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關燈
小
中
大
階級的婦女利益而鬥争。
她的政治生涯也就結束了。
她會跟伯尼和米爾德裡德失去聯系,就連跟茉黛見面都會覺得尴尬。
可是她又算什麼,要從生活中得到這麼多東西?她不過是小小的艾瑟爾?威廉姆斯,生在一個礦工的小窩棚裡!她怎麼可以對一生的安逸日子嗤之以鼻?“你應該這麼幸運。
”她對自己說,這也是伯尼常說的一句話。
還有勞埃德。
他應該有個家庭教師,以後,菲茨會付錢讓他去一所貴族學校上學。
他會和上流社會的人一起長大,過上特權階級的生活。
難道艾瑟爾有權拒絕讓他得到這一切? 她還沒有想出答案,等到她坐在跟茉黛共用的辦公室,打開報紙的時候,得知了另一個驚人的消息。
12月12日,德國總理特奧巴登?馮?貝特曼?霍爾維格提出與協約國進行和平談判。
艾瑟爾高興極了。
和平!是真的嗎?比利可以回家了嗎? 法國總理立刻将這一舉措形容為一種詭計,俄國外交部長指稱德國作出“虛僞的建議”,但艾瑟爾覺得英國的反應才是最重要的。
勞埃德?喬治并未作出任何形式的公開演講,推說他正在患喉疾。
12月的倫敦,大半人口都在感冒咳嗽,但艾瑟爾猜測勞埃德?喬治不過是需要考慮的時間。
她覺得這是個好兆頭。
要是拒絕的話就會立即作出回應,其他任何情況都有希望。
他至少是在考慮和平方案,她樂觀地想。
與此同時,威爾遜總統将美國的砝碼押在了和平這一邊。
他建議,談判的第一步是交戰各方陳述自己的目的——他們要靠作戰實現何種企圖。
“那會讓各方都尴尬,”當天晚上伯尼?萊克維茲說,“他們已經忘了因為什麼開戰的。
一直在打,隻是因為都想獲勝。
” 艾瑟爾想起戴?潑尼斯太太談論罷工時說,這些人,一旦他們開始鬥争,就隻想赢。
不管付出什麼代價都不會放棄。
她想,如果有個女首相的話,不知她會對和平建議作出何種反應。
不過,幾天之後她便發現伯尼的話說得很準。
威爾遜總統的建議遭遇了奇怪的沉默。
沒有任何國家立刻回應。
這讓艾瑟爾更加憤怒。
如果他們連為什麼打仗都不知道,怎麼還能讓戰争繼續下去呢? 周末,伯尼組織了一次公開會議,讨論德國的動議。
開會那天早上,艾瑟爾醒來時發現她的弟弟穿着卡其軍服就站在她床邊。
“比利!”她叫了起來,“你還活着!” “我有一個星期的假,”他說,“起床了,懶豬。
” 她跳起來,把晨衣套在睡袍外面,擁抱了他。
“哎呀,比利,見到你太高興了。
”她注意到了他袖子上的橫條,“你現在是中士了?” “哎。
” “你是怎麼進屋的?” “米爾德裡德給我開的門。
實際上,我昨晚就在這兒了。
” “你在哪兒睡的?” 他有些不好意思:“樓上。
” 艾瑟爾笑了笑:“真有你的。
” “我很喜歡她,艾絲。
” “我也喜歡她,”艾瑟爾說,“米爾德裡德是個好姑娘。
你要跟她結婚嗎?” “是啊,如果打完仗我還活着的話。
” “你不在乎年齡差别?” “她才二十三,歲數也不大,又沒過三十歲。
” “還有孩子呢?” 比利聳聳肩:“孩子都挺好的,就算不是我的,為了她我也能接受。
” “你真的愛她。
” “這沒什麼難的。
” “她正在做點兒小生意,你看見她房裡那些帽子了吧。
” “嗯。
進展也很順利,她說的。
” “很好。
她是個勤奮的人。
湯米跟你在一起嗎?” “他跟我一道坐船回來的,不過他坐火車去阿伯羅溫了。
” 勞埃德醒了,看見屋子裡來了個陌生人,哭了起來。
艾瑟爾抱起他,讓他安靜了下來。
“去廚房吧,”她對比利說,“我來準備點兒早餐。
” 比利坐下來讀報,她在一邊煮粥。
過了一會兒他說:“真是見鬼。
” “怎麼啦?” “那個該死的菲茨赫伯特開始胡扯了。
”他看了一眼勞埃德,就好像小寶寶聽到如此奚落他的父親會不高興似的。
艾瑟爾在他身後瞧了一眼報紙,看見上面寫着: 和平,一個戰士的請求—— “不要現在放棄我們!” 受傷的伯爵發出呼籲 針對德國總理目前提出的和平談判建議,昨天在上議院有人做了一番動人的演講。
演講者是菲茨赫伯特伯爵,威爾士步槍團的一位少校,他在索姆河戰役中受傷,目前正在倫敦休養。
菲茨赫伯特伯爵說,與德國進行和談,對所有為戰争獻出生命的人是一種背叛。
“倘若你們現在不放棄我們,我們必将打赢戰争,最後獲得全面的勝利。
”他說。
伯爵身着軍裝,一隻眼睛上戴着眼罩,手上拄着拐杖,在辯論室裡十分惹人注目。
全場鴉雀無聲聽着他的發言,他坐下時獲得了齊聲喝彩。
下面還有不少類似的叙述。
艾瑟爾一時驚呆了。
他這樣煽情是為了嘩衆取寵,而且十分有效。
菲茨通常不戴眼罩,這次是特意為了營造效果。
他的演講會讓很多人産生偏見,從而反對和平計劃。
她跟比利吃了早餐,随後為勞埃德和自己穿好衣服出了門。
比利打算這一天都跟米爾德裡德待在一起,但他答應晚上去參加會議。
艾瑟爾來到《軍人之妻》辦公室時,發現所有的報紙都刊載了菲茨的演講。
有幾份報紙還把它刊登在頭版頭條。
報紙的立場各不相同,但都一緻認為他發出了有力的一擊。
“怎麼會有人反對單純的和平讨論?”她對茉黛說。
“你可以自己問問他,”茉黛說,“我邀請他今晚來參加會議,他接受了。
” 艾瑟爾吓了一跳:“他會受到熱情接待的!” “但願如此。
” 兩個女人忙了一整天,準備發行一份特刊,頭版标題是《和平的小風險》。
茉黛喜歡這種諷刺腔調,但艾瑟爾覺得太隐晦了。
時近傍晚,艾瑟爾從托兒所接回勞埃德,帶他回家,喂飽後讓他上床。
随後,她讓不參加政治集會的米爾德裡德照看孩子。
艾瑟爾趕到卡爾瓦利福音館的時候,其他人也陸續抵達,屋子裡很快便座無虛席,隻剩站着的地方了。
聽衆裡有很多穿着軍裝的士兵和水手。
伯尼主持會議。
他以自己的一番發言開場,但他不擅演說,雖然很短仍不免顯得沉悶。
然後他請上第一位演講人,一位來自牛津大學的哲學家。
艾瑟爾比這位哲學家更了解和平的論辯,在他發言的時候,她審視着講台上兩個追求她的男人。
菲茨是幾百年财富和文化的産物。
與往常一樣,他打扮得漂亮得體,頭發經過精心梳剪,雙手白皙,指甲幹幹淨淨。
伯尼是受迫害的流浪部族,隻有憑借比折磨他的人更加聰明的頭腦才幸存下來。
他穿着僅有的一件暗灰色斜紋羊毛厚外套。
艾瑟爾從未見過他穿别的衣服,如果天氣熱,他就把外套脫掉。
台下的人靜靜地聽着。
勞工運動在和平問題上有分歧。
1914年8月3日,拉姆齊?麥克唐納在議會上發言反戰,兩天後宣戰時,他便辭去了工黨領袖的職務,從那以後,黨内的國會議員便開始支持戰争,跟他們的大部分選民一樣。
不過,工黨的支持者往往是工人階級中最不穩定的一類人。
還有少數人強烈支持和平倡議。
一開始,菲茨先談英國傲人的傳統。
他說,數百年來英國一直維持着歐洲的力量平衡,通常與勢力較為薄弱的國家站在一起,确保沒有任何國家淩駕他國之上。
“德國總理沒有提到和平解決的任何條件,但任何讨論必須從目前的勢态出發,”他說,“現在就談和平意味着法國蒙羞,領土被強占,比利時成了一個附屬國。
德國便純粹靠軍事力量主宰了這塊大陸。
我們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
我們必須戰鬥到最後勝利。
” 讨論開始後,伯尼說:“菲茨赫伯特伯爵是純粹以個人身份,而不是以一位軍官的角色參加會議的。
他向我承諾,聽衆中的現役士兵不會因為自己說的任何話受到紀律處分。
事實上,我們也隻能在這個基礎上邀請伯爵出席會議。
” 伯尼自己提出了第一個問題。
像往常一樣,這問題問得很好。
“如果法國蒙羞,失去了領土,那麼,根據你的分析,這将動搖歐洲的穩定,菲茨赫伯特伯爵?” 菲茨點點頭。
“然而如果德國蒙羞,失去阿爾薩斯和洛林的領土——它無疑會失去這些,就會讓歐洲變得穩定?” 菲茨一下子被問住了,艾瑟爾看得出來。
他沒想到在東區會遇到如此強烈的反對意見,一時不知如何處理。
他在智力上不是伯尼的對手。
她為他感到有些難過。
“兩者有什麼區别呢?”伯尼最後說。
聽衆中的和平派低聲贊同着。
菲茨迅速恢複過來。
“當然有區别,”他說,“德國是侵略者,是野蠻的軍國主義者,他們行徑殘忍,如果我們現在進行和談,等于獎賞這種行為,鼓勵他們以後也采取同樣的方式!” 這些話引發了聽衆中另一派人的歡呼,菲茨的面子保住了,但艾瑟爾覺得論辯有些無力,這時茉黛直接站起來說道:“戰争的爆發是不是某一個國家的錯?”她說,“指責德國已經成了一種習慣做法,我們那些宣揚軍國主義的報紙也大肆鼓勵這類神話。
我們記得德國入侵比利時,談論起來似乎發生得毫無緣由。
我們忘記了六百萬俄國軍隊在德國邊境展開動員。
我們忘記了法國拒絕宣布中立。
”有幾個人發出噓聲。
艾瑟爾不屑地想:當你告訴别人他們頭腦簡單,就别想着得到喝彩。
“我不是說德國無辜!”茉黛抗議道,“我是說沒有一個國家是無辜的。
我是說我們是不是在為争取歐洲的穩定而戰,或者為了比利時伸張正義、為了懲罰德國軍國主義而戰。
我們發動戰争是因為我們太過傲慢,不敢承認我們犯了一個錯誤!” 一個穿軍服的士兵站了出來,是比利。
艾瑟爾感到很自豪。
“我參加了索姆河戰役,”他開始說,聽衆們一下子安靜下來,“我想告訴你們,為什麼我們在那兒損失了那麼多人。
”艾瑟爾仿佛聽見了父親那強有力的嗓音和沉穩的自信,她意識到比利完全可以成為一位了不起的布道者。
“我們的軍官告訴我們,”他伸出一根指頭指着
她的政治生涯也就結束了。
她會跟伯尼和米爾德裡德失去聯系,就連跟茉黛見面都會覺得尴尬。
可是她又算什麼,要從生活中得到這麼多東西?她不過是小小的艾瑟爾?威廉姆斯,生在一個礦工的小窩棚裡!她怎麼可以對一生的安逸日子嗤之以鼻?“你應該這麼幸運。
”她對自己說,這也是伯尼常說的一句話。
還有勞埃德。
他應該有個家庭教師,以後,菲茨會付錢讓他去一所貴族學校上學。
他會和上流社會的人一起長大,過上特權階級的生活。
難道艾瑟爾有權拒絕讓他得到這一切? 她還沒有想出答案,等到她坐在跟茉黛共用的辦公室,打開報紙的時候,得知了另一個驚人的消息。
12月12日,德國總理特奧巴登?馮?貝特曼?霍爾維格提出與協約國進行和平談判。
艾瑟爾高興極了。
和平!是真的嗎?比利可以回家了嗎? 法國總理立刻将這一舉措形容為一種詭計,俄國外交部長指稱德國作出“虛僞的建議”,但艾瑟爾覺得英國的反應才是最重要的。
勞埃德?喬治并未作出任何形式的公開演講,推說他正在患喉疾。
12月的倫敦,大半人口都在感冒咳嗽,但艾瑟爾猜測勞埃德?喬治不過是需要考慮的時間。
她覺得這是個好兆頭。
要是拒絕的話就會立即作出回應,其他任何情況都有希望。
他至少是在考慮和平方案,她樂觀地想。
與此同時,威爾遜總統将美國的砝碼押在了和平這一邊。
他建議,談判的第一步是交戰各方陳述自己的目的——他們要靠作戰實現何種企圖。
“那會讓各方都尴尬,”當天晚上伯尼?萊克維茲說,“他們已經忘了因為什麼開戰的。
一直在打,隻是因為都想獲勝。
” 艾瑟爾想起戴?潑尼斯太太談論罷工時說,這些人,一旦他們開始鬥争,就隻想赢。
不管付出什麼代價都不會放棄。
她想,如果有個女首相的話,不知她會對和平建議作出何種反應。
不過,幾天之後她便發現伯尼的話說得很準。
威爾遜總統的建議遭遇了奇怪的沉默。
沒有任何國家立刻回應。
這讓艾瑟爾更加憤怒。
如果他們連為什麼打仗都不知道,怎麼還能讓戰争繼續下去呢? 周末,伯尼組織了一次公開會議,讨論德國的動議。
開會那天早上,艾瑟爾醒來時發現她的弟弟穿着卡其軍服就站在她床邊。
“比利!”她叫了起來,“你還活着!” “我有一個星期的假,”他說,“起床了,懶豬。
” 她跳起來,把晨衣套在睡袍外面,擁抱了他。
“哎呀,比利,見到你太高興了。
”她注意到了他袖子上的橫條,“你現在是中士了?” “哎。
” “你是怎麼進屋的?” “米爾德裡德給我開的門。
實際上,我昨晚就在這兒了。
” “你在哪兒睡的?” 他有些不好意思:“樓上。
” 艾瑟爾笑了笑:“真有你的。
” “我很喜歡她,艾絲。
” “我也喜歡她,”艾瑟爾說,“米爾德裡德是個好姑娘。
你要跟她結婚嗎?” “是啊,如果打完仗我還活着的話。
” “你不在乎年齡差别?” “她才二十三,歲數也不大,又沒過三十歲。
” “還有孩子呢?” 比利聳聳肩:“孩子都挺好的,就算不是我的,為了她我也能接受。
” “你真的愛她。
” “這沒什麼難的。
” “她正在做點兒小生意,你看見她房裡那些帽子了吧。
” “嗯。
進展也很順利,她說的。
” “很好。
她是個勤奮的人。
湯米跟你在一起嗎?” “他跟我一道坐船回來的,不過他坐火車去阿伯羅溫了。
” 勞埃德醒了,看見屋子裡來了個陌生人,哭了起來。
艾瑟爾抱起他,讓他安靜了下來。
“去廚房吧,”她對比利說,“我來準備點兒早餐。
” 比利坐下來讀報,她在一邊煮粥。
過了一會兒他說:“真是見鬼。
” “怎麼啦?” “那個該死的菲茨赫伯特開始胡扯了。
”他看了一眼勞埃德,就好像小寶寶聽到如此奚落他的父親會不高興似的。
艾瑟爾在他身後瞧了一眼報紙,看見上面寫着: 和平,一個戰士的請求—— “不要現在放棄我們!” 受傷的伯爵發出呼籲 針對德國總理目前提出的和平談判建議,昨天在上議院有人做了一番動人的演講。
演講者是菲茨赫伯特伯爵,威爾士步槍團的一位少校,他在索姆河戰役中受傷,目前正在倫敦休養。
菲茨赫伯特伯爵說,與德國進行和談,對所有為戰争獻出生命的人是一種背叛。
“倘若你們現在不放棄我們,我們必将打赢戰争,最後獲得全面的勝利。
”他說。
伯爵身着軍裝,一隻眼睛上戴着眼罩,手上拄着拐杖,在辯論室裡十分惹人注目。
全場鴉雀無聲聽着他的發言,他坐下時獲得了齊聲喝彩。
下面還有不少類似的叙述。
艾瑟爾一時驚呆了。
他這樣煽情是為了嘩衆取寵,而且十分有效。
菲茨通常不戴眼罩,這次是特意為了營造效果。
他的演講會讓很多人産生偏見,從而反對和平計劃。
她跟比利吃了早餐,随後為勞埃德和自己穿好衣服出了門。
比利打算這一天都跟米爾德裡德待在一起,但他答應晚上去參加會議。
艾瑟爾來到《軍人之妻》辦公室時,發現所有的報紙都刊載了菲茨的演講。
有幾份報紙還把它刊登在頭版頭條。
報紙的立場各不相同,但都一緻認為他發出了有力的一擊。
“怎麼會有人反對單純的和平讨論?”她對茉黛說。
“你可以自己問問他,”茉黛說,“我邀請他今晚來參加會議,他接受了。
” 艾瑟爾吓了一跳:“他會受到熱情接待的!” “但願如此。
” 兩個女人忙了一整天,準備發行一份特刊,頭版标題是《和平的小風險》。
茉黛喜歡這種諷刺腔調,但艾瑟爾覺得太隐晦了。
時近傍晚,艾瑟爾從托兒所接回勞埃德,帶他回家,喂飽後讓他上床。
随後,她讓不參加政治集會的米爾德裡德照看孩子。
艾瑟爾趕到卡爾瓦利福音館的時候,其他人也陸續抵達,屋子裡很快便座無虛席,隻剩站着的地方了。
聽衆裡有很多穿着軍裝的士兵和水手。
伯尼主持會議。
他以自己的一番發言開場,但他不擅演說,雖然很短仍不免顯得沉悶。
然後他請上第一位演講人,一位來自牛津大學的哲學家。
艾瑟爾比這位哲學家更了解和平的論辯,在他發言的時候,她審視着講台上兩個追求她的男人。
菲茨是幾百年财富和文化的産物。
與往常一樣,他打扮得漂亮得體,頭發經過精心梳剪,雙手白皙,指甲幹幹淨淨。
伯尼是受迫害的流浪部族,隻有憑借比折磨他的人更加聰明的頭腦才幸存下來。
他穿着僅有的一件暗灰色斜紋羊毛厚外套。
艾瑟爾從未見過他穿别的衣服,如果天氣熱,他就把外套脫掉。
台下的人靜靜地聽着。
勞工運動在和平問題上有分歧。
1914年8月3日,拉姆齊?麥克唐納在議會上發言反戰,兩天後宣戰時,他便辭去了工黨領袖的職務,從那以後,黨内的國會議員便開始支持戰争,跟他們的大部分選民一樣。
不過,工黨的支持者往往是工人階級中最不穩定的一類人。
還有少數人強烈支持和平倡議。
一開始,菲茨先談英國傲人的傳統。
他說,數百年來英國一直維持着歐洲的力量平衡,通常與勢力較為薄弱的國家站在一起,确保沒有任何國家淩駕他國之上。
“德國總理沒有提到和平解決的任何條件,但任何讨論必須從目前的勢态出發,”他說,“現在就談和平意味着法國蒙羞,領土被強占,比利時成了一個附屬國。
德國便純粹靠軍事力量主宰了這塊大陸。
我們不能讓這種事情發生。
我們必須戰鬥到最後勝利。
” 讨論開始後,伯尼說:“菲茨赫伯特伯爵是純粹以個人身份,而不是以一位軍官的角色參加會議的。
他向我承諾,聽衆中的現役士兵不會因為自己說的任何話受到紀律處分。
事實上,我們也隻能在這個基礎上邀請伯爵出席會議。
” 伯尼自己提出了第一個問題。
像往常一樣,這問題問得很好。
“如果法國蒙羞,失去了領土,那麼,根據你的分析,這将動搖歐洲的穩定,菲茨赫伯特伯爵?” 菲茨點點頭。
“然而如果德國蒙羞,失去阿爾薩斯和洛林的領土——它無疑會失去這些,就會讓歐洲變得穩定?” 菲茨一下子被問住了,艾瑟爾看得出來。
他沒想到在東區會遇到如此強烈的反對意見,一時不知如何處理。
他在智力上不是伯尼的對手。
她為他感到有些難過。
“兩者有什麼區别呢?”伯尼最後說。
聽衆中的和平派低聲贊同着。
菲茨迅速恢複過來。
“當然有區别,”他說,“德國是侵略者,是野蠻的軍國主義者,他們行徑殘忍,如果我們現在進行和談,等于獎賞這種行為,鼓勵他們以後也采取同樣的方式!” 這些話引發了聽衆中另一派人的歡呼,菲茨的面子保住了,但艾瑟爾覺得論辯有些無力,這時茉黛直接站起來說道:“戰争的爆發是不是某一個國家的錯?”她說,“指責德國已經成了一種習慣做法,我們那些宣揚軍國主義的報紙也大肆鼓勵這類神話。
我們記得德國入侵比利時,談論起來似乎發生得毫無緣由。
我們忘記了六百萬俄國軍隊在德國邊境展開動員。
我們忘記了法國拒絕宣布中立。
”有幾個人發出噓聲。
艾瑟爾不屑地想:當你告訴别人他們頭腦簡單,就别想着得到喝彩。
“我不是說德國無辜!”茉黛抗議道,“我是說沒有一個國家是無辜的。
我是說我們是不是在為争取歐洲的穩定而戰,或者為了比利時伸張正義、為了懲罰德國軍國主義而戰。
我們發動戰争是因為我們太過傲慢,不敢承認我們犯了一個錯誤!” 一個穿軍服的士兵站了出來,是比利。
艾瑟爾感到很自豪。
“我參加了索姆河戰役,”他開始說,聽衆們一下子安靜下來,“我想告訴你們,為什麼我們在那兒損失了那麼多人。
”艾瑟爾仿佛聽見了父親那強有力的嗓音和沉穩的自信,她意識到比利完全可以成為一位了不起的布道者。
“我們的軍官告訴我們,”他伸出一根指頭指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