起來,兩個人好似兩隻大粽子似的,立在屋子裡,動彈不得。
大概是秋風筆靈特有的壓制作用,青蓮和點睛都暫時
更何況還有一管點睛筆在。
青蓮、點睛,管城七侯已得其二;如果湊齊管城七侯,就有希望重開筆冢,再興煉筆之道。
長老、房長們從小就聽長輩把這事當成一個傳說來講述,如今卻躍然跳入現實,個個都激動不已,面泛紅光。
唯有韋定國面色如常,背着手站在他哥哥身旁默不作聲。
“關于這件事,不知諸位有什麼看法?”韋定邦問道。
“這還用說,既然青蓮筆和點睛筆已經被咱們的人控制,就趕緊弄回來,免得夜長夢多!”一個房長站起來大聲說道。
他的意見簡潔明快,引得好幾個人連連點頭。
這時另一個人反問道:“你弄回來又如何?難道殺掉那個筆冢吏取出筆來?”那個房長一下子被問住,憋了半天才回答道:“呃……呃……當然不,韋家祖訓,豈能為了筆靈而殺生?”那人又問道:“既不能殺生,你抓來又有何用?”房長道:“隻要我們好言相勸,動之以情,他自然會幫我們。
”“他若不幫呢?”“不幫?到時候不由得他不幫。
”“你這還不是威脅?” 另外一位長老看兩人快吵起來,插了個嘴道:“你們搞清楚,那可是傳說中的渡筆人,就算青蓮筆能放,他也不能放,萬一被諸葛家抓去,隻怕就無人能制了。
” 頭一位長老斜眼道:“既然渡筆人就在韋莊,為何咱們韋家不去改造一下,先發制人去幹他諸葛家?”另一長老道:“你打算怎麼說服渡筆人真心為咱們所用?”“嘿,這不是又回到剛才那個話題了!渡筆人該怎麼處置好?殺不得,勸不得!” 又一人起身道:“青蓮遺筆關系到我韋家千年存續,茲事體大,不可拘泥于祖制,從長計議才是。
”他對面的人冷冷道:“如今是法治社會,你還搞那老一套?警察怎麼辦?你還想和國家機器對着幹?再說就算警察不抓,你為了兩支筆,讓手裡多一條人命,于心何安?” 這位身懷青蓮遺筆的渡筆人到底該如何處置,韋家的長老們吵吵嚷嚷了半個多小時,也沒有個結論。
韋定邦疲憊地合上眼睛,也不出言阻止。
忽然一個聲音插了進來:“我來說兩句吧。
”衆人紛紛看去,發現竟是一直保持沉默的韋定國。
韋定國操持韋莊村務十多年,把整個村子管理得井井有條,威望卓著,所以他這無筆之人,地位并不比身上帶着筆靈的長老、房長們低。
他一開口,大家都不說話了。
韋定國看了一眼自己哥哥,韋定邦點了點頭,于是他走上一步,用平時開會的語氣說道:“經驗告訴我們,走中間路線是不行的。
想要做一件事,就要做得徹底,不留一絲餘地,猶猶豫豫、搖擺不定,都不是應有的态度,會有損于我們的事業。
” 說到這裡,他“咣”的一聲把手裡端着的搪瓷缸子蹾在桌子上,吓了衆人一跳。
“我在這裡有兩個想法,說出來給大家做個參考。
” 韋定國環顧一下四周,看大家都聚精會神,輕咳了一聲,徐徐道:“第一,既然青蓮筆是開啟筆冢的關鍵,那我們韋家就該排除萬難,不怕犧牲,以奪筆為第一要務。
至于那個渡筆人,既不能為我所用,早晚是個麻煩。
我的意見是,直接殺人取筆,不留隐患。
” 他這番發言苛烈之至,就連持最激進态度的長老都瞠目結舌,面面相觑。
韋定邦道:“定國,你的意見雖好,可現在不比從前,擅自殺人可是要受法律制裁的,韋莊可不能惹上什麼刑事麻煩,這點你比我清楚。
” 韋定國慢慢把搪瓷缸子拿起來,咕咚咕咚喝了一大口水,才笑道:“既然族長您有這層顧慮,我還有另外一個想法。
” 他背起手來,開始繞着桌子踱步。
他忽然伸手拍了拍其中一位房長的肩膀,問道:“青蓮筆對我們家族的意義是什麼?”那個房長沒料到他忽然發問,一下子竟不知如何回答。
韋定國也沒追問,自顧說道:“或者我換個方式問,沒有了青蓮,我們韋莊的生活是否會有所改變?” “不,不會改變什麼。
”韋定國自問自答,“奪取青蓮筆,就能開啟筆冢,而筆冢中有什麼東西?誰也不知道。
就算能煉筆吧,又能怎麼樣呢?能幫咱們村子增長GDP嗎?說到底,咱們也不過是為了完成祖先的囑托罷了,這麼一代代傳下來,都習慣了,習慣到不去思考它的意義在哪裡。
韋莊從建立起時就沒有青蓮,一樣延續到了今天,是不是?” 韋定國見長老們都沉默下來,笑了笑,抛出第二個建議:“索性忘掉青蓮筆、點睛筆和管城七侯,忘掉筆冢,就像一個普通的村子一樣生活。
現在我正在和一個公司談韋莊的開發,以我們這裡深厚的人文氣息和古鎮風貌,絕對可以做得很大,全村人也都能受益。
其他的事,不要去理。
” 這一番發言,比剛才更讓人震驚,把在座者連人帶思想都完全凍結。
筆靈本是韋莊安身立命之本,如今竟然被完全否定,實屬大逆不道,可韋定國說的話卻又讓人覺得無可辯駁。
“要麼盡全力去把青蓮筆追回來,不惜賭上整個韋家的命運;要麼幹脆放棄,從此不理筆靈,安心生活。
無論怎麼選擇,千萬不要首鼠兩端,猶豫不決。
族長你的決定是什麼?” 韋定國說完,剛好圍着桌子轉了一圈,回到原位。
祠堂裡一片寂靜,所有人都不約而同地注視着韋定邦,雖然他們現在分成兩派,但哪一派都沒有韋定國的提議那麼激進,隻好默默地把球踢給族長。
韋定邦卻是一臉平靜,好似對他弟弟的這番言論早已了然于胸,他平擡手掌,兩側的紅燭猝然熄滅,在短暫的黑暗之後,祠堂裡的日光燈大亮。
所有人猝不及防,一下子暴露在光亮之下,還沒來得及調整原本隐藏在黑暗中的真實表情,顯得有些狼狽、扭曲。
韋定邦掃視一圈,口氣虛弱而堅定:“此事幹系重大,容我再仔細考慮一下。
今天我身子有些倦,明天早上再請諸位來議。
”他雙手操縱輪椅朝後退了一段距離,轉了半個圈,又回頭道:“定國,你随我來。
” 于是韋定國推着他哥哥的輪椅,兩個人一前一後進了祠堂裡間。
衆多長老和房長目送他們離開,彼此交換了一下眼神,紛紛離去。
很快祠堂裡空蕩蕩的,隻剩一張供在正中的筆冢主人畫像,畫中人神态安詳,清風明月。
……又一次,羅中夏見到了幻影。
這幻影隻有輪廓,形體飄逸不定,似是霧霭所化。
羅中夏發現自己居然變成了一個孩童,被它牽着手,站在一處孤崖邊緣。
它娓娓說着什麼,羅中夏仰着頭細心傾聽,可惜那聲音缥缈,難以辨認。
他隻好舉目遠望,遠處雲濤翻湧,缥缈間似乎有一處開滿桃花的村落,時隐時現。
那幻影又說了幾句,忽然松開羅中夏的手,就這麼邁出懸崖邊緣,淩空飄然而去。
羅中夏化身的孩童大急欲追,可那身影很快消失在雲濤之間,不見了蹤迹。
孩子癱坐在地上,不由得大哭起來…… “莫走,莫走!” 羅中夏大叫一聲,猛然醒來。
他環顧四周,發現自己正立在族長的屋子裡,周身被堅韌的茅草捆得嚴嚴實實,旁邊彼得和尚也是一樣被捆綁起來,兩個人好似兩隻大粽子似的,立在屋子裡,動彈不得。
大概是秋風筆靈特有的壓制作用,青蓮和點睛都暫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