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關燈
道德領袖眼光長遠、思維缜密。

    他們不隻聚焦短期利益和緊急事件,還不遺餘力地踐行那些亘古不變的價值理念,這些價值理念可能源自宗教傳統或某種道德世界觀,又或是對曆史事件的解讀。

    正是真實、正直、尊重等價值理念促使道德領袖做出抉擇,尤其是那些十分艱難的抉擇。

    這些價值理念比社會上的流行思想或某個群體的集體決議更重要,比上層管理者的一時沖動和下層員工的熱血激昂更重要,也比企業利益或盈虧更重要。

    道德領袖忠于自己的個人所得,但更忠于這些核心價值理念。

     道德領袖也要理解人類的本性,理解民衆對于意義的追求。

    他們要打造這樣一種文化:人人修身自持,不會相互畏懼。

    在這樣的環境中,民衆才敢對彼此說真話,他們在追求更好的自己的同時,也會促使身邊的人變得更加優秀。

     如果人們都不願意忠于真相,特别是當公衆機構及其領導者不願意這樣做時,整個社會就會迷失。

    從法律層面講,如果所有人都不肯講真話,我們的司法系統就會失效,從而導緻法治社會的分崩離析。

    從領導力層面講,如果領導者不肯講真話,或者不肯聽真話,他們就不能做出明智的決策,不能自我成長,也不能獲得支持者的信任。

     但讓我比較欣慰的是,正直和誠實這些品質可以通過有力的途徑進行培養,并最終塑造出誠實、開放、透明的文化形态。

    道德領袖不僅可以通過自己的語言塑造文化,更重要的是,他們可以通過自己的行為塑造文化,因為他們永遠處于聚光燈之下。

    然而不幸的是,相反地,虛僞的領導者同樣有塑造文化的能力,他們通過在大衆面前展現虛僞、腐敗和欺騙來塑造文化。

    是否正直、是否絕對忠于事實真相,是将道德領袖與屍位素餐的當權者區分開來的重要因素。

    而這兩類領導者之間的不同,不容忽視。

     為給這本書起一個恰當的名字,我花了很長時間。

    從某種意義上講,這本書的名字來源于一場奇怪的白宮晚餐會。

    在這場餐會上,我被要求對美國的新總統宣誓效忠。

    請注意,是要求我對他本人效忠,是将我對美國總統的效忠放在第一位,而将我作為聯邦調查局局長對美國人民的效忠放在第二位。

    從更深一層的意義上講,這本書的名字是對我過去40年職業生涯的總結,總結我作為聯邦檢察官、商業律師以及先後與三位美國總統共事的人生經曆。

    從這40年的工作經曆中,我學到了一個道理:我們所有人最終都應忠于的不是某個人、某個政黨或某個組織,而是亘古不變的價值信念,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對真相的絕對忠誠。

    這也是我在工作中希望傳遞給身邊所有人的态度。

    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啟發我們所有人思考那些使我們生而為人的價值理念,去探尋能夠體現這些價值理念的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