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第一次謀殺
關燈
小
中
大
“你說‘這是第一章’是什麼意思?”蓋普的編輯約翰·沃爾夫寫信問他,“這種小說怎麼還能有下文?現在這部分就寫得完全過頭了!你怎麼可能還要繼續寫下去?”
“寫得下去,”蓋普回信道,“你看了就知道了。
” “我不想看,”約翰·沃爾夫在電話裡對蓋普說,“拜托你放棄吧。
至少暫時不要去寫這個了。
要不然你去旅行吧?對你有好處,對海倫也一樣,我敢打包票。
鄧肯現在也可以旅遊了,不是嗎?” 但蓋普不僅堅持要把《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這小說寫完,還堅持要約翰·沃爾夫把第一章賣給雜志。
蓋普從來沒有經紀人,約翰·沃爾夫是第一個處理蓋普寫作事宜的人,他為蓋普打點所有事,就像他為珍妮·菲爾茲處理大小所有事一樣。
“賣?”約翰·沃爾夫說。
“對啊,賣掉它,”蓋普說,“算是提前給小說做廣告。
” 蓋普前兩部小說發表之前就是這樣提前宣傳的,先把部分章節賣給雜志。
但約翰·沃爾夫努力告知蓋普這一章不行。
首先,這章不夠發表的水準,其次,就算有哪家雜志蠢到發表的話,這也是最糟糕的宣傳。
他說蓋普“雖然名氣不大卻是重要作家”,他的前兩本長篇小說口碑都不錯,給他赢得了頗有分量的支持者和“數量不多但是至關重要”的讀者。
蓋普說他恨這種“雖然名氣不大卻是重要作家”的名氣,盡管他看得出約翰·沃爾夫喜歡。
“我甯可變得很有錢,而且完全不用關心這群‘嚴肅’的白癡怎麼想。
”他對約翰·沃爾夫說。
但究竟有誰能夠不用關心嚴肅文學圈的看法? 其實蓋普覺得他可以用這本小說買來與世隔絕,錢能讓他遠離這糟糕的世界。
他想象着一座堡壘,能讓鄧肯和海倫(還有新生的小嬰兒)免于淩虐,甚至不被他所說的“生活的其他方面”打擾。
“你在胡說什麼?”約翰·沃爾夫問他。
海倫也這麼問他。
珍妮也不懂。
但珍妮·菲爾茲喜歡《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第一章。
她覺得這小說把誰正誰邪、孰輕孰重搞對了,知道在這種情境下應該英雄化哪些人物,也表達出了必要的憤慨,還得體地寫出了欲望的恐怖和邪惡。
其實,珍妮對第一章的喜愛,比約翰·沃爾夫的批評更讓蓋普擔心。
他比什麼都懷疑他母親的文學判斷力。
“上帝啊,看看她自己的書吧。
”他不停地對海倫說,但海倫已經發誓不會讓自己被扯進來,她不肯讀蓋普的新小說,一個字也不會讀。
“他為什麼忽然想變有錢?”約翰·沃爾夫問海倫,“這一切到底是為什麼?” “不知道,”海倫說,“我覺得他相信錢能保護他,也能保護我們大家。
” “什麼會傷害他?”約翰·沃爾夫說,“誰想害他?” “你得等到讀完整本書以後就知道了,”蓋普對他的編輯說,“所有生意都是爛污生意。
我想在商言商地處理這本書,我希望你也能這樣看待它。
我不在乎你是不是喜歡,我隻想讓你把它賣掉。
” “我可不是出通俗小說的,”約翰·沃爾夫說,“你也不是寫通俗小說的。
真遺憾還要我來提醒你這個。
”約翰·沃爾夫感到受了傷,而且他對蓋普竟然想班門弄斧跟他談在商言商大為惱火。
但他知道蓋普之前過得很不好,他知道蓋普有能力寫出更多(他覺得)更好的書來,而且他也願意繼續出版他的書。
“所有生意都是爛污生意,”蓋普又說了一遍,“要是你覺得這書通俗,那你要賣得動它應該小菜一碟。
” “這不是我們這行唯一辦事的手段,”沃爾夫悲哀地說,“沒人知道到底什麼能讓書暢銷。
” “我以前聽人說過的。
”蓋普說。
“你沒必要這麼跟我說話,”約翰·沃爾夫說,“我是你的朋友。
”蓋普知道他說得對,于是他挂掉了電話不再回信,寫完了《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
兩周之後,海倫在珍妮的獨力幫助下産下他們的第三個孩子,是一個女兒,這樣海倫和蓋普,就不用為取一個和沃特截然不同的名字傷腦筋了。
這女孩兒被命名為珍妮·蓋普,要是珍妮·菲爾茲願意按照傳統冠夫姓的話,也會叫這個名字。
珍妮很高興,起碼有人用了她的部分名字。
“可是如果我們兩個都在的話,”她警告他們,“就會有點兒搞不清。
” “我一直叫你‘媽媽’。
”蓋普提醒她。
他沒有提醒她已經有個時裝設計師用她的名字給一款裙子命名了。
這連衣裙在紐約火了大約一年,那是一件白色的護士服,左胸繡着一隻亮紅色的絲絨心形圖案,心上寫:“珍妮·菲爾茲原創”。
珍妮·蓋普出生時,海倫什麼都沒說。
她感恩上蒼,自從意外發生以來,她第一次從痛失沃特的瘋狂中得到了救贖。
《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就是把蓋普從同樣的瘋狂中解救出來的救贖,這部小說來到了紐約,約翰·沃爾夫讀了又讀。
他之前已經安排第一章發表在一家色情雜志上了,那雜志惡心粗俗,他覺得就算蓋普也會相信,這書不會有好下場的。
那雜志叫作《胯下風光》,充斥着雜志名所示的内容,就是蓋普小時候他們說的那些濕潤、分開的水獺,這樣的照片夾雜在他關于暴力強奸和直白複仇的故事之間。
起初蓋普抗議約翰·沃爾夫故意把小說發在那種地方,覺得他沒有努力去找好一點兒的雜志。
但沃爾夫請蓋普相信,他已經敲過每一家的門了,這本雜志是雜志界的底線,正好蓋普這個故事也應該被當成小說界的底線:隻有可怕聳動的暴力與毫無救贖力量之類的性愛。
“這小說寫的不是這些,”蓋普說,“你等着瞧吧。
” 但蓋普常常惦記發表在《胯下風光》上的《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第一章,到底有沒有人讀過,到底買這種雜志的人看不看文字。
“也許他們對着照片手淫以後,還是會讀讀故事的。
”蓋普寫信給約翰·沃爾夫說。
他不知道自慰之後閱讀心境是否比較好,讀者起碼很放松,可能也很孤獨。
(“正是适合閱讀的好狀态。
”蓋普對約翰·沃爾夫說。
)但也許讀者也感到慚愧,被羞辱,責任感空前強烈,那可不是什麼适合讀書的好狀态了,蓋普想。
其實他知道,這不是适合寫作的好狀态。
《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說的是多西·斯坦迪什這個丈夫,非常想保護妻子和孩子遠離殘酷的世界,但這願望無法成真,因此阿登·本森哈沃就被雇來,像個持槍的叔叔那樣和斯坦迪什一家住在一起(他因為多次采用非正統方式逮捕罪犯被警隊強行要求退休),他成了一名可愛的家庭保镖,但最終荷普必須得把他辭退。
盡管真實世界最可怕的一面已經光臨過荷普,但最害怕這個世界的是她丈夫。
荷普堅持不讓本森哈沃和他們住在一起以後,斯坦迪什還是繼續好像守護天使一樣給這位老警察提供生活保障。
他付錢讓他盯着兒子尼基,但本森哈沃這條看門狗又清高,好奇心又重,臣服于自己糟糕的記憶力,他漸漸不像是斯坦迪什一家的保護人,而成了他們的禍害,他被描寫成“在光亮邊緣躲着的人,一個退休的執法者,在黑暗的邊緣勉強活着”。
荷普堅持要生第二個孩子來對付丈夫的焦慮。
孩子出生了,但斯坦迪什似乎注定要不斷制造出一個又一個妄想症的惡魔,現在既然不再那麼擔心他妻兒的安危了,他開始懷疑荷普有外遇。
他慢慢意識到這會比荷普(再次)遭到強奸更讓他受傷。
于是他懷疑起對她的愛來,懷疑起自己來,他帶着羞愧央求本森哈沃監視荷普,看看她是不是忠貞。
但阿登·本森哈沃不肯再為多西的操心奔走了。
老警察争辯道他是給雇來保護斯坦迪什一家免受外界侵害的,可不是來限制家人人身自由的。
沒有了本森哈沃的幫助,多西·斯坦迪什緊張起來。
一天晚上他出門跟蹤妻子,沒人看家(和孩子)。
多西走了以後,小一點兒的孩子被尼基的一片口香糖噎死了。
愧疚于是滿溢紙頁。
蓋普的小說裡總是充滿了愧疚。
荷普也一樣,因為她那晚的确在和某個人約會(盡管誰能怪她)。
本森哈沃因為病态的責任心作祟,中了風。
偏癱之後,他又搬回來和斯坦迪什一家住在了一起,多西覺得該對他負責。
荷普堅持他們再生個孩子,但斯坦迪什因為頻發的意外不育了,藥石罔效。
他同意荷普應該鼓勵她的情人,用他的話說,就是不帶感情地單純“讓她懷孕”。
(諷刺的是,這個橋段是珍妮·菲爾茲唯一覺得“脫離現實”的部分。
) 多西·斯坦迪什又一次追求“一種對照組狀态,比生活本身更像拿生活做實驗”。
蓋普這麼寫道。
荷普無法适應這種臨床安排,情感上來說,她要麼有個情人,要麼就沒有情人。
但多西堅持,讓這兩人隻為了“單純懷孕”做愛,他要控制地點和他們會面的次數及時長。
他懷疑荷普在計劃之外還私會情人,于是他提醒老糊塗的本森哈沃,留意扒手和可能出現的劫匪與強奸犯,附近已經發現有強奸犯作案了。
這樣多西·斯坦迪什還不滿意,他開始突襲自己的家,他從來沒抓住過荷普背着他偷偷幹什麼,但糊裡糊塗離死不遠的本森哈沃倒是帶槍抓住了他。
盡管本森哈沃已經成了個狡猾的殘廢,不過他搖起輪椅來令人意外地行動自如又一聲不響,他這回又實施了一次非正統的拘捕。
事實便是,本森哈沃在離多西·斯坦迪什不到6英尺的地方,用12号口徑霰彈槍射中了他。
當時多西正藏在樓上的杉木衣櫃裡,在他妻子的鞋子中間踉踉跄跄,隻待她在卧室裡給誰打電話,他就能在衣櫃裡偷聽。
當然,他活該被子彈射中。
槍傷是緻命的。
徹底瘋了的本森哈沃被帶走。
荷普懷上了情人的孩子。
孩子出生的時候,尼基已經12歲了,他感到終于卸去了來自家庭的緊張感。
多西·斯坦迪什可怕的焦慮,讓身邊的所有人都遍體鱗傷,他們終于從中解放。
荷普和孩子們繼續過日子,甚至也不介意聽老本森哈沃亂吼亂叫,他命太硬還死不掉,于是坐在輪椅上的他,帶着對世界噩夢般的感受,繼續活在一家收容失智罪犯的養老院裡。
人人都覺得,他最終去了該去的地方。
荷普和孩子們常常去看望他,雖然他們是好人,但去看他也并非僅僅出于好心,而是為了提醒自己理智清醒得來不易。
荷普有着忍辱負重的毅力,而且兩個孩子也活得好好的,這讓她覺得這位老人的憤怒變得可以忍受了,最後還覺得好笑。
順便說一句,那家收容失智罪犯的養老院,和珍妮·菲爾茲收容受傷女子的犬首灣家庭醫院驚人地雷同。
與其說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是錯的,或遭人誤解,不如說他的世界不符合這個世界對感官享受的需求,也不符合這個世界對溫情的需求和接受力。
多西·斯坦迪什也不屬于這個世界,他太脆弱,無法精細小心地愛護妻兒,他和本森哈沃一樣都被視作“适應不良不宜居住在這個星球”的人。
在這個星球上,免疫力是很重要的。
而荷普或許更有希望好好活下去,讀者也希望她的孩子和她一樣【20】。
小說裡沒有明說的是,不知何故,女性天然比男性更能忍受殘暴,即便感到自身脆弱,也更會在所愛的人面前收起焦慮。
荷普被視為這個羸弱的男性世界裡堅強的幸存者。
端坐紐約的約翰·沃爾夫,希望蓋普直搗人心的語言和緊張兮兮的人物讓這書千萬不要淪為淺薄的肥皂劇。
但沃爾夫想,這玩意兒也可以叫作《生命的焦慮》,要是順應行動不便的老年觀衆和學齡前兒童的口味來剪輯的話,完全可以制作成一部精彩的日間電視劇,他想。
約翰·沃爾夫的結論是,《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雖然有着“蓋普直搗人心的語言”等優點,但還是一部限制級肥皂劇。
當然很久之後,蓋普自己也同意,這是他最差的作品。
“但這個操蛋的世界,也從來沒認真對待過我的前兩部小說,”蓋普在信中對約翰·沃爾夫說,“所以說世界欠我的。
”他覺得世界大部分時候都是如此運行的。
約翰·沃爾夫的擔心更加直白:那就是,他不知道能不能出版這書。
對于自己不是那麼喜歡的書,約翰·沃爾夫有着一套萬試萬靈的辦法。
在他所在的出版社,他對暢銷書的預測正确率讓人羨慕。
他要是說一本書會暢銷,不是好不好或讨喜與否,而是暢銷,那書就幾乎一定能紅。
當然有很多書他不用說都會暢銷,但沒有一本他說會暢銷的結果賣得不好。
沒人知道他是怎麼辦到的。
他首先就看對了珍妮·菲爾茲,此後每一兩年總能出版特定的意外暢銷書。
有一次,一個在出版社工作的女人告訴約翰·沃爾夫,從來沒有哪本書不會讓她想立馬合上書去睡的。
她成了約翰·沃爾夫的難題,他本人愛書,多年來,他給這個女人讀各種好的壞的書,這些書都一樣讓她犯困。
她對約翰·沃爾夫說,她就是不愛讀書,但他就是不肯放棄。
出版社沒有别人讓這女人讀過任何東西。
其實他們也從來沒問這女人關于任何事的意見。
這女人在到處都是書堆的出版社裡活動,卻好像書是煙灰缸,而她偏偏不吸煙似的。
她是一名清潔工。
每天都清倒垃圾桶,晚上等大家回家之後打掃每間辦公室。
每周一她為走廊的地毯吸塵,每周二為展示櫃除塵,每周三整理秘書的辦公桌,周四她擦洗廁所,周五給每樣東西噴灑空氣清新劑,她告訴約翰·沃爾夫,這樣的話整個出版社就能趁周末換個新鮮氣息來迎接新的一周。
約翰·沃爾夫以前就看着她忙進忙出好多年,從來沒有花過比瞄一眼書更多的時間。
他一問她對書的看法,她就告訴他它們有多讨厭,他一直利用她來測試不太有把握的書,也給她看他十拿九穩的書。
她一直都毫不動搖地不愛書,約翰·沃爾夫幾乎要作罷了,直到給她看了珍妮·菲爾茲的《珍妮·菲爾茲自傳:性生活有問題的人》手稿。
這清潔女工一晚上就讀完了,她問約翰·沃爾夫等書出版了是不是可以拿一本,她想反複讀。
從那以後,約翰·沃爾夫就開始鄭重其事地征詢她的看法。
她沒有讓他失望。
大部分書她都不喜歡,但隻要她喜歡什麼,約翰·沃爾夫就肯定,幾乎所有人都能讀得下去。
幾乎是習慣使然,約翰·沃爾夫把《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拿給了這個清潔女工看。
然後周末在家裡想了起來,他想找到她家電話,打電話叫她看也不要看。
他想起了那書的第一章來,不想冒犯她,因為她是已經做了祖母的人了,(當然)也是一位母親,而且畢竟她從不知道讀這些約翰·沃爾夫給她看的書是有償的。
隻有約翰·沃爾夫一個人知道她的薪水比别的清潔工要多得多。
這女人以為所有好的清潔女工都賺得不少,也應該如此。
她名叫吉爾西·斯洛珀,約翰·沃爾夫驚訝于紐約地區電話号碼簿裡找不到一個姓斯洛珀,名字叫吉什麼的人。
顯然比起書來,吉爾西也并沒有更喜歡電話簿。
約翰·沃爾夫寫了張便條提醒自己星期一一大早就要向她道歉。
剩下的周末時光他都在費神組織語言,琢磨着如何告訴T.S.蓋普,為了他自己好,當然也為了出版社好,還是不要出版《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為妙。
這個周末他過得很不好,因為約翰·沃爾夫喜歡并且相信蓋普,也知道他沒有别的朋友能
” “我不想看,”約翰·沃爾夫在電話裡對蓋普說,“拜托你放棄吧。
至少暫時不要去寫這個了。
要不然你去旅行吧?對你有好處,對海倫也一樣,我敢打包票。
鄧肯現在也可以旅遊了,不是嗎?” 但蓋普不僅堅持要把《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這小說寫完,還堅持要約翰·沃爾夫把第一章賣給雜志。
蓋普從來沒有經紀人,約翰·沃爾夫是第一個處理蓋普寫作事宜的人,他為蓋普打點所有事,就像他為珍妮·菲爾茲處理大小所有事一樣。
“賣?”約翰·沃爾夫說。
“對啊,賣掉它,”蓋普說,“算是提前給小說做廣告。
” 蓋普前兩部小說發表之前就是這樣提前宣傳的,先把部分章節賣給雜志。
但約翰·沃爾夫努力告知蓋普這一章不行。
首先,這章不夠發表的水準,其次,就算有哪家雜志蠢到發表的話,這也是最糟糕的宣傳。
他說蓋普“雖然名氣不大卻是重要作家”,他的前兩本長篇小說口碑都不錯,給他赢得了頗有分量的支持者和“數量不多但是至關重要”的讀者。
蓋普說他恨這種“雖然名氣不大卻是重要作家”的名氣,盡管他看得出約翰·沃爾夫喜歡。
“我甯可變得很有錢,而且完全不用關心這群‘嚴肅’的白癡怎麼想。
”他對約翰·沃爾夫說。
但究竟有誰能夠不用關心嚴肅文學圈的看法? 其實蓋普覺得他可以用這本小說買來與世隔絕,錢能讓他遠離這糟糕的世界。
他想象着一座堡壘,能讓鄧肯和海倫(還有新生的小嬰兒)免于淩虐,甚至不被他所說的“生活的其他方面”打擾。
“你在胡說什麼?”約翰·沃爾夫問他。
海倫也這麼問他。
珍妮也不懂。
但珍妮·菲爾茲喜歡《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第一章。
她覺得這小說把誰正誰邪、孰輕孰重搞對了,知道在這種情境下應該英雄化哪些人物,也表達出了必要的憤慨,還得體地寫出了欲望的恐怖和邪惡。
其實,珍妮對第一章的喜愛,比約翰·沃爾夫的批評更讓蓋普擔心。
他比什麼都懷疑他母親的文學判斷力。
“上帝啊,看看她自己的書吧。
”他不停地對海倫說,但海倫已經發誓不會讓自己被扯進來,她不肯讀蓋普的新小說,一個字也不會讀。
“他為什麼忽然想變有錢?”約翰·沃爾夫問海倫,“這一切到底是為什麼?” “不知道,”海倫說,“我覺得他相信錢能保護他,也能保護我們大家。
” “什麼會傷害他?”約翰·沃爾夫說,“誰想害他?” “你得等到讀完整本書以後就知道了,”蓋普對他的編輯說,“所有生意都是爛污生意。
我想在商言商地處理這本書,我希望你也能這樣看待它。
我不在乎你是不是喜歡,我隻想讓你把它賣掉。
” “我可不是出通俗小說的,”約翰·沃爾夫說,“你也不是寫通俗小說的。
真遺憾還要我來提醒你這個。
”約翰·沃爾夫感到受了傷,而且他對蓋普竟然想班門弄斧跟他談在商言商大為惱火。
但他知道蓋普之前過得很不好,他知道蓋普有能力寫出更多(他覺得)更好的書來,而且他也願意繼續出版他的書。
“所有生意都是爛污生意,”蓋普又說了一遍,“要是你覺得這書通俗,那你要賣得動它應該小菜一碟。
” “這不是我們這行唯一辦事的手段,”沃爾夫悲哀地說,“沒人知道到底什麼能讓書暢銷。
” “我以前聽人說過的。
”蓋普說。
“你沒必要這麼跟我說話,”約翰·沃爾夫說,“我是你的朋友。
”蓋普知道他說得對,于是他挂掉了電話不再回信,寫完了《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
兩周之後,海倫在珍妮的獨力幫助下産下他們的第三個孩子,是一個女兒,這樣海倫和蓋普,就不用為取一個和沃特截然不同的名字傷腦筋了。
這女孩兒被命名為珍妮·蓋普,要是珍妮·菲爾茲願意按照傳統冠夫姓的話,也會叫這個名字。
珍妮很高興,起碼有人用了她的部分名字。
“可是如果我們兩個都在的話,”她警告他們,“就會有點兒搞不清。
” “我一直叫你‘媽媽’。
”蓋普提醒她。
他沒有提醒她已經有個時裝設計師用她的名字給一款裙子命名了。
這連衣裙在紐約火了大約一年,那是一件白色的護士服,左胸繡着一隻亮紅色的絲絨心形圖案,心上寫:“珍妮·菲爾茲原創”。
珍妮·蓋普出生時,海倫什麼都沒說。
她感恩上蒼,自從意外發生以來,她第一次從痛失沃特的瘋狂中得到了救贖。
《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就是把蓋普從同樣的瘋狂中解救出來的救贖,這部小說來到了紐約,約翰·沃爾夫讀了又讀。
他之前已經安排第一章發表在一家色情雜志上了,那雜志惡心粗俗,他覺得就算蓋普也會相信,這書不會有好下場的。
那雜志叫作《胯下風光》,充斥着雜志名所示的内容,就是蓋普小時候他們說的那些濕潤、分開的水獺,這樣的照片夾雜在他關于暴力強奸和直白複仇的故事之間。
起初蓋普抗議約翰·沃爾夫故意把小說發在那種地方,覺得他沒有努力去找好一點兒的雜志。
但沃爾夫請蓋普相信,他已經敲過每一家的門了,這本雜志是雜志界的底線,正好蓋普這個故事也應該被當成小說界的底線:隻有可怕聳動的暴力與毫無救贖力量之類的性愛。
“這小說寫的不是這些,”蓋普說,“你等着瞧吧。
” 但蓋普常常惦記發表在《胯下風光》上的《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第一章,到底有沒有人讀過,到底買這種雜志的人看不看文字。
“也許他們對着照片手淫以後,還是會讀讀故事的。
”蓋普寫信給約翰·沃爾夫說。
他不知道自慰之後閱讀心境是否比較好,讀者起碼很放松,可能也很孤獨。
(“正是适合閱讀的好狀态。
”蓋普對約翰·沃爾夫說。
)但也許讀者也感到慚愧,被羞辱,責任感空前強烈,那可不是什麼适合讀書的好狀态了,蓋普想。
其實他知道,這不是适合寫作的好狀态。
《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說的是多西·斯坦迪什這個丈夫,非常想保護妻子和孩子遠離殘酷的世界,但這願望無法成真,因此阿登·本森哈沃就被雇來,像個持槍的叔叔那樣和斯坦迪什一家住在一起(他因為多次采用非正統方式逮捕罪犯被警隊強行要求退休),他成了一名可愛的家庭保镖,但最終荷普必須得把他辭退。
盡管真實世界最可怕的一面已經光臨過荷普,但最害怕這個世界的是她丈夫。
荷普堅持不讓本森哈沃和他們住在一起以後,斯坦迪什還是繼續好像守護天使一樣給這位老警察提供生活保障。
他付錢讓他盯着兒子尼基,但本森哈沃這條看門狗又清高,好奇心又重,臣服于自己糟糕的記憶力,他漸漸不像是斯坦迪什一家的保護人,而成了他們的禍害,他被描寫成“在光亮邊緣躲着的人,一個退休的執法者,在黑暗的邊緣勉強活着”。
荷普堅持要生第二個孩子來對付丈夫的焦慮。
孩子出生了,但斯坦迪什似乎注定要不斷制造出一個又一個妄想症的惡魔,現在既然不再那麼擔心他妻兒的安危了,他開始懷疑荷普有外遇。
他慢慢意識到這會比荷普(再次)遭到強奸更讓他受傷。
于是他懷疑起對她的愛來,懷疑起自己來,他帶着羞愧央求本森哈沃監視荷普,看看她是不是忠貞。
但阿登·本森哈沃不肯再為多西的操心奔走了。
老警察争辯道他是給雇來保護斯坦迪什一家免受外界侵害的,可不是來限制家人人身自由的。
沒有了本森哈沃的幫助,多西·斯坦迪什緊張起來。
一天晚上他出門跟蹤妻子,沒人看家(和孩子)。
多西走了以後,小一點兒的孩子被尼基的一片口香糖噎死了。
愧疚于是滿溢紙頁。
蓋普的小說裡總是充滿了愧疚。
荷普也一樣,因為她那晚的确在和某個人約會(盡管誰能怪她)。
本森哈沃因為病态的責任心作祟,中了風。
偏癱之後,他又搬回來和斯坦迪什一家住在了一起,多西覺得該對他負責。
荷普堅持他們再生個孩子,但斯坦迪什因為頻發的意外不育了,藥石罔效。
他同意荷普應該鼓勵她的情人,用他的話說,就是不帶感情地單純“讓她懷孕”。
(諷刺的是,這個橋段是珍妮·菲爾茲唯一覺得“脫離現實”的部分。
) 多西·斯坦迪什又一次追求“一種對照組狀态,比生活本身更像拿生活做實驗”。
蓋普這麼寫道。
荷普無法适應這種臨床安排,情感上來說,她要麼有個情人,要麼就沒有情人。
但多西堅持,讓這兩人隻為了“單純懷孕”做愛,他要控制地點和他們會面的次數及時長。
他懷疑荷普在計劃之外還私會情人,于是他提醒老糊塗的本森哈沃,留意扒手和可能出現的劫匪與強奸犯,附近已經發現有強奸犯作案了。
這樣多西·斯坦迪什還不滿意,他開始突襲自己的家,他從來沒抓住過荷普背着他偷偷幹什麼,但糊裡糊塗離死不遠的本森哈沃倒是帶槍抓住了他。
盡管本森哈沃已經成了個狡猾的殘廢,不過他搖起輪椅來令人意外地行動自如又一聲不響,他這回又實施了一次非正統的拘捕。
事實便是,本森哈沃在離多西·斯坦迪什不到6英尺的地方,用12号口徑霰彈槍射中了他。
當時多西正藏在樓上的杉木衣櫃裡,在他妻子的鞋子中間踉踉跄跄,隻待她在卧室裡給誰打電話,他就能在衣櫃裡偷聽。
當然,他活該被子彈射中。
槍傷是緻命的。
徹底瘋了的本森哈沃被帶走。
荷普懷上了情人的孩子。
孩子出生的時候,尼基已經12歲了,他感到終于卸去了來自家庭的緊張感。
多西·斯坦迪什可怕的焦慮,讓身邊的所有人都遍體鱗傷,他們終于從中解放。
荷普和孩子們繼續過日子,甚至也不介意聽老本森哈沃亂吼亂叫,他命太硬還死不掉,于是坐在輪椅上的他,帶着對世界噩夢般的感受,繼續活在一家收容失智罪犯的養老院裡。
人人都覺得,他最終去了該去的地方。
荷普和孩子們常常去看望他,雖然他們是好人,但去看他也并非僅僅出于好心,而是為了提醒自己理智清醒得來不易。
荷普有着忍辱負重的毅力,而且兩個孩子也活得好好的,這讓她覺得這位老人的憤怒變得可以忍受了,最後還覺得好笑。
順便說一句,那家收容失智罪犯的養老院,和珍妮·菲爾茲收容受傷女子的犬首灣家庭醫院驚人地雷同。
與其說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是錯的,或遭人誤解,不如說他的世界不符合這個世界對感官享受的需求,也不符合這個世界對溫情的需求和接受力。
多西·斯坦迪什也不屬于這個世界,他太脆弱,無法精細小心地愛護妻兒,他和本森哈沃一樣都被視作“适應不良不宜居住在這個星球”的人。
在這個星球上,免疫力是很重要的。
而荷普或許更有希望好好活下去,讀者也希望她的孩子和她一樣
小說裡沒有明說的是,不知何故,女性天然比男性更能忍受殘暴,即便感到自身脆弱,也更會在所愛的人面前收起焦慮。
荷普被視為這個羸弱的男性世界裡堅強的幸存者。
端坐紐約的約翰·沃爾夫,希望蓋普直搗人心的語言和緊張兮兮的人物讓這書千萬不要淪為淺薄的肥皂劇。
但沃爾夫想,這玩意兒也可以叫作《生命的焦慮》,要是順應行動不便的老年觀衆和學齡前兒童的口味來剪輯的話,完全可以制作成一部精彩的日間電視劇,他想。
約翰·沃爾夫的結論是,《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雖然有着“蓋普直搗人心的語言”等優點,但還是一部限制級肥皂劇。
當然很久之後,蓋普自己也同意,這是他最差的作品。
“但這個操蛋的世界,也從來沒認真對待過我的前兩部小說,”蓋普在信中對約翰·沃爾夫說,“所以說世界欠我的。
”他覺得世界大部分時候都是如此運行的。
約翰·沃爾夫的擔心更加直白:那就是,他不知道能不能出版這書。
對于自己不是那麼喜歡的書,約翰·沃爾夫有着一套萬試萬靈的辦法。
在他所在的出版社,他對暢銷書的預測正确率讓人羨慕。
他要是說一本書會暢銷,不是好不好或讨喜與否,而是暢銷,那書就幾乎一定能紅。
當然有很多書他不用說都會暢銷,但沒有一本他說會暢銷的結果賣得不好。
沒人知道他是怎麼辦到的。
他首先就看對了珍妮·菲爾茲,此後每一兩年總能出版特定的意外暢銷書。
有一次,一個在出版社工作的女人告訴約翰·沃爾夫,從來沒有哪本書不會讓她想立馬合上書去睡的。
她成了約翰·沃爾夫的難題,他本人愛書,多年來,他給這個女人讀各種好的壞的書,這些書都一樣讓她犯困。
她對約翰·沃爾夫說,她就是不愛讀書,但他就是不肯放棄。
出版社沒有别人讓這女人讀過任何東西。
其實他們也從來沒問這女人關于任何事的意見。
這女人在到處都是書堆的出版社裡活動,卻好像書是煙灰缸,而她偏偏不吸煙似的。
她是一名清潔工。
每天都清倒垃圾桶,晚上等大家回家之後打掃每間辦公室。
每周一她為走廊的地毯吸塵,每周二為展示櫃除塵,每周三整理秘書的辦公桌,周四她擦洗廁所,周五給每樣東西噴灑空氣清新劑,她告訴約翰·沃爾夫,這樣的話整個出版社就能趁周末換個新鮮氣息來迎接新的一周。
約翰·沃爾夫以前就看着她忙進忙出好多年,從來沒有花過比瞄一眼書更多的時間。
他一問她對書的看法,她就告訴他它們有多讨厭,他一直利用她來測試不太有把握的書,也給她看他十拿九穩的書。
她一直都毫不動搖地不愛書,約翰·沃爾夫幾乎要作罷了,直到給她看了珍妮·菲爾茲的《珍妮·菲爾茲自傳:性生活有問題的人》手稿。
這清潔女工一晚上就讀完了,她問約翰·沃爾夫等書出版了是不是可以拿一本,她想反複讀。
從那以後,約翰·沃爾夫就開始鄭重其事地征詢她的看法。
她沒有讓他失望。
大部分書她都不喜歡,但隻要她喜歡什麼,約翰·沃爾夫就肯定,幾乎所有人都能讀得下去。
幾乎是習慣使然,約翰·沃爾夫把《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拿給了這個清潔女工看。
然後周末在家裡想了起來,他想找到她家電話,打電話叫她看也不要看。
他想起了那書的第一章來,不想冒犯她,因為她是已經做了祖母的人了,(當然)也是一位母親,而且畢竟她從不知道讀這些約翰·沃爾夫給她看的書是有償的。
隻有約翰·沃爾夫一個人知道她的薪水比别的清潔工要多得多。
這女人以為所有好的清潔女工都賺得不少,也應該如此。
她名叫吉爾西·斯洛珀,約翰·沃爾夫驚訝于紐約地區電話号碼簿裡找不到一個姓斯洛珀,名字叫吉什麼的人。
顯然比起書來,吉爾西也并沒有更喜歡電話簿。
約翰·沃爾夫寫了張便條提醒自己星期一一大早就要向她道歉。
剩下的周末時光他都在費神組織語言,琢磨着如何告訴T.S.蓋普,為了他自己好,當然也為了出版社好,還是不要出版《本森哈沃眼中的世界》為妙。
這個周末他過得很不好,因為約翰·沃爾夫喜歡并且相信蓋普,也知道他沒有别的朋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