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茨威格生平與作品大事年表

關燈
1926年茨威格改寫了本·瓊森的《伏爾波内》,在舞台上獲得巨大成功。

    中篇小說集《感覺的迷茫》(VerwirrungderGefühle)也獲得衆多好評,暢銷。

     1927年初版《人類的群星閃耀時》(SternstundenderMenschheit)(五篇) 1928年與AlexanderLernet-Holenia共同創作喜劇《颠三倒四》(Quiproquo)(後改為《緣至情生》[GelegenheitmachtLiebe])。

    “世界的建造大師”系列的最後一部《三位生活的詩人》(DreiDichterihresLebens)(卡薩諾瓦、司湯達、托爾斯泰)。

    為紀念托爾斯泰100周年誕辰受邀前往蘇聯。

    1928—1930年間,在高爾基的推薦下,茨威格作品全集的首個俄文版出版。

     1929年傳記作品《富歇傳》(JosephFouche)以及悲喜劇《窮人的羔羊》(DasLammdesArmen)出版。

     1930年3月15日《窮人的羔羊》同時在布雷斯勞、漢諾威、呂貝克和布拉格首演。

     1931年出版《瑪麗·安托瓦内特》(MarieAntoinette)。

     1933年5月10日在柏林發生焚書行動,茨威格的作品也成為大火中的犧牲品。

     1934年移居倫敦。

    與島嶼出版社分手。

     1935年出版傳記《瑪麗亞·斯圖亞特》(MariaStuart)。

    茨威格為理查德·施特勞斯撰寫歌劇腳本《沉默的女人》(DieSchweigsameFrau)。

     1936年“納粹”政府沒收并禁止出售茨威格的書籍。

    前往巴西和阿根廷旅行。

    《卡斯特裡奧對抗加爾文,或者良心對抗暴力》(CastelliogegenCalvinoderEinGewissengegendieGewalt)在維也納出版。

     1938年與秘書洛特·阿爾特曼(LotteAlttmann)前往葡萄牙旅行。

    傳記作品《麥哲倫》(Magellan)出版。

    12月24日,茨威格與第一任妻子離婚。

    在美國巡回演講。

     1939年9月6号茨威格與洛特·阿爾特曼結婚。

    出版《心的焦灼》(UngedulddesHerzens)。

     1940年茨威格獲得英國國籍。

    與洛特·阿爾特曼一起出行,經由紐約前往南美洲。

     1941年遷居到巴西的彼得羅波利斯(Petropolis)。

    寫作《象棋的故事》(Schachnovelle)以及回憶錄《昨日的世界》(DieWeltvonGestern),出版《巴西:未來之國》(Brasilien.EinLandderZukunft)。

     1942年《象棋的故事》出版。

    2月22日,與妻子洛特·阿爾特曼一起在彼得羅波利斯自殺身亡。

     1944年《昨日的世界》出版。

     1946年片斷性的傳記作品《巴爾紮克》(Balzac)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