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最後的事 二十九 雪災之年
關燈
小
中
大
啟程。
一直到四月底才動身,比往年晚了一個多月。
而往年的四月底,牧民已經在烏倫古河北面的春牧場接完了春羔,開始慢慢進入阿爾泰山夏牧場了。
去年深山裡的雪也化得極慢,都五月底六月初了,還大雪封山。
整個牧業大軍被堵在阿爾泰前山丘陵一帶,不能前進一步。
等那些地方的草吃完後,一部分牧民隻好又退回南面的額爾齊斯河南岸及烏倫古河流域牧放牲畜。
這在往年是罕有的事。
好在因那個冬天雪量充沛,第二年的春天,大地極其濕潤。
牧草前赴後繼,長勢洶湧。
往年幹涸的戈壁灘在那一年居然成為綠意盎然的草原!甚至還出現了一些以前從沒有見過的草類,陌生得連牛羊都不去吃,真是詭異(好友二嬌認為是外星人播的種)。
雖然那個痛苦的冬天早已遠去,但一提起來,居麻還是忍不住沉重地歎氣。
他反複念叨:“雪多得啊,多得啊……” 我呢,去年一整個冬天一個人生活在阿克哈拉的家中。
常常呆呆地透過玻璃窗往外看:鋪天蓋地的雪啊!它們不是飄落的,而是射子彈一樣射落的。
尤其頭幾場雪,一團一團的雪花,鴿子蛋一樣大,又濕又重,砸在臉上都會疼。
去年十二月底,一場連夜大雪後,我住處的窗戶被堵住了一大半。
門也被堵得結結實實。
其實出不了門倒不要緊。
我住的房子原本是兔舍,有五十米長,寬寬綽綽。
儲備了好幾噸葵花籽,一百多公斤葵花油渣,還有一麻袋碎麥子和三麻袋麸皮。
雞鴨貓狗兔們的夥食是斷不了的。
至于我呢,雖然沒有蔬菜和肉類,但面粉和大米各有一袋,鹽也夠用了,餓不着。
煤也早就挪進了室内,約一噸多,夠燒一個多月。
水是水泵抽的井水,直接引入室内。
隻要不停電也斷不了水(就算斷了電,門口的雪無窮多,化開還是喝不完)。
如果不用上廁所的話,我可以在這幢房子裡一直待到開春。
但怎麼可能不上廁所呢!而且雪一停,得趁着新下的雪還算虛軟,趕緊想法子清理掉。
否則接下來一刮風,更多的雪被吹到牆根下堆積起來,還會被吹得又緊又瓷,到時候門就徹底給堵死了,出不去了。
于是那天一大早,雪剛停,我就投入了戰鬥。
先抵着門擠啊擠啊(門朝外開的),擠開了手指粗的一道門縫。
再用捅爐子的火鈎從那道縫裡伸出去扒拉。
把門縫邊的雪掏松了一些後,再拼命推,這回把門擠開了巴掌寬的縫。
然後再用掏灰的小煤鏟伸出去挖雪。
挖一會兒再推,就推開了半尺寬。
最後把鐵鍁伸出去挖……終于,門推開了一尺多寬。
我整個人擠了出去,站在那道縫裡四面挖掘,總算能加快速度了。
其間,幹一會兒活得回到生有火爐的房間暖和一會兒。
太冷了。
總之那天我花了大半天工夫,在雪堆裡挖出了一條通向廁所的路。
接下來又挖了一條通向院門的路。
但當我好容易清理幹淨堵着院門的積雪,拉開了院門(幸好不是朝外開的),一看,傻眼了——外面的雪比我還高。
大門正沖着風口,被風吹來的雪大部分都堆積在那裡……我放棄了,我一把勁兒也沒了……于是我的院門有兩個月沒打開過。
整個阿克哈拉村的人都不曉得我還在家裡,都以為大雪封住的隻是個空房子呢。
由于我人瘦,挖開的那兩條路也隻有一尺來寬,剛夠我側身而行。
我媽回家後大怒,她太胖了,卡在雪縫裡過不去。
我媽神通廣大,居然認識養路段的人。
她雖然人在外地,還是想法子幫我聯系了一輛開路的大馬力鏟車。
這輛車本來是去别的地方清雪,路過阿克哈拉村時,特意拐道過來把我從房子裡挖了出來。
那麼大那麼高的鏟車啊,搬運了幾十個來回。
挖出的雪堆在西面雪地上,比房子還高。
大家聽了我的故事後,也唏噓不已。
問我:“這些事情你也要寫嗎?”我說:“當然。
”然後打開本子記錄了起來。
加瑪想了想,也向我讨了一頁紙,借了一支筆,打着手電筒趴在花氈上一邊思索一邊寫。
光線很暗,太陽能燈是三瓦的。
晚茶時,她手持那頁已經寫滿了字的紙,大聲地朗讀。
全家都端着茶碗出神地聽。
聽完,都說:“很好。
”然後半晌安靜。
嫂子又把那頁紙要去,打着手電默讀了一遍。
我問居麻寫的什麼。
這家夥懶得翻譯,說:“你寫了什麼,她也寫了什麼。
” 後來認識的小學黨支部書記來的時候,加瑪再次掏出那頁紙念給他聽。
這個老師聽了也說好,然後用漢話告訴我,她寫的是自己的經曆。
說姐姐上學後家裡困難,才上初一的自己隻好辍學放羊。
雖然為不能上學而傷心,但有什麼辦法呢?又說到了去年雪大,大家都過得非常辛苦。
還感慨了一番哈薩克放羊的傳統……果然和我寫的一樣…… 不管怎樣,我們都感激着這個平安的冬天,都說:“幸虧今年還算可以。
”雖然日常生活也夠折騰的——每天半夜嫂子都會起來一兩次為大家生爐子,梅花貓總是凍得拼命往大家的被窩裡鑽。
[1]體态和成年羊無異的當年生小羊。
[2]這裡的村莊仍沿用“文革”時的稱呼,如永紅公社、幸福公社、高潮公社等。
一直到四月底才動身,比往年晚了一個多月。
而往年的四月底,牧民已經在烏倫古河北面的春牧場接完了春羔,開始慢慢進入阿爾泰山夏牧場了。
去年深山裡的雪也化得極慢,都五月底六月初了,還大雪封山。
整個牧業大軍被堵在阿爾泰前山丘陵一帶,不能前進一步。
等那些地方的草吃完後,一部分牧民隻好又退回南面的額爾齊斯河南岸及烏倫古河流域牧放牲畜。
這在往年是罕有的事。
好在因那個冬天雪量充沛,第二年的春天,大地極其濕潤。
牧草前赴後繼,長勢洶湧。
往年幹涸的戈壁灘在那一年居然成為綠意盎然的草原!甚至還出現了一些以前從沒有見過的草類,陌生得連牛羊都不去吃,真是詭異(好友二嬌認為是外星人播的種)。
雖然那個痛苦的冬天早已遠去,但一提起來,居麻還是忍不住沉重地歎氣。
他反複念叨:“雪多得啊,多得啊……” 我呢,去年一整個冬天一個人生活在阿克哈拉的家中。
常常呆呆地透過玻璃窗往外看:鋪天蓋地的雪啊!它們不是飄落的,而是射子彈一樣射落的。
尤其頭幾場雪,一團一團的雪花,鴿子蛋一樣大,又濕又重,砸在臉上都會疼。
去年十二月底,一場連夜大雪後,我住處的窗戶被堵住了一大半。
門也被堵得結結實實。
其實出不了門倒不要緊。
我住的房子原本是兔舍,有五十米長,寬寬綽綽。
儲備了好幾噸葵花籽,一百多公斤葵花油渣,還有一麻袋碎麥子和三麻袋麸皮。
雞鴨貓狗兔們的夥食是斷不了的。
至于我呢,雖然沒有蔬菜和肉類,但面粉和大米各有一袋,鹽也夠用了,餓不着。
煤也早就挪進了室内,約一噸多,夠燒一個多月。
水是水泵抽的井水,直接引入室内。
隻要不停電也斷不了水(就算斷了電,門口的雪無窮多,化開還是喝不完)。
如果不用上廁所的話,我可以在這幢房子裡一直待到開春。
但怎麼可能不上廁所呢!而且雪一停,得趁着新下的雪還算虛軟,趕緊想法子清理掉。
否則接下來一刮風,更多的雪被吹到牆根下堆積起來,還會被吹得又緊又瓷,到時候門就徹底給堵死了,出不去了。
于是那天一大早,雪剛停,我就投入了戰鬥。
先抵着門擠啊擠啊(門朝外開的),擠開了手指粗的一道門縫。
再用捅爐子的火鈎從那道縫裡伸出去扒拉。
把門縫邊的雪掏松了一些後,再拼命推,這回把門擠開了巴掌寬的縫。
然後再用掏灰的小煤鏟伸出去挖雪。
挖一會兒再推,就推開了半尺寬。
最後把鐵鍁伸出去挖……終于,門推開了一尺多寬。
我整個人擠了出去,站在那道縫裡四面挖掘,總算能加快速度了。
其間,幹一會兒活得回到生有火爐的房間暖和一會兒。
太冷了。
總之那天我花了大半天工夫,在雪堆裡挖出了一條通向廁所的路。
接下來又挖了一條通向院門的路。
但當我好容易清理幹淨堵着院門的積雪,拉開了院門(幸好不是朝外開的),一看,傻眼了——外面的雪比我還高。
大門正沖着風口,被風吹來的雪大部分都堆積在那裡……我放棄了,我一把勁兒也沒了……于是我的院門有兩個月沒打開過。
整個阿克哈拉村的人都不曉得我還在家裡,都以為大雪封住的隻是個空房子呢。
由于我人瘦,挖開的那兩條路也隻有一尺來寬,剛夠我側身而行。
我媽回家後大怒,她太胖了,卡在雪縫裡過不去。
我媽神通廣大,居然認識養路段的人。
她雖然人在外地,還是想法子幫我聯系了一輛開路的大馬力鏟車。
這輛車本來是去别的地方清雪,路過阿克哈拉村時,特意拐道過來把我從房子裡挖了出來。
那麼大那麼高的鏟車啊,搬運了幾十個來回。
挖出的雪堆在西面雪地上,比房子還高。
大家聽了我的故事後,也唏噓不已。
問我:“這些事情你也要寫嗎?”我說:“當然。
”然後打開本子記錄了起來。
加瑪想了想,也向我讨了一頁紙,借了一支筆,打着手電筒趴在花氈上一邊思索一邊寫。
光線很暗,太陽能燈是三瓦的。
晚茶時,她手持那頁已經寫滿了字的紙,大聲地朗讀。
全家都端着茶碗出神地聽。
聽完,都說:“很好。
”然後半晌安靜。
嫂子又把那頁紙要去,打着手電默讀了一遍。
我問居麻寫的什麼。
這家夥懶得翻譯,說:“你寫了什麼,她也寫了什麼。
” 後來認識的小學黨支部書記來的時候,加瑪再次掏出那頁紙念給他聽。
這個老師聽了也說好,然後用漢話告訴我,她寫的是自己的經曆。
說姐姐上學後家裡困難,才上初一的自己隻好辍學放羊。
雖然為不能上學而傷心,但有什麼辦法呢?又說到了去年雪大,大家都過得非常辛苦。
還感慨了一番哈薩克放羊的傳統……果然和我寫的一樣…… 不管怎樣,我們都感激着這個平安的冬天,都說:“幸虧今年還算可以。
”雖然日常生活也夠折騰的——每天半夜嫂子都會起來一兩次為大家生爐子,梅花貓總是凍得拼命往大家的被窩裡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