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關燈
在這本書裡,我想談談道德領袖這個話題。

    我是誰?我有什麼資格談這個話題?如果有個家夥想讨論道德領袖問題,十有八九人們會覺得他自以為是,甚至有些道貌岸然。

    如果這個家夥又恰好是位公衆人物,且剛被撤職的消息傳遍街頭巷尾,那麼公衆對這個家夥的印象肯定會更糟糕。

     我深知,在部分人眼中,寫自傳是一種自負的行為,所以長期以來,我不願動筆,但最終我還是改變了這種想法。

    促使我這麼做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美國正在經曆一個危險的時代,政治環境錯綜複雜。

    政治家對基本事實與真相紛争不斷、百般質疑,卻對謊言習以為常;他們對不道德的行為熟視無睹,幫其推诿卸責,甚至還予以嘉獎。

    這些令人憂心忡忡的現象出現在華盛頓,出現在整個美國,甚至已經席卷世界各地——大公司的董事會、各大媒體的新聞編輯部、大學校園、娛樂行業以及其他各種專業領域,包括奧林匹克的賽場,無一幸免。

    對于有些無賴、騙子和施虐者,我們還能指望惡有惡報;而還有一些人,他們總能為自己的不當行為找到借口或理由,總有周圍的親人朋友為其辯解維護,甚至助長這種行為。

     因此,如果說有哪個時代需要對道德領袖進行審視的話,那就是當下這個時代。

    盡管我并不是這個領域的專家,但我确實從大學就開始學習、研究并思考究竟什麼是道德領袖。

    在畢業後幾十年的工作中,我也身體力行地去實踐我習得的理論。

    在這個領域,沒有什麼完美導師可以為我們提供指導,隻能依靠我們這些有心人推動其發展,在挑戰自我的同時也督促領導者做到更好。

     道德領袖勇于接受批評,尤其是自我批評。

    他們不會回避尖銳的問題,反而敞開胸襟接受它們。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我也不例外。

    在本書中你會發現,我其實有些固執和驕傲,有時會過于自信或盲目自大。

    我這一生都在與這些缺點做鬥争。

    很多時候,當我回憶往事,我總是希望當時的自己采取了其他的做法;還有一些事情,每每憶起,都會令我備感慚愧。

    不僅是我,很多人都有過這種體會。

    然而,重要的不是回憶,重要的是我們能從回憶中學到些什麼,從而讓我們下次做得更好。

     有些時候,即使我确信自己的所作所為完全正确,但我知道,我并不是聖人,我也可能犯錯。

    因此,雖然我并不喜歡總是被人批評,但傾聽他人的不同意見、接受他人的批評能有效地刺破這種虛僞的“聖人感”。

    畢竟,懷疑精神是一種大智慧。

    随着年齡的增長,我越發無法百分之百地确信自己的選擇。

    那些從不相信自己會犯錯,也從未懷疑過自己的判斷和觀點的領導者,對他們所領導的組織和人民來說,是十分危險的。

    在某些情況下,他們的領導将會為國家和世界帶來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