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蓋普走了之後
關燈
小
中
大
的反應。
當鮑吉爾主任手裡抓着蓋普的滑雪帽打開摔跤室的門時,蓋普并沒有産生這位主任再次到來主持拯救行動的幻覺,沒有以為他又要來接住從校醫院輔樓四樓掉落的身體,那上面的世界是安全的。
而這個世界并不安全。
蓋普知道,鮑吉爾主任會盡力幫忙,蓋普感激地對他微笑,也對海倫微笑,還有他的摔跤手們,有些人現在哭了起來。
蓋普慈愛地看着把“噗”壓在墊子上的替補重量級選手,蓋普知道,這可憐的胖小子下個賽季日子會多難過。
蓋普看着海倫,他唯一還能動的就是眼珠。
他看見海倫努力想對他微笑。
他努力用眼睛叫她安心:要是死了以後再也不會有生命了,怎麼辦呢?别擔心。
蓋普死了以後還有生命,相信我。
即便死後隻有死(死而複死),也要感激小小的恩賜,比如說,有時性之後會産生生命。
而且,要是你非常幸運的話,生過孩子之後還能有性生活呢!哦四的,就像愛麗絲·弗萊徹說的那樣。
蓋普用眼睛說:隻要你還有生命,就有希望獲得力量。
而且永遠别忘了,還有回憶,海倫,他用眼睛告訴她。
“在蓋普眼中的世界裡,”唐納德·惠特科姆後來寫道,“我們有責任記住每一件事。
” 蓋普在他們能把他挪出摔跤室之前就死了。
死時三十三歲,和海倫一樣大。
艾倫·詹姆斯才二十出頭。
鄧肯十三歲。
小珍妮·蓋普即将滿三歲。
沃特要是還活着的話,會是八歲。
蓋普之死,立即促使那本父子合作的《格裡爾帕策民宿》第三、第四次再版。
一個長周末,約翰·沃爾夫喝了太多,考慮要離開出版業,有時候,作者慘死造成的高銷量讓他感到惡心。
但蓋普能占據那麼多新聞版面,又讓他感到安慰。
即便蓋普不會想到,自己的死比自殺還更成功地奠定了他在嚴肅文學界的地位和名望。
這對一個寫過一個好短篇、三本長篇裡也許一本半是好作品的33歲作家來說,算不錯了。
蓋普不同尋常的死亡,事實上如此完美,約翰·沃爾夫一想到蓋普會多麼高興就忍不住要微笑起來。
沃爾夫想,這場死亡那麼随機、愚蠢、毫無必要,帶着喜感、醜陋和古怪,強調了蓋普所有作品中世界的運轉方式。
約翰·沃爾夫對吉爾西·斯洛珀說,這個死亡場面,隻有蓋普寫得出來。
海倫隻有一次苦澀地說,蓋普的死,實際上終究是一種自殺。
“是從他的整個人生都是一場自殺這個意義上說的。
”她神秘地說。
她後來解釋說她的意思隻不過是“他太氣人了”。
他讓“噗”太氣了,起碼這一點毋庸置疑。
他讓其他人想用小小的古怪方式紀念他。
史第林學校墓地,有幸收容他的墓碑。
和他母親一樣,蓋普捐獻了遺體。
學校用他的名字,給剩下的一棟還沒有以任何人命名的樓房命名。
這是老鮑吉爾主任的主意。
這位好心的主任說,既然已經有一棟珍妮·菲爾茲校醫院了,那就應該有一棟蓋普校醫院輔樓。
後來這幾棟樓房的功能有了些許變化,但是它們的名字還是叫作菲爾茲校醫院和蓋普輔樓。
菲爾茲校醫院,後來變成了史第林新醫療及檢驗中心大樓的老側翼,蓋普輔樓則主要用于儲藏貨物,成了堆放醫療器具和教室用具的倉庫,也可以用來收治傳染病患。
當然了,再也沒有那麼多傳染病人了。
蓋普或許會喜歡這一點,那就是用他的名字為一座倉庫命名。
他有一回寫過小說“不過是一個儲藏東西的地方,用來擺放小說家在人生中無法使用的有意義之物”。
他也會喜歡傳染病這一點,畢竟:T.S.蓋普可能會把傳染病想象成“是對未來的警示”。
愛麗絲和哈裡森·弗萊徹會繼續做夫妻,風雨同路,他們的婚姻之所以能夠持續的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愛麗絲無法将任何事進行到底。
他們唯一的孩子,一個女孩兒會學習大提琴這個巨大笨重、樂音如絲的樂器,她演奏得那麼優雅,每次她表演完之後幾個小時,那純淨低沉的琴聲,都會加重愛麗絲的口齒不清。
哈裡森在很久之後,終于拿到了終身教職,在自己才華橫溢的女兒成為職業音樂家之後,終于戒掉了和漂亮學生亂搞的習性。
愛麗絲永遠不會寫完第二本小說或第三、第四本,也不會有第二個孩子。
她依舊寫起文章來順暢,現實中卻煩惱不堪。
她再也沒有和“其他男人”發展出和蓋普那種情愫,即便在她的記憶中,他的熱情足夠強烈到讓她永遠無法和海倫接近。
而且哈裡森對海倫的好感,随着他每一次快速終結的外遇而逐漸消失了,直到弗萊徹一家再也不關心蓋普剩下的家人為止。
有一次,鄧肯·蓋普在紐約遇見了弗萊徹家的女兒,她剛在那座危險之都初次登台表演大提琴獨奏,鄧肯請她吃了晚飯。
“他看上去像他母親嗎?”哈裡森問女兒。
“我不太記得他母親了。
”女兒說。
“他追求你了嗎?”愛麗絲問。
“我覺得沒有。
”她女兒說,她第一選擇并且最愛的伴侶,永遠是那大屁股的大提琴。
弗萊徹夫婦,哈裡森和愛麗絲兩個都在成熟的中年死亡,聖誕節他們乘坐的飛往馬提尼克的飛機墜毀了。
哈裡森的一個學生開車送他們去的機場。
“要是你住在新英格蘭,”愛麗絲對這個學生坦白說,“你就欠自己一個在祥光下過的節。
對不對,哈裡深?” 海倫一直覺得愛麗絲有點兒瘋瘋癫癫的。
大半輩子都被叫作海倫·蓋普的海倫·霍爾姆會活很久。
她會變成一個皮膚黝黑的瘦削女子,面容吸引人,講話精準。
她有情人,不過從未再婚。
每個情人,都因為蓋普的存在而備感壓力,不僅僅因為海倫頑強的記憶,還因為她很少走出史第林大宅,身邊圍繞着蓋普留下的物品。
比如蓋普的書,所有鄧肯拍的蓋普的照片,甚至還有蓋普的摔跤獎杯。
海倫堅持說,她永遠不可能忘記蓋普死得那麼早,留下她獨自度過大半輩子。
他生前那麼慣她,她說,這讓她不可能認真考慮和别的男人生活在一起的可能。
海倫會成為史第林學校史上最受人尊重的老師之一,盡管她對這個地方一直保持着諷刺态度。
她在學校裡有一些朋友,不過很少:直到去世的老鮑吉爾主任,還有年輕的學者唐納德·惠特科姆,他會像對蓋普作品那樣對她着迷。
還有一個女人,雕塑家,她是犬首灣的駐地藝術家,經蘿貝塔介紹認識。
對約翰·沃爾夫這個終生的老朋友,海倫在小處都原諒了他,不過從未完全原諒他成功捧紅了蓋普。
海倫也繼續和蘿貝塔走得很近,她偶爾會和蘿貝塔一起去紐約進行她著名的尋愛之旅。
這兩個人越老越怪,對多年來在菲爾茲基金會飛揚跋扈的态度心中有愧。
其實,她倆對外部世界的風趣實時評論,幾乎成了吸引遊客的犬首灣一景,因為孩子們都長大去别的地方追求各自的人生,時不時當海倫在史第林感到孤單無聊,她就去珍妮·菲爾茲祖宅和蘿貝塔住一陣子。
那裡總是很熱鬧。
蘿貝塔一死,海倫好像老了20歲。
到了有一些年紀的時候,她剛對鄧肯抱怨最喜歡的所有同齡人都不在了,之後不久,海倫忽然為一種影響身體黏膜的病痛折磨。
她會在睡夢中辭世。
她成功比很多殘酷的傳記作家活得久,那些人都在翹首盼望她死,這樣就能飛撲向蓋普的遺物了。
她一直保護着他的信、未完成的《我父親的幻覺》手稿、他的大部分日記和草稿。
她告訴所有想寫傳記的人:“讀作品。
忘掉作者的人生。
”這是他會對他們說的話,一字不差。
她自己寫了一些文章,在她的學術領域頗受重視。
一篇叫作《冒險者在叙事中的直覺》,是對約瑟夫·康拉德和維吉尼亞·沃爾夫叙事技巧的比較研究。
海倫總是自認是有三個孩子的遺孀,他們是鄧肯、小珍妮和艾倫·詹姆斯,他們都活得比海倫長,為她的離世痛哭流涕。
蓋普死的時候,他們還太小,受驚過度哭不出來。
鮑吉爾主任為蓋普之死落的淚,幾乎和海倫的一樣多,他依舊像鬥牛犬般忠誠頑強。
退休很久了,他還夜襲史第林校園,因為無法入睡,正适合抓捕沿着人行道溜進來的潛伏者和抱着倒在海綿似的地上的愛侶,他們在軟灌木叢下面,在美麗的老建築旁邊,等等。
隻要鄧肯·蓋普還沒畢業,鮑吉爾就一直活躍在史第林。
“我是看着你父親念完書的,孩子,”主任對鄧肯說,“我也要看着你念完書。
而且要是他們不攔着,我還要待到你妹妹畢業。
”但他們最終還是硬逼他退休了,他們給自己舉出很多他應該退休的理由,其中就有他習慣在禮拜時自言自語,還有他下了班還進行古怪的逮捕少男少女的午夜行動。
他們還提到這位主任一再産生幻覺,他認為很多年以前的一個晚上,他懷裡接住的是小蓋普,而不是鴿子。
鮑吉爾拒絕搬出校園,連退休了也不肯,除了頑固這一點,他還是成了史第林最受尊重的榮譽退休職工,也或許正由于頑固。
所有學校典禮,他們都把他拖出來,讓他蹒跚爬上台。
他們向不認識他的人介紹他,然後再領他離開。
也許因為他們要在這種場合展覽他,所以才容忍他的乖張行為,比如鮑吉爾70多歲了,還自認為自己仍是主任,有時一連好幾星期都這麼相信。
“你是主任,真的。
”海倫喜歡逗他。
“我當然是!”鮑吉爾嚷道。
他們經常見面,随着鮑吉爾越來越聾,他越來越常枕着好心的艾倫·詹姆斯的胳膊,她自有一套對聽不見的人講話的本事。
鮑吉爾主任,甚至還繼續支持史第林摔跤隊,他們的光輝歲月很快被大部分人抛諸腦後。
摔跤手們,再也沒能擁有一個像厄尼·霍爾姆那麼好的教練,連和蓋普差不多水平的都沒碰上。
他們成了一支常敗的隊伍,然而鮑吉爾一直支持他們,一直呼喊到最後一場比賽,直到史第林的男孩兒摔落在地,等着被對手壓制。
鮑吉爾就死在一場摔跤比賽上。
在一場無限級比賽中,雙方難得勢均力敵,史第林的重量級選手和同樣精疲力竭且身體扭曲的對手,倒在地上用力掙紮,随着比賽時間越來越少,他們倆像擱淺的幼鲸一樣,趴着争奪優勢地位和決勝分。
“15秒!”宣告員低沉地說。
兩個大男孩兒拼命掙紮着。
鮑吉爾站了起來,跺着腳催他們。
“神啊!”他用德語喊道。
當比賽結束,看台上的人都走空了,這位老主任還在,他死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海倫花了好一番工夫,才安撫住了敏感的小惠特科姆,讓他控制住鮑吉爾之死帶來的悲傷。
唐納德·惠特科姆從來沒和海倫上過床,盡管那些想寫蓋普傳記的人,心懷嫉妒地散播這樣的謠言,這些人都想把蓋普的遺産和遺孀弄到手。
惠特科姆,終生都好像個和尚般隐居,他幾乎都躲在史第林學校裡。
能在蓋普死前不久在這兒發現他,對惠特科姆來說是非常幸運的事。
能和海倫成為朋友并且受她照顧,也很幸運。
她相信,他比她還不加批判地愛戴她的丈夫。
可憐的惠特科姆一直都被人稱為“小惠特科姆”,哪怕他不可能永遠年輕下去。
他的臉上從來沒留過胡子,他那從褐色終于變得霜白的頭發下面的臉頰永遠粉紅。
他講起話來依舊帶些口吃,發出熱忱的假音,他的手永遠愛絞在一起。
但海倫會把家庭和文學材料托付給惠特科姆。
他會成為蓋普的傳記作者。
海倫通讀了整本傳記,最後一章除外,那一章惠特科姆等了很多年才寫成,那是追悼她的章節。
惠特科姆是蓋普研究第一人,最後的蓋普研究權威。
鄧肯常開玩笑說,他有着傳記作者的溫順氣質。
他從蓋普家人角度來作傳,惠特科姆相信海倫告訴他的每件事,相信蓋普留下的每張字條,或者海倫說是蓋普留下來的便條。
“生命,”蓋普寫過,“很可惜不是精心布局的老派小說,而是在該走的走了以後便突然結束。
留下來的,隻是回憶。
不過就算是虛無主義者都有回憶。
” 惠特科姆甚至連蓋普最花哨矯飾的一面,都愛不釋手。
在蓋普的遺物裡,海倫發現了這麼一張便條。
“不管他媽的我死前最後說了什麼,就請說我留下的話是:‘我一直都知道,追求完美是緻命的習慣。
’” 唐納德·惠特科姆不加批判地愛蓋普,跟人家愛小狗和孩子一樣,他說這番話真的是蓋普的遺言。
“要是惠特科姆這麼說,那麼就是真的。
”鄧肯總是這麼說。
珍妮·蓋普和艾倫·詹姆斯也都同意。
這是家務事,不要讓寫傳記的人碰蓋普。
艾倫·詹姆斯寫道。
“而且說這是他的遺言又有什麼錯呢?”珍妮·蓋普問,“他欠大衆什麼?他總是說他隻感激其他藝術家和愛他的人。
” 那麼現在究竟還有誰有份從他身上分一杯羹呢? 艾倫·詹姆斯寫道。
唐納德·惠特科姆連海倫的遺願都衷心執行。
盡管海倫留下遺願時很老了,最後又病得突然,但捍衛她臨終請求的人是惠特科姆。
海倫不想和蓋普、珍妮、她父親、“炖肥肉”及其他人一起被安葬在史第林學校墓地裡,她說鎮上的墓地正合适。
她也不想捐獻遺體,因為她那麼老了,遺體一定沒什麼用了。
她對惠特科姆說,她想被火化,而且她的骨灰要留給鄧肯和珍妮·蓋普還有艾倫·詹姆斯。
一部分骨灰下葬以後,剩下的任由他們處置,但他們不可以把骨灰撒在史第林學校的任何地方。
海倫對惠特科姆說,要是讓在她小時候不收女生的史第林學校得到她的任何一部分,她就會遭到詛咒。
她對惠特科姆說,鎮上墓地裡的墓碑上,應該就寫她是海倫·霍爾姆,摔跤教練厄尼·霍爾姆的女兒,當年不準她念史第林學校因為她是女孩兒,不僅如此,還要寫她是小說家T.S.蓋普摯愛的妻
當鮑吉爾主任手裡抓着蓋普的滑雪帽打開摔跤室的門時,蓋普并沒有産生這位主任再次到來主持拯救行動的幻覺,沒有以為他又要來接住從校醫院輔樓四樓掉落的身體,那上面的世界是安全的。
而這個世界并不安全。
蓋普知道,鮑吉爾主任會盡力幫忙,蓋普感激地對他微笑,也對海倫微笑,還有他的摔跤手們,有些人現在哭了起來。
蓋普慈愛地看着把“噗”壓在墊子上的替補重量級選手,蓋普知道,這可憐的胖小子下個賽季日子會多難過。
蓋普看着海倫,他唯一還能動的就是眼珠。
他看見海倫努力想對他微笑。
他努力用眼睛叫她安心:要是死了以後再也不會有生命了,怎麼辦呢?别擔心。
蓋普死了以後還有生命,相信我。
即便死後隻有死(死而複死),也要感激小小的恩賜,比如說,有時性之後會産生生命。
而且,要是你非常幸運的話,生過孩子之後還能有性生活呢!哦四的,就像愛麗絲·弗萊徹說的那樣。
蓋普用眼睛說:隻要你還有生命,就有希望獲得力量。
而且永遠别忘了,還有回憶,海倫,他用眼睛告訴她。
“在蓋普眼中的世界裡,”唐納德·惠特科姆後來寫道,“我們有責任記住每一件事。
” 蓋普在他們能把他挪出摔跤室之前就死了。
死時三十三歲,和海倫一樣大。
艾倫·詹姆斯才二十出頭。
鄧肯十三歲。
小珍妮·蓋普即将滿三歲。
沃特要是還活着的話,會是八歲。
蓋普之死,立即促使那本父子合作的《格裡爾帕策民宿》第三、第四次再版。
一個長周末,約翰·沃爾夫喝了太多,考慮要離開出版業,有時候,作者慘死造成的高銷量讓他感到惡心。
但蓋普能占據那麼多新聞版面,又讓他感到安慰。
即便蓋普不會想到,自己的死比自殺還更成功地奠定了他在嚴肅文學界的地位和名望。
這對一個寫過一個好短篇、三本長篇裡也許一本半是好作品的33歲作家來說,算不錯了。
蓋普不同尋常的死亡,事實上如此完美,約翰·沃爾夫一想到蓋普會多麼高興就忍不住要微笑起來。
沃爾夫想,這場死亡那麼随機、愚蠢、毫無必要,帶着喜感、醜陋和古怪,強調了蓋普所有作品中世界的運轉方式。
約翰·沃爾夫對吉爾西·斯洛珀說,這個死亡場面,隻有蓋普寫得出來。
海倫隻有一次苦澀地說,蓋普的死,實際上終究是一種自殺。
“是從他的整個人生都是一場自殺這個意義上說的。
”她神秘地說。
她後來解釋說她的意思隻不過是“他太氣人了”。
他讓“噗”太氣了,起碼這一點毋庸置疑。
他讓其他人想用小小的古怪方式紀念他。
史第林學校墓地,有幸收容他的墓碑。
和他母親一樣,蓋普捐獻了遺體。
學校用他的名字,給剩下的一棟還沒有以任何人命名的樓房命名。
這是老鮑吉爾主任的主意。
這位好心的主任說,既然已經有一棟珍妮·菲爾茲校醫院了,那就應該有一棟蓋普校醫院輔樓。
後來這幾棟樓房的功能有了些許變化,但是它們的名字還是叫作菲爾茲校醫院和蓋普輔樓。
菲爾茲校醫院,後來變成了史第林新醫療及檢驗中心大樓的老側翼,蓋普輔樓則主要用于儲藏貨物,成了堆放醫療器具和教室用具的倉庫,也可以用來收治傳染病患。
當然了,再也沒有那麼多傳染病人了。
蓋普或許會喜歡這一點,那就是用他的名字為一座倉庫命名。
他有一回寫過小說“不過是一個儲藏東西的地方,用來擺放小說家在人生中無法使用的有意義之物”。
他也會喜歡傳染病這一點,畢竟:T.S.蓋普可能會把傳染病想象成“是對未來的警示”。
愛麗絲和哈裡森·弗萊徹會繼續做夫妻,風雨同路,他們的婚姻之所以能夠持續的一部分原因,就在于愛麗絲無法将任何事進行到底。
他們唯一的孩子,一個女孩兒會學習大提琴這個巨大笨重、樂音如絲的樂器,她演奏得那麼優雅,每次她表演完之後幾個小時,那純淨低沉的琴聲,都會加重愛麗絲的口齒不清。
哈裡森在很久之後,終于拿到了終身教職,在自己才華橫溢的女兒成為職業音樂家之後,終于戒掉了和漂亮學生亂搞的習性。
愛麗絲永遠不會寫完第二本小說或第三、第四本,也不會有第二個孩子。
她依舊寫起文章來順暢,現實中卻煩惱不堪。
她再也沒有和“其他男人”發展出和蓋普那種情愫,即便在她的記憶中,他的熱情足夠強烈到讓她永遠無法和海倫接近。
而且哈裡森對海倫的好感,随着他每一次快速終結的外遇而逐漸消失了,直到弗萊徹一家再也不關心蓋普剩下的家人為止。
有一次,鄧肯·蓋普在紐約遇見了弗萊徹家的女兒,她剛在那座危險之都初次登台表演大提琴獨奏,鄧肯請她吃了晚飯。
“他看上去像他母親嗎?”哈裡森問女兒。
“我不太記得他母親了。
”女兒說。
“他追求你了嗎?”愛麗絲問。
“我覺得沒有。
”她女兒說,她第一選擇并且最愛的伴侶,永遠是那大屁股的大提琴。
弗萊徹夫婦,哈裡森和愛麗絲兩個都在成熟的中年死亡,聖誕節他們乘坐的飛往馬提尼克的飛機墜毀了。
哈裡森的一個學生開車送他們去的機場。
“要是你住在新英格蘭,”愛麗絲對這個學生坦白說,“你就欠自己一個在祥光下過的節。
對不對,哈裡深?” 海倫一直覺得愛麗絲有點兒瘋瘋癫癫的。
大半輩子都被叫作海倫·蓋普的海倫·霍爾姆會活很久。
她會變成一個皮膚黝黑的瘦削女子,面容吸引人,講話精準。
她有情人,不過從未再婚。
每個情人,都因為蓋普的存在而備感壓力,不僅僅因為海倫頑強的記憶,還因為她很少走出史第林大宅,身邊圍繞着蓋普留下的物品。
比如蓋普的書,所有鄧肯拍的蓋普的照片,甚至還有蓋普的摔跤獎杯。
海倫堅持說,她永遠不可能忘記蓋普死得那麼早,留下她獨自度過大半輩子。
他生前那麼慣她,她說,這讓她不可能認真考慮和别的男人生活在一起的可能。
海倫會成為史第林學校史上最受人尊重的老師之一,盡管她對這個地方一直保持着諷刺态度。
她在學校裡有一些朋友,不過很少:直到去世的老鮑吉爾主任,還有年輕的學者唐納德·惠特科姆,他會像對蓋普作品那樣對她着迷。
還有一個女人,雕塑家,她是犬首灣的駐地藝術家,經蘿貝塔介紹認識。
對約翰·沃爾夫這個終生的老朋友,海倫在小處都原諒了他,不過從未完全原諒他成功捧紅了蓋普。
海倫也繼續和蘿貝塔走得很近,她偶爾會和蘿貝塔一起去紐約進行她著名的尋愛之旅。
這兩個人越老越怪,對多年來在菲爾茲基金會飛揚跋扈的态度心中有愧。
其實,她倆對外部世界的風趣實時評論,幾乎成了吸引遊客的犬首灣一景,因為孩子們都長大去别的地方追求各自的人生,時不時當海倫在史第林感到孤單無聊,她就去珍妮·菲爾茲祖宅和蘿貝塔住一陣子。
那裡總是很熱鬧。
蘿貝塔一死,海倫好像老了20歲。
到了有一些年紀的時候,她剛對鄧肯抱怨最喜歡的所有同齡人都不在了,之後不久,海倫忽然為一種影響身體黏膜的病痛折磨。
她會在睡夢中辭世。
她成功比很多殘酷的傳記作家活得久,那些人都在翹首盼望她死,這樣就能飛撲向蓋普的遺物了。
她一直保護着他的信、未完成的《我父親的幻覺》手稿、他的大部分日記和草稿。
她告訴所有想寫傳記的人:“讀作品。
忘掉作者的人生。
”這是他會對他們說的話,一字不差。
她自己寫了一些文章,在她的學術領域頗受重視。
一篇叫作《冒險者在叙事中的直覺》,是對約瑟夫·康拉德和維吉尼亞·沃爾夫叙事技巧的比較研究。
海倫總是自認是有三個孩子的遺孀,他們是鄧肯、小珍妮和艾倫·詹姆斯,他們都活得比海倫長,為她的離世痛哭流涕。
蓋普死的時候,他們還太小,受驚過度哭不出來。
鮑吉爾主任為蓋普之死落的淚,幾乎和海倫的一樣多,他依舊像鬥牛犬般忠誠頑強。
退休很久了,他還夜襲史第林校園,因為無法入睡,正适合抓捕沿着人行道溜進來的潛伏者和抱着倒在海綿似的地上的愛侶,他們在軟灌木叢下面,在美麗的老建築旁邊,等等。
隻要鄧肯·蓋普還沒畢業,鮑吉爾就一直活躍在史第林。
“我是看着你父親念完書的,孩子,”主任對鄧肯說,“我也要看着你念完書。
而且要是他們不攔着,我還要待到你妹妹畢業。
”但他們最終還是硬逼他退休了,他們給自己舉出很多他應該退休的理由,其中就有他習慣在禮拜時自言自語,還有他下了班還進行古怪的逮捕少男少女的午夜行動。
他們還提到這位主任一再産生幻覺,他認為很多年以前的一個晚上,他懷裡接住的是小蓋普,而不是鴿子。
鮑吉爾拒絕搬出校園,連退休了也不肯,除了頑固這一點,他還是成了史第林最受尊重的榮譽退休職工,也或許正由于頑固。
所有學校典禮,他們都把他拖出來,讓他蹒跚爬上台。
他們向不認識他的人介紹他,然後再領他離開。
也許因為他們要在這種場合展覽他,所以才容忍他的乖張行為,比如鮑吉爾70多歲了,還自認為自己仍是主任,有時一連好幾星期都這麼相信。
“你是主任,真的。
”海倫喜歡逗他。
“我當然是!”鮑吉爾嚷道。
他們經常見面,随着鮑吉爾越來越聾,他越來越常枕着好心的艾倫·詹姆斯的胳膊,她自有一套對聽不見的人講話的本事。
鮑吉爾主任,甚至還繼續支持史第林摔跤隊,他們的光輝歲月很快被大部分人抛諸腦後。
摔跤手們,再也沒能擁有一個像厄尼·霍爾姆那麼好的教練,連和蓋普差不多水平的都沒碰上。
他們成了一支常敗的隊伍,然而鮑吉爾一直支持他們,一直呼喊到最後一場比賽,直到史第林的男孩兒摔落在地,等着被對手壓制。
鮑吉爾就死在一場摔跤比賽上。
在一場無限級比賽中,雙方難得勢均力敵,史第林的重量級選手和同樣精疲力竭且身體扭曲的對手,倒在地上用力掙紮,随着比賽時間越來越少,他們倆像擱淺的幼鲸一樣,趴着争奪優勢地位和決勝分。
“15秒!”宣告員低沉地說。
兩個大男孩兒拼命掙紮着。
鮑吉爾站了起來,跺着腳催他們。
“神啊!”他用德語喊道。
當比賽結束,看台上的人都走空了,這位老主任還在,他死在了自己的座位上。
海倫花了好一番工夫,才安撫住了敏感的小惠特科姆,讓他控制住鮑吉爾之死帶來的悲傷。
唐納德·惠特科姆從來沒和海倫上過床,盡管那些想寫蓋普傳記的人,心懷嫉妒地散播這樣的謠言,這些人都想把蓋普的遺産和遺孀弄到手。
惠特科姆,終生都好像個和尚般隐居,他幾乎都躲在史第林學校裡。
能在蓋普死前不久在這兒發現他,對惠特科姆來說是非常幸運的事。
能和海倫成為朋友并且受她照顧,也很幸運。
她相信,他比她還不加批判地愛戴她的丈夫。
可憐的惠特科姆一直都被人稱為“小惠特科姆”,哪怕他不可能永遠年輕下去。
他的臉上從來沒留過胡子,他那從褐色終于變得霜白的頭發下面的臉頰永遠粉紅。
他講起話來依舊帶些口吃,發出熱忱的假音,他的手永遠愛絞在一起。
但海倫會把家庭和文學材料托付給惠特科姆。
他會成為蓋普的傳記作者。
海倫通讀了整本傳記,最後一章除外,那一章惠特科姆等了很多年才寫成,那是追悼她的章節。
惠特科姆是蓋普研究第一人,最後的蓋普研究權威。
鄧肯常開玩笑說,他有着傳記作者的溫順氣質。
他從蓋普家人角度來作傳,惠特科姆相信海倫告訴他的每件事,相信蓋普留下的每張字條,或者海倫說是蓋普留下來的便條。
“生命,”蓋普寫過,“很可惜不是精心布局的老派小說,而是在該走的走了以後便突然結束。
留下來的,隻是回憶。
不過就算是虛無主義者都有回憶。
” 惠特科姆甚至連蓋普最花哨矯飾的一面,都愛不釋手。
在蓋普的遺物裡,海倫發現了這麼一張便條。
“不管他媽的我死前最後說了什麼,就請說我留下的話是:‘我一直都知道,追求完美是緻命的習慣。
’” 唐納德·惠特科姆不加批判地愛蓋普,跟人家愛小狗和孩子一樣,他說這番話真的是蓋普的遺言。
“要是惠特科姆這麼說,那麼就是真的。
”鄧肯總是這麼說。
珍妮·蓋普和艾倫·詹姆斯也都同意。
這是家務事,不要讓寫傳記的人碰蓋普。
艾倫·詹姆斯寫道。
“而且說這是他的遺言又有什麼錯呢?”珍妮·蓋普問,“他欠大衆什麼?他總是說他隻感激其他藝術家和愛他的人。
” 那麼現在究竟還有誰有份從他身上分一杯羹呢? 艾倫·詹姆斯寫道。
唐納德·惠特科姆連海倫的遺願都衷心執行。
盡管海倫留下遺願時很老了,最後又病得突然,但捍衛她臨終請求的人是惠特科姆。
海倫不想和蓋普、珍妮、她父親、“炖肥肉”及其他人一起被安葬在史第林學校墓地裡,她說鎮上的墓地正合适。
她也不想捐獻遺體,因為她那麼老了,遺體一定沒什麼用了。
她對惠特科姆說,她想被火化,而且她的骨灰要留給鄧肯和珍妮·蓋普還有艾倫·詹姆斯。
一部分骨灰下葬以後,剩下的任由他們處置,但他們不可以把骨灰撒在史第林學校的任何地方。
海倫對惠特科姆說,要是讓在她小時候不收女生的史第林學校得到她的任何一部分,她就會遭到詛咒。
她對惠特科姆說,鎮上墓地裡的墓碑上,應該就寫她是海倫·霍爾姆,摔跤教練厄尼·霍爾姆的女兒,當年不準她念史第林學校因為她是女孩兒,不僅如此,還要寫她是小說家T.S.蓋普摯愛的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