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 食物
關燈
小
中
大
從油鍋裡撈出一塊餅,大家就吃一塊,也不嫌燙,排着隊等。
而李娟就是那個負責撈餅的。
大家都吃過兩三輪了仍輪不到她。
每次都把她急得不行,饞得發慌。
當然了,什麼抓肉烤包子塔爾糜,什麼暴發戶啊富二代啊……在日常生活裡隻是昙花一現。
更多的時候,餐布上隻有馕塊、黃油碟子和白油碟子。
其情景簡單得似乎幾百年都未曾改變過。
而我呢,我才不渴望抓肉,也不特别在乎塔爾糜。
我隻深深地思念昨天烤好後,一直孤獨地擺放在廚台上的那塊半邊金黃半邊淡黃的馕。
它才是當下的全部。
它是最令人糾結的現實,讓人睡着了都為之焦慮不堪——怎麼還不吃它啊?再往下等一天,它可就硬了! 就餐時,随意拾取餐布間的馕塊。
如果恰好取到唯一那塊兩天前的馕(其他全是三天前的!),簡直比買福彩中了五塊錢還激動。
有時候晚餐快結束了,新什别克前來拜訪。
為表示待客的殷勤,嫂子便取出一塊新馕,切開撒進餐布。
那時的我,哪怕已經合碗結束晚餐了,還是會忍不住重新坐回席間,就着新馕再喝一輪茶……豁出去了,就讓我半夜起來冒着凜冽的寒氣上兩次廁所吧! 對于那些硬得無論多燙的茶都泡不開的舊馕,嫂子仍有辦法對付。
她把它們掰成碎塊,炒肉塊時一同焖進鍋裡。
出鍋時,幹馕塊吸飽了肉湯,軟、韌、筋——居然比肉還好吃!看我這麼喜歡,大家紛紛把馕塊撥到我的面前(除了有湯水的食物,每次晚餐大家都合用一隻大盤子進食)。
作為答謝,我則把自己面前的肉塊統統撥給大家。
大約所有人都看出了我的饞。
若哪天清晨比往常早起了半小時,居麻就會說:“今天肚子餓得早得很嘛!” 他還好意思笑我!他自己才饞呢。
每天炒菜時,肉塊剛煎熟,嫂子總會先給他盛出小半碗純肉塊,由着他自個兒吃。
然後再就着剩下的一點點肉添菜翻炒或添水煮面湯。
也不管旁邊有沒有孩子或客人。
哪怕被所有人盯着,居麻這家夥也能心平氣和地吃到最後一口。
這個家長,當得跟領導似的。
加瑪平時是嬌氣饞嘴的女兒,到那會兒,也心平氣和得跟什麼都沒看到一樣。
大約體諒父親的辛勞與病痛,也希望他多吃點好的。
隻有寶貝兒子紮達定力不足,偶爾會有那麼一兩次,慢慢蹭到父親身邊,再迅速撈兩塊肉,邊嚼邊撤退。
加瑪的饞體現在每天都會纏着嫂子讨一兩塊糖。
嫂子堅決不給的時候,就偷喝嫂子的保健藥“腦心舒”解饞。
好歹也是甜的嘛。
而加瑪最感人的魔術是突然從鐵皮爐裡的羊糞灰燼中刨出一顆土豆。
哎喲,多麼奢侈啊!我倆一人掰一半分吃了。
掰開的一瞬間,沙沙的土豆瓤裡呼地冒出一團熱氣,把冬天都融缺了一個小角…… 加瑪最大的驚喜則是翻出了嫂子苦心藏掖的一小包白砂糖!這可是稀罕物,畢竟糖比鹽貴。
她尖叫出聲,立刻狠狠地挖了一大勺糖拌入白油罐裡。
攪啊攪啊,使油脂和糖充分融合,然後像抹草莓醬一樣,把這種奇怪的甜羊油抹在馕塊上,大快朵頤。
紮達一直在外面上學,吃過許多家人從未嘗試過的食物。
比如蘑菇、油豆皮、丸子湯。
面對單調的冬窩子菜譜,他多次對大家拼命形容那些陌生食物的形象和滋味。
但說到最後也隻能搞得他自己完全淪陷,滿口生津卻莫可奈何。
我呢,為了吃,也豁出去不少尊嚴。
當小姑娘努滾突然遠遠地叫住我,我就立刻預感有好事了!趕緊跑過去問:“怎麼了?”她神秘地說:“來嘛。
”我按捺激動一直走到最近前。
果然,她抓起我的手,悄悄地往我手心塞了一粒奶糖。
真是令人喜出望外啊!我忍不住捧着她的臉蛋“吧”地親一口,再抱起她原地轉三圈。
這個冬天,親愛的小努滾一共給過我兩顆糖和一塊餅幹! 在黃昏之後的夜空下,我總是久久仰望香噴噴的、冒着熱氣的月亮,想着地窩子裡的另一個月亮——白天剛烤好的一隻新馕……咳,這算什麼事啊。
在冬窩子裡,我簡直變成了一隻長着腿的空口袋,整天不停地往裡裝能吃的東西。
食物的力量所支撐起來的,肯定不隻是腸胃的享受。
刺激着旺盛食欲的,也肯定不隻是生活的單調。
大約所有敞露野外的生命都是如此吧。
這是荒野,是幾乎毫無外援的所在,人的生存意識不知不覺間緊迫異常,并趨于神經質。
想想看,若是在城市裡,若是在人群之中,當生活陷入絕境時,還能伸手乞讨,還能在垃圾箱裡翻找棄物。
在那些地方,人永遠都有最低限度的生存保障,永遠都有無數活下去的機會——在那些地方,“活下去”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事是“活得更好一些”。
可荒野不。
在荒野裡,人需得抛棄多餘的欲望,向動物靠攏,向植物靠攏。
荒野沒有僥幸,沒有一絲額外之物。
總之,我缺乏安全感。
似乎除了拼命地吃,我無從把握。
好像隻有肚子填得滿滿當當,才有勇氣應對一切。
總之,在荒野裡,“吃”成了我生命中的頭等大事。
胃也變作無底洞,從來沒有被真正填滿過一次。
并且徹底地改掉了挑食的壞毛病…… 有一天中午,加瑪在氈房裡取出一塊羊尾
而李娟就是那個負責撈餅的。
大家都吃過兩三輪了仍輪不到她。
每次都把她急得不行,饞得發慌。
當然了,什麼抓肉烤包子塔爾糜,什麼暴發戶啊富二代啊……在日常生活裡隻是昙花一現。
更多的時候,餐布上隻有馕塊、黃油碟子和白油碟子。
其情景簡單得似乎幾百年都未曾改變過。
而我呢,我才不渴望抓肉,也不特别在乎塔爾糜。
我隻深深地思念昨天烤好後,一直孤獨地擺放在廚台上的那塊半邊金黃半邊淡黃的馕。
它才是當下的全部。
它是最令人糾結的現實,讓人睡着了都為之焦慮不堪——怎麼還不吃它啊?再往下等一天,它可就硬了! 就餐時,随意拾取餐布間的馕塊。
如果恰好取到唯一那塊兩天前的馕(其他全是三天前的!),簡直比買福彩中了五塊錢還激動。
有時候晚餐快結束了,新什别克前來拜訪。
為表示待客的殷勤,嫂子便取出一塊新馕,切開撒進餐布。
那時的我,哪怕已經合碗結束晚餐了,還是會忍不住重新坐回席間,就着新馕再喝一輪茶……豁出去了,就讓我半夜起來冒着凜冽的寒氣上兩次廁所吧! 對于那些硬得無論多燙的茶都泡不開的舊馕,嫂子仍有辦法對付。
她把它們掰成碎塊,炒肉塊時一同焖進鍋裡。
出鍋時,幹馕塊吸飽了肉湯,軟、韌、筋——居然比肉還好吃!看我這麼喜歡,大家紛紛把馕塊撥到我的面前(除了有湯水的食物,每次晚餐大家都合用一隻大盤子進食)。
作為答謝,我則把自己面前的肉塊統統撥給大家。
大約所有人都看出了我的饞。
若哪天清晨比往常早起了半小時,居麻就會說:“今天肚子餓得早得很嘛!” 他還好意思笑我!他自己才饞呢。
每天炒菜時,肉塊剛煎熟,嫂子總會先給他盛出小半碗純肉塊,由着他自個兒吃。
然後再就着剩下的一點點肉添菜翻炒或添水煮面湯。
也不管旁邊有沒有孩子或客人。
哪怕被所有人盯着,居麻這家夥也能心平氣和地吃到最後一口。
這個家長,當得跟領導似的。
加瑪平時是嬌氣饞嘴的女兒,到那會兒,也心平氣和得跟什麼都沒看到一樣。
大約體諒父親的辛勞與病痛,也希望他多吃點好的。
隻有寶貝兒子紮達定力不足,偶爾會有那麼一兩次,慢慢蹭到父親身邊,再迅速撈兩塊肉,邊嚼邊撤退。
加瑪的饞體現在每天都會纏着嫂子讨一兩塊糖。
嫂子堅決不給的時候,就偷喝嫂子的保健藥“腦心舒”解饞。
好歹也是甜的嘛。
而加瑪最感人的魔術是突然從鐵皮爐裡的羊糞灰燼中刨出一顆土豆。
哎喲,多麼奢侈啊!我倆一人掰一半分吃了。
掰開的一瞬間,沙沙的土豆瓤裡呼地冒出一團熱氣,把冬天都融缺了一個小角…… 加瑪最大的驚喜則是翻出了嫂子苦心藏掖的一小包白砂糖!這可是稀罕物,畢竟糖比鹽貴。
她尖叫出聲,立刻狠狠地挖了一大勺糖拌入白油罐裡。
攪啊攪啊,使油脂和糖充分融合,然後像抹草莓醬一樣,把這種奇怪的甜羊油抹在馕塊上,大快朵頤。
紮達一直在外面上學,吃過許多家人從未嘗試過的食物。
比如蘑菇、油豆皮、丸子湯。
面對單調的冬窩子菜譜,他多次對大家拼命形容那些陌生食物的形象和滋味。
但說到最後也隻能搞得他自己完全淪陷,滿口生津卻莫可奈何。
我呢,為了吃,也豁出去不少尊嚴。
當小姑娘努滾突然遠遠地叫住我,我就立刻預感有好事了!趕緊跑過去問:“怎麼了?”她神秘地說:“來嘛。
”我按捺激動一直走到最近前。
果然,她抓起我的手,悄悄地往我手心塞了一粒奶糖。
真是令人喜出望外啊!我忍不住捧着她的臉蛋“吧”地親一口,再抱起她原地轉三圈。
這個冬天,親愛的小努滾一共給過我兩顆糖和一塊餅幹! 在黃昏之後的夜空下,我總是久久仰望香噴噴的、冒着熱氣的月亮,想着地窩子裡的另一個月亮——白天剛烤好的一隻新馕……咳,這算什麼事啊。
在冬窩子裡,我簡直變成了一隻長着腿的空口袋,整天不停地往裡裝能吃的東西。
食物的力量所支撐起來的,肯定不隻是腸胃的享受。
刺激着旺盛食欲的,也肯定不隻是生活的單調。
大約所有敞露野外的生命都是如此吧。
這是荒野,是幾乎毫無外援的所在,人的生存意識不知不覺間緊迫異常,并趨于神經質。
想想看,若是在城市裡,若是在人群之中,當生活陷入絕境時,還能伸手乞讨,還能在垃圾箱裡翻找棄物。
在那些地方,人永遠都有最低限度的生存保障,永遠都有無數活下去的機會——在那些地方,“活下去”并不是最重要的事,最重要的事是“活得更好一些”。
可荒野不。
在荒野裡,人需得抛棄多餘的欲望,向動物靠攏,向植物靠攏。
荒野沒有僥幸,沒有一絲額外之物。
總之,我缺乏安全感。
似乎除了拼命地吃,我無從把握。
好像隻有肚子填得滿滿當當,才有勇氣應對一切。
總之,在荒野裡,“吃”成了我生命中的頭等大事。
胃也變作無底洞,從來沒有被真正填滿過一次。
并且徹底地改掉了挑食的壞毛病…… 有一天中午,加瑪在氈房裡取出一塊羊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