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甯靜 二十二 暮色中

關燈
影造成的。

    可眼下太陽明明和月亮靠得那麼近,而地球在我這邊——三者的平面位置明明呈銳角三角形嘛。

     而且,等太陽完全落山後,那半彎月亮仍以同樣的角度挂在天上,扭也不扭一下…… 太陽完全落山了,一塵不染的天空倒扣在大地上。

    天與地的嵌合之處從青色過渡到紅色,再往上是白色,再往上是最後的屬于白晝才有的藍。

    再往上,是陡然明月,和單獨的一顆喬裡潘星。

     于是走着走着,也忍不住唱起歌來。

     有時胡爾馬西也會與我同行,一起迎接羊群。

    漫長一路上,這小子總對我說這說那的,也不管我聽不聽得懂。

    我無可奈何,隻好不管他說什麼都且答應着,并報以微笑。

    令他非常滿意。

    接下來是長時間的無言前行。

     他突然問:“你的外套多少錢?” 我說:“一百五十元。

    ” 他繼續期待着。

     我就隻好也問他:“那你的衣服多少錢呢?” 他說:“我的一百元。

    ” 又捏捏我的胳膊:“還可以,挺厚的。

    ” 我無從回應,隻好也捏一下他的袖子,也說:“也可以,也挺厚。

    ” 接下來又是沉默。

    羊群仍遙遙無蹤。

     他唱起歌來。

     走到一處凹地,他突然停下腳步,指着從雪地裡橫亘而過的一串乒乓球大小的足迹告訴我,不久前有一隻鵝喉羚從這裡經過。

     突然,我覺得他從不曾像此刻這樣孤獨。

     自從隔壁家的男孩熱合買得罕進入荒野,趕羊的時候,通常都是我倆結伴而行。

    奇怪的是,一路上他也會不停問我:“你的衣服多少錢?鞋子多少錢?你一個月工資多少?” 另外他一直想弄清我是幹什麼的,但我實在說不清。

    他隻好每天都問一遍。

     有一次他突然問我“黃河”在哪裡,我便指向東南方向。

    然後他又問我北京在哪裡,我往同樣的方向指了指。

    他放慢腳步,往那個方向望了一眼,好像真的看到了黃河和北京。

    但神情并無向往之意,而是感慨——好遠啊! 想起了一個笑話。

    一個放羊的老漢作為勞模去北京開會。

    回來後,大家問他:“北京好不好?”他遺憾地說:“好是好,就是太偏遠了。

    ” 北京又怎樣?黃河又怎樣?此刻,我們的假人俯視着的沙窩子才是這世界的中心。

     和努滾去趕羊的一路上就熱鬧多了。

    小姑娘又唱又跳又說又鬧的,還拼命問我認不認識某某。

    我說不認識。

    她又問:那某某某呢?我還是不認識。

    接下來她列出了一大堆名字,我當然統統都不認識了。

    她很失望,因為不能把我納入她的人際圈。

     這樣的暮色中,卻很少能和加瑪同行。

    她得幹家裡的事情,做飯,或找駱駝。

     偶爾的幾次,總是在她的歌聲中度過。

    她那點小小的表現欲啊,隻能在荒野裡盡情地展示。

    就這樣,唱之前還要扭捏再三,裝出想聽我唱歌,先請我唱。

    我說:“還是你先唱吧。

    ”她便一首一首唱個沒完,越唱越自在。

     我很喜歡加瑪的歌聲。

    她的嗓音雖平凡卻充滿深情,所唱的旋律又總是那麼優美,在曠野裡聽來分外動人。

     我們走在沉默的羊群兩端,她的歌聲在不遠處平穩悠長地綻放,源源不斷地舒展,鋪開長長一縷說不清的意味。

    有一次,唱着唱着,她突然停下來告訴我:她們這裡的哈薩克姑娘過了二十一二歲,就是老姑娘了。

    而她,馬上二十歲了…… 加瑪正處在成為婦人或老姑娘之前最鮮美最自在的青春時光裡,卻一直沒有對象,甚至沒有可思念的人。

    她說,來提親的人很少,因家裡太窮,自己各方面條件也不太好…… 接下來,她話頭一轉,突然仔細地向我曆數往下羊群會經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