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關燈
小
中
大
弟的兒子擔當父親的角色,但他就要有自己的孩子了。
他本打算在孩子出生後随列甯的名字,但他們已經有了一個弗拉基米爾了。
懷孕這件事使得格雷戈裡在政治上成了強硬派。
他不得不考慮自己的孩子在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成長,他希望他的兒子擁有自由(出于某種理由,他相信會是一個男孩)。
他得确保俄國由人民當家做主,而不是被沙皇、中産階級議會或商人和将軍組成的聯盟主宰,他們會讓一切回到以前的樣子,隻是換了個新的僞裝而已。
列甯工作起來比任何人都努力,他花很長時間考慮一件事情,做出的決定總是正确的。
在過去,每次俄國“革命”除了一陣混亂之外毫無結果,格雷戈裡知道列甯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
臨時政府也清楚這一點,有迹象表明他們想把矛頭對準列甯。
右翼媒體指控他是德國間諜。
這種說法十分荒謬。
格雷戈裡戰前便加入了布爾什維克,屬于核心集團成員。
他正在打瞌睡,就聽見門廳裡傳來一陣腳步聲,随後響起了急切的敲門聲。
他連忙穿上褲子,大聲喊道:“怎麼回事?”弗拉基米爾被驚醒了,哭了起來。
外面是個男人的聲音:“格雷戈裡?謝爾蓋耶維奇在嗎?” “我在。
”格雷戈裡打開門,是伊薩克,“出了什麼事?” “他們發了逮捕令,要捉列甯、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
” 格雷戈裡感到害怕。
“我們得馬上通知他們!” “我弄到了一輛軍車,就在外面。
” “等我穿上靴子。
” 伊薩克走了。
卡捷琳娜抱起弗拉基米爾,哄着他。
格雷戈裡急急忙忙穿好衣服,吻了吻他們兩個,然後飛快跑下樓去。
他跳進車子,坐在伊薩克旁邊,說:“列甯最重要。
”政府要對付的就是他。
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也是堅定的革命者,但列甯是推動整個運動的引擎。
“我們先去通知他。
開車到他姐姐住的地方。
盡量開快點兒。
” 伊薩克把車開到最大速度。
汽車尖叫着拐了個彎,格雷戈裡牢牢抓緊把手。
等到車子直行時,他問道:“你是怎麼知道的?” “司法部的一個布爾什維克告訴我的。
” “逮捕令什麼時候簽署的?” “今天早上。
” “但願我們來得及。
”格雷戈裡生怕列甯已經被人逮捕。
沒有人像他那樣不屈不撓,意志堅決。
他讓布爾什維克成了一個主要的政黨。
如果沒有他,革命就可能退回到混亂和妥協之中。
伊薩克把車開到施羅卡雅大街,在一幢中産階級的住宅樓外面停下。
格雷戈裡跳下車,沖進樓裡,去敲葉利紮羅夫家的門。
列甯的姐姐安娜?葉利紮羅夫開了門。
她五十多歲,花白的頭發從正中分開。
格雷戈裡以前見過她,她在《真理報》工作。
“他在這兒嗎?”格雷戈裡問。
“在,怎麼,發生了什麼事?” 格雷戈裡懸着的心一下子放了下來。
他來得還不太晚。
他走進屋裡:“他們要逮捕他。
” 安娜砰的一聲關上門。
“瓦洛佳!”她叫着列甯的小名,“快過來!” 列甯出現了,身上是他常穿的那件破舊的深色外套,跟往常一樣戴了硬領,打着領帶。
格雷戈裡迅速說明了情況。
“我會馬上離開。
”列甯說。
安娜說:“你還不快去找個手提箱,裝點急用的東西……” “太冒險。
東西随後再送過來。
我會告訴你我在哪兒。
”他看了看格雷戈裡,“謝謝你的提醒,格雷戈裡?謝爾蓋耶維奇。
你有車嗎?” “有。
” 列甯沒再說話,徑直朝門廳走去。
格雷戈裡跟着他走到街上,匆忙打開車門:“他們也對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發出了逮捕令。
”列甯坐進了車裡。
“回公寓給他們打電話,”列甯說,“馬克有部電話,他知道他們在哪兒。
”他摔上車門,然後探身跟伊薩克說了句什麼。
伊薩克随即把車開走了。
列甯一直都是這樣。
他對所有人大聲發号施令,大家都乖乖服從,因為他總是有道理。
格雷戈裡很高興,就像一副重擔從肩膀上卸掉了。
他打量着街道兩頭。
對面的一幢樓裡走出一夥人來。
其中幾個穿着便裝,其他人穿的是軍官制服。
格雷戈裡吃驚地認出了米哈伊爾?平斯基。
秘密警察按理說已經被廢除,但平斯基這種人仍在以軍人的身份進行活動。
這些家夥一定是沖着列甯來的,但弄錯了房子,晚了一步。
格雷戈裡連忙跑進公寓。
葉利紮羅夫家的房門還開着,安娜和她的丈夫馬克待在屋裡,此外還有他們的養子戈拉和家裡的用人,一個名叫安紐施卡的鄉下女孩。
幾個人都十分吃驚。
格雷戈裡關上門。
“他安全離開了,”他說,“但警察就在外面。
我要馬上給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打個電話。
” 馬克說:“電話就在靠牆的桌上。
” 格雷戈裡猶豫了一下。
“這怎麼弄?”他從來沒用過電話。
“哦,對不起。
”馬克說着,拿起那東西,一頭對着自己的耳朵,另一頭貼近嘴巴,“我們也剛開始使用不久,用得多了就習慣了。
”他不耐煩地搖動頂端的彈簧杆,“喂,我要接線員。
”然後告訴對方幾個數字。
有人在外面砰砰敲門。
格雷戈裡把一根手指放在嘴唇上,示意其他人安靜。
安娜帶着安紐施卡和孩子去了裡屋。
馬克急急地對着電話說着。
格雷戈裡站在公寓門口。
外面的聲音說:“開門,否則我們就把門撞開!我們有搜查令!” 格雷戈裡沖着外面喊道:“等一下,等我把褲子穿上。
”警察經常去他住的樓房裡搜查,因此他知道怎麼拖延時間。
馬克又開始搖動彈簧杆,請人接通另一個号碼。
格雷戈裡喊道:“誰?誰在外面?” “警察!馬上開門!” “來了……我先去把狗鎖到廚房。
” “快點!” 格雷戈裡聽見馬克說:“告訴他趕緊藏起來。
警方現在就在我家門口。
”他把聽筒放回鈎子上,朝格雷戈裡點點頭。
格雷戈裡打開門,往後站了站。
平斯基走進屋子。
“列甯在哪兒?”他問道。
幾個軍官跟着他走進來。
格雷戈裡說:“這裡沒有叫那個名字的人。
” 平斯基盯着他。
“你在這兒幹什麼?”他說,“我早就知道你是個麻煩。
” 馬克上前一步,平靜地說:“請把搜查令給我看看。
” 平斯基很不情願地遞過來一張紙。
馬克看了一會兒,然後說:“叛國罪?這簡直荒謬透頂!” “列甯是德國特務,”平斯基說着,眯起眼睛看着馬克,“你是他的姐夫,對吧?” 馬克把那張紙還給他。
“你要找的人不在這裡。
”他說。
平斯基感覺出他說的是真話,顯得很氣憤:“這是搞的什麼名堂?他就住在這兒!” “列甯不在這兒。
”馬克重複道。
平斯基的臉漲得通紅。
“是不是有人警告他了?”他一把抓住格雷戈裡的前胸,“你來這兒幹什麼?” “我是彼得格勒蘇維埃成員,代表第一機槍團,如果你不想讓我的部隊造訪你們的總部,最好把手從我衣服上拿開。
” 平斯基放開他:“我們必須搜查一下。
” 電話桌旁邊有一隻書櫃。
平斯基一把将上面的幾本書推到地上。
他朝幾個軍官揮了揮手,指着公寓的裡面說:“給我徹底搜查一遍!” 沃爾特來到一個村莊,這塊地方是從俄國人手中奪下來的。
他給了一個農民一枚金币,換他身上的全套衣服,讓那個農民又驚又喜。
衣服包括一件髒兮兮的羊皮大衣、亞麻外罩、一條寬松的粗布褲子,以及一雙用山毛榉的韌皮編織的鞋子。
好在沃爾特用不着買他的内衣,這人什麼内衣都沒穿。
沃爾特用一把廚房用的剪刀修剪了一下頭發,也不再刮胡子,讓它慢慢留起來。
他在一個小鎮集市上買了一麻袋洋蔥,把裝有一萬盧布硬币和紙币的皮錢包藏在了洋蔥下面。
一天夜裡,他把手和臉用泥土弄髒,穿上農民的衣服,背着裝洋蔥的麻袋走進無人區,偷偷穿過俄國的前線,走到最近的一個火車站,買了一張三等車票。
他裝出一副惡狠狠的樣子,誰跟他說話他就罵罵咧咧,好像他們要偷他的洋蔥似的,也許他們的确想偷。
他帶着一把大刀,鏽迹斑斑但很鋒利,别在腰帶上很顯眼,另外,他還有一把從被俘的俄軍軍官那兒繳獲的莫辛-納甘手槍,藏在臭烘烘的大衣裡面。
有兩次碰到警察跟他說話,他就傻乎乎地咧開嘴笑笑,拿出一個洋蔥遞上去,這種賄賂讓人不齒,兩次警察都厭惡地哼了一聲走開了。
如果警察堅持要搜查麻袋的話,沃爾特就打算把他幹掉,但這種情況一直沒有出現。
他買的都是短途車票,每次坐三四站,因為一個農民不會去幾百公裡以外賣洋蔥。
他很緊張,也十分警覺。
他的僞裝很不可信。
隻要跟他多聊幾句,任何人都能發現他不是真正的俄國人。
如果被揭穿,做這件事的代價就是死刑。
一開始他很害怕,但這種感覺最終消失了,到了第二天他就無聊了起來。
沒有任何東西需要他費腦子,他不能讀書,這是明擺着的,他還盡量不去看張貼在車站上的時刻表,遇到布告之類的也隻是瞥一眼而已,因為大多農民都不識字。
随着一列列慢車咣當咣當搖晃着穿過無盡的俄國森林,他的思緒便進入了精心編織的白日夢裡,幻想着他跟茉黛戰後住的房子。
房子應該裝飾成現代風格,用木料裝飾,選擇中性色調,就像馮?德?赫爾巴德家的房子那樣,而不是他父母家那種沉重昏暗的樣子。
一切都要方便清潔和維護,特别是廚房和洗衣房,這樣他們可以少雇仆人。
還要有一架上好的鋼琴,應該是施坦威大鋼琴,因為他們都喜歡彈奏。
再買一兩幅引人注目的現代繪畫,奧地利表現主義的畫作就不錯,颠覆上一代人的标準,标新立異,讓人知道他們這對夫婦是崇尚進步的改革派。
他們要在寬敞明亮的卧室裡,赤裸躺在柔軟的床上,親吻,交談,做愛。
就這樣,他一路來到彼得格勒。
通過瑞典大使館一位激進社會主義人士的安排,布爾什維克會派人每天下午六點在彼得格勒的華沙站等一個小時,來接收沃爾特帶來的錢。
沃爾特中午抵達,趁機去城裡轉了轉,評估一下俄國人持續作戰的能力。
眼前的一切讓他震驚。
他剛出了火車站便遭到一群娼妓的圍追堵截,有男有女,有成人也有小孩。
他穿過一座運河橋,向北走了幾公裡進入市中心。
大部分商店都關着門,有些索性被廢棄了,窗戶都砸碎了,街面上一堆光閃閃的碎玻璃。
他看見不少醉鬼,目擊了兩起鬥毆。
偶爾有汽車或者馬車狂奔而至,人們四散而去讓開道路,車上的乘客躲在緊閉的窗簾後面。
人們大都很瘦,穿得破破爛爛,打着赤腳。
一切遠比柏林糟糕。
他看見不少士兵,有單個的,也有成群結隊的,紀律松懈——列隊步調參差不齊,崗位上的随便閑逛,軍服敞着,跟老百姓閑聊,顯然是喜歡幹什麼就幹什麼。
沃爾特再次證實了他造訪俄國前線得到的印象——這些人根本沒有心情去打仗。
他想這是件好事。
沒有人跟他搭話,警察也不理他。
他不過是這座分崩離析的城市中又一個疲于奔命的褴褛身影。
六點鐘的時候,他滿懷希望回到車站,立刻看見了跟他接頭的人,是一位中士,他的步槍槍筒上系着一塊紅頭巾。
在介紹自己之前,沃爾特仔細打量他。
這人威風凜凜,雖然個子算不上高大,但長着一副寬闊的肩膀,十分結實。
他的右耳不見了,門牙缺了一顆,左手也少了一根無名指。
他像個老兵那樣耐心等待着,但那雙藍眼睛敏銳地觀察着周圍的一切,很難相信有什麼能逃過他的監控。
沃爾特本
他本打算在孩子出生後随列甯的名字,但他們已經有了一個弗拉基米爾了。
懷孕這件事使得格雷戈裡在政治上成了強硬派。
他不得不考慮自己的孩子在一個什麼樣的國家成長,他希望他的兒子擁有自由(出于某種理由,他相信會是一個男孩)。
他得确保俄國由人民當家做主,而不是被沙皇、中産階級議會或商人和将軍組成的聯盟主宰,他們會讓一切回到以前的樣子,隻是換了個新的僞裝而已。
列甯工作起來比任何人都努力,他花很長時間考慮一件事情,做出的決定總是正确的。
在過去,每次俄國“革命”除了一陣混亂之外毫無結果,格雷戈裡知道列甯不會讓這種情況發生。
臨時政府也清楚這一點,有迹象表明他們想把矛頭對準列甯。
右翼媒體指控他是德國間諜。
這種說法十分荒謬。
格雷戈裡戰前便加入了布爾什維克,屬于核心集團成員。
他正在打瞌睡,就聽見門廳裡傳來一陣腳步聲,随後響起了急切的敲門聲。
他連忙穿上褲子,大聲喊道:“怎麼回事?”弗拉基米爾被驚醒了,哭了起來。
外面是個男人的聲音:“格雷戈裡?謝爾蓋耶維奇在嗎?” “我在。
”格雷戈裡打開門,是伊薩克,“出了什麼事?” “他們發了逮捕令,要捉列甯、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
” 格雷戈裡感到害怕。
“我們得馬上通知他們!” “我弄到了一輛軍車,就在外面。
” “等我穿上靴子。
” 伊薩克走了。
卡捷琳娜抱起弗拉基米爾,哄着他。
格雷戈裡急急忙忙穿好衣服,吻了吻他們兩個,然後飛快跑下樓去。
他跳進車子,坐在伊薩克旁邊,說:“列甯最重要。
”政府要對付的就是他。
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也是堅定的革命者,但列甯是推動整個運動的引擎。
“我們先去通知他。
開車到他姐姐住的地方。
盡量開快點兒。
” 伊薩克把車開到最大速度。
汽車尖叫着拐了個彎,格雷戈裡牢牢抓緊把手。
等到車子直行時,他問道:“你是怎麼知道的?” “司法部的一個布爾什維克告訴我的。
” “逮捕令什麼時候簽署的?” “今天早上。
” “但願我們來得及。
”格雷戈裡生怕列甯已經被人逮捕。
沒有人像他那樣不屈不撓,意志堅決。
他讓布爾什維克成了一個主要的政黨。
如果沒有他,革命就可能退回到混亂和妥協之中。
伊薩克把車開到施羅卡雅大街,在一幢中産階級的住宅樓外面停下。
格雷戈裡跳下車,沖進樓裡,去敲葉利紮羅夫家的門。
列甯的姐姐安娜?葉利紮羅夫開了門。
她五十多歲,花白的頭發從正中分開。
格雷戈裡以前見過她,她在《真理報》工作。
“他在這兒嗎?”格雷戈裡問。
“在,怎麼,發生了什麼事?” 格雷戈裡懸着的心一下子放了下來。
他來得還不太晚。
他走進屋裡:“他們要逮捕他。
” 安娜砰的一聲關上門。
“瓦洛佳!”她叫着列甯的小名,“快過來!” 列甯出現了,身上是他常穿的那件破舊的深色外套,跟往常一樣戴了硬領,打着領帶。
格雷戈裡迅速說明了情況。
“我會馬上離開。
”列甯說。
安娜說:“你還不快去找個手提箱,裝點急用的東西……” “太冒險。
東西随後再送過來。
我會告訴你我在哪兒。
”他看了看格雷戈裡,“謝謝你的提醒,格雷戈裡?謝爾蓋耶維奇。
你有車嗎?” “有。
” 列甯沒再說話,徑直朝門廳走去。
格雷戈裡跟着他走到街上,匆忙打開車門:“他們也對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發出了逮捕令。
”列甯坐進了車裡。
“回公寓給他們打電話,”列甯說,“馬克有部電話,他知道他們在哪兒。
”他摔上車門,然後探身跟伊薩克說了句什麼。
伊薩克随即把車開走了。
列甯一直都是這樣。
他對所有人大聲發号施令,大家都乖乖服從,因為他總是有道理。
格雷戈裡很高興,就像一副重擔從肩膀上卸掉了。
他打量着街道兩頭。
對面的一幢樓裡走出一夥人來。
其中幾個穿着便裝,其他人穿的是軍官制服。
格雷戈裡吃驚地認出了米哈伊爾?平斯基。
秘密警察按理說已經被廢除,但平斯基這種人仍在以軍人的身份進行活動。
這些家夥一定是沖着列甯來的,但弄錯了房子,晚了一步。
格雷戈裡連忙跑進公寓。
葉利紮羅夫家的房門還開着,安娜和她的丈夫馬克待在屋裡,此外還有他們的養子戈拉和家裡的用人,一個名叫安紐施卡的鄉下女孩。
幾個人都十分吃驚。
格雷戈裡關上門。
“他安全離開了,”他說,“但警察就在外面。
我要馬上給季諾維也夫和加米涅夫打個電話。
” 馬克說:“電話就在靠牆的桌上。
” 格雷戈裡猶豫了一下。
“這怎麼弄?”他從來沒用過電話。
“哦,對不起。
”馬克說着,拿起那東西,一頭對着自己的耳朵,另一頭貼近嘴巴,“我們也剛開始使用不久,用得多了就習慣了。
”他不耐煩地搖動頂端的彈簧杆,“喂,我要接線員。
”然後告訴對方幾個數字。
有人在外面砰砰敲門。
格雷戈裡把一根手指放在嘴唇上,示意其他人安靜。
安娜帶着安紐施卡和孩子去了裡屋。
馬克急急地對着電話說着。
格雷戈裡站在公寓門口。
外面的聲音說:“開門,否則我們就把門撞開!我們有搜查令!” 格雷戈裡沖着外面喊道:“等一下,等我把褲子穿上。
”警察經常去他住的樓房裡搜查,因此他知道怎麼拖延時間。
馬克又開始搖動彈簧杆,請人接通另一個号碼。
格雷戈裡喊道:“誰?誰在外面?” “警察!馬上開門!” “來了……我先去把狗鎖到廚房。
” “快點!” 格雷戈裡聽見馬克說:“告訴他趕緊藏起來。
警方現在就在我家門口。
”他把聽筒放回鈎子上,朝格雷戈裡點點頭。
格雷戈裡打開門,往後站了站。
平斯基走進屋子。
“列甯在哪兒?”他問道。
幾個軍官跟着他走進來。
格雷戈裡說:“這裡沒有叫那個名字的人。
” 平斯基盯着他。
“你在這兒幹什麼?”他說,“我早就知道你是個麻煩。
” 馬克上前一步,平靜地說:“請把搜查令給我看看。
” 平斯基很不情願地遞過來一張紙。
馬克看了一會兒,然後說:“叛國罪?這簡直荒謬透頂!” “列甯是德國特務,”平斯基說着,眯起眼睛看着馬克,“你是他的姐夫,對吧?” 馬克把那張紙還給他。
“你要找的人不在這裡。
”他說。
平斯基感覺出他說的是真話,顯得很氣憤:“這是搞的什麼名堂?他就住在這兒!” “列甯不在這兒。
”馬克重複道。
平斯基的臉漲得通紅。
“是不是有人警告他了?”他一把抓住格雷戈裡的前胸,“你來這兒幹什麼?” “我是彼得格勒蘇維埃成員,代表第一機槍團,如果你不想讓我的部隊造訪你們的總部,最好把手從我衣服上拿開。
” 平斯基放開他:“我們必須搜查一下。
” 電話桌旁邊有一隻書櫃。
平斯基一把将上面的幾本書推到地上。
他朝幾個軍官揮了揮手,指着公寓的裡面說:“給我徹底搜查一遍!” 沃爾特來到一個村莊,這塊地方是從俄國人手中奪下來的。
他給了一個農民一枚金币,換他身上的全套衣服,讓那個農民又驚又喜。
衣服包括一件髒兮兮的羊皮大衣、亞麻外罩、一條寬松的粗布褲子,以及一雙用山毛榉的韌皮編織的鞋子。
好在沃爾特用不着買他的内衣,這人什麼内衣都沒穿。
沃爾特用一把廚房用的剪刀修剪了一下頭發,也不再刮胡子,讓它慢慢留起來。
他在一個小鎮集市上買了一麻袋洋蔥,把裝有一萬盧布硬币和紙币的皮錢包藏在了洋蔥下面。
一天夜裡,他把手和臉用泥土弄髒,穿上農民的衣服,背着裝洋蔥的麻袋走進無人區,偷偷穿過俄國的前線,走到最近的一個火車站,買了一張三等車票。
他裝出一副惡狠狠的樣子,誰跟他說話他就罵罵咧咧,好像他們要偷他的洋蔥似的,也許他們的确想偷。
他帶着一把大刀,鏽迹斑斑但很鋒利,别在腰帶上很顯眼,另外,他還有一把從被俘的俄軍軍官那兒繳獲的莫辛-納甘手槍,藏在臭烘烘的大衣裡面。
有兩次碰到警察跟他說話,他就傻乎乎地咧開嘴笑笑,拿出一個洋蔥遞上去,這種賄賂讓人不齒,兩次警察都厭惡地哼了一聲走開了。
如果警察堅持要搜查麻袋的話,沃爾特就打算把他幹掉,但這種情況一直沒有出現。
他買的都是短途車票,每次坐三四站,因為一個農民不會去幾百公裡以外賣洋蔥。
他很緊張,也十分警覺。
他的僞裝很不可信。
隻要跟他多聊幾句,任何人都能發現他不是真正的俄國人。
如果被揭穿,做這件事的代價就是死刑。
一開始他很害怕,但這種感覺最終消失了,到了第二天他就無聊了起來。
沒有任何東西需要他費腦子,他不能讀書,這是明擺着的,他還盡量不去看張貼在車站上的時刻表,遇到布告之類的也隻是瞥一眼而已,因為大多農民都不識字。
随着一列列慢車咣當咣當搖晃着穿過無盡的俄國森林,他的思緒便進入了精心編織的白日夢裡,幻想着他跟茉黛戰後住的房子。
房子應該裝飾成現代風格,用木料裝飾,選擇中性色調,就像馮?德?赫爾巴德家的房子那樣,而不是他父母家那種沉重昏暗的樣子。
一切都要方便清潔和維護,特别是廚房和洗衣房,這樣他們可以少雇仆人。
還要有一架上好的鋼琴,應該是施坦威大鋼琴,因為他們都喜歡彈奏。
再買一兩幅引人注目的現代繪畫,奧地利表現主義的畫作就不錯,颠覆上一代人的标準,标新立異,讓人知道他們這對夫婦是崇尚進步的改革派。
他們要在寬敞明亮的卧室裡,赤裸躺在柔軟的床上,親吻,交談,做愛。
就這樣,他一路來到彼得格勒。
通過瑞典大使館一位激進社會主義人士的安排,布爾什維克會派人每天下午六點在彼得格勒的華沙站等一個小時,來接收沃爾特帶來的錢。
沃爾特中午抵達,趁機去城裡轉了轉,評估一下俄國人持續作戰的能力。
眼前的一切讓他震驚。
他剛出了火車站便遭到一群娼妓的圍追堵截,有男有女,有成人也有小孩。
他穿過一座運河橋,向北走了幾公裡進入市中心。
大部分商店都關着門,有些索性被廢棄了,窗戶都砸碎了,街面上一堆光閃閃的碎玻璃。
他看見不少醉鬼,目擊了兩起鬥毆。
偶爾有汽車或者馬車狂奔而至,人們四散而去讓開道路,車上的乘客躲在緊閉的窗簾後面。
人們大都很瘦,穿得破破爛爛,打着赤腳。
一切遠比柏林糟糕。
他看見不少士兵,有單個的,也有成群結隊的,紀律松懈——列隊步調參差不齊,崗位上的随便閑逛,軍服敞着,跟老百姓閑聊,顯然是喜歡幹什麼就幹什麼。
沃爾特再次證實了他造訪俄國前線得到的印象——這些人根本沒有心情去打仗。
他想這是件好事。
沒有人跟他搭話,警察也不理他。
他不過是這座分崩離析的城市中又一個疲于奔命的褴褛身影。
六點鐘的時候,他滿懷希望回到車站,立刻看見了跟他接頭的人,是一位中士,他的步槍槍筒上系着一塊紅頭巾。
在介紹自己之前,沃爾特仔細打量他。
這人威風凜凜,雖然個子算不上高大,但長着一副寬闊的肩膀,十分結實。
他的右耳不見了,門牙缺了一顆,左手也少了一根無名指。
他像個老兵那樣耐心等待着,但那雙藍眼睛敏銳地觀察着周圍的一切,很難相信有什麼能逃過他的監控。
沃爾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