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關燈
小
中
大
1918年10月
茉黛與她的朋友雷馬克勳爵在麗茲飯店共進午餐,後者在陸軍部擔任副部長。
約翰尼穿着一件新的淡紫色背心。
在吃砂鍋牛肉湯時,她問道:“難道戰争真的就要結束了嗎?” “人人都這樣認為,”約翰尼說,“今年以來,德國已經遭受七十萬人的傷亡。
他們再也撐不下去了。
” 茉黛難過地想,不知道沃爾特是否在這七十萬人中。
可能他已經死了,這念頭像冰冷的腫塊塞在她心口。
自從兩人在斯德哥爾摩度過田園詩般的第二次蜜月以後,她沒再得到過他的任何消息。
她猜測他沒有工作機會去中立國給她寫信。
更可怕的是可能他已經返回了前線,加入了德國軍隊最後決定成敗的進攻。
這樣可怕的想法就是現實。
很多女性失去了自己所愛的人,包括丈夫、兄弟、兒子或者未婚夫。
這四年中,人們每天都要經曆這樣的悲劇。
人們徹底心灰意冷,哀傷和不幸成了生活常态。
她把面前的湯盤推到旁邊:“有别的理由能指望和平?” “是的。
德國換上了一個新總理,他已經緻函威爾遜總統,提出以威爾遜著名的十四點計劃為基礎停戰。
” “這很有希望啊!威爾遜同意了?” “沒有。
他說,德國必須先從所有征服的領土上撤軍。
” “我們政府是怎麼考慮的?” “勞埃德?喬治暴跳如雷。
德國把美國人當作協約國裡的權威,威爾遜總統表現得似乎他們不用征求我們的意見就可以達成和平。
” “這很要緊嗎?” “是的。
我們的政府并不一定同意威爾遜的十四點。
” 茉黛點點頭:“我們估計會反對其中的第五點,關于殖民地人民在自己政府裡有發言權的部分。
” “正是如此。
這樣一來,羅得西亞、巴巴多斯和印度該怎麼辦?我們不能指望得到當地人的許可,再去教化他們。
美國人過于自由了。
我們堅決反對第二條,無論戰争或和平時期都保持公海自由。
英國的強大力量靠的是海軍。
如果我們不能堵住德國的海上貿易通道,也就不能把德國餓得最終屈服就範了。
” “法國人有什麼想法?” 約翰尼撇嘴笑了笑:“克列孟梭說,威爾遜想要超越全能的上帝。
他說‘上帝隻不過提出了十項要求’。
” “我感覺多數英國人實際上都很擁護威爾遜和他的建議。
” 約翰尼點點頭:“歐洲國家的領導人也不好開口制止美國總統締造和平。
” 茉黛實在太想相信這一切了。
她告誡自己不要高興得太早了,以免随後太過失望。
侍者給他們送上瓦列斯卡鳎魚,朝約翰尼的背心投以暧昧的目光。
茉黛又轉而提起另一件讓她擔心的事。
“你有菲茨的消息嗎?”她的哥哥赴西伯利亞執行一項秘密行動,但他還是告訴了她,約翰尼會定期告訴她菲茨的消息。
“那個哥薩克首領很令人失望。
菲茨跟他簽訂了一項協議,我們在一段時間内向他提供資金,但他不過是個軍閥而已。
不過,菲茨繼續待在那裡,希望能鼓動俄國人推翻布爾什維克。
同時,列甯把他的政府從彼得格勒遷到了莫斯科,他覺得那裡更安全,不會被入侵。
” “如果布爾什維克被罷免,新政權會繼續跟德國打仗嗎?” “現實而言,不會。
”約翰尼抿了一口夏布利白葡萄酒,“但英國政府裡很多權貴人物讨厭布爾什維克。
” “為什麼?” “列甯的政權非常殘酷。
” “沙皇的政權也一樣,但丘吉爾從未計劃要推翻他。
” “實際上他們害怕布爾什維克在那兒獲得成功後,下一步就會蔓延到這兒來。
” “可是,如果可行的話,為什麼不行?” 約翰尼聳了聳肩:“不能指望你哥哥那樣的人也這樣想。
” “是的,”茉黛說,“我好奇他怎麼繼續他的使命。
” “我們到俄國了!”比利?威廉姆斯說。
他們的船已經靠岸,他能聽見碼頭工人的吆喝聲。
“我們他媽的到俄國來幹什麼?” “我們怎麼會到俄國呢?”湯米?格裡菲斯說,“俄國在東部。
而這幾個星期以來我們一直向西航行啊。
” “我們走過了半個地球,從另一面繞過來到這兒的。
” 湯米不相信,他斜靠在欄杆上,眼睛盯着岸上:“那些人看上去有點像中國佬。
” “但他們說的是俄語。
聽上去像馬夫别斯科夫,就是那個打牌騙了龐蒂兄弟,然後溜之大吉的家夥。
” 湯米仔細聽了聽:“是呀,你說得對。
真沒想到。
” “這一定是西伯利亞,”比利說,“難怪他媽的這麼冷。
” 幾分鐘後,他們得知他們來到了符拉迪沃斯托克。
阿伯羅溫同鄉隊走在鎮上并未引起多少人注意。
已經有成千上萬穿軍服的士兵來到這兒了。
他們大部分都是日本兵,但也有美國人、捷克人等等。
鎮上有一座繁忙的港口,有軌電車沿着寬闊的林蔭大道軋軋前行,還有不少時髦的旅館、劇院和數以百計的店鋪。
比利覺得這裡有點兒像加地夫,隻不過更冷一些。
他們到達軍營的時候,遇到由年長的倫敦人組成的一個營,他們是坐船從香港來這兒的。
比利心想,把這些怪老頭送到這麼遠的地方是有道理的。
可同鄉隊盡管因傷亡有所削弱,但他們一個個經驗豐富,敢打敢沖。
到底是誰在暗中操縱,把他們從法國撤出來,送到地球的另一邊來呢? 他很快就明白了真相。
晚餐後,旅長——一個面目英俊可親、顯然快要退役的男人告訴他們,菲茨赫伯特伯爵上校将要來講話。
格溫?埃文斯上尉——那位前百貨店的老闆——搬來一隻裝豬油罐頭的木箱,菲茨站到箱子上面,那條
約翰尼穿着一件新的淡紫色背心。
在吃砂鍋牛肉湯時,她問道:“難道戰争真的就要結束了嗎?” “人人都這樣認為,”約翰尼說,“今年以來,德國已經遭受七十萬人的傷亡。
他們再也撐不下去了。
” 茉黛難過地想,不知道沃爾特是否在這七十萬人中。
可能他已經死了,這念頭像冰冷的腫塊塞在她心口。
自從兩人在斯德哥爾摩度過田園詩般的第二次蜜月以後,她沒再得到過他的任何消息。
她猜測他沒有工作機會去中立國給她寫信。
更可怕的是可能他已經返回了前線,加入了德國軍隊最後決定成敗的進攻。
這樣可怕的想法就是現實。
很多女性失去了自己所愛的人,包括丈夫、兄弟、兒子或者未婚夫。
這四年中,人們每天都要經曆這樣的悲劇。
人們徹底心灰意冷,哀傷和不幸成了生活常态。
她把面前的湯盤推到旁邊:“有别的理由能指望和平?” “是的。
德國換上了一個新總理,他已經緻函威爾遜總統,提出以威爾遜著名的十四點計劃為基礎停戰。
” “這很有希望啊!威爾遜同意了?” “沒有。
他說,德國必須先從所有征服的領土上撤軍。
” “我們政府是怎麼考慮的?” “勞埃德?喬治暴跳如雷。
德國把美國人當作協約國裡的權威,威爾遜總統表現得似乎他們不用征求我們的意見就可以達成和平。
” “這很要緊嗎?” “是的。
我們的政府并不一定同意威爾遜的十四點。
” 茉黛點點頭:“我們估計會反對其中的第五點,關于殖民地人民在自己政府裡有發言權的部分。
” “正是如此。
這樣一來,羅得西亞、巴巴多斯和印度該怎麼辦?我們不能指望得到當地人的許可,再去教化他們。
美國人過于自由了。
我們堅決反對第二條,無論戰争或和平時期都保持公海自由。
英國的強大力量靠的是海軍。
如果我們不能堵住德國的海上貿易通道,也就不能把德國餓得最終屈服就範了。
” “法國人有什麼想法?” 約翰尼撇嘴笑了笑:“克列孟梭說,威爾遜想要超越全能的上帝。
他說‘上帝隻不過提出了十項要求’。
” “我感覺多數英國人實際上都很擁護威爾遜和他的建議。
” 約翰尼點點頭:“歐洲國家的領導人也不好開口制止美國總統締造和平。
” 茉黛實在太想相信這一切了。
她告誡自己不要高興得太早了,以免随後太過失望。
侍者給他們送上瓦列斯卡鳎魚,朝約翰尼的背心投以暧昧的目光。
茉黛又轉而提起另一件讓她擔心的事。
“你有菲茨的消息嗎?”她的哥哥赴西伯利亞執行一項秘密行動,但他還是告訴了她,約翰尼會定期告訴她菲茨的消息。
“那個哥薩克首領很令人失望。
菲茨跟他簽訂了一項協議,我們在一段時間内向他提供資金,但他不過是個軍閥而已。
不過,菲茨繼續待在那裡,希望能鼓動俄國人推翻布爾什維克。
同時,列甯把他的政府從彼得格勒遷到了莫斯科,他覺得那裡更安全,不會被入侵。
” “如果布爾什維克被罷免,新政權會繼續跟德國打仗嗎?” “現實而言,不會。
”約翰尼抿了一口夏布利白葡萄酒,“但英國政府裡很多權貴人物讨厭布爾什維克。
” “為什麼?” “列甯的政權非常殘酷。
” “沙皇的政權也一樣,但丘吉爾從未計劃要推翻他。
” “實際上他們害怕布爾什維克在那兒獲得成功後,下一步就會蔓延到這兒來。
” “可是,如果可行的話,為什麼不行?” 約翰尼聳了聳肩:“不能指望你哥哥那樣的人也這樣想。
” “是的,”茉黛說,“我好奇他怎麼繼續他的使命。
” “我們到俄國了!”比利?威廉姆斯說。
他們的船已經靠岸,他能聽見碼頭工人的吆喝聲。
“我們他媽的到俄國來幹什麼?” “我們怎麼會到俄國呢?”湯米?格裡菲斯說,“俄國在東部。
而這幾個星期以來我們一直向西航行啊。
” “我們走過了半個地球,從另一面繞過來到這兒的。
” 湯米不相信,他斜靠在欄杆上,眼睛盯着岸上:“那些人看上去有點像中國佬。
” “但他們說的是俄語。
聽上去像馬夫别斯科夫,就是那個打牌騙了龐蒂兄弟,然後溜之大吉的家夥。
” 湯米仔細聽了聽:“是呀,你說得對。
真沒想到。
” “這一定是西伯利亞,”比利說,“難怪他媽的這麼冷。
” 幾分鐘後,他們得知他們來到了符拉迪沃斯托克。
阿伯羅溫同鄉隊走在鎮上并未引起多少人注意。
已經有成千上萬穿軍服的士兵來到這兒了。
他們大部分都是日本兵,但也有美國人、捷克人等等。
鎮上有一座繁忙的港口,有軌電車沿着寬闊的林蔭大道軋軋前行,還有不少時髦的旅館、劇院和數以百計的店鋪。
比利覺得這裡有點兒像加地夫,隻不過更冷一些。
他們到達軍營的時候,遇到由年長的倫敦人組成的一個營,他們是坐船從香港來這兒的。
比利心想,把這些怪老頭送到這麼遠的地方是有道理的。
可同鄉隊盡管因傷亡有所削弱,但他們一個個經驗豐富,敢打敢沖。
到底是誰在暗中操縱,把他們從法國撤出來,送到地球的另一邊來呢? 他很快就明白了真相。
晚餐後,旅長——一個面目英俊可親、顯然快要退役的男人告訴他們,菲茨赫伯特伯爵上校将要來講話。
格溫?埃文斯上尉——那位前百貨店的老闆——搬來一隻裝豬油罐頭的木箱,菲茨站到箱子上面,那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