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一次謀殺
關燈
小
中
大
引導他不要做讓自己難堪的事,這是朋友應該起的作用之一。
倒是有個愛麗絲·弗萊徹,但她太愛蓋普了,會對他所有寫出來的東西照單全收,要不然就是保持緘默。
至于蘿貝塔·馬爾登,約翰·沃爾夫覺得她的文學鑒賞力比她選擇的性别更新奇尴尬(如果她有文學鑒賞力的話)。
而海倫又不肯讀。
盡管約翰·沃爾夫知道珍妮·菲爾茲,不像别的母親一樣偏袒自己兒子的作品,但她不喜歡她兒子以前寫的較好的作品,品位可疑。
約翰·沃爾夫知道,珍妮·菲爾茲的問題在于主題。
一本書講的主題重要的話,珍妮·菲爾茲就覺得這是本重要的書。
珍妮·菲爾茲覺得,蓋普的新書講的都是愚蠢的男性焦慮,而女性則被要求承受和忍耐。
珍妮從來不關心書寫得怎樣。
珍妮的看法,也是讓約翰·沃爾夫想發表這書的原因。
珍妮·菲爾茲喜歡《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的話,說明起碼這書還有可能引發争議。
但約翰·沃爾夫知道,珍妮之所以取得了社運領袖的地位,主要由于他人對珍妮不求甚解的模糊誤解。
沃爾夫整個周末都在思前想後,把周一一大早要向吉爾西道歉的事忘了個一幹二淨。
忽然吉爾西就出現在他面前,眼睛紅紅的,像隻松鼠般抽搐着,她那雙粗糙的褐色手掌裡緊緊捏着蓬亂的《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手稿。
“上帝啊。
”吉爾西說。
她翻着白眼,搖晃着手中的手稿。
“啊,吉爾西,”約翰·沃爾夫說,“實在不好意思。
” “主啊!”吉爾西哇哇叫道,“這個周末我過得再糟糕不過了。
我沒睡覺,沒吃飯,也沒去墓地看家人朋友。
” 約翰·沃爾夫覺得吉爾西·斯洛珀周末的安排挺奇怪的,但他什麼都沒說,他隻是聽着,像之前十多年來一樣聽她說。
“這個男人是瘋子,”吉爾西說,“任何一個正常人都不會寫這種書的。
” “吉爾西,我不應該給你看的,”約翰·沃爾夫說,“我不應該忘記那第一章的。
” “第一章不算壞的,”吉爾西說,“第一章壓根兒不算回事。
是第19章讓我受不了,”她說,“主啊,主啊!”她又哇哇叫起來。
“你都讀了19章了啊?”約翰·沃爾夫問。
“你隻給了我19章啊,”吉爾西說,“主啊基督,還有另一章嗎?沒完沒了?” “沒了,沒了,”約翰·沃爾夫說,“這就完了。
全部都在這兒了。
” “但願如此,”吉爾西說,“下面沒什麼好寫的了。
那個老瘋警察可算是去了該去的地方,那個瘋丈夫的頭給打爆了。
要我說,這個丈夫唯一合适的下場就是腦袋被打爆了。
” “你讀完了?”約翰·沃爾夫說。
“主啊!”吉爾西尖叫道,“我簡直要以為是他自己給人強奸過呢,寫個沒完沒了的。
要我說,男人就是這樣:上一分鐘把女人強奸個半死,下一分鐘像個瘋子一樣問女人自願把自己給了誰!不管怎麼樣都不關他們鳥事,是吧?”吉爾西問。
“不太清楚,”約翰·沃爾夫茫然地坐在辦公桌前,“你不喜歡這書。
” “喜歡?”吉爾西叫道,“這書沒什麼好讓人喜歡的。
” “但是你讀完了,”約翰·沃爾夫說,“你為什麼讀完它?” “主啊,”吉爾西的語氣好像在可憐約翰·沃爾夫,覺得他蠢得無可救藥,“有的時候我懷疑你一點兒也不明白你在做的這些書。
”她搖了搖頭,“有的時候我不懂憑什麼你是做書的,我是掃廁所的。
不過我甯可掃廁所也不要讀大多數這種東西,”吉爾西說,“主啊,主啊。
” “要是你恨這書,為什麼要讀呢,吉爾西?”約翰·沃爾夫問她。
“就和我為什麼讀任何東西一樣啊,”吉爾西說,“為了看看下面發生了什麼。
” 約翰·沃爾夫盯着她看。
“大部分書我一看就知道不會發生什麼事,”吉爾西說,“主啊,你知道的。
其他書的話,一看就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所以也就不用讀了。
但這本書呢,這本書太有毛病了,一看就知道下面肯定有事發生,但是又想不出會發生什麼。
自己也有毛病的人才能想得到接下去會發生什麼。
” “于是你就讀下去看會發生什麼。
”約翰·沃爾夫說。
“肯定不會因為别的理由讀這本書,不是嗎?”吉爾西·斯洛珀說。
她重重地把手稿放在約翰·沃爾夫的桌上(因為手稿很大一份),然後猛然拉起一根延長線(來插吸塵器),每周一吉爾西都把延長線像腰帶那樣綁在她粗壯的腰間。
“等這玩意兒成了書,”她指着手稿說,“我挺樂意拿一本的,要是可以的話。
” “你想要一本?”約翰·沃爾夫問。
“要是不麻煩的話。
”吉爾西說。
“既然你知道發生了什麼,”約翰·沃爾夫說,“那你再讀一遍幹嗎呢?” “這個嘛。
”吉爾西說。
她看起來有點兒困惑,約翰·沃爾夫從沒見過吉爾西·斯洛珀面露難色,隻見過倦容。
“這個嘛,我也許會借給别人看,”她說,“說不準哪個熟人需要這書來提醒一下世上的男人都是什麼樣的。
” “那你自己會再讀一遍嗎?”約翰·沃爾夫問。
“這個嘛,”吉爾西說,“我覺得不會全部都讀。
起碼不會一次性馬上再讀一次。
”她再度面露難色。
“哎,”她有點兒羞愧地說,“我的意思是有些部分我不介意再讀一遍。
” “為什麼?”約翰·沃爾夫問。
“主啊,”吉爾西很累地說,她終于對他不耐煩了,“因為這書感覺太真實了。
”她輕輕地說,把“真”字說得好像潛鳥飛過夜晚的湖面。
“因為感覺很真。
”約翰·沃爾夫重複道。
“主啊,你不知道嗎?”吉爾西問他,“要是你都看不出一本書真不真的話,”吉爾西唱歌似的對他說,“我們真應該對調下工作咯。
”她這會兒大笑起來,拳頭裡捏着給吸塵器準備的延長線,巨型三插頭好像把槍。
“不過沃爾夫先生啊,我真的懷疑,”她口氣甜蜜地說,“你知不知道哪間廁所是幹淨的?”她走過來瞄了一眼他的垃圾桶。
“或者哪個垃圾桶是空的?”她說,“一本書感覺真的時候就是真的,”她不耐煩地對他說,“寫得很真的書會讓人說:‘對!媽的,人就是這樣說話做事的。
’然後你就知道這書寫得很真。
” 她彎下腰,抓起孤零零躺在垃圾桶底的一張廢紙,然後把它塞進了她的清潔圍裙裡。
那皺巴巴的紙,是約翰·沃爾夫本來寫給蓋普的信的第一頁。
幾個月以後,《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即将付印,蓋普向約翰·沃爾夫抱怨,不知道把這本書獻給誰。
他不想用它來紀念沃特,因為蓋普憎恨這種事,說那是“廉價地利用自己碰到的意外,來騙讀者相信這個作家比實際上要嚴肅”。
而且他也不想把這書獻給他母親,因為他也恨這個,說是“和其他人一樣搭珍妮·菲爾茲這個招牌的順風車”。
而海倫,當然不在蓋普的考慮之内,出于一種内疚心理,他也不想把這書獻給鄧肯,因為不會讓他讀這書。
這孩子還不夠大。
他讨厭自己作為一個父親卻寫了一本不準孩子讀的書。
而他也知道,要是獻給弗萊徹一家的話,這兩口子會覺得不舒服。
隻獻給愛麗絲一個人呢,可能是對哈裡森的侮辱。
“可别獻給我,”約翰·沃爾夫說,“這本不行。
” “沒想到你。
”蓋普撒了個謊。
“蘿貝塔·馬爾登如何?”約翰·沃爾夫說。
“這本書和蘿貝塔一點兒關系都沒有。
”蓋普說。
盡管他知道蘿貝塔起碼不會拒絕。
多可笑啊,居然寫了本沒人願意獻給自己的書! “不然我就獻給艾倫·詹姆斯主義者好了。
”蓋普諷刺地說。
“就别給自己找麻煩了,”約翰·沃爾夫說,“這簡直愚蠢。
” 蓋普不開心了。
獻給拉爾夫太太? 他想道。
但他仍舊不知道她的真名。
還有海倫的父親,老好人摔跤教練厄尼·霍爾姆,但厄尼不會理解獻給他是什麼意思,厄尼也不會喜歡這書。
其實蓋普希望厄尼不要讀它。
多可笑居然寫了本希望别人不要讀的書! 獻給“炖肥肉”? 他想道。
獻給邁克·米爾頓? 紀念癫子? 他陷入了泥沼。
一個人也想不出來。
“我知道一個人,”約翰·沃爾夫說,“我可以問問她肯不肯。
” “你真幽默。
”蓋普說。
但約翰·沃爾夫想到的是吉爾西·斯洛珀,他清楚,要不是這個人,蓋普的書根本不會出版。
“她是個非常特别的女人,她愛這本書,”約翰·沃爾夫對蓋普說,“她說這書寫得太‘真’了。
” 蓋普喜歡這個說法。
“我把書稿借給了她一個周末,”約翰·沃爾夫說,“她讀得愛不釋手。
” “你為什麼給她手稿?”蓋普問。
“她看着是個合适人選。
”約翰·沃爾夫說。
好編輯是不會對任何人吐露秘密的。
“成,好吧,”蓋普說,“要是一個人也不寫,看着像沒穿衣服。
跟她說謝謝她。
她是你的好朋友?”蓋普問。
他的編輯朝他眨眨眼。
蓋普點了點頭。
“這到底什麼意思?”吉爾西·斯洛珀狐疑地問約翰·沃爾夫,“什麼意思啊,他想要把這種糟糕的書‘獻給’我?” “意思就是,你的讀後感對他很重要,”約翰·沃爾夫說,“他覺得簡直好像是為你寫的。
” “主啊,”吉爾西說,“為我寫的?那算什麼意思?” “我跟他說了你的反應,”約翰·沃爾夫說,“我猜,他覺得你是個完美的讀者。
” “完美的讀者?”吉爾西說,“主啊,他是個瘋子不是?” “他沒别的人可以獻書了。
”約翰·沃爾夫老實說。
“就是婚禮要找個見證人的意思咯?”吉爾西·斯洛珀問。
“有點兒那意思。
”約翰·沃爾夫猜。
“這不代表說我同意這書裡寫的東西對吧?”吉爾西問。
“老天啊,不是的。
”約翰·沃爾夫說。
“主啊,不是的咯?”吉爾西說。
“沒人會因為這書裡寫的任何東西說是你的錯,你是這個意思吧。
”約翰·沃爾夫說。
“這樣啊。
”吉爾西說。
約翰·沃爾夫給吉爾西看獻書字樣會出現在哪裡,他給她看其他書裡的獻書字樣。
吉爾西·斯洛珀覺得它們看起來很漂亮,于是她點了頭,慢慢還變得挺高興的。
“就一件事,”她說,“我不必見他,或怎樣吧,是嗎?” “老天啊,不用。
”約翰·沃爾夫說。
于是吉爾西同意了。
餘下僅需要神來一筆,把《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送入那個吊詭又半明半暗的領地,那裡“嚴肅”書籍偶爾能發光一段時間,“通俗暢銷”書也得以閃耀。
約翰·沃爾夫聰明也犬儒。
他太清楚那些小說的自傳性質雖然惡心,但偶爾能把瘋狂嗜好八卦的讀者吸引來讀虛構小說。
多年以後,海倫說《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的成功完全都是因為書封。
約翰·沃爾夫照慣例讓蓋普自己寫書封折頁,但蓋普對自己書的描述太過沉重憂愁,約翰·沃爾夫于是大包大攬,他撥開雲霧直搗黃龍。
“《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書封寫道,“講的是一個男人過于害怕他所愛之人碰上壞事,于是他創造了一個極其緊張的環境,讓壞事幾乎無可避免。
而慘事也真的發生了。
” “T.S.蓋普,”書封上繼續提到,“是著名女權主義者珍妮·菲爾茲的獨生子。
”約翰·沃爾夫看到這句話被印出來,還是輕微顫抖了一下,盡管是他親筆寫的,他也太清楚為什麼要寫這句話,不過他還是明白這是蓋普永遠不想和自己的作品扯上關系的信息。
“T.S.蓋普也是一名父親。
”書封上寫道。
約翰·沃爾夫搖着頭愧對自己寫的垃圾,“他是一位剛剛痛失五歲稚子的父親。
這位父親承受着意外後的沉痛打擊,這部折磨中誕生的小說……” 蓋普覺得,再也沒有比這個讀小說的理由更廉價的了。
蓋普總說他最讨厭被問到的關于作品的問題是,這小說有多“真”,有多少是來自于“個人經驗”。
這種真不是吉爾西·斯洛珀所說的那種褒義的“真”,而是指“真實生活”。
通常,蓋普會懷着極大的耐心和自制力說,就算小說有自傳背景,抱着探究作家生活的目的讀小說,也是最無趣的閱讀層次。
他總是說小說的藝術是真實地想象的行為,像任何其他藝術一樣,是篩選的過程。
記憶和個人曆史,也就是“重拾所有這些不值得記住的生活創痛”是小說可疑的模型,蓋普說。
“小說必須高于生活。
”他寫道。
而且他堅持不懈地抵制他口中所謂“個人痛苦的虛假裡程數”,意思是作家生活裡要是發生了什麼了不得的大事,他的作品就是“了不得”的了。
他寫過,把任何事寫進小說最糟糕的理由就是那事确實發生過。
“小說裡的每件事确實在某個時刻都發生過!”他怒道,“某件事之所以在小說裡發生,唯一的理由隻能是當情節發展到當下,那件事是最該發生的事件。
” “随便告訴我一件你碰到過的事,”蓋普有次對一個訪問者說,“我都可以把這個故事加工得更好,我都可以把細節編造得比實際上好。
”這位訪問者是個帶着四個幼兒的離婚女性,其中一個孩子還因為癌症快死了,她的臉上露出堅定的不可置信的表情。
蓋普看見她鐵了心要不開心,而且她鐵了心覺得保持不開心特别重要,于是他輕柔地對她說:“就算你碰到的事讓你難過,哪怕非常難過,我都有本事把這故事編得更難過。
”但他看見她臉上露出永遠不會相信他的表情,她甚至沒有把他的話記下來。
這段對話根本不會出現在訪談裡。
約翰·沃爾夫對這點很清楚:大部分讀者最先想知道的事情之一就是作家的生活。
約翰·沃爾夫寫信給蓋普說:“對大部分想象力有限的人而言,小說是對現實的加工這種說法純屬胡說。
”在《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書封折頁上,約翰·沃爾夫營造了虛假的蓋普其人的重要性(“著名女權主義者珍妮·菲爾茲的獨生子”)以及假惺惺對蓋普的個人遭遇表達了煽情的同情(“痛失五歲稚子”),這兩條信息和蓋普小說的藝術徹底無關這點,倒并沒有讓約翰·沃爾夫深為擔憂。
蓋普提到,自己甯可大賺一票也不要當嚴肅作家這點,倒是讓他覺得難過。
“這不是你最好的書,”約翰·沃爾夫把樣稿寄去給蓋普校對時寫道,“有一天你也會明白。
但這将是你賣得最好的書,你等着瞧。
你還無法想象,自己會多恨諸多讓你成功的原因,所以我建議你出國幾個月。
我建議你隻讀我寄給你的評論。
等風平浪靜了,所有事都會風平浪靜,你再回來數你可觀的銀行賬戶收入。
而且你大可希望,《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的暢銷足以讓人們回頭去讀你的頭兩本長篇小說,那兩本才更應該廣為人知。
“替我向海倫說對不起,蓋普,但我想你得知道:我永遠把你的利益擺在心頭。
你想賣掉這本書,我們就賣掉它,‘任何生意都是爛污生意。
’蓋普,我引用你的話。
” 蓋普看不懂這封信,約翰·沃爾夫當然沒把書封折頁給他看。
“你為什麼要對不起?”蓋普回信道,“别哭了,把書賣掉就好了。
” “任何生意都是爛污生意。
”沃爾夫又說。
“我
倒是有個愛麗絲·弗萊徹,但她太愛蓋普了,會對他所有寫出來的東西照單全收,要不然就是保持緘默。
至于蘿貝塔·馬爾登,約翰·沃爾夫覺得她的文學鑒賞力比她選擇的性别更新奇尴尬(如果她有文學鑒賞力的話)。
而海倫又不肯讀。
盡管約翰·沃爾夫知道珍妮·菲爾茲,不像别的母親一樣偏袒自己兒子的作品,但她不喜歡她兒子以前寫的較好的作品,品位可疑。
約翰·沃爾夫知道,珍妮·菲爾茲的問題在于主題。
一本書講的主題重要的話,珍妮·菲爾茲就覺得這是本重要的書。
珍妮·菲爾茲覺得,蓋普的新書講的都是愚蠢的男性焦慮,而女性則被要求承受和忍耐。
珍妮從來不關心書寫得怎樣。
珍妮的看法,也是讓約翰·沃爾夫想發表這書的原因。
珍妮·菲爾茲喜歡《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的話,說明起碼這書還有可能引發争議。
但約翰·沃爾夫知道,珍妮之所以取得了社運領袖的地位,主要由于他人對珍妮不求甚解的模糊誤解。
沃爾夫整個周末都在思前想後,把周一一大早要向吉爾西道歉的事忘了個一幹二淨。
忽然吉爾西就出現在他面前,眼睛紅紅的,像隻松鼠般抽搐着,她那雙粗糙的褐色手掌裡緊緊捏着蓬亂的《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手稿。
“上帝啊。
”吉爾西說。
她翻着白眼,搖晃着手中的手稿。
“啊,吉爾西,”約翰·沃爾夫說,“實在不好意思。
” “主啊!”吉爾西哇哇叫道,“這個周末我過得再糟糕不過了。
我沒睡覺,沒吃飯,也沒去墓地看家人朋友。
” 約翰·沃爾夫覺得吉爾西·斯洛珀周末的安排挺奇怪的,但他什麼都沒說,他隻是聽着,像之前十多年來一樣聽她說。
“這個男人是瘋子,”吉爾西說,“任何一個正常人都不會寫這種書的。
” “吉爾西,我不應該給你看的,”約翰·沃爾夫說,“我不應該忘記那第一章的。
” “第一章不算壞的,”吉爾西說,“第一章壓根兒不算回事。
是第19章讓我受不了,”她說,“主啊,主啊!”她又哇哇叫起來。
“你都讀了19章了啊?”約翰·沃爾夫問。
“你隻給了我19章啊,”吉爾西說,“主啊基督,還有另一章嗎?沒完沒了?” “沒了,沒了,”約翰·沃爾夫說,“這就完了。
全部都在這兒了。
” “但願如此,”吉爾西說,“下面沒什麼好寫的了。
那個老瘋警察可算是去了該去的地方,那個瘋丈夫的頭給打爆了。
要我說,這個丈夫唯一合适的下場就是腦袋被打爆了。
” “你讀完了?”約翰·沃爾夫說。
“主啊!”吉爾西尖叫道,“我簡直要以為是他自己給人強奸過呢,寫個沒完沒了的。
要我說,男人就是這樣:上一分鐘把女人強奸個半死,下一分鐘像個瘋子一樣問女人自願把自己給了誰!不管怎麼樣都不關他們鳥事,是吧?”吉爾西問。
“不太清楚,”約翰·沃爾夫茫然地坐在辦公桌前,“你不喜歡這書。
” “喜歡?”吉爾西叫道,“這書沒什麼好讓人喜歡的。
” “但是你讀完了,”約翰·沃爾夫說,“你為什麼讀完它?” “主啊,”吉爾西的語氣好像在可憐約翰·沃爾夫,覺得他蠢得無可救藥,“有的時候我懷疑你一點兒也不明白你在做的這些書。
”她搖了搖頭,“有的時候我不懂憑什麼你是做書的,我是掃廁所的。
不過我甯可掃廁所也不要讀大多數這種東西,”吉爾西說,“主啊,主啊。
” “要是你恨這書,為什麼要讀呢,吉爾西?”約翰·沃爾夫問她。
“就和我為什麼讀任何東西一樣啊,”吉爾西說,“為了看看下面發生了什麼。
” 約翰·沃爾夫盯着她看。
“大部分書我一看就知道不會發生什麼事,”吉爾西說,“主啊,你知道的。
其他書的話,一看就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所以也就不用讀了。
但這本書呢,這本書太有毛病了,一看就知道下面肯定有事發生,但是又想不出會發生什麼。
自己也有毛病的人才能想得到接下去會發生什麼。
” “于是你就讀下去看會發生什麼。
”約翰·沃爾夫說。
“肯定不會因為别的理由讀這本書,不是嗎?”吉爾西·斯洛珀說。
她重重地把手稿放在約翰·沃爾夫的桌上(因為手稿很大一份),然後猛然拉起一根延長線(來插吸塵器),每周一吉爾西都把延長線像腰帶那樣綁在她粗壯的腰間。
“等這玩意兒成了書,”她指着手稿說,“我挺樂意拿一本的,要是可以的話。
” “你想要一本?”約翰·沃爾夫問。
“要是不麻煩的話。
”吉爾西說。
“既然你知道發生了什麼,”約翰·沃爾夫說,“那你再讀一遍幹嗎呢?” “這個嘛。
”吉爾西說。
她看起來有點兒困惑,約翰·沃爾夫從沒見過吉爾西·斯洛珀面露難色,隻見過倦容。
“這個嘛,我也許會借給别人看,”她說,“說不準哪個熟人需要這書來提醒一下世上的男人都是什麼樣的。
” “那你自己會再讀一遍嗎?”約翰·沃爾夫問。
“這個嘛,”吉爾西說,“我覺得不會全部都讀。
起碼不會一次性馬上再讀一次。
”她再度面露難色。
“哎,”她有點兒羞愧地說,“我的意思是有些部分我不介意再讀一遍。
” “為什麼?”約翰·沃爾夫問。
“主啊,”吉爾西很累地說,她終于對他不耐煩了,“因為這書感覺太真實了。
”她輕輕地說,把“真”字說得好像潛鳥飛過夜晚的湖面。
“因為感覺很真。
”約翰·沃爾夫重複道。
“主啊,你不知道嗎?”吉爾西問他,“要是你都看不出一本書真不真的話,”吉爾西唱歌似的對他說,“我們真應該對調下工作咯。
”她這會兒大笑起來,拳頭裡捏着給吸塵器準備的延長線,巨型三插頭好像把槍。
“不過沃爾夫先生啊,我真的懷疑,”她口氣甜蜜地說,“你知不知道哪間廁所是幹淨的?”她走過來瞄了一眼他的垃圾桶。
“或者哪個垃圾桶是空的?”她說,“一本書感覺真的時候就是真的,”她不耐煩地對他說,“寫得很真的書會讓人說:‘對!媽的,人就是這樣說話做事的。
’然後你就知道這書寫得很真。
” 她彎下腰,抓起孤零零躺在垃圾桶底的一張廢紙,然後把它塞進了她的清潔圍裙裡。
那皺巴巴的紙,是約翰·沃爾夫本來寫給蓋普的信的第一頁。
幾個月以後,《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即将付印,蓋普向約翰·沃爾夫抱怨,不知道把這本書獻給誰。
他不想用它來紀念沃特,因為蓋普憎恨這種事,說那是“廉價地利用自己碰到的意外,來騙讀者相信這個作家比實際上要嚴肅”。
而且他也不想把這書獻給他母親,因為他也恨這個,說是“和其他人一樣搭珍妮·菲爾茲這個招牌的順風車”。
而海倫,當然不在蓋普的考慮之内,出于一種内疚心理,他也不想把這書獻給鄧肯,因為不會讓他讀這書。
這孩子還不夠大。
他讨厭自己作為一個父親卻寫了一本不準孩子讀的書。
而他也知道,要是獻給弗萊徹一家的話,這兩口子會覺得不舒服。
隻獻給愛麗絲一個人呢,可能是對哈裡森的侮辱。
“可别獻給我,”約翰·沃爾夫說,“這本不行。
” “沒想到你。
”蓋普撒了個謊。
“蘿貝塔·馬爾登如何?”約翰·沃爾夫說。
“這本書和蘿貝塔一點兒關系都沒有。
”蓋普說。
盡管他知道蘿貝塔起碼不會拒絕。
多可笑啊,居然寫了本沒人願意獻給自己的書! “不然我就獻給艾倫·詹姆斯主義者好了。
”蓋普諷刺地說。
“就别給自己找麻煩了,”約翰·沃爾夫說,“這簡直愚蠢。
” 蓋普不開心了。
獻給拉爾夫太太? 他想道。
但他仍舊不知道她的真名。
還有海倫的父親,老好人摔跤教練厄尼·霍爾姆,但厄尼不會理解獻給他是什麼意思,厄尼也不會喜歡這書。
其實蓋普希望厄尼不要讀它。
多可笑居然寫了本希望别人不要讀的書! 獻給“炖肥肉”? 他想道。
獻給邁克·米爾頓? 紀念癫子? 他陷入了泥沼。
一個人也想不出來。
“我知道一個人,”約翰·沃爾夫說,“我可以問問她肯不肯。
” “你真幽默。
”蓋普說。
但約翰·沃爾夫想到的是吉爾西·斯洛珀,他清楚,要不是這個人,蓋普的書根本不會出版。
“她是個非常特别的女人,她愛這本書,”約翰·沃爾夫對蓋普說,“她說這書寫得太‘真’了。
” 蓋普喜歡這個說法。
“我把書稿借給了她一個周末,”約翰·沃爾夫說,“她讀得愛不釋手。
” “你為什麼給她手稿?”蓋普問。
“她看着是個合适人選。
”約翰·沃爾夫說。
好編輯是不會對任何人吐露秘密的。
“成,好吧,”蓋普說,“要是一個人也不寫,看着像沒穿衣服。
跟她說謝謝她。
她是你的好朋友?”蓋普問。
他的編輯朝他眨眨眼。
蓋普點了點頭。
“這到底什麼意思?”吉爾西·斯洛珀狐疑地問約翰·沃爾夫,“什麼意思啊,他想要把這種糟糕的書‘獻給’我?” “意思就是,你的讀後感對他很重要,”約翰·沃爾夫說,“他覺得簡直好像是為你寫的。
” “主啊,”吉爾西說,“為我寫的?那算什麼意思?” “我跟他說了你的反應,”約翰·沃爾夫說,“我猜,他覺得你是個完美的讀者。
” “完美的讀者?”吉爾西說,“主啊,他是個瘋子不是?” “他沒别的人可以獻書了。
”約翰·沃爾夫老實說。
“就是婚禮要找個見證人的意思咯?”吉爾西·斯洛珀問。
“有點兒那意思。
”約翰·沃爾夫猜。
“這不代表說我同意這書裡寫的東西對吧?”吉爾西問。
“老天啊,不是的。
”約翰·沃爾夫說。
“主啊,不是的咯?”吉爾西說。
“沒人會因為這書裡寫的任何東西說是你的錯,你是這個意思吧。
”約翰·沃爾夫說。
“這樣啊。
”吉爾西說。
約翰·沃爾夫給吉爾西看獻書字樣會出現在哪裡,他給她看其他書裡的獻書字樣。
吉爾西·斯洛珀覺得它們看起來很漂亮,于是她點了頭,慢慢還變得挺高興的。
“就一件事,”她說,“我不必見他,或怎樣吧,是嗎?” “老天啊,不用。
”約翰·沃爾夫說。
于是吉爾西同意了。
餘下僅需要神來一筆,把《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送入那個吊詭又半明半暗的領地,那裡“嚴肅”書籍偶爾能發光一段時間,“通俗暢銷”書也得以閃耀。
約翰·沃爾夫聰明也犬儒。
他太清楚那些小說的自傳性質雖然惡心,但偶爾能把瘋狂嗜好八卦的讀者吸引來讀虛構小說。
多年以後,海倫說《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的成功完全都是因為書封。
約翰·沃爾夫照慣例讓蓋普自己寫書封折頁,但蓋普對自己書的描述太過沉重憂愁,約翰·沃爾夫于是大包大攬,他撥開雲霧直搗黃龍。
“《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書封寫道,“講的是一個男人過于害怕他所愛之人碰上壞事,于是他創造了一個極其緊張的環境,讓壞事幾乎無可避免。
而慘事也真的發生了。
” “T.S.蓋普,”書封上繼續提到,“是著名女權主義者珍妮·菲爾茲的獨生子。
”約翰·沃爾夫看到這句話被印出來,還是輕微顫抖了一下,盡管是他親筆寫的,他也太清楚為什麼要寫這句話,不過他還是明白這是蓋普永遠不想和自己的作品扯上關系的信息。
“T.S.蓋普也是一名父親。
”書封上寫道。
約翰·沃爾夫搖着頭愧對自己寫的垃圾,“他是一位剛剛痛失五歲稚子的父親。
這位父親承受着意外後的沉痛打擊,這部折磨中誕生的小說……” 蓋普覺得,再也沒有比這個讀小說的理由更廉價的了。
蓋普總說他最讨厭被問到的關于作品的問題是,這小說有多“真”,有多少是來自于“個人經驗”。
這種真不是吉爾西·斯洛珀所說的那種褒義的“真”,而是指“真實生活”。
通常,蓋普會懷着極大的耐心和自制力說,就算小說有自傳背景,抱着探究作家生活的目的讀小說,也是最無趣的閱讀層次。
他總是說小說的藝術是真實地想象的行為,像任何其他藝術一樣,是篩選的過程。
記憶和個人曆史,也就是“重拾所有這些不值得記住的生活創痛”是小說可疑的模型,蓋普說。
“小說必須高于生活。
”他寫道。
而且他堅持不懈地抵制他口中所謂“個人痛苦的虛假裡程數”,意思是作家生活裡要是發生了什麼了不得的大事,他的作品就是“了不得”的了。
他寫過,把任何事寫進小說最糟糕的理由就是那事确實發生過。
“小說裡的每件事确實在某個時刻都發生過!”他怒道,“某件事之所以在小說裡發生,唯一的理由隻能是當情節發展到當下,那件事是最該發生的事件。
” “随便告訴我一件你碰到過的事,”蓋普有次對一個訪問者說,“我都可以把這個故事加工得更好,我都可以把細節編造得比實際上好。
”這位訪問者是個帶着四個幼兒的離婚女性,其中一個孩子還因為癌症快死了,她的臉上露出堅定的不可置信的表情。
蓋普看見她鐵了心要不開心,而且她鐵了心覺得保持不開心特别重要,于是他輕柔地對她說:“就算你碰到的事讓你難過,哪怕非常難過,我都有本事把這故事編得更難過。
”但他看見她臉上露出永遠不會相信他的表情,她甚至沒有把他的話記下來。
這段對話根本不會出現在訪談裡。
約翰·沃爾夫對這點很清楚:大部分讀者最先想知道的事情之一就是作家的生活。
約翰·沃爾夫寫信給蓋普說:“對大部分想象力有限的人而言,小說是對現實的加工這種說法純屬胡說。
”在《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書封折頁上,約翰·沃爾夫營造了虛假的蓋普其人的重要性(“著名女權主義者珍妮·菲爾茲的獨生子”)以及假惺惺對蓋普的個人遭遇表達了煽情的同情(“痛失五歲稚子”),這兩條信息和蓋普小說的藝術徹底無關這點,倒并沒有讓約翰·沃爾夫深為擔憂。
蓋普提到,自己甯可大賺一票也不要當嚴肅作家這點,倒是讓他覺得難過。
“這不是你最好的書,”約翰·沃爾夫把樣稿寄去給蓋普校對時寫道,“有一天你也會明白。
但這将是你賣得最好的書,你等着瞧。
你還無法想象,自己會多恨諸多讓你成功的原因,所以我建議你出國幾個月。
我建議你隻讀我寄給你的評論。
等風平浪靜了,所有事都會風平浪靜,你再回來數你可觀的銀行賬戶收入。
而且你大可希望,《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的暢銷足以讓人們回頭去讀你的頭兩本長篇小說,那兩本才更應該廣為人知。
“替我向海倫說對不起,蓋普,但我想你得知道:我永遠把你的利益擺在心頭。
你想賣掉這本書,我們就賣掉它,‘任何生意都是爛污生意。
’蓋普,我引用你的話。
” 蓋普看不懂這封信,約翰·沃爾夫當然沒把書封折頁給他看。
“你為什麼要對不起?”蓋普回信道,“别哭了,把書賣掉就好了。
” “任何生意都是爛污生意。
”沃爾夫又說。
“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