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蓋普走了之後
關燈
小
中
大
子,蓋普的墓碑在史第林學校墓地裡,因為他是男的。
惠特科姆嚴格遵照這個遺願,讓鄧肯覺得特别好笑。
“爸爸該會多喜歡這個!”鄧肯不停地說,“老天,我簡直可以聽到他的反應。
” 珍妮·蓋普和艾倫·詹姆斯總是說,珍妮·菲爾茲會為海倫的決定拍手喝彩。
艾倫·詹姆斯長大會成為一名作家。
她就像蓋普當年預料的那樣“真有寫作才華”。
她的兩位導師——蓋普和他母親珍妮·菲爾茲的靈魂,不知怎麼讓她無法承受,因為他們,她不會再寫散文和小說了。
她成了非常優秀的詩人,盡管她的作品流傳得不廣。
她優秀的第一本詩集《獻給植物和動物的講話》,會讓蓋普和珍妮·菲爾茲非常為她自豪,也的确讓海倫非常自豪,她們是好朋友,也像母女。
艾倫·詹姆斯當然會比艾倫·詹姆斯主義者活得長。
蓋普的遇害,讓她們更不敢抛頭露面,而且她們多年來偶爾露個面都會大肆僞裝,甚至自己覺得不好意思。
“你好!我啞了。
”她們的字條最後這麼寫道。
或者是:“我遭遇了意外,所以不能說話。
但你看到了,我很會寫。
” “你不是那種艾倫·什麼主義者,對吧?”偶爾人們會問她們。
“那種什麼?”她們學乖了。
她們當中比較誠實的會寫:“不是。
現在不是了。
” 現在她們隻不過是不能說話的女人。
她們當中的大部分人,都在私下努力尋找自己可以做什麼。
大部分都轉而幫助那些也需要幫助的人。
她們對幫助有缺陷的人很在行,也對幫助覺得自己太過可憐的人很在行。
她們身上的标簽越來越少,這些不能說話的女人,一個接一個用行動代表她們自己。
她們中有些人,甚至還因為自己所做的事得到了菲爾茲基金會獎金。
有些人,當然繼續在這個很快忘了何為艾倫·詹姆斯主義者的世界繼續努力當一個艾倫·詹姆斯主義者。
有些人以為,艾倫·詹姆斯主義者是在本世紀中葉猖獗一時的犯罪團夥。
諷刺的是,另一些人把她們和她們一開始抗議的強奸犯搞混了。
一個艾倫·詹姆斯主義者寫信給艾倫·詹姆斯,說當她問了一個小女孩兒知不知道什麼是艾倫·詹姆斯主義者之後,就不再想當艾倫·詹姆斯主義者了。
“強奸小男孩兒的人?”那個小女孩兒回答道。
蓋普遇刺後大約兩個月,有一本寫得很壞的小說流行起來。
作者隻花了三個星期寫成,五個星期之後就出版了。
這書叫《一名艾倫·詹姆斯主義者的告白》,這本小說的确讓她們更為古怪或幹脆消失了。
這書的作者當然是個男人。
他之前的作品叫《一個三級片皇帝的告白》,再之前的一本叫《一個兒童奴隸販子的告白》,如此種種。
這男人狡猾邪惡,每六個月就變出一個新東西來。
《一名艾倫·詹姆斯主義者的告白》裡,最殘忍的一個蹩腳笑話是,他設想女主人公是個女同性戀,她割了舌頭之後才意識到,這樣一來也就沒人會想找她當愛人了。
這本粗俗垃圾小說的暢銷,足以讓一些艾倫·詹姆斯主義者難堪得想死。
還真有些人自殺了。
“在那些無法說明白自己想法的人當中,”蓋普寫過,“總是會有人自殺的。
” 不過最後,艾倫·詹姆斯主動去找她們示好。
她覺得珍妮·菲爾茲也會這麼做。
艾倫開始喜歡上和蘿貝塔·馬爾登一起去詩歌朗誦會,蘿貝塔的聲音低沉美妙。
她會朗讀艾倫的詩作,而艾倫坐在她身邊看着,仿佛非常渴望能夠念出自己的詩。
這勾出了很多艾倫·詹姆斯主義者隐藏的心願,她們也想說話。
她們中幾個人成了艾倫的朋友。
艾倫·詹姆斯從未結婚。
她也許偶然結識過幾個男子,不過更多的是由于對方也是詩人,而非因為他是個男人。
她是很好的詩人,也是熱血的女性主義者,堅信要像珍妮·菲爾茲那樣生活,也相信要将T.S.蓋普那種精力和個人視野用于寫作。
也就是說,她對自己的意見很堅持,不過也善待他人。
艾倫終生都在和鄧肯·蓋普暧昧,他實際上算是她的弟弟。
艾倫·詹姆斯的去世,會帶給鄧肯莫大的哀痛。
艾倫老了以後開始長距離遊泳,剛好就在她接替蘿貝塔成為菲爾茲基金會主席的時候。
她慢慢能橫遊犬首灣寬廣的灣口好幾個來回。
她最後也是最好的詩,采用遊泳和“海洋的拉力”作為隐喻。
但艾倫·詹姆斯還是那個從中西部來的女孩兒,永遠沒能完全理解底流的力道。
一個寒冷的秋日,她太過疲倦,被底流卷走了。
“遊泳的時候,”她寫信給鄧肯說,“我就想起從前和你父親争論時,我那麼有活力又優雅。
遊泳的時候,我也能感到大海願意接觸我,願意接觸我幹癟的身體中部、我内陸般的小心髒。
你父親一定會這麼說,内陸般的小渾球,我敢肯定。
但大海和我,我們又會互相作弄。
我猜你會說,你這個風流家夥,這對你來說是性的替代品。
” 弗洛倫絲·科克倫·鮑爾斯碧的人生,會是一場嬉鬧的混亂。
她最為蓋普熟悉的名字是拉爾夫太太,她可沒有什麼性的替代品,或者說,她明顯沒有尋找替代品的需要。
她倒真的取得了比較文學博士學位,也終于在一個很大又迷茫的英語系得到了終身教職,系上的人因為都懼怕她而團結起來。
她在不同時期勾引并戲弄了十三個高級教員中的九個,輪番恩準他們上她的床,然後嘲笑他們,趕他們下床。
她被學生稱為“炸藥老師”。
這樣一來,就算不能向自己證明的話,至少她可以向其他人證明,她有一個領域的自信并非來自于性。
她所有奴顔婢膝的情人幾乎都不會提她,他們尾巴夾在腿裡的樣子,個個都讓拉爾夫太太想起蓋普曾經離開她家的樣子。
她看到了蓋普震驚的死訊之後,懷着同情給海倫寫慰問信,是第一批寫吊唁信的人之一。
“他很有誘惑力,”拉爾夫太太寫道,“我一直都很遺憾,也欽佩他什麼事都沒做。
” 海倫還挺喜歡這女人的,偶爾兩個人還書信往來。
蘿貝塔·馬爾登也和拉爾夫太太通過信,她請求得到菲爾茲基金會資助的申請被拒絕了。
蘿貝塔對拉爾夫太太寄到基金會的一張字條非常驚訝。
“去你的。
”字條這麼寫道。
拉爾夫太太對她們的拒絕可不領情。
她自己的孩子拉爾夫,死在了她前面。
拉爾夫成了一名還不錯的報紙新聞記者,不過和威廉·珀西一樣死在了戰場上。
班布裡奇·珀西,最為蓋普熟知的名字是“噗”,她會活得很久很久。
一長串心理醫生給她治過病,最後一個宣稱自己治好了她,不過在經曆了精神分析并出入一衆精神病院之後,重見天日的“噗”純粹由于太過厭倦康複治療,才再也暴力不起來了。
不管她是怎麼辦到的,“噗”在很久之後平和地重新開始投身社交,她又重新和大衆打交道。
就算她不說話,也成為了社會裡能正常運作的一員,多少變成無害且(終于)有用的人了。
她五十多歲開始喜歡孩子,她特别能和智力有障礙的人一起做事,對他們很有耐心。
因為這種能力,她經常同其他艾倫·詹姆斯主義者見面,她們也都因為種種原因接受治療,或者起碼改變很大。
“噗”在将近二十年間,都沒有提起過她死去的姐姐庫西,但她後來對孩子的喜愛,讓她腦筋不清楚起來。
她54歲時懷上了孩子(沒人想得出是如何懷上的),又重返精神病醫院接受觀察,她确信自己會死于難産。
這沒有成真,“噗”成了一個全心全意照顧孩子的母親,她繼續和智力有障礙的人一起做事。
幸運的是,她的孩子智力正常,她母親的暴力往事後來會讓她很驚訝,其實,她身上有庫西的影子。
有人說,“噗”對那些想永遠廢除死刑的人來說,是個正面例子,因為她的改變相當見效。
唯獨海倫和鄧肯·蓋普不這麼想,他們到死都希望,“噗”在史第林摔跤室最後喊出那聲“屋”的時候就死了。
有一天“噗”當然會死,會在佛羅裡達死于一場中風,她去那裡看望女兒。
海倫活得比她長,這讓海倫覺得稍有安慰。
忠實的惠特科姆選擇用蓋普從前的說法,把“噗”描摹成“不男不女的廢物”,那是蓋普從第一場女權主義者葬禮逃出來之後對鮑吉爾說的:“她的臉像隻雪貂,心智被穿了19年的紙尿褲浸濕了。
” 唐納德·惠特科姆将那本蓋普的官方傳記定名為《瘋癫與悲戚:T.S.蓋普的人生與藝術》,會由約翰·沃爾夫的合夥人出版,沃爾夫本人沒能活着看到這本好書付印。
他在最終讓位前對這本書的精心制作貢獻不少,相當于擔任了惠特科姆大部分手稿的編輯。
約翰·沃爾夫在紐約死于肺癌,還算比較年輕的。
他一生大部分時候,都是個謹慎小心甚至舉止優雅的人,但他内心深處無法安定、無法釋放的悲觀,隻是被他從18歲起就每天抽三包無濾嘴煙的行為掩蓋了。
像很多大忙人一樣,約翰·沃爾夫抽煙抽死了,他們除了抽煙之外都維持着冷靜自控。
他對蓋普和蓋普作品的作用是無可估量的。
盡管他大概時不時覺得自己對蓋普的名氣要負責,是名氣最終導緻了蓋普被殘暴殺害,但沃爾夫成熟多了,不會沉浸于這個狹隘的看法。
刺殺在沃爾夫眼中,是“這個時代越來越流行的業餘體育活動”,而且他幾乎稱所有人為“具有政治意識的真信徒”,他們總是誓與藝術家為敵,因為藝術家不管多自大,總是堅持個人視野的優越性。
而且沃爾夫也知道,并不僅僅由于“噗”·珀西變成了艾倫·詹姆斯主義者,或被蓋普激怒,她對蓋普的怨恨其實來自遙遠的童年,也許被政治運動激怒,不過基本上就和她多年來對紙尿褲的需要一樣根源很深。
庫西和蓋普喜歡做愛,所以最終死了這個想法,深深植根于她的腦海。
蓋普最終因此死了,至少這是真的。
約翰·沃爾夫這個專業編輯,身處在這個崇拜時代性的世界,他最終堅稱,最自豪的出版物就是蓋普父子聯手出版的《格裡爾帕策民宿》。
他當然對蓋普早期的小說自豪,還說《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實屬“命中注定”,考慮到這本書給蓋普召來了暴力襲擊。
不過《格裡爾帕策民宿》卻讓沃爾夫感到精神得到了提升,他把這本書和未完成的《我父親的幻覺》手稿悲喜交加地看作“蓋普重回寫作正途”之作。
多年來,沃爾夫都在編輯着這本未完小說混亂的第一稿,多年來他都在向海倫和唐納德·惠特科姆請益,問他們對這本書的意見。
“我死了才可以發表,”海倫堅持說,“蓋普不會發表任何他覺得沒寫完的東西。
”沃爾夫同意了,但他在海倫之前就走了。
剩下惠特科姆和鄧肯來出版《我父親的幻覺》,作者死後很久以後的遺作。
約翰·沃爾夫死前飽受肺癌折磨,那段日子裡鄧肯是陪他最多的人。
沃爾夫躺在紐約的一間私人醫院裡,有時通過插進喉嚨的塑料管抽根煙。
“你父親會怎麼說我這個樣子?”沃爾夫問鄧肯,“不像他寫過的某個死亡場面嗎?不是正好很惡心嗎?他有沒有跟你說過,那個死在維也納魯道芬納豪斯醫院的妓女?她叫什麼來着?” “夏洛特。
”鄧肯說。
他和約翰·沃爾夫很親近。
沃爾夫甚至還漸漸喜歡上了他小時候給《格裡爾帕策民宿》作的插畫。
而且鄧肯也搬去了紐約,他告訴沃爾夫,第一個讓他想當畫家和攝影師的場面,就是從他辦公室看出去的曼哈頓,就是紐約第一場女性主義者葬禮的那天。
約翰·沃爾夫在臨終病床上口述給鄧肯的信裡,留話給自己的合夥人,說隻要出版社還在那棟樓裡,鄧肯·蓋普就可以進他的辦公室看曼哈頓。
沃爾夫死後很多年,鄧肯都在享受這項好處。
一個新編輯搬進了沃爾夫的辦公室,不過蓋普這個姓氏,讓那家出版社所有編輯都不敢怠慢。
多年來秘書們會走進來說:“打擾一下,那個小蓋普,又來看窗外了。
” 約翰·沃爾夫花了多少工夫死,他就花了多少工夫和鄧肯讨論蓋普是個多好的作家。
“他本來可以是非常非常特别的。
”約翰·沃爾夫對鄧肯說。
“本來可以,也許,”鄧肯說,“但是你還有什麼新鮮的能對我說?” “不,不,我沒騙人,我已經沒必要說謊了,”沃爾夫說,“他有眼光,而且他語言一直很不錯。
不過主要是眼光,他總是非常有個性的。
他是分心了很長一段時間,不過他的新書又走對路了。
他重新有好的寫作沖動了。
《格裡爾帕策民宿》是他最迷人的作品,但不算最獨一無二的,他那個時候還太年輕,還有其他作家可以寫出那個故事。
《拖延》是個很獨特的點子,作為處女作長篇來看也很精彩,不過還隻是處女作。
《戴綠帽者的第二春》很好笑,是他所有小說裡标題最好的,也很獨特,不過這小說太形式主義風格化,也十分狹隘。
當然了,《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是最獨一無二的,哪怕它真的是三級肥皂劇,說得沒錯。
但它太生硬了,它是生食,食物是好的,不過非常生。
我是說,誰想看那個?誰想找這種罪受? “你父親是個難纏的家夥,他從來一點兒都不肯妥協,但這就是他的好處了:他總是跟着自己的直覺走,無論直覺把他帶去哪兒,終歸是他自己的直覺。
而且他有志氣。
天啊,他還隻是個他媽的小屁孩兒的時候,就敢去寫這個世界,願意挑戰。
然後,有很長一段時間,像很多作家一樣,他隻能夠寫自己的事,但他也還是在寫這個世界,隻是還沒想通透。
他開始覺得老寫自己寫煩了,就又開始寫整個世界了,他還隻不過剛開始。
然後耶稣啊,鄧肯,你必須得記得,他走的時候還是個年輕人!33歲。
” “而且他充滿能量。
惠特科姆嚴格遵照這個遺願,讓鄧肯覺得特别好笑。
“爸爸該會多喜歡這個!”鄧肯不停地說,“老天,我簡直可以聽到他的反應。
” 珍妮·蓋普和艾倫·詹姆斯總是說,珍妮·菲爾茲會為海倫的決定拍手喝彩。
艾倫·詹姆斯長大會成為一名作家。
她就像蓋普當年預料的那樣“真有寫作才華”。
她的兩位導師——蓋普和他母親珍妮·菲爾茲的靈魂,不知怎麼讓她無法承受,因為他們,她不會再寫散文和小說了。
她成了非常優秀的詩人,盡管她的作品流傳得不廣。
她優秀的第一本詩集《獻給植物和動物的講話》,會讓蓋普和珍妮·菲爾茲非常為她自豪,也的确讓海倫非常自豪,她們是好朋友,也像母女。
艾倫·詹姆斯當然會比艾倫·詹姆斯主義者活得長。
蓋普的遇害,讓她們更不敢抛頭露面,而且她們多年來偶爾露個面都會大肆僞裝,甚至自己覺得不好意思。
“你好!我啞了。
”她們的字條最後這麼寫道。
或者是:“我遭遇了意外,所以不能說話。
但你看到了,我很會寫。
” “你不是那種艾倫·什麼主義者,對吧?”偶爾人們會問她們。
“那種什麼?”她們學乖了。
她們當中比較誠實的會寫:“不是。
現在不是了。
” 現在她們隻不過是不能說話的女人。
她們當中的大部分人,都在私下努力尋找自己可以做什麼。
大部分都轉而幫助那些也需要幫助的人。
她們對幫助有缺陷的人很在行,也對幫助覺得自己太過可憐的人很在行。
她們身上的标簽越來越少,這些不能說話的女人,一個接一個用行動代表她們自己。
她們中有些人,甚至還因為自己所做的事得到了菲爾茲基金會獎金。
有些人,當然繼續在這個很快忘了何為艾倫·詹姆斯主義者的世界繼續努力當一個艾倫·詹姆斯主義者。
有些人以為,艾倫·詹姆斯主義者是在本世紀中葉猖獗一時的犯罪團夥。
諷刺的是,另一些人把她們和她們一開始抗議的強奸犯搞混了。
一個艾倫·詹姆斯主義者寫信給艾倫·詹姆斯,說當她問了一個小女孩兒知不知道什麼是艾倫·詹姆斯主義者之後,就不再想當艾倫·詹姆斯主義者了。
“強奸小男孩兒的人?”那個小女孩兒回答道。
蓋普遇刺後大約兩個月,有一本寫得很壞的小說流行起來。
作者隻花了三個星期寫成,五個星期之後就出版了。
這書叫《一名艾倫·詹姆斯主義者的告白》,這本小說的确讓她們更為古怪或幹脆消失了。
這書的作者當然是個男人。
他之前的作品叫《一個三級片皇帝的告白》,再之前的一本叫《一個兒童奴隸販子的告白》,如此種種。
這男人狡猾邪惡,每六個月就變出一個新東西來。
《一名艾倫·詹姆斯主義者的告白》裡,最殘忍的一個蹩腳笑話是,他設想女主人公是個女同性戀,她割了舌頭之後才意識到,這樣一來也就沒人會想找她當愛人了。
這本粗俗垃圾小說的暢銷,足以讓一些艾倫·詹姆斯主義者難堪得想死。
還真有些人自殺了。
“在那些無法說明白自己想法的人當中,”蓋普寫過,“總是會有人自殺的。
” 不過最後,艾倫·詹姆斯主動去找她們示好。
她覺得珍妮·菲爾茲也會這麼做。
艾倫開始喜歡上和蘿貝塔·馬爾登一起去詩歌朗誦會,蘿貝塔的聲音低沉美妙。
她會朗讀艾倫的詩作,而艾倫坐在她身邊看着,仿佛非常渴望能夠念出自己的詩。
這勾出了很多艾倫·詹姆斯主義者隐藏的心願,她們也想說話。
她們中幾個人成了艾倫的朋友。
艾倫·詹姆斯從未結婚。
她也許偶然結識過幾個男子,不過更多的是由于對方也是詩人,而非因為他是個男人。
她是很好的詩人,也是熱血的女性主義者,堅信要像珍妮·菲爾茲那樣生活,也相信要将T.S.蓋普那種精力和個人視野用于寫作。
也就是說,她對自己的意見很堅持,不過也善待他人。
艾倫終生都在和鄧肯·蓋普暧昧,他實際上算是她的弟弟。
艾倫·詹姆斯的去世,會帶給鄧肯莫大的哀痛。
艾倫老了以後開始長距離遊泳,剛好就在她接替蘿貝塔成為菲爾茲基金會主席的時候。
她慢慢能橫遊犬首灣寬廣的灣口好幾個來回。
她最後也是最好的詩,采用遊泳和“海洋的拉力”作為隐喻。
但艾倫·詹姆斯還是那個從中西部來的女孩兒,永遠沒能完全理解底流的力道。
一個寒冷的秋日,她太過疲倦,被底流卷走了。
“遊泳的時候,”她寫信給鄧肯說,“我就想起從前和你父親争論時,我那麼有活力又優雅。
遊泳的時候,我也能感到大海願意接觸我,願意接觸我幹癟的身體中部、我内陸般的小心髒。
你父親一定會這麼說,内陸般的小渾球,我敢肯定。
但大海和我,我們又會互相作弄。
我猜你會說,你這個風流家夥,這對你來說是性的替代品。
” 弗洛倫絲·科克倫·鮑爾斯碧的人生,會是一場嬉鬧的混亂。
她最為蓋普熟悉的名字是拉爾夫太太,她可沒有什麼性的替代品,或者說,她明顯沒有尋找替代品的需要。
她倒真的取得了比較文學博士學位,也終于在一個很大又迷茫的英語系得到了終身教職,系上的人因為都懼怕她而團結起來。
她在不同時期勾引并戲弄了十三個高級教員中的九個,輪番恩準他們上她的床,然後嘲笑他們,趕他們下床。
她被學生稱為“炸藥老師”。
這樣一來,就算不能向自己證明的話,至少她可以向其他人證明,她有一個領域的自信并非來自于性。
她所有奴顔婢膝的情人幾乎都不會提她,他們尾巴夾在腿裡的樣子,個個都讓拉爾夫太太想起蓋普曾經離開她家的樣子。
她看到了蓋普震驚的死訊之後,懷着同情給海倫寫慰問信,是第一批寫吊唁信的人之一。
“他很有誘惑力,”拉爾夫太太寫道,“我一直都很遺憾,也欽佩他什麼事都沒做。
” 海倫還挺喜歡這女人的,偶爾兩個人還書信往來。
蘿貝塔·馬爾登也和拉爾夫太太通過信,她請求得到菲爾茲基金會資助的申請被拒絕了。
蘿貝塔對拉爾夫太太寄到基金會的一張字條非常驚訝。
“去你的。
”字條這麼寫道。
拉爾夫太太對她們的拒絕可不領情。
她自己的孩子拉爾夫,死在了她前面。
拉爾夫成了一名還不錯的報紙新聞記者,不過和威廉·珀西一樣死在了戰場上。
班布裡奇·珀西,最為蓋普熟知的名字是“噗”,她會活得很久很久。
一長串心理醫生給她治過病,最後一個宣稱自己治好了她,不過在經曆了精神分析并出入一衆精神病院之後,重見天日的“噗”純粹由于太過厭倦康複治療,才再也暴力不起來了。
不管她是怎麼辦到的,“噗”在很久之後平和地重新開始投身社交,她又重新和大衆打交道。
就算她不說話,也成為了社會裡能正常運作的一員,多少變成無害且(終于)有用的人了。
她五十多歲開始喜歡孩子,她特别能和智力有障礙的人一起做事,對他們很有耐心。
因為這種能力,她經常同其他艾倫·詹姆斯主義者見面,她們也都因為種種原因接受治療,或者起碼改變很大。
“噗”在将近二十年間,都沒有提起過她死去的姐姐庫西,但她後來對孩子的喜愛,讓她腦筋不清楚起來。
她54歲時懷上了孩子(沒人想得出是如何懷上的),又重返精神病醫院接受觀察,她确信自己會死于難産。
這沒有成真,“噗”成了一個全心全意照顧孩子的母親,她繼續和智力有障礙的人一起做事。
幸運的是,她的孩子智力正常,她母親的暴力往事後來會讓她很驚訝,其實,她身上有庫西的影子。
有人說,“噗”對那些想永遠廢除死刑的人來說,是個正面例子,因為她的改變相當見效。
唯獨海倫和鄧肯·蓋普不這麼想,他們到死都希望,“噗”在史第林摔跤室最後喊出那聲“屋”的時候就死了。
有一天“噗”當然會死,會在佛羅裡達死于一場中風,她去那裡看望女兒。
海倫活得比她長,這讓海倫覺得稍有安慰。
忠實的惠特科姆選擇用蓋普從前的說法,把“噗”描摹成“不男不女的廢物”,那是蓋普從第一場女權主義者葬禮逃出來之後對鮑吉爾說的:“她的臉像隻雪貂,心智被穿了19年的紙尿褲浸濕了。
” 唐納德·惠特科姆将那本蓋普的官方傳記定名為《瘋癫與悲戚:T.S.蓋普的人生與藝術》,會由約翰·沃爾夫的合夥人出版,沃爾夫本人沒能活着看到這本好書付印。
他在最終讓位前對這本書的精心制作貢獻不少,相當于擔任了惠特科姆大部分手稿的編輯。
約翰·沃爾夫在紐約死于肺癌,還算比較年輕的。
他一生大部分時候,都是個謹慎小心甚至舉止優雅的人,但他内心深處無法安定、無法釋放的悲觀,隻是被他從18歲起就每天抽三包無濾嘴煙的行為掩蓋了。
像很多大忙人一樣,約翰·沃爾夫抽煙抽死了,他們除了抽煙之外都維持着冷靜自控。
他對蓋普和蓋普作品的作用是無可估量的。
盡管他大概時不時覺得自己對蓋普的名氣要負責,是名氣最終導緻了蓋普被殘暴殺害,但沃爾夫成熟多了,不會沉浸于這個狹隘的看法。
刺殺在沃爾夫眼中,是“這個時代越來越流行的業餘體育活動”,而且他幾乎稱所有人為“具有政治意識的真信徒”,他們總是誓與藝術家為敵,因為藝術家不管多自大,總是堅持個人視野的優越性。
而且沃爾夫也知道,并不僅僅由于“噗”·珀西變成了艾倫·詹姆斯主義者,或被蓋普激怒,她對蓋普的怨恨其實來自遙遠的童年,也許被政治運動激怒,不過基本上就和她多年來對紙尿褲的需要一樣根源很深。
庫西和蓋普喜歡做愛,所以最終死了這個想法,深深植根于她的腦海。
蓋普最終因此死了,至少這是真的。
約翰·沃爾夫這個專業編輯,身處在這個崇拜時代性的世界,他最終堅稱,最自豪的出版物就是蓋普父子聯手出版的《格裡爾帕策民宿》。
他當然對蓋普早期的小說自豪,還說《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實屬“命中注定”,考慮到這本書給蓋普召來了暴力襲擊。
不過《格裡爾帕策民宿》卻讓沃爾夫感到精神得到了提升,他把這本書和未完成的《我父親的幻覺》手稿悲喜交加地看作“蓋普重回寫作正途”之作。
多年來,沃爾夫都在編輯着這本未完小說混亂的第一稿,多年來他都在向海倫和唐納德·惠特科姆請益,問他們對這本書的意見。
“我死了才可以發表,”海倫堅持說,“蓋普不會發表任何他覺得沒寫完的東西。
”沃爾夫同意了,但他在海倫之前就走了。
剩下惠特科姆和鄧肯來出版《我父親的幻覺》,作者死後很久以後的遺作。
約翰·沃爾夫死前飽受肺癌折磨,那段日子裡鄧肯是陪他最多的人。
沃爾夫躺在紐約的一間私人醫院裡,有時通過插進喉嚨的塑料管抽根煙。
“你父親會怎麼說我這個樣子?”沃爾夫問鄧肯,“不像他寫過的某個死亡場面嗎?不是正好很惡心嗎?他有沒有跟你說過,那個死在維也納魯道芬納豪斯醫院的妓女?她叫什麼來着?” “夏洛特。
”鄧肯說。
他和約翰·沃爾夫很親近。
沃爾夫甚至還漸漸喜歡上了他小時候給《格裡爾帕策民宿》作的插畫。
而且鄧肯也搬去了紐約,他告訴沃爾夫,第一個讓他想當畫家和攝影師的場面,就是從他辦公室看出去的曼哈頓,就是紐約第一場女性主義者葬禮的那天。
約翰·沃爾夫在臨終病床上口述給鄧肯的信裡,留話給自己的合夥人,說隻要出版社還在那棟樓裡,鄧肯·蓋普就可以進他的辦公室看曼哈頓。
沃爾夫死後很多年,鄧肯都在享受這項好處。
一個新編輯搬進了沃爾夫的辦公室,不過蓋普這個姓氏,讓那家出版社所有編輯都不敢怠慢。
多年來秘書們會走進來說:“打擾一下,那個小蓋普,又來看窗外了。
” 約翰·沃爾夫花了多少工夫死,他就花了多少工夫和鄧肯讨論蓋普是個多好的作家。
“他本來可以是非常非常特别的。
”約翰·沃爾夫對鄧肯說。
“本來可以,也許,”鄧肯說,“但是你還有什麼新鮮的能對我說?” “不,不,我沒騙人,我已經沒必要說謊了,”沃爾夫說,“他有眼光,而且他語言一直很不錯。
不過主要是眼光,他總是非常有個性的。
他是分心了很長一段時間,不過他的新書又走對路了。
他重新有好的寫作沖動了。
《格裡爾帕策民宿》是他最迷人的作品,但不算最獨一無二的,他那個時候還太年輕,還有其他作家可以寫出那個故事。
《拖延》是個很獨特的點子,作為處女作長篇來看也很精彩,不過還隻是處女作。
《戴綠帽者的第二春》很好笑,是他所有小說裡标題最好的,也很獨特,不過這小說太形式主義風格化,也十分狹隘。
當然了,《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是最獨一無二的,哪怕它真的是三級肥皂劇,說得沒錯。
但它太生硬了,它是生食,食物是好的,不過非常生。
我是說,誰想看那個?誰想找這種罪受? “你父親是個難纏的家夥,他從來一點兒都不肯妥協,但這就是他的好處了:他總是跟着自己的直覺走,無論直覺把他帶去哪兒,終歸是他自己的直覺。
而且他有志氣。
天啊,他還隻是個他媽的小屁孩兒的時候,就敢去寫這個世界,願意挑戰。
然後,有很長一段時間,像很多作家一樣,他隻能夠寫自己的事,但他也還是在寫這個世界,隻是還沒想通透。
他開始覺得老寫自己寫煩了,就又開始寫整個世界了,他還隻不過剛開始。
然後耶稣啊,鄧肯,你必須得記得,他走的時候還是個年輕人!33歲。
” “而且他充滿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