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 大家
關燈
小
中
大
的辦法就是嚴防死堵,看到就打。
隻要它靠近氈房十步遠,就一頓猛打猛追,給它樹立起一個“禁地”的概念。
唉,玉米粒弄撒了,還能從土中鏟起,細細揚去沙土(居麻為此揚了大半天),而面粉就隻能白白給糟蹋了。
真是可惜! 駱駝們則是逍遙派的,無組織,無紀律。
要不怎麼這一整個冬天裡,路過我們地窩子進來喝茶的客人們,十個有九個都是出來找駱駝的,從沒聽誰說出來找牛找馬。
并且所有牲畜裡,隻有駱駝的身上會醒目地寫有主人的電話、姓名和村落等聯系方式。
可見它們不但能瞎跑,還會跑很遠。
新什别克兩年丢了三峰駱駝。
大約丢怕了,每天都嚴密監控駱駝的動向,比我家監控花臉小公牛還要嚴密。
并且每天傍晚都不辭辛苦,堅持趕駱駝回沙窩子裡過夜。
趕回來後,把它們一條前腿的大腿和小腿折起來綁在一起,令它們一整夜隻能跪卧。
就算站起來,剩下三條腿,諒它也跑不了多遠。
為了每天趕駱駝的事,這兩家人沒少生氣。
新什别克家認為這與放羊一樣,是共同的勞動,應該一同分擔。
而居麻認為我家駱駝的數量還沒有他家的零頭那麼多,平均分擔的話太不公平。
再說了,居麻也從沒丢過駱駝,常常嘲笑新什别克小題大做,沒事找事。
同理,新什别克家從沒凍死過牛,對牛的保暖工作也異常粗心。
不像我們,一到夜裡又是堵天窗又是蓋棉門簾的。
他家的牛棚甚至沒有頂,敞着。
總之,一輪到居麻趕駱駝,他就火大。
一回到家就沖我埋怨:“累死老漢了!那邊——三個!那邊——五個!那邊,那邊,還有那邊——各一個!”他把四面八方各指了一遍,又說:“比放羊還累!” 放羊的話,慢悠悠跟着羊到處走就是了。
而趕駱駝,則得不停地縱馬奮鞭,上下奔突,罵爹罵娘,鬥智鬥勇。
駱駝這家夥也怪,存在内部分歧似的,總搞自由活動。
不像牛羊馬,總是同類相聚,走哪兒都一搭兒。
除了逍遙派,駱駝們還應劃入丐幫門下。
當一群駱駝搖搖晃晃走過來,個個穿得破破爛爛,補丁疊補丁……哎,誰叫駱駝那麼大的個子呢,哪有整塊的好布給它們縫衣服!于是全用舊棉衣舊氈片舊毯子拼拼補補。
而駱駝們一點也不愛惜衣服,總是在地上打滾(那時最容易蹭掉衣服,然後受涼),沾了一身稀牛糞後,又站起來在同伴身上蹭癢癢,再把别人的衣服也弄髒。
另外,都說駱駝是抗旱耐饑能手,我看才不是。
在南下的一路上,那些鼻孔沒穿木栓的小公駝,個個一副饑不擇食的模樣,見到路邊指頭粗的一叢幹草都會停下來啃幾口。
屢屢掉隊,害得維持秩序的李娟折騰了一路。
隻有負重的或有過負重經曆的成年駱駝們最懂事,老老實實地被繩子穿成一串,一整天不吃不喝,照樣安靜前進。
那次南下的轉場途中,李娟負責牽駱駝。
不知為何,打頭的駱駝總是郁悶地嚷嚷不停。
它有一個絕招,就是緊閉着嘴,隻在喉嚨深處吼。
明明離你隻有兩步遠,但發出的聲音就像在幾公裡以外。
駱駝幹的壞事還有老愛往羊群裡跑。
尤其在大家最忙亂的傍晚時分,有個家夥硬要跟着羊群一起入圈。
它可能喜歡羊吧,但羊顯然不喜歡它。
本來大家老老實實排着隊往圈裡走着呢,猛然間給這個天降神兵搞得秩序大亂。
一個個驚吓不小,刺毛亂奓。
它還裝糊塗,越是趕它,越是舒舒服服就地卧倒,把羊圈入口堵得結結實實。
若是再趕,它幹脆側身一躺,跟死了一樣,身子拉得直直的一動不動。
駱駝雖然讨厭,也有可愛之處。
尤其是那麼大的駱駝卻長着那麼小的耳朵…… 大家吃雪的時候,牛伸出舌頭轉着圈地舔;馬老老實實龇出牙去啃;駱駝最厲害,垂下長長的脖子,下巴平貼地面,像開鏟車一樣平鏟過去,一下子就能鏟滿滿一嘴,再合上嘴一口吞掉。
我猜駱駝的祖先可能有鏟齒象的基因。
牛也罷,羊也罷,隻要是公的,時間到了都得去勢。
就算是駱駝這樣的龐然大物也難逃此劫。
在一月最冷時節的一個金色黃昏裡,輪到我們家的一峰小公駝倒這個大黴了。
它鼻子被穿上木栓系在牛棚邊,又被綁上四蹄,然後被轟然推倒,最後被割下了蛋蛋。
手術很簡單,取出蛋蛋後縫兩針,用高錳酸鉀溶液澆洗一下,再用燒紅的十字鎬烙燙傷口,算是消毒。
我遠遠地看着大家守着那個倒黴蛋折騰,隻見血流滿地,不忍近前細看。
事
隻要它靠近氈房十步遠,就一頓猛打猛追,給它樹立起一個“禁地”的概念。
唉,玉米粒弄撒了,還能從土中鏟起,細細揚去沙土(居麻為此揚了大半天),而面粉就隻能白白給糟蹋了。
真是可惜! 駱駝們則是逍遙派的,無組織,無紀律。
要不怎麼這一整個冬天裡,路過我們地窩子進來喝茶的客人們,十個有九個都是出來找駱駝的,從沒聽誰說出來找牛找馬。
并且所有牲畜裡,隻有駱駝的身上會醒目地寫有主人的電話、姓名和村落等聯系方式。
可見它們不但能瞎跑,還會跑很遠。
新什别克兩年丢了三峰駱駝。
大約丢怕了,每天都嚴密監控駱駝的動向,比我家監控花臉小公牛還要嚴密。
并且每天傍晚都不辭辛苦,堅持趕駱駝回沙窩子裡過夜。
趕回來後,把它們一條前腿的大腿和小腿折起來綁在一起,令它們一整夜隻能跪卧。
就算站起來,剩下三條腿,諒它也跑不了多遠。
為了每天趕駱駝的事,這兩家人沒少生氣。
新什别克家認為這與放羊一樣,是共同的勞動,應該一同分擔。
而居麻認為我家駱駝的數量還沒有他家的零頭那麼多,平均分擔的話太不公平。
再說了,居麻也從沒丢過駱駝,常常嘲笑新什别克小題大做,沒事找事。
同理,新什别克家從沒凍死過牛,對牛的保暖工作也異常粗心。
不像我們,一到夜裡又是堵天窗又是蓋棉門簾的。
他家的牛棚甚至沒有頂,敞着。
總之,一輪到居麻趕駱駝,他就火大。
一回到家就沖我埋怨:“累死老漢了!那邊——三個!那邊——五個!那邊,那邊,還有那邊——各一個!”他把四面八方各指了一遍,又說:“比放羊還累!” 放羊的話,慢悠悠跟着羊到處走就是了。
而趕駱駝,則得不停地縱馬奮鞭,上下奔突,罵爹罵娘,鬥智鬥勇。
駱駝這家夥也怪,存在内部分歧似的,總搞自由活動。
不像牛羊馬,總是同類相聚,走哪兒都一搭兒。
除了逍遙派,駱駝們還應劃入丐幫門下。
當一群駱駝搖搖晃晃走過來,個個穿得破破爛爛,補丁疊補丁……哎,誰叫駱駝那麼大的個子呢,哪有整塊的好布給它們縫衣服!于是全用舊棉衣舊氈片舊毯子拼拼補補。
而駱駝們一點也不愛惜衣服,總是在地上打滾(那時最容易蹭掉衣服,然後受涼),沾了一身稀牛糞後,又站起來在同伴身上蹭癢癢,再把别人的衣服也弄髒。
另外,都說駱駝是抗旱耐饑能手,我看才不是。
在南下的一路上,那些鼻孔沒穿木栓的小公駝,個個一副饑不擇食的模樣,見到路邊指頭粗的一叢幹草都會停下來啃幾口。
屢屢掉隊,害得維持秩序的李娟折騰了一路。
隻有負重的或有過負重經曆的成年駱駝們最懂事,老老實實地被繩子穿成一串,一整天不吃不喝,照樣安靜前進。
那次南下的轉場途中,李娟負責牽駱駝。
不知為何,打頭的駱駝總是郁悶地嚷嚷不停。
它有一個絕招,就是緊閉着嘴,隻在喉嚨深處吼。
明明離你隻有兩步遠,但發出的聲音就像在幾公裡以外。
駱駝幹的壞事還有老愛往羊群裡跑。
尤其在大家最忙亂的傍晚時分,有個家夥硬要跟着羊群一起入圈。
它可能喜歡羊吧,但羊顯然不喜歡它。
本來大家老老實實排着隊往圈裡走着呢,猛然間給這個天降神兵搞得秩序大亂。
一個個驚吓不小,刺毛亂奓。
它還裝糊塗,越是趕它,越是舒舒服服就地卧倒,把羊圈入口堵得結結實實。
若是再趕,它幹脆側身一躺,跟死了一樣,身子拉得直直的一動不動。
駱駝雖然讨厭,也有可愛之處。
尤其是那麼大的駱駝卻長着那麼小的耳朵…… 大家吃雪的時候,牛伸出舌頭轉着圈地舔;馬老老實實龇出牙去啃;駱駝最厲害,垂下長長的脖子,下巴平貼地面,像開鏟車一樣平鏟過去,一下子就能鏟滿滿一嘴,再合上嘴一口吞掉。
我猜駱駝的祖先可能有鏟齒象的基因。
牛也罷,羊也罷,隻要是公的,時間到了都得去勢。
就算是駱駝這樣的龐然大物也難逃此劫。
在一月最冷時節的一個金色黃昏裡,輪到我們家的一峰小公駝倒這個大黴了。
它鼻子被穿上木栓系在牛棚邊,又被綁上四蹄,然後被轟然推倒,最後被割下了蛋蛋。
手術很簡單,取出蛋蛋後縫兩針,用高錳酸鉀溶液澆洗一下,再用燒紅的十字鎬烙燙傷口,算是消毒。
我遠遠地看着大家守着那個倒黴蛋折騰,隻見血流滿地,不忍近前細看。
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