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情欲初萌
關燈
小
中
大
一個放松的動作都變得不可能,黑色燕尾服那長長的後擺,還有那讓人想到爐筒子一般的禮帽,這些都讓人感到好笑。
不過,更好笑的是從前那些“淑女”費盡千辛萬苦,粗暴地對天生之體的細節改造,那才真是難以理喻!她們用鲸骨做成的束身架将身體的中間部位勒緊,如同細腰馬蜂一般,下裝又會膨脹起來像一個巨大的鈴铛,領口系得嚴嚴的直到下颌,腳被完全覆蓋,一直到大腳趾,頭發帶有無數個發卷,高高地盤起來,頭發上面是一頂顫巍巍的、盡顯奢華霸氣的大帽子。
即便在最炎熱的夏天,手也要留在手套裡。
這些早已成為曆史陳迹的“淑女”,盡管她們周身散發着香水的味道,盡管她們的服飾上有各種精緻的花邊、百褶、流蘇,佩戴着各種首飾,她們卻陷入可憐的無助之中。
人們一眼就能看出來,這種全套行頭在身的女人,就如同全副武裝的騎士一樣,她們再無法自如地、生氣勃勃地、輕盈地行動。
光是這套“淑女”的打扮,穿脫這些禮服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煩瑣麻煩的過程,沒有外人的幫助根本無法完成,更不用說那些社交禮儀方面的培養了。
首先,得把背後從腰身到脖頸的無數搭扣全部扣上;侍女要用上全身的力氣将束身架扣上,讓每天都被叫來幫助打理長頭發的理發師用一大堆發針、發夾、梳子——借助于燙發鉗、卷發筒的效力——将頭發卷、梳、盤起來。
我想在這裡提醒年輕人注意的是,三十年前,除了一些俄國的女大學生以外,幾乎所有歐洲婦女都有齊腰的長發。
打理完頭發以後,再給“淑女”穿上洋蔥一樣一層層的襯裙、緊身内衣、上衣和外衣,把她改造得直到任何女性天然的身形和屬于她自身的身形都完全消失為止。
這種無意義之舉,實際上有其隐秘的意義:通過這種處理,一個女人的身體線條會被完全掩蓋起來,即便婚禮上的新郎也無法知道他未來的生活伴侶到底是有着一副筆挺還是佝偻的身材,是豐滿還是幹瘦,長着短腿還是長腿。
在這個“講究道德”的時代,人們根本不認為以讓人産生錯覺為目标,為适應普遍的審美理想而人為地強化頭發、乳房或者其他身體部位這些做法有什麼不妥。
一個女人越想顯得像個“淑女”,就應該越少讓人看出她的自然體形。
在根本上,這種時裝隻是聽命于這個時代普遍的道德趨勢,而這個時代最大的憂慮便是遮蓋和隐藏。
但是,這種自以為是的道德完全忽略了一種情況:如果魔鬼被關在房門外,它們大多會從煙囪或者後門強行進來的。
用我們今天沒有什麼拘束的眼光來看,這些服飾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它們費盡心機要将任何裸露的皮膚和真實的隆起的痕迹隐藏起來,結果根本不是它想要的風化,反倒是它的反面。
每一種時尚都以挑釁般的方式凸顯了性别的極端性,以至于讓人感到難為情。
我們這個時代的年輕男人和女人都個子高高,身材修長,留着短發,外表的樣子已經讓人感覺到他們可以成為很好的團隊戰友,而那個時代的兩性哪怕彼此傾心也要保持距離。
男人們蓄起長長的胡須為了顯得好看,至少要留起濃密的上唇胡,以便來突出他們的男性性征,而女性穿的束身架則明确突出乳房這一女性性征,要讓這一性征為人所見。
在舉止方面,強勢性别與弱勢性别的差異也得到突出強調:男人要豪爽,有騎士風度,有進攻性,女人要腼腆、羞怯,有防衛性。
他們分别是獵人與獵物,而不是同類。
由于外表上不自然地拉開距離,兩極之間内在的張力即色情隻會強化。
當時的社會對性采取的違背心理學的緘默與掩蓋手段,這導緻的結果正好與其原本意圖相反。
由于當時的人們在任何生活形式、文學、藝術、服裝方面都感覺到對有傷風化的強烈恐懼和羞怯,力圖去遮掩任何形式的刺激,實際上這倒是真正迫使他們不可回避地産生那些有傷風化的念頭。
由于人們總得考慮哪些可能是不合适的,就一直處于不斷的警醒狀态。
在每一個姿勢、每一句言詞中,從前的“體面”世界總顯得岌岌可危。
也許今天的人們也還能理解,那個時代的女人在體育或者遊戲中要是隻穿一條褲子,簡直是罪不容赦;可是,怎麼可以設想,當時她們連“褲子”這個詞都不能說出口這種歇斯底裡式的羞怯!如果她不得不提及比如男人的褲子這種能有引起情欲之虞的物件時,也必須找另外一個清白的詞彙來代替,比如“腿裝”(Beinkleid),或者選擇用特定的生造出來的詞彙來避開這“難以啟齒的”名稱。
幾個來自相同社會階層不同性别的年輕人在沒有監管的情況下一起出去郊遊,是完全不可思議的。
或者說,人們對此的第一個想法便是,這可能“會出什麼事兒”。
這樣的聚會最多能在監護人——母親或者女家庭教師——寸步不離的情況下才獲得允許。
即便在最炎熱的夏天,年輕姑娘們要是想穿着露腳的衣服打網球,甚至在打球時光着胳膊,都會被認為是丢醜的。
如果一位有教養的女子在社交場合讓雙腳交叉,人們也會認為這是嚴重地傷害了“風化”,因為這樣一來,長裙底邊下的腳踝就有可能暴露出來。
即便那些大自然的要素,就算陽光、水、空氣,也不得去觸碰女人的肌膚。
在大海裡,女人們也得身着套服吃力地向前遊泳,從脖子到腳跟都被遮蓋得嚴絲合縫。
那些在寄宿學校和修道院裡的年輕姑娘們,即便在室内洗澡時也得穿上白色的襯衫,為的是讓她們忘掉自己還有肉體。
當一位女人在年老去世時,除了她分娩時幫助接生的接生婆、她的丈夫和洗屍人以外就沒有其他人見過她的身體,連肩膀和膝蓋也沒見過。
這不是傳說,也不是誇大其詞。
在四十年後的今天看來,這一切都像是童話或者滿含幽默的誇張。
不過在當時,這種對肉體和天性因素的恐懼,帶着一種真正的神經強迫症一般的力度滲入整個社會當中,從社會最高層到普通黎民百姓當中。
不然的話,人們如何能夠設想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世紀之交的時代,當第一批大膽的女人敢于騎上自行車或者用和男人一樣的姿勢騎馬經過時,會有農民向她們扔石頭;當我還在上中學的時候,維也納報紙用整版的篇幅來激烈地争論一項可怕的、不符合道德風尚的革新建議:皇家歌劇院的芭蕾舞女演員在舞蹈時不穿套襪;當伊沙多拉·鄧肯(IsadoraDuncan)穿着白色的,幸好還是長長下垂的舞衣跳最古典的舞蹈,露出赤裸的腳闆而不是像通行的那樣穿着絲綢舞鞋時,那便成了一個無以複加的轟動事件。
現在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在這警醒的監視目光下長大的年輕人,如果一旦發現人們神秘兮兮拿來包裹“性”的那件風化外衣其實已經破舊不堪,滿是裂縫和窟窿,那種怕有傷體面的惶惶不安在他們眼裡會顯得多麼可笑。
畢竟,五十個中學生裡難免會有人在昏暗的胡同中與老師相遇,或者在自己的家庭圈子裡偶然聽到那些在我們面前表現得一本正經的人,幹過這樣或者那樣見不得人的事。
實際上,沒有什麼比那些拙劣的掩蓋伎倆更能激發我們的好奇。
既然天性不能無拘無束地公開流露,這些好奇就會在大城市裡找到地下的,大多并不幹淨的奔湧渠道。
在每個社會階層,人們都能感覺到一種隐蔽的過度興奮,它們顯得那麼幼稚而且無助。
幾乎沒有哪個栅欄或者某個不常有人光顧的地方不被亂塗亂畫上不雅的詞句和圖畫,幾乎沒有哪個女性遊泳區的木闆圍牆上沒有被鑽出用來偷窺的“瞭望孔”。
那些在今天由于回歸天性而變得衰落的産業,在當時卻悄悄繁盛起來,尤其是人體攝影和裸體攝影,在每個酒館裡都有小販在桌子下向半大小夥子們提供這些圖片。
由于嚴肅文學注定得帶有理想主義的、謹慎小心的色彩,那些所謂的“外套下面”的色情文學是所有書籍中最糟糕的種類,印刷用紙質量低劣,語言蹩腳,卻有着極好的銷路,那些“下流藝術”雜志也是如此,類似這樣令人作嘔的淫穢作品今天已經找不到了。
宮廷的各劇院還在奉行着高貴的時代理想和像雪一樣潔白的純淨,同時也有一些劇場和歌舞場專門上演最粗鄙俗氣的内容。
所有被阻礙的東西,在找尋自己迂回曲折的出路。
這被禁止接受性啟蒙,被禁止無拘無束地與異性相處的一代,其好色程度要遠遠超過今天這些享有較高愛情自由程度的青少年。
隻有得不到的東西才會讓人産生更強烈的欲望,隻有遭到禁止的東西才會誤導人們的欲求;眼睛看到得越少,耳朵裡聽到得就越多,在思緒中對此的夢幻也就越多。
人們讓身軀得到的空
不過,更好笑的是從前那些“淑女”費盡千辛萬苦,粗暴地對天生之體的細節改造,那才真是難以理喻!她們用鲸骨做成的束身架将身體的中間部位勒緊,如同細腰馬蜂一般,下裝又會膨脹起來像一個巨大的鈴铛,領口系得嚴嚴的直到下颌,腳被完全覆蓋,一直到大腳趾,頭發帶有無數個發卷,高高地盤起來,頭發上面是一頂顫巍巍的、盡顯奢華霸氣的大帽子。
即便在最炎熱的夏天,手也要留在手套裡。
這些早已成為曆史陳迹的“淑女”,盡管她們周身散發着香水的味道,盡管她們的服飾上有各種精緻的花邊、百褶、流蘇,佩戴着各種首飾,她們卻陷入可憐的無助之中。
人們一眼就能看出來,這種全套行頭在身的女人,就如同全副武裝的騎士一樣,她們再無法自如地、生氣勃勃地、輕盈地行動。
光是這套“淑女”的打扮,穿脫這些禮服本身就是一個非常煩瑣麻煩的過程,沒有外人的幫助根本無法完成,更不用說那些社交禮儀方面的培養了。
首先,得把背後從腰身到脖頸的無數搭扣全部扣上;侍女要用上全身的力氣将束身架扣上,讓每天都被叫來幫助打理長頭發的理發師用一大堆發針、發夾、梳子——借助于燙發鉗、卷發筒的效力——将頭發卷、梳、盤起來。
我想在這裡提醒年輕人注意的是,三十年前,除了一些俄國的女大學生以外,幾乎所有歐洲婦女都有齊腰的長發。
打理完頭發以後,再給“淑女”穿上洋蔥一樣一層層的襯裙、緊身内衣、上衣和外衣,把她改造得直到任何女性天然的身形和屬于她自身的身形都完全消失為止。
這種無意義之舉,實際上有其隐秘的意義:通過這種處理,一個女人的身體線條會被完全掩蓋起來,即便婚禮上的新郎也無法知道他未來的生活伴侶到底是有着一副筆挺還是佝偻的身材,是豐滿還是幹瘦,長着短腿還是長腿。
在這個“講究道德”的時代,人們根本不認為以讓人産生錯覺為目标,為适應普遍的審美理想而人為地強化頭發、乳房或者其他身體部位這些做法有什麼不妥。
一個女人越想顯得像個“淑女”,就應該越少讓人看出她的自然體形。
在根本上,這種時裝隻是聽命于這個時代普遍的道德趨勢,而這個時代最大的憂慮便是遮蓋和隐藏。
但是,這種自以為是的道德完全忽略了一種情況:如果魔鬼被關在房門外,它們大多會從煙囪或者後門強行進來的。
用我們今天沒有什麼拘束的眼光來看,這些服飾當中最引人注意的是,它們費盡心機要将任何裸露的皮膚和真實的隆起的痕迹隐藏起來,結果根本不是它想要的風化,反倒是它的反面。
每一種時尚都以挑釁般的方式凸顯了性别的極端性,以至于讓人感到難為情。
我們這個時代的年輕男人和女人都個子高高,身材修長,留着短發,外表的樣子已經讓人感覺到他們可以成為很好的團隊戰友,而那個時代的兩性哪怕彼此傾心也要保持距離。
男人們蓄起長長的胡須為了顯得好看,至少要留起濃密的上唇胡,以便來突出他們的男性性征,而女性穿的束身架則明确突出乳房這一女性性征,要讓這一性征為人所見。
在舉止方面,強勢性别與弱勢性别的差異也得到突出強調:男人要豪爽,有騎士風度,有進攻性,女人要腼腆、羞怯,有防衛性。
他們分别是獵人與獵物,而不是同類。
由于外表上不自然地拉開距離,兩極之間内在的張力即色情隻會強化。
當時的社會對性采取的違背心理學的緘默與掩蓋手段,這導緻的結果正好與其原本意圖相反。
由于當時的人們在任何生活形式、文學、藝術、服裝方面都感覺到對有傷風化的強烈恐懼和羞怯,力圖去遮掩任何形式的刺激,實際上這倒是真正迫使他們不可回避地産生那些有傷風化的念頭。
由于人們總得考慮哪些可能是不合适的,就一直處于不斷的警醒狀态。
在每一個姿勢、每一句言詞中,從前的“體面”世界總顯得岌岌可危。
也許今天的人們也還能理解,那個時代的女人在體育或者遊戲中要是隻穿一條褲子,簡直是罪不容赦;可是,怎麼可以設想,當時她們連“褲子”這個詞都不能說出口這種歇斯底裡式的羞怯!如果她不得不提及比如男人的褲子這種能有引起情欲之虞的物件時,也必須找另外一個清白的詞彙來代替,比如“腿裝”(Beinkleid),或者選擇用特定的生造出來的詞彙來避開這“難以啟齒的”名稱。
幾個來自相同社會階層不同性别的年輕人在沒有監管的情況下一起出去郊遊,是完全不可思議的。
或者說,人們對此的第一個想法便是,這可能“會出什麼事兒”。
這樣的聚會最多能在監護人——母親或者女家庭教師——寸步不離的情況下才獲得允許。
即便在最炎熱的夏天,年輕姑娘們要是想穿着露腳的衣服打網球,甚至在打球時光着胳膊,都會被認為是丢醜的。
如果一位有教養的女子在社交場合讓雙腳交叉,人們也會認為這是嚴重地傷害了“風化”,因為這樣一來,長裙底邊下的腳踝就有可能暴露出來。
即便那些大自然的要素,就算陽光、水、空氣,也不得去觸碰女人的肌膚。
在大海裡,女人們也得身着套服吃力地向前遊泳,從脖子到腳跟都被遮蓋得嚴絲合縫。
那些在寄宿學校和修道院裡的年輕姑娘們,即便在室内洗澡時也得穿上白色的襯衫,為的是讓她們忘掉自己還有肉體。
當一位女人在年老去世時,除了她分娩時幫助接生的接生婆、她的丈夫和洗屍人以外就沒有其他人見過她的身體,連肩膀和膝蓋也沒見過。
這不是傳說,也不是誇大其詞。
在四十年後的今天看來,這一切都像是童話或者滿含幽默的誇張。
不過在當時,這種對肉體和天性因素的恐懼,帶着一種真正的神經強迫症一般的力度滲入整個社會當中,從社會最高層到普通黎民百姓當中。
不然的話,人們如何能夠設想會有這樣的事情發生:在世紀之交的時代,當第一批大膽的女人敢于騎上自行車或者用和男人一樣的姿勢騎馬經過時,會有農民向她們扔石頭;當我還在上中學的時候,維也納報紙用整版的篇幅來激烈地争論一項可怕的、不符合道德風尚的革新建議:皇家歌劇院的芭蕾舞女演員在舞蹈時不穿套襪;當伊沙多拉·鄧肯(IsadoraDuncan)穿着白色的,幸好還是長長下垂的舞衣跳最古典的舞蹈,露出赤裸的腳闆而不是像通行的那樣穿着絲綢舞鞋時,那便成了一個無以複加的轟動事件。
現在我們不妨設想一下:在這警醒的監視目光下長大的年輕人,如果一旦發現人們神秘兮兮拿來包裹“性”的那件風化外衣其實已經破舊不堪,滿是裂縫和窟窿,那種怕有傷體面的惶惶不安在他們眼裡會顯得多麼可笑。
畢竟,五十個中學生裡難免會有人在昏暗的胡同中與老師相遇,或者在自己的家庭圈子裡偶然聽到那些在我們面前表現得一本正經的人,幹過這樣或者那樣見不得人的事。
實際上,沒有什麼比那些拙劣的掩蓋伎倆更能激發我們的好奇。
既然天性不能無拘無束地公開流露,這些好奇就會在大城市裡找到地下的,大多并不幹淨的奔湧渠道。
在每個社會階層,人們都能感覺到一種隐蔽的過度興奮,它們顯得那麼幼稚而且無助。
幾乎沒有哪個栅欄或者某個不常有人光顧的地方不被亂塗亂畫上不雅的詞句和圖畫,幾乎沒有哪個女性遊泳區的木闆圍牆上沒有被鑽出用來偷窺的“瞭望孔”。
那些在今天由于回歸天性而變得衰落的産業,在當時卻悄悄繁盛起來,尤其是人體攝影和裸體攝影,在每個酒館裡都有小販在桌子下向半大小夥子們提供這些圖片。
由于嚴肅文學注定得帶有理想主義的、謹慎小心的色彩,那些所謂的“外套下面”的色情文學是所有書籍中最糟糕的種類,印刷用紙質量低劣,語言蹩腳,卻有着極好的銷路,那些“下流藝術”雜志也是如此,類似這樣令人作嘔的淫穢作品今天已經找不到了。
宮廷的各劇院還在奉行着高貴的時代理想和像雪一樣潔白的純淨,同時也有一些劇場和歌舞場專門上演最粗鄙俗氣的内容。
所有被阻礙的東西,在找尋自己迂回曲折的出路。
這被禁止接受性啟蒙,被禁止無拘無束地與異性相處的一代,其好色程度要遠遠超過今天這些享有較高愛情自由程度的青少年。
隻有得不到的東西才會讓人産生更強烈的欲望,隻有遭到禁止的東西才會誤導人們的欲求;眼睛看到得越少,耳朵裡聽到得就越多,在思緒中對此的夢幻也就越多。
人們讓身軀得到的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