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關燈
小
中
大
節日,因此城市裡人數衆多的銀行職員、公務人員、律師、股票經紀人和商人都放假一天。
似乎他們中的大多數都聚集在了威斯敏斯特的幾大政府部門附近,希望最先聽到那裡的消息。
司機駕駛着菲茨那輛七座的卡迪拉克豪華轎車緩慢通過人頭攢動的特拉法加廣場、白廳和議會廣場。
天氣陰晦,但很溫暖,追求時尚的年輕男子一個個戴着硬草帽。
茉黛瞥見了《旗幟晚報》的張貼闆,大字标題寫的是:災難近在咫尺。
汽車開到威斯敏斯特宮前面的時候,人群歡呼起來,但一看見下來的不過是兩位女性,便又發出一陣失望的歎息。
圍觀的人們想看到自己的英雄,例如勞埃德?喬治和凱爾?哈迪。
茉黛心想這座宮殿簡直就是維多利亞狂熱裝飾風格的一個縮影。
石頭經過精心雕琢,布軸式的鑲嵌闆無處不在,地磚五彩斑斓,玻璃染了色,地毯也都帶着圖案。
盡管是假期,但議院仍然照常開會,裡面擠滿了議員和貴族,大部分人穿着議會的晨禮服,頭戴黑色絲質禮帽。
隻有工黨成員不顧着裝規範,穿着花呢便裝或者休閑外套。
茉黛知道,和平派人士在内閣中仍然占多數。
勞埃德?喬治的觀點在昨晚赢得了支持,如果德國僅僅是技術性地侵犯比利時領土,政府會采取袖手旁觀的态度。
好消息是意大利人宣布中立,聲稱他們與奧地利之間的條約責成他們隻能參加防禦性的戰争,而奧地利在塞爾維亞的行動顯然是侵略性的。
茉黛覺得,到目前為止,意大利是唯一一個表現出正确判斷的國家。
菲茨和沃爾特兩人都守候在八角形的中央大廳。
茉黛立刻問道:“我還沒聽說今天上午内閣發生了什麼事,你們呢?” “又有三個人辭職了,”菲茨說,“莫萊、西蒙,還有比徹姆。
” 這三個人都是反戰派。
茉黛有些氣餒,同時感到不解:“勞埃德?喬治沒有辭職?” “沒有。
” “奇怪。
”茉黛突然有種不祥的預感。
和平派内部是不是出現了分裂?“勞埃德?喬治在搞什麼鬼?” 沃爾特說:“我不知道,但我能猜出幾分。
”他顯得十分嚴肅,“昨天晚上,德國要求讓我們的軍隊自由通過比利時。
” 茉黛倒吸了一口氣。
沃爾特繼續說:“比利時内閣從九點鐘開會,一直開到今天早上四點,然後拒絕了這一要求,表示他們将投入戰鬥。
” 這太可怕了。
菲茨說:“所以,勞埃德?喬治是錯的——德國軍隊不會僅僅做出技術性的侵犯。
” 沃爾特沒說話,隻是一攤雙手,做了個無可奈何的手勢。
茉黛擔心德國人殘酷的最後通牒,以及比利時政府的魯莽挑釁有可能削弱瓦解了内閣裡的和平派。
比利時和德國實在太像大衛和歌利亞了。
勞埃德?喬治會嗅到公衆輿論的傾向——他是否察覺到形勢即将發生變化? “我們該去找地方坐了。
”菲茨說。
茉黛滿心憂慮地穿過一道小門,登上長長的樓梯,走進俯瞰下議院的“旁聽者樓座”。
大英帝國的主權政府就在這裡。
在大不列颠某種形式的統治下生活的四億四千四百萬臣民的生死大事就在這間屋子裡決定。
每次來到這裡,茉黛都會驚訝它竟如此之小,還不如普通的倫敦教堂寬敞。
政府内閣和反對派在幾排長椅上相對而坐,中間空出的一條間隔據說恰好是兩把劍的長度,以避免雙方争鬥起來。
議院的大部分辯論會都沒有多少人參加,這裡幾乎是空的,隻有十幾個議員,舒舒服服伸展四肢坐在綠色的真皮椅上。
然而今天長椅上坐滿了人,找不到座位的國會議員隻能站在門口。
隻有前面幾排是空的,按照傳統,政府一邊的空座位留給内閣部長們,對面的則留給反對派的領袖。
茉黛想,今天的辯論要在這間屋子裡,而不是在上議院舉行,這實在是意義重大。
事實上,許多像菲茨一樣的貴族都坐在樓座裡旁聽。
下議院因民衆選舉而具有權威——盡管投票的成年人隻稍稍超過半數,且女人并無投票權。
阿斯奎斯任首相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跟上議院做鬥争,尤其是跟勞埃德?喬治那項給付老人少量退休金的計劃作抗衡。
這種鬥争十分激烈,但每次都是下議院赢得勝利。
茉黛覺得,其潛在的原因是英國貴族害怕法國革命會在這裡重演,因此最後他們總是選擇妥協。
前排就座的那些人進來了,茉黛立刻注意到自由派裡的氣氛異樣。
首相阿斯奎斯面帶微笑,聽貴格會的約瑟夫?皮斯說了句什麼,勞埃德?喬治在跟愛德華?格雷爵士說話。
“我的上帝啊。
”茉黛咕哝了一句。
坐在她旁邊的沃爾特問:“怎麼了?” “你看看,”她說,“他們現在是夥伴了。
他們解決了分歧。
” “你不能隻憑表面就作結論。
” “不,我能。
” 主持官進來了。
他戴着老式的假發,坐在高出一層的講台上。
他先邀請了外交大臣,格雷便站了起來,他蒼白的面容略顯憔悴,憂心忡忡。
他不具備發言人的演講技巧,說起話來十分冗長,缺乏條理。
盡管如此,擠在長椅上的議員、塞滿樓座的旁聽賓客們都在屏息聆聽,耐心等待着他說到重要的部分。
他講了整整三刻鐘才提到比利時問題。
然後,他最終透露了德國最後通牒的細節,也就是沃爾特一小時前告訴茉黛的事。
議員們情緒激動起來。
茉黛一直在擔心這個,這種情緒會改變一切。
自由黨的雙方——右翼的帝國主義者和左翼那些小國權利的維護者們全都感到義憤填膺。
格雷引用威廉?格萊斯頓的話,問道:“眼下這種情形,我們這個被賦予影響和權力的國家是否要安靜地站在一邊,目睹最可怕的犯罪發生,任其玷污曆史的篇章,從而成為罪惡的參與者?” 這是一派胡言,茉黛想。
入侵比利時不會是曆史上最可怕的罪惡——坎普爾大屠殺又怎麼算呢?奴隸貿易呢?英國并沒有在每個國家被侵略的時候進行幹預。
因為不采取行動就說英國人民成了罪惡的參與者,這是荒謬可笑的。
但眼下很少有人像她這樣看待問題。
兩方面的議員全都歡呼起來。
茉黛盯着前座的政府要員,驚愕地發現昨天還曾慷慨激昂地反對戰争的大臣們頻頻點頭表示贊同:年輕的赫伯特?塞缪爾、劉易斯?哈考特、貴格會的約瑟夫?皮斯——他還是和平學會會長。
最糟糕的是勞埃德?喬治本人。
茉黛絕望地意識到,勞埃德?喬治支持格雷的事實意味着政治鬥争已經結束。
德國對比利時的威脅讓各個對立派别團結在了一起。
格雷不會像勞埃德?喬治那樣利用聽衆的情緒,也無法像丘吉爾那樣,說起話來就像一位《舊約》裡的先知。
但茉黛發現,今天他根本不需要這類技巧,事實明擺在那裡,用不着再添油加醋了。
她轉過身來,怒氣沖沖地對着沃爾特耳語道:“為什麼?為什麼德國要這麼做?” 他一臉痛苦,但回答仍帶着一貫冷靜的邏輯性:“比利時南部,緊鄰德國和法國之間的邊界地帶戒備森嚴。
如果我們進攻那裡,我們就赢了,但這要花費太長時間——俄國就有時間動
似乎他們中的大多數都聚集在了威斯敏斯特的幾大政府部門附近,希望最先聽到那裡的消息。
司機駕駛着菲茨那輛七座的卡迪拉克豪華轎車緩慢通過人頭攢動的特拉法加廣場、白廳和議會廣場。
天氣陰晦,但很溫暖,追求時尚的年輕男子一個個戴着硬草帽。
茉黛瞥見了《旗幟晚報》的張貼闆,大字标題寫的是:災難近在咫尺。
汽車開到威斯敏斯特宮前面的時候,人群歡呼起來,但一看見下來的不過是兩位女性,便又發出一陣失望的歎息。
圍觀的人們想看到自己的英雄,例如勞埃德?喬治和凱爾?哈迪。
茉黛心想這座宮殿簡直就是維多利亞狂熱裝飾風格的一個縮影。
石頭經過精心雕琢,布軸式的鑲嵌闆無處不在,地磚五彩斑斓,玻璃染了色,地毯也都帶着圖案。
盡管是假期,但議院仍然照常開會,裡面擠滿了議員和貴族,大部分人穿着議會的晨禮服,頭戴黑色絲質禮帽。
隻有工黨成員不顧着裝規範,穿着花呢便裝或者休閑外套。
茉黛知道,和平派人士在内閣中仍然占多數。
勞埃德?喬治的觀點在昨晚赢得了支持,如果德國僅僅是技術性地侵犯比利時領土,政府會采取袖手旁觀的态度。
好消息是意大利人宣布中立,聲稱他們與奧地利之間的條約責成他們隻能參加防禦性的戰争,而奧地利在塞爾維亞的行動顯然是侵略性的。
茉黛覺得,到目前為止,意大利是唯一一個表現出正确判斷的國家。
菲茨和沃爾特兩人都守候在八角形的中央大廳。
茉黛立刻問道:“我還沒聽說今天上午内閣發生了什麼事,你們呢?” “又有三個人辭職了,”菲茨說,“莫萊、西蒙,還有比徹姆。
” 這三個人都是反戰派。
茉黛有些氣餒,同時感到不解:“勞埃德?喬治沒有辭職?” “沒有。
” “奇怪。
”茉黛突然有種不祥的預感。
和平派内部是不是出現了分裂?“勞埃德?喬治在搞什麼鬼?” 沃爾特說:“我不知道,但我能猜出幾分。
”他顯得十分嚴肅,“昨天晚上,德國要求讓我們的軍隊自由通過比利時。
” 茉黛倒吸了一口氣。
沃爾特繼續說:“比利時内閣從九點鐘開會,一直開到今天早上四點,然後拒絕了這一要求,表示他們将投入戰鬥。
” 這太可怕了。
菲茨說:“所以,勞埃德?喬治是錯的——德國軍隊不會僅僅做出技術性的侵犯。
” 沃爾特沒說話,隻是一攤雙手,做了個無可奈何的手勢。
茉黛擔心德國人殘酷的最後通牒,以及比利時政府的魯莽挑釁有可能削弱瓦解了内閣裡的和平派。
比利時和德國實在太像大衛和歌利亞了。
勞埃德?喬治會嗅到公衆輿論的傾向——他是否察覺到形勢即将發生變化? “我們該去找地方坐了。
”菲茨說。
茉黛滿心憂慮地穿過一道小門,登上長長的樓梯,走進俯瞰下議院的“旁聽者樓座”。
大英帝國的主權政府就在這裡。
在大不列颠某種形式的統治下生活的四億四千四百萬臣民的生死大事就在這間屋子裡決定。
每次來到這裡,茉黛都會驚訝它竟如此之小,還不如普通的倫敦教堂寬敞。
政府内閣和反對派在幾排長椅上相對而坐,中間空出的一條間隔據說恰好是兩把劍的長度,以避免雙方争鬥起來。
議院的大部分辯論會都沒有多少人參加,這裡幾乎是空的,隻有十幾個議員,舒舒服服伸展四肢坐在綠色的真皮椅上。
然而今天長椅上坐滿了人,找不到座位的國會議員隻能站在門口。
隻有前面幾排是空的,按照傳統,政府一邊的空座位留給内閣部長們,對面的則留給反對派的領袖。
茉黛想,今天的辯論要在這間屋子裡,而不是在上議院舉行,這實在是意義重大。
事實上,許多像菲茨一樣的貴族都坐在樓座裡旁聽。
下議院因民衆選舉而具有權威——盡管投票的成年人隻稍稍超過半數,且女人并無投票權。
阿斯奎斯任首相的大部分時間都在跟上議院做鬥争,尤其是跟勞埃德?喬治那項給付老人少量退休金的計劃作抗衡。
這種鬥争十分激烈,但每次都是下議院赢得勝利。
茉黛覺得,其潛在的原因是英國貴族害怕法國革命會在這裡重演,因此最後他們總是選擇妥協。
前排就座的那些人進來了,茉黛立刻注意到自由派裡的氣氛異樣。
首相阿斯奎斯面帶微笑,聽貴格會的約瑟夫?皮斯說了句什麼,勞埃德?喬治在跟愛德華?格雷爵士說話。
“我的上帝啊。
”茉黛咕哝了一句。
坐在她旁邊的沃爾特問:“怎麼了?” “你看看,”她說,“他們現在是夥伴了。
他們解決了分歧。
” “你不能隻憑表面就作結論。
” “不,我能。
” 主持官進來了。
他戴着老式的假發,坐在高出一層的講台上。
他先邀請了外交大臣,格雷便站了起來,他蒼白的面容略顯憔悴,憂心忡忡。
他不具備發言人的演講技巧,說起話來十分冗長,缺乏條理。
盡管如此,擠在長椅上的議員、塞滿樓座的旁聽賓客們都在屏息聆聽,耐心等待着他說到重要的部分。
他講了整整三刻鐘才提到比利時問題。
然後,他最終透露了德國最後通牒的細節,也就是沃爾特一小時前告訴茉黛的事。
議員們情緒激動起來。
茉黛一直在擔心這個,這種情緒會改變一切。
自由黨的雙方——右翼的帝國主義者和左翼那些小國權利的維護者們全都感到義憤填膺。
格雷引用威廉?格萊斯頓的話,問道:“眼下這種情形,我們這個被賦予影響和權力的國家是否要安靜地站在一邊,目睹最可怕的犯罪發生,任其玷污曆史的篇章,從而成為罪惡的參與者?” 這是一派胡言,茉黛想。
入侵比利時不會是曆史上最可怕的罪惡——坎普爾大屠殺又怎麼算呢?奴隸貿易呢?英國并沒有在每個國家被侵略的時候進行幹預。
因為不采取行動就說英國人民成了罪惡的參與者,這是荒謬可笑的。
但眼下很少有人像她這樣看待問題。
兩方面的議員全都歡呼起來。
茉黛盯着前座的政府要員,驚愕地發現昨天還曾慷慨激昂地反對戰争的大臣們頻頻點頭表示贊同:年輕的赫伯特?塞缪爾、劉易斯?哈考特、貴格會的約瑟夫?皮斯——他還是和平學會會長。
最糟糕的是勞埃德?喬治本人。
茉黛絕望地意識到,勞埃德?喬治支持格雷的事實意味着政治鬥争已經結束。
德國對比利時的威脅讓各個對立派别團結在了一起。
格雷不會像勞埃德?喬治那樣利用聽衆的情緒,也無法像丘吉爾那樣,說起話來就像一位《舊約》裡的先知。
但茉黛發現,今天他根本不需要這類技巧,事實明擺在那裡,用不着再添油加醋了。
她轉過身來,怒氣沖沖地對着沃爾特耳語道:“為什麼?為什麼德國要這麼做?” 他一臉痛苦,但回答仍帶着一貫冷靜的邏輯性:“比利時南部,緊鄰德國和法國之間的邊界地帶戒備森嚴。
如果我們進攻那裡,我們就赢了,但這要花費太長時間——俄國就有時間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