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愁客思歸坐曉寒
關燈
小
中
大
呼喚不出來。
彼得和尚見他醒了,轉頭過來苦笑道:“我若知道你是渡筆人的體質,便不會帶你回來了。
沒想到是我害了你,唉……”羅中夏定了定神,啞着嗓子問道:“接下來你們要把我怎麼樣?殺了煉筆還是活着裝筆?” 彼得和尚咬牙道:“既然是貧僧帶你來的,就算拼了性命,也會把你活着帶出去。
”羅中夏卻冷笑一聲,隻當他是哄自己,韋莊的筆冢吏少說有二十之數,一個沒有筆靈的和尚,怎麼對付得了他們? 彼得和尚還要繼續說,羅中夏卻斷喝一聲:“你别說了!臨死之前讓我清淨一下行不行?”他此時心裡煩得不行,恨不得拿把刀來把胸膛劈開,把那兩支惱人的筆靈丢出去,誰愛要誰要。
沾了筆靈,果然一點好事都沒有。
這時大門“吱呀”一聲被推開,有輪椅腳輪的“咯吱咯吱”聲傳來。
兩人擡頭一看,韋定邦臉色複雜地進了屋子。
羅中夏閉上眼睛,知道自己亡日已到,不由得心如死灰。
彼得和尚正要怒目大喊,韋定邦卻一擡手,止住彼得的呼喝,一揮手,那些捆人的茅草頓時松弛開來,化為無數碎條消失在地闆上。
羅中夏活動了一下全身,不明白他這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前日老夫出手捆你,隻因無論青蓮筆還是渡筆人,對筆冢吏來說都幹系重大,不容有任何閃失。
”韋定邦淡淡地解釋了一句,然後把昨天韋家長老們在會上的争論簡單說了說。
彼得對此并不意外,韋家一直有出世和入世兩派思潮,尤其是最近幾十年,外界沖擊太大,韋莊想要保持超然獨立已不可能。
幸虧有韋定國這麼一個擅長庶務交際的人物,才算能勉強維持。
“這麼說,他們都在等您做決定?” “不錯。
” “而且您已經做出決定了?” 韋定邦點頭:“不錯。
老夫仔細想了一夜,筆冢終究是留存才情之地,不是什麼屠場。
若為此殺人煉筆,可就有違先祖初衷了。
我雖然不能讓韋家複興,也不能沾着這些因果——羅小友,你可以走了,韋家不留你。
” 羅中夏渾身一顫,簡直不相信這是真的。
韋定邦又看向彼得:“我等一下就召集長老,把族長之位讓給韋定國,以後韋莊如何發展,就看他的想法了。
”他說完這一句,疲态盡顯,面孔似乎又蒼老了許多。
看得出,這個決定對他來說,下得有多麼不容易。
彼得嘴唇嚅動一下,終究沒說什麼,隻是雙手合十。
他已是出家之人,韋家的事不宜置喙。
羅中夏死裡逃生,正琢磨着是不是趁族長沒變卦離開。
韋定邦又道:“你體内那支青蓮遺筆,勾連着真正的青蓮筆,而真正的青蓮筆,又勾連着管城七侯,七侯又勾連着筆冢最大的秘密。
所以你想求平安度日,隻怕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啊。
” 羅中夏聞言,把擡起來的腿又悄悄放下去了,苦笑道:“所以我才來這裡請教您,到底該怎麼退筆才好,可沒想到後來您……” 韋定邦微微一笑:“退筆的法門老夫雖無頭緒,但既然捆了你一夜,也該有些賠償。
你過來一下。
” 羅中夏警惕地湊近了幾步,生怕他又變卦發難。
韋定邦從旁邊一個螺钿漆雕扁盒裡,取出一沓宣紙信箋來。
這宣紙白中透黃,紅線勾出字格,紙上隐隐還有香氣。
“這是仿薛濤箋,全國如今也沒有多少張,老夫珍藏的這些,都送給你吧。
”韋定邦道。
羅中夏有點莫名其妙,這不就是一沓紙嗎?能值什麼錢?真有心賠償就給人民币啊! 韋定邦看出這人胸無點墨,搖搖頭,指向他胸口道:“你身為渡筆人,胸中除了青蓮筆,尚有一管點睛對不對?” 羅中夏點點頭。
“你可知道點睛筆有何神妙之處?” 這個問題把他給問住了。
之前在法源寺戰諸葛長卿時,他是用青蓮筆幻化成一條龍,假裝是點睛筆發威——畫龍點睛——但到底這支筆是做什麼用的,卻茫然無頭緒。
他這一路上試圖跟它産生聯系,它也是愛搭不理。
所以韋定邦這麼一說,他立刻好奇起來。
韋定邦道:“點睛筆位列管城七侯,自然有緣由。
它沒有鬥戰之能,卻擁有看破未來的預見之力。
倘若在人生困惑處,請出點睛筆指點迷津,點向未來那一點明昭之處,這其中價值,可比其他任何一支筆靈都要大。
這才是畫龍點睛的真意所在。
它點睛的不是龍,而是命運。
” “合着它原來是筆仙啊?”羅中夏一陣失望,可很快又想明白了,“就是說,到底退筆之法在永州還是紹興,它能夠告訴我喽?” “它沒法給你具體指示,它隻能觀望你的命運之河,并辨認出一條未來最好的方向。
至于那流向會發生什麼事,到底該怎麼做,還是看你自己。
” “那,那有什麼用啊!”羅中夏很是沮喪。
“年輕人,你可知道一次抉擇錯失,命運會偏差多少?古今中外多少聖賢大德,欲求一句啟示而不得,你就不要撿便宜賣乖了。
”韋定邦到底是老族長,訓斥起來言辭嚴厲,羅中夏隻能唯唯稱諾。
韋定邦又抖了抖手裡的仿薛濤箋:“點睛筆開示命運,一定要有靈物相載。
老夫珍藏的這幾張仿薛濤箋,乃是一位老紙匠臨終所制,又在韋莊文氣濃郁之處浸潤了幾十年,雖不是什麼名紙,但裡面蘊藏的靈氣,足夠引出點睛筆了。
” 羅中夏大喜,接過薛濤箋,立刻就要喚出點睛筆來問話。
韋定邦又提醒道:“點睛每開示一次命運,便要掉落一根筆須,消耗一點你的壽數。
等到筆須全秃了,你的壽數也就到盡頭了,須知天機嚴密,不可多問……” 羅中夏這才明白,為何彼得和尚說點睛筆的筆冢吏更換很頻繁。
想必他們都是耐不住誘惑,頻頻詢問點睛筆未來之事,以緻壽數耗盡。
羅中夏一聽這個,臉色變得謹慎許多。
他心想就問這一次,退完筆就不用再問了,然後胸中一振,喚出了點睛筆。
這筆活脫脫一支圭筆模樣,筆頭尖弱,末端細至毫巅,隻餘一縷金黃色的毫尖高高翹起。
羅中夏駕馭着它,朝着那薛濤箋上點去。
點睛筆原本隻是微微有光,一見到這薛濤箋,突然光芒大盛,“嗖”的一聲自行飛過去,筆尖遙對紙面,不時點畫,似乎有一位無形的丹青大手在心中打着草稿。
羅中夏望着這一番景象,開口道:“筆仙,筆仙,接下來的路該往哪裡走?” 彼得和尚撲哧笑了一聲,韋定邦卻是一臉無奈。
這時點睛筆動了,它在薛濤箋上飛快地寫了兩個字,然後一根閃耀着靈光的筆須飄然落地,化為微風。
薛濤箋上的兩個字熒光閃閃:“東南。
” 紹興永欣寺在浙江。
這“東南”二字,顯然是說羅中夏該去的退筆冢,是在永欣寺裡。
羅中夏大喜過望,隻要有個方向就好。
他正要轉頭道謝,卻看到點睛筆又寫了一個“西南”。
永州綠天庵在湖南,難道它的意思是去永州? 羅中夏徹底糊塗了,這點睛筆什麼意思?難道說命運的指引,是同時在這兩個地方嗎?可他隻有一個人啊,怎麼分身前往? “這點睛筆不是壞了吧?”羅中夏狐疑地問。
韋定邦堅定地說道:“點睛筆不可能指示錯命運。
它這麼指,一定有它的道理。
”彼得和尚在一旁也是滿臉疑惑,可惜點睛筆不會說話,寫出方位,已經是它表達的極
彼得和尚見他醒了,轉頭過來苦笑道:“我若知道你是渡筆人的體質,便不會帶你回來了。
沒想到是我害了你,唉……”羅中夏定了定神,啞着嗓子問道:“接下來你們要把我怎麼樣?殺了煉筆還是活着裝筆?” 彼得和尚咬牙道:“既然是貧僧帶你來的,就算拼了性命,也會把你活着帶出去。
”羅中夏卻冷笑一聲,隻當他是哄自己,韋莊的筆冢吏少說有二十之數,一個沒有筆靈的和尚,怎麼對付得了他們? 彼得和尚還要繼續說,羅中夏卻斷喝一聲:“你别說了!臨死之前讓我清淨一下行不行?”他此時心裡煩得不行,恨不得拿把刀來把胸膛劈開,把那兩支惱人的筆靈丢出去,誰愛要誰要。
沾了筆靈,果然一點好事都沒有。
這時大門“吱呀”一聲被推開,有輪椅腳輪的“咯吱咯吱”聲傳來。
兩人擡頭一看,韋定邦臉色複雜地進了屋子。
羅中夏閉上眼睛,知道自己亡日已到,不由得心如死灰。
彼得和尚正要怒目大喊,韋定邦卻一擡手,止住彼得的呼喝,一揮手,那些捆人的茅草頓時松弛開來,化為無數碎條消失在地闆上。
羅中夏活動了一下全身,不明白他這葫蘆裡賣的什麼藥。
“前日老夫出手捆你,隻因無論青蓮筆還是渡筆人,對筆冢吏來說都幹系重大,不容有任何閃失。
”韋定邦淡淡地解釋了一句,然後把昨天韋家長老們在會上的争論簡單說了說。
彼得對此并不意外,韋家一直有出世和入世兩派思潮,尤其是最近幾十年,外界沖擊太大,韋莊想要保持超然獨立已不可能。
幸虧有韋定國這麼一個擅長庶務交際的人物,才算能勉強維持。
“這麼說,他們都在等您做決定?” “不錯。
” “而且您已經做出決定了?” 韋定邦點頭:“不錯。
老夫仔細想了一夜,筆冢終究是留存才情之地,不是什麼屠場。
若為此殺人煉筆,可就有違先祖初衷了。
我雖然不能讓韋家複興,也不能沾着這些因果——羅小友,你可以走了,韋家不留你。
” 羅中夏渾身一顫,簡直不相信這是真的。
韋定邦又看向彼得:“我等一下就召集長老,把族長之位讓給韋定國,以後韋莊如何發展,就看他的想法了。
”他說完這一句,疲态盡顯,面孔似乎又蒼老了許多。
看得出,這個決定對他來說,下得有多麼不容易。
彼得嘴唇嚅動一下,終究沒說什麼,隻是雙手合十。
他已是出家之人,韋家的事不宜置喙。
羅中夏死裡逃生,正琢磨着是不是趁族長沒變卦離開。
韋定邦又道:“你體内那支青蓮遺筆,勾連着真正的青蓮筆,而真正的青蓮筆,又勾連着管城七侯,七侯又勾連着筆冢最大的秘密。
所以你想求平安度日,隻怕是樹欲靜而風不止啊。
” 羅中夏聞言,把擡起來的腿又悄悄放下去了,苦笑道:“所以我才來這裡請教您,到底該怎麼退筆才好,可沒想到後來您……” 韋定邦微微一笑:“退筆的法門老夫雖無頭緒,但既然捆了你一夜,也該有些賠償。
你過來一下。
” 羅中夏警惕地湊近了幾步,生怕他又變卦發難。
韋定邦從旁邊一個螺钿漆雕扁盒裡,取出一沓宣紙信箋來。
這宣紙白中透黃,紅線勾出字格,紙上隐隐還有香氣。
“這是仿薛濤箋,全國如今也沒有多少張,老夫珍藏的這些,都送給你吧。
”韋定邦道。
羅中夏有點莫名其妙,這不就是一沓紙嗎?能值什麼錢?真有心賠償就給人民币啊! 韋定邦看出這人胸無點墨,搖搖頭,指向他胸口道:“你身為渡筆人,胸中除了青蓮筆,尚有一管點睛對不對?” 羅中夏點點頭。
“你可知道點睛筆有何神妙之處?” 這個問題把他給問住了。
之前在法源寺戰諸葛長卿時,他是用青蓮筆幻化成一條龍,假裝是點睛筆發威——畫龍點睛——但到底這支筆是做什麼用的,卻茫然無頭緒。
他這一路上試圖跟它産生聯系,它也是愛搭不理。
所以韋定邦這麼一說,他立刻好奇起來。
韋定邦道:“點睛筆位列管城七侯,自然有緣由。
它沒有鬥戰之能,卻擁有看破未來的預見之力。
倘若在人生困惑處,請出點睛筆指點迷津,點向未來那一點明昭之處,這其中價值,可比其他任何一支筆靈都要大。
這才是畫龍點睛的真意所在。
它點睛的不是龍,而是命運。
” “合着它原來是筆仙啊?”羅中夏一陣失望,可很快又想明白了,“就是說,到底退筆之法在永州還是紹興,它能夠告訴我喽?” “它沒法給你具體指示,它隻能觀望你的命運之河,并辨認出一條未來最好的方向。
至于那流向會發生什麼事,到底該怎麼做,還是看你自己。
” “那,那有什麼用啊!”羅中夏很是沮喪。
“年輕人,你可知道一次抉擇錯失,命運會偏差多少?古今中外多少聖賢大德,欲求一句啟示而不得,你就不要撿便宜賣乖了。
”韋定邦到底是老族長,訓斥起來言辭嚴厲,羅中夏隻能唯唯稱諾。
韋定邦又抖了抖手裡的仿薛濤箋:“點睛筆開示命運,一定要有靈物相載。
老夫珍藏的這幾張仿薛濤箋,乃是一位老紙匠臨終所制,又在韋莊文氣濃郁之處浸潤了幾十年,雖不是什麼名紙,但裡面蘊藏的靈氣,足夠引出點睛筆了。
” 羅中夏大喜,接過薛濤箋,立刻就要喚出點睛筆來問話。
韋定邦又提醒道:“點睛每開示一次命運,便要掉落一根筆須,消耗一點你的壽數。
等到筆須全秃了,你的壽數也就到盡頭了,須知天機嚴密,不可多問……” 羅中夏這才明白,為何彼得和尚說點睛筆的筆冢吏更換很頻繁。
想必他們都是耐不住誘惑,頻頻詢問點睛筆未來之事,以緻壽數耗盡。
羅中夏一聽這個,臉色變得謹慎許多。
他心想就問這一次,退完筆就不用再問了,然後胸中一振,喚出了點睛筆。
這筆活脫脫一支圭筆模樣,筆頭尖弱,末端細至毫巅,隻餘一縷金黃色的毫尖高高翹起。
羅中夏駕馭着它,朝着那薛濤箋上點去。
點睛筆原本隻是微微有光,一見到這薛濤箋,突然光芒大盛,“嗖”的一聲自行飛過去,筆尖遙對紙面,不時點畫,似乎有一位無形的丹青大手在心中打着草稿。
羅中夏望着這一番景象,開口道:“筆仙,筆仙,接下來的路該往哪裡走?” 彼得和尚撲哧笑了一聲,韋定邦卻是一臉無奈。
這時點睛筆動了,它在薛濤箋上飛快地寫了兩個字,然後一根閃耀着靈光的筆須飄然落地,化為微風。
薛濤箋上的兩個字熒光閃閃:“東南。
” 紹興永欣寺在浙江。
這“東南”二字,顯然是說羅中夏該去的退筆冢,是在永欣寺裡。
羅中夏大喜過望,隻要有個方向就好。
他正要轉頭道謝,卻看到點睛筆又寫了一個“西南”。
永州綠天庵在湖南,難道它的意思是去永州? 羅中夏徹底糊塗了,這點睛筆什麼意思?難道說命運的指引,是同時在這兩個地方嗎?可他隻有一個人啊,怎麼分身前往? “這點睛筆不是壞了吧?”羅中夏狐疑地問。
韋定邦堅定地說道:“點睛筆不可能指示錯命運。
它這麼指,一定有它的道理。
”彼得和尚在一旁也是滿臉疑惑,可惜點睛筆不會說話,寫出方位,已經是它表達的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