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甲魚
關燈
小
中
大
清冷一個早上,老蕭被妻子差出門辦年貨。
自行車各個關節都在響,一村子人全聽到,之後着想:還是老蕭闊,出趟門“嘁裡咔嚓”一路響得氣魄。
路上的坑窪是雨季被牲口蹄子踏出來的,老蕭的車輪隻好在這路上走彈子跳棋。
久了,車便與路拌嘴一樣,上路就響得吵人。
老蕭是個作家,全村人都知道。
但沒人知道作家是做什麼的。
問過,做“反革命”被貶到這麻雀都不搭巢的地方來之前,你老蕭掙誰的錢?他答:作家協會管飯。
簡稱就是“作協”。
人咬着問:做什麼鞋?老蕭笑,心裡卻委屈着什麼。
雪殘了,爛絮一樣這處那處地攤着。
天不清爽,沒雲也沒太陽。
老蕭煩這片又渾又髒的天,路邊的死草全黑了。
樹全精瘦,這裡的土地把它們也餓着。
進了集,頭家是個馄饨鋪,老蕭想買一碗燙燙冷的腑髒,轉念又愧作了。
他工資被停發後,全家每人每月十二元生活費。
他飯量大,抽煙,夜裡讀啊寫地熬燈油,已經開銷掉全家收入的一半還多。
離開馄饨鋪他安慰自己:這種東西還有個吃頭嗎?中間那點肉餡像用挖耳勺填進去的。
難怪這裡人把“吃馄饨”叫成“喝馄饨”。
集上隻有幾個賣狗肉的。
幾條瘦狗腿朝天蹬着,肉凍黑了。
問問價,老蕭走開了。
常納悶這地方怎麼會有這麼多狗,會養得活這麼多狗?人都沒得吃,哪裡屙得出什麼去供狗吃?狗全是一副狼相,腰賊細,少聽它們吠。
有回一家死了個奶娃娃,傍黑裹了小屍首到墳場去,草草刨完坑,見身後來了一大群狗。
一大群狗全悶聲不響地坐着,卧着,亮着眼。
老蕭回到家,妻子堵他在院裡,說有人等他回來幫忙寫對聯。
老蕭懂她意思:在這地方吃點兒好東西得瞞人。
“買着肉了嗎?”她低了嗓子問。
“看看去啊!”老蕭下巴指向自行車後一隻麻包,隻拿眼觑她。
妻子湊近,見裡面一團東西正運動。
她一下子半張開嘴,轉臉向老蕭。
“不怕的,頭紮住了。
”老蕭笑道。
見她仍後縮着身,保持一個逃也來得及的姿勢,他又說:“這是天下第一肉!”說完龇牙笑了。
有的吃,老蕭就這麼個笑法。
妻子再看看,那東西團團圓圓。
“到底是什麼呀?我們可不跟着你吃怪物!”她脾氣有了八成。
老蕭從自行車後架上拎下麻包,然後對妻子掐着闆眼說:“八斤一隻鼈!” 妻子還要有話,兩個候在屋裡的村鄰迎出來。
老蕭兩筆字寫得不壞,但他怕透寫對聯。
不論城裡革掉多少東西的命,作田人卻仍堅持要喜、要福、要發财。
他們要什麼不礙事,手迹卻是他老蕭的。
一旦有人告發:這個蕭某某被發配到窮山惡水仍不幹好事,寫這種封建思想糟粕,他日子就更難活了。
于是他寫“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村人期期艾艾請教:連根發财的毫毛也不見啊?他恐吓地粗起喉嚨:“哎,這是毛澤東詩詞。
”寫多了,開始忘形:“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問他:“都是毛澤東的?”他支吾。
直寫到晚上十點,人仍是不斷地來。
他十四歲的兒子和九歲多的女兒開始朝上門求對聯的人白眼,他們已餓得沒了斯文。
老蕭家剛來那陣兒,不少村鄰恭維般問:昨晚又吃好的啦?老蕭一瞪眼,不懂,人便拿嘴模拟菜下油鍋:“咝——啦!”老蕭隔壁是牲口院,晚飯時人把牲口牽回,恰聽見了這聲“咝啦”。
在這村裡放槍也不會比這聲“咝啦”更炸耳。
村裡人隻用筷頭蘸油,數着數滴進煮熟的菜也好,紅薯也好,榆錢、柳芽也好,總之是“咝啦”不起的。
盡管老蕭落魄,還不至于
自行車各個關節都在響,一村子人全聽到,之後着想:還是老蕭闊,出趟門“嘁裡咔嚓”一路響得氣魄。
路上的坑窪是雨季被牲口蹄子踏出來的,老蕭的車輪隻好在這路上走彈子跳棋。
久了,車便與路拌嘴一樣,上路就響得吵人。
老蕭是個作家,全村人都知道。
但沒人知道作家是做什麼的。
問過,做“反革命”被貶到這麻雀都不搭巢的地方來之前,你老蕭掙誰的錢?他答:作家協會管飯。
簡稱就是“作協”。
人咬着問:做什麼鞋?老蕭笑,心裡卻委屈着什麼。
雪殘了,爛絮一樣這處那處地攤着。
天不清爽,沒雲也沒太陽。
老蕭煩這片又渾又髒的天,路邊的死草全黑了。
樹全精瘦,這裡的土地把它們也餓着。
進了集,頭家是個馄饨鋪,老蕭想買一碗燙燙冷的腑髒,轉念又愧作了。
他工資被停發後,全家每人每月十二元生活費。
他飯量大,抽煙,夜裡讀啊寫地熬燈油,已經開銷掉全家收入的一半還多。
離開馄饨鋪他安慰自己:這種東西還有個吃頭嗎?中間那點肉餡像用挖耳勺填進去的。
難怪這裡人把“吃馄饨”叫成“喝馄饨”。
集上隻有幾個賣狗肉的。
幾條瘦狗腿朝天蹬着,肉凍黑了。
問問價,老蕭走開了。
常納悶這地方怎麼會有這麼多狗,會養得活這麼多狗?人都沒得吃,哪裡屙得出什麼去供狗吃?狗全是一副狼相,腰賊細,少聽它們吠。
有回一家死了個奶娃娃,傍黑裹了小屍首到墳場去,草草刨完坑,見身後來了一大群狗。
一大群狗全悶聲不響地坐着,卧着,亮着眼。
老蕭回到家,妻子堵他在院裡,說有人等他回來幫忙寫對聯。
老蕭懂她意思:在這地方吃點兒好東西得瞞人。
“買着肉了嗎?”她低了嗓子問。
“看看去啊!”老蕭下巴指向自行車後一隻麻包,隻拿眼觑她。
妻子湊近,見裡面一團東西正運動。
她一下子半張開嘴,轉臉向老蕭。
“不怕的,頭紮住了。
”老蕭笑道。
見她仍後縮着身,保持一個逃也來得及的姿勢,他又說:“這是天下第一肉!”說完龇牙笑了。
有的吃,老蕭就這麼個笑法。
妻子再看看,那東西團團圓圓。
“到底是什麼呀?我們可不跟着你吃怪物!”她脾氣有了八成。
老蕭從自行車後架上拎下麻包,然後對妻子掐着闆眼說:“八斤一隻鼈!” 妻子還要有話,兩個候在屋裡的村鄰迎出來。
老蕭兩筆字寫得不壞,但他怕透寫對聯。
不論城裡革掉多少東西的命,作田人卻仍堅持要喜、要福、要發财。
他們要什麼不礙事,手迹卻是他老蕭的。
一旦有人告發:這個蕭某某被發配到窮山惡水仍不幹好事,寫這種封建思想糟粕,他日子就更難活了。
于是他寫“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蕩風雷激”、“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
村人期期艾艾請教:連根發财的毫毛也不見啊?他恐吓地粗起喉嚨:“哎,這是毛澤東詩詞。
”寫多了,開始忘形:“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問他:“都是毛澤東的?”他支吾。
直寫到晚上十點,人仍是不斷地來。
他十四歲的兒子和九歲多的女兒開始朝上門求對聯的人白眼,他們已餓得沒了斯文。
老蕭家剛來那陣兒,不少村鄰恭維般問:昨晚又吃好的啦?老蕭一瞪眼,不懂,人便拿嘴模拟菜下油鍋:“咝——啦!”老蕭隔壁是牲口院,晚飯時人把牲口牽回,恰聽見了這聲“咝啦”。
在這村裡放槍也不會比這聲“咝啦”更炸耳。
村裡人隻用筷頭蘸油,數着數滴進煮熟的菜也好,紅薯也好,榆錢、柳芽也好,總之是“咝啦”不起的。
盡管老蕭落魄,還不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