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關燈
看向我:“不就是一群死掉的猶太人麼。

    ” “再說一句這樣的話,我就帶你去見校長。

    ”威爾金森先生嚴厲的口吻使男孩閉上了嘴。

    他轉向我:“我真是太抱歉了,瓊斯太太。

    本,馬上道歉。

    ” 本勉強吐出一句不滿的:“抱歉,太太。

    ”然後窩回座椅中,對自己方才的表現沾沾自喜。

     我露出微笑,直接對那個男孩說道:“我可以向你保證,本,盡管年邁體衰,但我的确還是活生生的,而且預計還要再活上幾年呢。

    ” 班上的同學似乎喜歡我開的小玩笑,我趁着這點優勢接着道:“此外,我想說的是,我也并不是猶太人。

    ” 在場的那位老師向我投來了驚訝的目光。

     我接着道:“威爾金森先生請我把自己留存的物品帶過來,以便更好地展現我的故事。

    比如親友的舊照,那個時代的紀念物等等,所有關于大屠殺的東西。

    ”我戲劇性地攤開自己空空的雙手。

    “可你們看見了,我什麼也沒帶。

    ” 學生們的目光都落在了我的雙手上。

    “我什麼也沒帶,因為我什麼也沒有。

    每一樣東西,我當時擁有一切,都被摧毀,或者是遺落了。

    連一件幸存下來的紀念物都沒有。

    ” 盡管這些話使我的喉嚨發緊,我的聽衆們仍舊無動于衷,我知道,如果我不能盡快抓住他們的注意,就再也無法觸動他們的心靈了。

    于是我問道:“請告訴我,你們當中有誰失去了父親或母親?” 堂下一片震驚的沉默。

    兩隻手僵硬地舉了起來。

     “恕我冒昧,能告訴我他們出了什麼事嗎?” 威爾金森先生向我投來緊張的目光,但我無視他的擔心,将注意力放在那兩個舉手的孩子身上。

     “我媽媽,在幾年前的一場車禍中過逝了。

    ” “我很遺憾,真的非常遺憾。

    ”我轉向另外那孩子,一個男孩。

    “你呢?” “我爸爸死于癌症,就在我出生後不久。

    我始終沒機會真正了解他。

    ” 學生們在位子上不安地躁動。

    威爾金森先生在一旁看着,不知該如何應對。

     這并不是我被請來談論的話題。

     “謝謝你們。

    ”我說道,“你們能說出來真的很勇敢。

    而我之所以問你們這些,是有我的理由的。

    你們中的大多數人雙親健在,兩位同學失去了其一。

    而我在十二歲那年失去了父親,不是因為癌症,也不是因為車禍。

    ” 我停下來,努力壓制着自己聲音中的顫抖:“他是被殺害的。

    就在我們的家門口,被一個射擊隊冷血地槍決了。

    我和我的母親、弟弟都被強迫目睹了這一幕。

    ” 我赢得了他們的注意力:這一班眼神清澈、從未接觸過邪惡的孩子們。

    我小心地措詞,往下叙述。

     “曆史記錄,戰争的開端是1939年,德國入侵波蘭之時。

    事實或許如此。

    但對于我來說,戰争就始于我父親的死亡。

    ” “大戰進入最後一年,我的故事也拉開了序幕,一切都發生在父親被處決的幾個星期之後。

    那是1944年的早春,在羅馬尼亞的梅吉迪亞,一個風暴肆虐的墓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