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 訪客(一)
關燈
小
中
大
一天,居麻扯着我的外套嚴肅地對我說:“這個,是老婆子的衣服,不是姑娘的!”
我低頭一看,這件銀色亮面的羽絨服正是年輕人的款式啊,不至于多保守吧……
然而他接下來又說:“這麼髒!”
……唉,的确……髒透了……
因我隻有這一件輕便的厚外套,便堅決不洗。
洗了不易幹,至少得捱過一個多禮拜沒外套穿的艱苦時光。
況且嫂子能給我提供的水還不夠洗一隻袖子。
我厚着臉皮說:“洗幹淨了給誰看?” 居麻說:“我就說嘛,你,老婆子一個樣。
” 作為一個女性,被人這麼說,能不羞愧嗎? 穿成這樣去趕羊、背雪、拾糞是無所謂的。
一旦遇到陌生的騎馬人迎面而來,我第一反應就是拐個彎遠遠錯開。
若他向我打招呼,就背朝着他,扭過頭胡亂答應一下。
如果有客人上門,情形會慌亂很多。
但也隻需将衣服一脫,卷巴卷巴往被褥堆裡一塞,就迅速與之脫離關系了。
唉,穿一件淺色外套進入荒野,真是失策! 幸虧這是人均占地四平方公裡的冬窩子。
一整個冬天下來,能有幾個客人上門拜訪呢?而且在十二月和一月間,就算有客人,十有八九也隻是找駱駝路過此地,順道喝個茶。
算不得正式的拜訪,我們也用不着過于鄭重地接待。
依我看,找駱駝怕也是一項重要的人際交往。
那些前來找駱駝的牧人,進了地窩子,一坐下就不走了,茶一喝就是一兩個小時——還找什麼駱駝啊? 我們剛剛安定下來時,隔壁新什别克家也跑丢過兩峰駱駝。
他連着出去找了一個禮拜,跑遍了附近的幾個牧場,中間隻回來了兩三次。
每次回家,駱駝沒找到,還笑得跟平時一樣。
不等我們開口,就愉快地說:“沒有,還是沒有!” 十個客人裡有九個都是出來找駱駝的,剩下的那一個肯定是在前去搭車的途中路過此地,或沒搭上車,往回趕的途中路過此地。
後者大多是年輕人,鞋子都擦得很亮。
有的明顯還穿着新鞋,因為鞋底子也是幹淨的。
他們問候過主人,就一聲不吭上床卧倒。
正在煮氈片或裁氈子的嫂子繼續幹自己的活,并沒有為之中止手頭的工作。
在等待茶水的時間裡,為消除尴尬,他們要麼逗貓玩,要麼翻看扔在床邊的皺巴巴的舊報紙。
我若是個像樣兒的民間調查者,此時應該以長輩的口吻和藹問道:“你叫什麼名字?多大了?家離得遠嗎?幹什麼來着?”可我總是懶得吭聲。
一般來說,年輕的客人都會對我非常好奇。
總是直勾勾盯着我看,其目光像被凸透鏡聚過焦一樣,盯哪兒哪兒燙。
大不自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便深深地回盯着對方看。
很快就輪到對方不自在了,再不好意思看我。
嫂子雖然态度冷淡,禮數卻是周到的,并不怠慢客人。
一忙完手頭的活計,就鋪餐布,切新馕,還總會吩咐我去氈房裡取一些包爾沙克撒進席間。
平時我們自己喝茶時,餐布上不會放這樣的好東西。
之前,嫂子一言不發地幹活,客人一個挨一個躺床上傻等,那情形是有些尴尬。
但茶水奉上後,沒一會兒,氣氛就起來了。
嫂子饒有興緻地問這問那,客人說個不停,一碗接一碗進茶。
大家畢竟都是寂寞的。
對我的存在一點也不驚奇的客人,要麼來過兩次了,要麼來之前就把我的一切已打聽清楚。
他一邊和女主人打招呼,一邊目不斜視地登床上榻。
取下豪華的狐狸皮緞帽放在身側,隻留下襯裡的小白帽仍戴在頭上。
他的胡子相當漂亮,态度令人傾心。
我便主動搭讪,問可否為他拍一張照片。
沒想到居然被拒絕了!居麻替我解釋,原來他要騎在馬上再照,那樣氣派一些。
喝完茶,他還鄭重地做了感謝的巴塔。
戴上帽子整裝出門,我們一起跟在後面送了出去。
他從門口雪地上拾起因寒碜而沒有帶進室内的舊外套穿上。
居麻幫他扶着馬籠套,恭敬地扶他上馬。
他策轉馬頭沖我揮了揮手,我趕緊拍照。
沒拍兩張,他就打馬走了。
果然氣派! 也有特别熟悉的客人,比如保拉提——前些年在冬庫兒夏牧場上認識的小姑娘加孜玉曼的哥哥。
他家牧場極遠,離此地需騎一天的馬。
我一直沒搞清他那天為什麼出現在此地,既不是找駱駝,也不為搭車。
雖然很熟悉了,但當着大家的面這小子從頭到尾也沒和我打一聲招呼——這有什麼可害羞的? 有一天下午突然來了一位上了年紀的客人,個子不高,長臉大鼻子,穿得很破舊,挎着一個望遠鏡。
望遠鏡算是貴重物品,很多牧人都為之配備了方方正正的軋花牛皮包。
但這個老漢裝望遠鏡的卻是個布包,而且還是用碎花布拼的,花哨又寒酸。
大約出自自家老婆子的手藝吧。
我盯着這個喜氣洋洋的包看了好久。
唉,一個老頭兒,挽個這樣的包,實在是……再一想,咳,有什麼可嫌棄的?人家好歹還有個包啊,我家居麻連個包也沒有。
他的望遠鏡就拴了根繩子挂脖子上。
話說這個老漢,
洗了不易幹,至少得捱過一個多禮拜沒外套穿的艱苦時光。
況且嫂子能給我提供的水還不夠洗一隻袖子。
我厚着臉皮說:“洗幹淨了給誰看?” 居麻說:“我就說嘛,你,老婆子一個樣。
” 作為一個女性,被人這麼說,能不羞愧嗎? 穿成這樣去趕羊、背雪、拾糞是無所謂的。
一旦遇到陌生的騎馬人迎面而來,我第一反應就是拐個彎遠遠錯開。
若他向我打招呼,就背朝着他,扭過頭胡亂答應一下。
如果有客人上門,情形會慌亂很多。
但也隻需将衣服一脫,卷巴卷巴往被褥堆裡一塞,就迅速與之脫離關系了。
唉,穿一件淺色外套進入荒野,真是失策! 幸虧這是人均占地四平方公裡的冬窩子。
一整個冬天下來,能有幾個客人上門拜訪呢?而且在十二月和一月間,就算有客人,十有八九也隻是找駱駝路過此地,順道喝個茶。
算不得正式的拜訪,我們也用不着過于鄭重地接待。
依我看,找駱駝怕也是一項重要的人際交往。
那些前來找駱駝的牧人,進了地窩子,一坐下就不走了,茶一喝就是一兩個小時——還找什麼駱駝啊? 我們剛剛安定下來時,隔壁新什别克家也跑丢過兩峰駱駝。
他連着出去找了一個禮拜,跑遍了附近的幾個牧場,中間隻回來了兩三次。
每次回家,駱駝沒找到,還笑得跟平時一樣。
不等我們開口,就愉快地說:“沒有,還是沒有!” 十個客人裡有九個都是出來找駱駝的,剩下的那一個肯定是在前去搭車的途中路過此地,或沒搭上車,往回趕的途中路過此地。
後者大多是年輕人,鞋子都擦得很亮。
有的明顯還穿着新鞋,因為鞋底子也是幹淨的。
他們問候過主人,就一聲不吭上床卧倒。
正在煮氈片或裁氈子的嫂子繼續幹自己的活,并沒有為之中止手頭的工作。
在等待茶水的時間裡,為消除尴尬,他們要麼逗貓玩,要麼翻看扔在床邊的皺巴巴的舊報紙。
我若是個像樣兒的民間調查者,此時應該以長輩的口吻和藹問道:“你叫什麼名字?多大了?家離得遠嗎?幹什麼來着?”可我總是懶得吭聲。
一般來說,年輕的客人都會對我非常好奇。
總是直勾勾盯着我看,其目光像被凸透鏡聚過焦一樣,盯哪兒哪兒燙。
大不自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便深深地回盯着對方看。
很快就輪到對方不自在了,再不好意思看我。
嫂子雖然态度冷淡,禮數卻是周到的,并不怠慢客人。
一忙完手頭的活計,就鋪餐布,切新馕,還總會吩咐我去氈房裡取一些包爾沙克撒進席間。
平時我們自己喝茶時,餐布上不會放這樣的好東西。
之前,嫂子一言不發地幹活,客人一個挨一個躺床上傻等,那情形是有些尴尬。
但茶水奉上後,沒一會兒,氣氛就起來了。
嫂子饒有興緻地問這問那,客人說個不停,一碗接一碗進茶。
大家畢竟都是寂寞的。
對我的存在一點也不驚奇的客人,要麼來過兩次了,要麼來之前就把我的一切已打聽清楚。
他一邊和女主人打招呼,一邊目不斜視地登床上榻。
取下豪華的狐狸皮緞帽放在身側,隻留下襯裡的小白帽仍戴在頭上。
他的胡子相當漂亮,态度令人傾心。
我便主動搭讪,問可否為他拍一張照片。
沒想到居然被拒絕了!居麻替我解釋,原來他要騎在馬上再照,那樣氣派一些。
喝完茶,他還鄭重地做了感謝的巴塔。
戴上帽子整裝出門,我們一起跟在後面送了出去。
他從門口雪地上拾起因寒碜而沒有帶進室内的舊外套穿上。
居麻幫他扶着馬籠套,恭敬地扶他上馬。
他策轉馬頭沖我揮了揮手,我趕緊拍照。
沒拍兩張,他就打馬走了。
果然氣派! 也有特别熟悉的客人,比如保拉提——前些年在冬庫兒夏牧場上認識的小姑娘加孜玉曼的哥哥。
他家牧場極遠,離此地需騎一天的馬。
我一直沒搞清他那天為什麼出現在此地,既不是找駱駝,也不為搭車。
雖然很熟悉了,但當着大家的面這小子從頭到尾也沒和我打一聲招呼——這有什麼可害羞的? 有一天下午突然來了一位上了年紀的客人,個子不高,長臉大鼻子,穿得很破舊,挎着一個望遠鏡。
望遠鏡算是貴重物品,很多牧人都為之配備了方方正正的軋花牛皮包。
但這個老漢裝望遠鏡的卻是個布包,而且還是用碎花布拼的,花哨又寒酸。
大約出自自家老婆子的手藝吧。
我盯着這個喜氣洋洋的包看了好久。
唉,一個老頭兒,挽個這樣的包,實在是……再一想,咳,有什麼可嫌棄的?人家好歹還有個包啊,我家居麻連個包也沒有。
他的望遠鏡就拴了根繩子挂脖子上。
話說這個老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