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關燈
小
中
大
1916年7月下旬
自從比利動身去了法國後,艾瑟爾一直翻來覆去想着他到底是死是活。
她知道自己有可能再也見不到他了。
跟米爾德裡德同寝的一晚讓他告别了處男之身,這讓艾瑟爾很高興。
“我讓你弟弟得逞了,”米爾德裡德在他離開後十分随意地說,“可愛的小夥子。
威爾士像他這樣的還多嗎?”但艾瑟爾不相信米爾德裡德真的這麼薄情,這都是她裝出來的,因為現在每天晚上祈禱時,伊妮德和莉蓮都在乞求上帝看顧在法國的比利叔叔,把他安全送回家。
勞埃德幾天後害了嚴重的胸部感染,艾瑟爾難過極了,眼看他呼吸困難,絕望之中隻得把他抱在懷裡輕輕搖晃。
她生怕孩子死掉,懊悔她的父母一直都沒見過他。
等他稍好些了,她便決定帶他回阿伯羅溫。
她在離開整整兩年之後重回家門。
這一天下着雨。
那地方沒有多大變化,但她情緒低落。
她活了二十一歲,還是在倫敦生活後,才第一次發現整個阿伯羅溫都是同一種顔色。
一切都是灰色的:房子、街道、煤渣堆,還有沿着山脊遊動的那片陰沉暗淡的積雨雲。
下午三點前後,她走出火車站,覺得很疲憊。
懷裡抱着十八個月大的孩子颠簸一路實在辛苦。
勞埃德很乖,總是露出小小的牙齒微笑,很讨乘客們的喜歡。
不過,麻煩事一樣也少不了——在搖晃的車廂裡給他喂奶,去臭烘烘的廁所換衣裳,吵鬧的時候哄他睡覺。
這一切都得當着陌生人的面,讓她感到神經緊張。
她把勞埃德背在背上,手裡拎着小行李箱穿過站前廣場,走上克萊夫街的斜坡。
很快她就氣喘籲籲了。
這又是一件她疏忽了的事情。
倫敦大多都是平地,但阿伯羅溫到處是陡峭的山坡,去哪兒都免不了爬上跑下。
她不知道自己離開後這裡都發生了什麼。
比利是她唯一的消息來源,但男人不那麼喜歡傳閑話。
毫無疑問,在一段時間内,她本人曾是人們談論的主要話題。
不過,總會有新的流言蜚語取而代之。
這次回家她又會成為重大新聞。
艾瑟爾帶着孩子從街上走過,幾個女人直直瞪着她。
她知道她們在想什麼。
艾瑟爾?威廉姆斯,自覺高人一等,可現在又回來了,身上穿着舊衣服,懷裡抱着個學步的孩子,沒有丈夫。
她們會說,驕者必敗,那一副副同情的樣子難掩她們内心的惡意。
她走進惠靈頓街,但沒有直接往父母家去。
父親跟她說過永遠不要回來。
她給湯米?格裡菲斯的母親寫過信。
由于她丈夫火熱的政治信仰,人們稱她為“格裡菲斯社會主義者太太”(同一條街上還住着一個“格裡菲斯教會太太”)。
格裡菲斯一家不是非國教徒,他們不贊成艾瑟爾父親的強硬态度。
此前,艾瑟爾留湯米在倫敦住了一晚,格裡菲斯太太很樂意予以回報。
湯米是獨子,他參了軍,家裡空出了一張床。
爸媽都不知道艾瑟爾回來了。
格裡菲斯太太熱情接待了艾瑟爾,柔聲跟勞埃德說話。
她以前有過跟艾瑟爾同齡的女兒,後來得百日咳死了——艾瑟爾一下子想起這個女孩,她一頭金發,名叫格溫妮。
艾瑟爾給勞埃德喂了奶,又換了衣裳,随後坐在廚房裡喝茶。
格裡菲斯太太注意到她手上的結婚戒指。
“結婚了,是嗎?”她說。
“守寡了,”艾瑟爾說,“他在伊普爾戰死了。
” “啊,真可惜。
” “他也姓威廉姆斯,所以,我也就不必改姓了。
” 這個說法會傳遍整個鎮子。
有人會質疑是否真有這麼一個威廉姆斯先生,是不是真的跟艾瑟爾結了婚。
他們相信與否并不重要。
一個假裝結了婚的女人可以被人接受;而一位被确認的單身母親,就等同于無恥的蕩婦。
阿伯羅溫的人有他們自己的原則。
格裡菲斯太太說:“你什麼時候去看你媽啊?” 艾瑟爾不知父母見了她會是什麼反應。
他們也許會再次把她趕出家門,也許會原諒一切,又或者會找到某種辦法譴責她的罪孽,同時讓她留在身邊。
“我不知道,”她說,“我很緊張。
” 格裡菲斯太太表示同情:“唉,話說回來,你爸爸雖說脾氣暴躁,但他還是愛你的。
” “人們總是這麼認為。
他們都說,你父親心裡是愛你的。
可他把我從家裡轟了出來,這還能算是愛嗎?我不知道。
” “誰都這樣,一旦自尊心受到傷害,做起事來就不管不顧,”格裡菲斯太太安慰說,“尤其是男人。
” 艾瑟爾站了起來。
“算了,我看也沒必要往後拖了。
”她從地上抱起勞埃德,“來吧,寶寶,該讓你見見外公外婆了。
” “祝你好運。
”格裡菲斯太太說。
威廉姆斯家的房子跟格裡菲斯家隻隔着幾戶。
艾瑟爾希望她父親恰好不在家。
這樣,她至少能跟母親多待一會兒。
母親沒那麼嚴厲。
她想敲門,但覺得這太可笑了,便直接推門走了進去。
她進了廚房,這是她度過人生大半時光的地方。
爸媽都不在,隻有外公一個人坐在椅子上打瞌睡。
他睜開眼睛,一開始有些疑惑,然後便親切地說:“是我們的艾絲啊!” “你好,外公。
” 他起身朝她走過來。
他更加衰老了,扶着桌子走過這小小的房間。
他吻了吻她的臉,轉過來看小寶寶。
“哦,看看,這個是誰呀?”他高興起來,“難道這是我的頭一個曾外孫嗎?” “他叫勞埃德。
”艾瑟爾說。
“多好的名字!” 勞埃德把他的臉緊貼在艾瑟爾的肩膀上
她知道自己有可能再也見不到他了。
跟米爾德裡德同寝的一晚讓他告别了處男之身,這讓艾瑟爾很高興。
“我讓你弟弟得逞了,”米爾德裡德在他離開後十分随意地說,“可愛的小夥子。
威爾士像他這樣的還多嗎?”但艾瑟爾不相信米爾德裡德真的這麼薄情,這都是她裝出來的,因為現在每天晚上祈禱時,伊妮德和莉蓮都在乞求上帝看顧在法國的比利叔叔,把他安全送回家。
勞埃德幾天後害了嚴重的胸部感染,艾瑟爾難過極了,眼看他呼吸困難,絕望之中隻得把他抱在懷裡輕輕搖晃。
她生怕孩子死掉,懊悔她的父母一直都沒見過他。
等他稍好些了,她便決定帶他回阿伯羅溫。
她在離開整整兩年之後重回家門。
這一天下着雨。
那地方沒有多大變化,但她情緒低落。
她活了二十一歲,還是在倫敦生活後,才第一次發現整個阿伯羅溫都是同一種顔色。
一切都是灰色的:房子、街道、煤渣堆,還有沿着山脊遊動的那片陰沉暗淡的積雨雲。
下午三點前後,她走出火車站,覺得很疲憊。
懷裡抱着十八個月大的孩子颠簸一路實在辛苦。
勞埃德很乖,總是露出小小的牙齒微笑,很讨乘客們的喜歡。
不過,麻煩事一樣也少不了——在搖晃的車廂裡給他喂奶,去臭烘烘的廁所換衣裳,吵鬧的時候哄他睡覺。
這一切都得當着陌生人的面,讓她感到神經緊張。
她把勞埃德背在背上,手裡拎着小行李箱穿過站前廣場,走上克萊夫街的斜坡。
很快她就氣喘籲籲了。
這又是一件她疏忽了的事情。
倫敦大多都是平地,但阿伯羅溫到處是陡峭的山坡,去哪兒都免不了爬上跑下。
她不知道自己離開後這裡都發生了什麼。
比利是她唯一的消息來源,但男人不那麼喜歡傳閑話。
毫無疑問,在一段時間内,她本人曾是人們談論的主要話題。
不過,總會有新的流言蜚語取而代之。
這次回家她又會成為重大新聞。
艾瑟爾帶着孩子從街上走過,幾個女人直直瞪着她。
她知道她們在想什麼。
艾瑟爾?威廉姆斯,自覺高人一等,可現在又回來了,身上穿着舊衣服,懷裡抱着個學步的孩子,沒有丈夫。
她們會說,驕者必敗,那一副副同情的樣子難掩她們内心的惡意。
她走進惠靈頓街,但沒有直接往父母家去。
父親跟她說過永遠不要回來。
她給湯米?格裡菲斯的母親寫過信。
由于她丈夫火熱的政治信仰,人們稱她為“格裡菲斯社會主義者太太”(同一條街上還住着一個“格裡菲斯教會太太”)。
格裡菲斯一家不是非國教徒,他們不贊成艾瑟爾父親的強硬态度。
此前,艾瑟爾留湯米在倫敦住了一晚,格裡菲斯太太很樂意予以回報。
湯米是獨子,他參了軍,家裡空出了一張床。
爸媽都不知道艾瑟爾回來了。
格裡菲斯太太熱情接待了艾瑟爾,柔聲跟勞埃德說話。
她以前有過跟艾瑟爾同齡的女兒,後來得百日咳死了——艾瑟爾一下子想起這個女孩,她一頭金發,名叫格溫妮。
艾瑟爾給勞埃德喂了奶,又換了衣裳,随後坐在廚房裡喝茶。
格裡菲斯太太注意到她手上的結婚戒指。
“結婚了,是嗎?”她說。
“守寡了,”艾瑟爾說,“他在伊普爾戰死了。
” “啊,真可惜。
” “他也姓威廉姆斯,所以,我也就不必改姓了。
” 這個說法會傳遍整個鎮子。
有人會質疑是否真有這麼一個威廉姆斯先生,是不是真的跟艾瑟爾結了婚。
他們相信與否并不重要。
一個假裝結了婚的女人可以被人接受;而一位被确認的單身母親,就等同于無恥的蕩婦。
阿伯羅溫的人有他們自己的原則。
格裡菲斯太太說:“你什麼時候去看你媽啊?” 艾瑟爾不知父母見了她會是什麼反應。
他們也許會再次把她趕出家門,也許會原諒一切,又或者會找到某種辦法譴責她的罪孽,同時讓她留在身邊。
“我不知道,”她說,“我很緊張。
” 格裡菲斯太太表示同情:“唉,話說回來,你爸爸雖說脾氣暴躁,但他還是愛你的。
” “人們總是這麼認為。
他們都說,你父親心裡是愛你的。
可他把我從家裡轟了出來,這還能算是愛嗎?我不知道。
” “誰都這樣,一旦自尊心受到傷害,做起事來就不管不顧,”格裡菲斯太太安慰說,“尤其是男人。
” 艾瑟爾站了起來。
“算了,我看也沒必要往後拖了。
”她從地上抱起勞埃德,“來吧,寶寶,該讓你見見外公外婆了。
” “祝你好運。
”格裡菲斯太太說。
威廉姆斯家的房子跟格裡菲斯家隻隔着幾戶。
艾瑟爾希望她父親恰好不在家。
這樣,她至少能跟母親多待一會兒。
母親沒那麼嚴厲。
她想敲門,但覺得這太可笑了,便直接推門走了進去。
她進了廚房,這是她度過人生大半時光的地方。
爸媽都不在,隻有外公一個人坐在椅子上打瞌睡。
他睜開眼睛,一開始有些疑惑,然後便親切地說:“是我們的艾絲啊!” “你好,外公。
” 他起身朝她走過來。
他更加衰老了,扶着桌子走過這小小的房間。
他吻了吻她的臉,轉過來看小寶寶。
“哦,看看,這個是誰呀?”他高興起來,“難道這是我的頭一個曾外孫嗎?” “他叫勞埃德。
”艾瑟爾說。
“多好的名字!” 勞埃德把他的臉緊貼在艾瑟爾的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