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蒂芬·茨威格生平與作品大事年表
關燈
小
中
大
1881年11月28日斯蒂芬·茨威格出生于維也納。
其父親為猶太紡織工業家莫裡茨·茨威格(MoritzZweig),其母親伊達·茨威格(IdaZweig)出身于布雷陶厄爾家族。
1891—1899年在維也納讀中學。
1900—1904年在大學攻讀德國語言文學與法國語言文學。
1904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為《依波利特·泰納的哲學》(DiePhilosophiedesHippolyteTaine)。
茨威格深受裡爾克和霍夫曼斯塔爾的影響,于1901年出版了第一部詩集《銀弦集》。
從事翻譯和編輯工作。
1902年夏季學期在柏林,前往巴黎旅行。
1904年發表第一部中篇小說。
1904—1910年在歐洲多次旅行。
1906年發表詩集《昔日的花環》(DiefrühenKr?nze),1907年發表詩劇《忒耳西忒斯》(首演于1908年)。
1910年前往印度旅行。
發表第一部傳記《艾米爾·維爾哈倫》(EmileVerhaeren)。
早期作品已經在朋友安東·基蓬貝格(AntonKippenberg)的島嶼出版社出版。
1911年出版中短篇小說集《燃燒的秘密》(BrennendesGeheimnis)以及《第一次經曆》(ErstesErlebnis)、《來自孩子國的四個故事》(VierGeschichtenausKinderland)。
1912年前往北美和中美洲旅行。
《變化多端的喜劇演員》(DerverwandelteKom?diant)和《海邊的房子》(DasHausamMeer)首演。
1914—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茨威格在戰争新聞處做志願工作。
他變成和平主義者,并成為羅曼·羅蘭的同道。
1917年,茨威格首先獲得準假,而後得以離職。
1917—1919年茨威格生活在戰争中立方瑞士的蘇黎世。
他在這裡為維也納的《新自由報》工作。
1918年,以古典戰争故事為題材的話劇《耶利米》在蘇黎世首演。
茨威格在那裡結識作家赫爾曼·黑塞、詹姆斯·喬伊斯以及音樂家費盧西奧·布索尼。
1919—193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返回奧地利,居住在薩爾茨堡。
在公開場合亮相,主張外交談判和共同的歐洲精神,反對極端化和民族主義。
1920年與FriederikeMariavonWinternitz結婚。
自1920年起發表衆多短篇小說(比如《恐懼》《難民》《強迫》)。
完成“世界的建造大師”系列中的第一部《三位大師》(DreiMeister)(巴爾紮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 1921年出版羅曼·羅蘭的傳記。
1922年出版中篇小說集《馬來亞狂人》(Amok)。
1925年出版“世界的建造大師”系列的第二部《與魔鬼的鬥争》(DerKampfmitdemD?mon)(荷爾德林、克萊斯特、尼采)
其父親為猶太紡織工業家莫裡茨·茨威格(MoritzZweig),其母親伊達·茨威格(IdaZweig)出身于布雷陶厄爾家族。
1891—1899年在維也納讀中學。
1900—1904年在大學攻讀德國語言文學與法國語言文學。
1904年獲得哲學博士學位,博士論文為《依波利特·泰納的哲學》(DiePhilosophiedesHippolyteTaine)。
茨威格深受裡爾克和霍夫曼斯塔爾的影響,于1901年出版了第一部詩集《銀弦集》。
從事翻譯和編輯工作。
1902年夏季學期在柏林,前往巴黎旅行。
1904年發表第一部中篇小說。
1904—1910年在歐洲多次旅行。
1906年發表詩集《昔日的花環》(DiefrühenKr?nze),1907年發表詩劇《忒耳西忒斯》(首演于1908年)。
1910年前往印度旅行。
發表第一部傳記《艾米爾·維爾哈倫》(EmileVerhaeren)。
早期作品已經在朋友安東·基蓬貝格(AntonKippenberg)的島嶼出版社出版。
1911年出版中短篇小說集《燃燒的秘密》(BrennendesGeheimnis)以及《第一次經曆》(ErstesErlebnis)、《來自孩子國的四個故事》(VierGeschichtenausKinderland)。
1912年前往北美和中美洲旅行。
《變化多端的喜劇演員》(DerverwandelteKom?diant)和《海邊的房子》(DasHausamMeer)首演。
1914—1917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茨威格在戰争新聞處做志願工作。
他變成和平主義者,并成為羅曼·羅蘭的同道。
1917年,茨威格首先獲得準假,而後得以離職。
1917—1919年茨威格生活在戰争中立方瑞士的蘇黎世。
他在這裡為維也納的《新自由報》工作。
1918年,以古典戰争故事為題材的話劇《耶利米》在蘇黎世首演。
茨威格在那裡結識作家赫爾曼·黑塞、詹姆斯·喬伊斯以及音樂家費盧西奧·布索尼。
1919—1934年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返回奧地利,居住在薩爾茨堡。
在公開場合亮相,主張外交談判和共同的歐洲精神,反對極端化和民族主義。
1920年與FriederikeMariavonWinternitz結婚。
自1920年起發表衆多短篇小說(比如《恐懼》《難民》《強迫》)。
完成“世界的建造大師”系列中的第一部《三位大師》(DreiMeister)(巴爾紮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 1921年出版羅曼·羅蘭的傳記。
1922年出版中篇小說集《馬來亞狂人》(Amok)。
1925年出版“世界的建造大師”系列的第二部《與魔鬼的鬥争》(DerKampfmitdemD?mon)(荷爾德林、克萊斯特、尼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