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 嫂子
關燈
小
中
大
嫂子沉默寡言,稍嫌嚴肅。
但興緻來時,也會一把摟過居麻“吧唧”親一口,令其一時懵然。
長年的勞累和疾病使嫂子總是緊鎖眉頭,神情冷漠。
因腰腿有恙,彎腰取物時總會沉重地呻吟。
别看她幹活時顯得麻利又厲害,一幹完活回到地窩子裡,便累得蹲都蹲不下去,蹲下去了又站都站不起來。
每當結束了一天的勞動,她就掙紮一般地爬到花氈上,請我為她揉背踩腿。
但如果那時她又聽說花臉牛闖進了氈房,便立刻一躍而起,像小夥子一樣精神抖擻地沖上地面投入戰鬥。
居麻胖高胖高的,嫂子卻瘦高瘦高的,顯得單薄而怯弱。
我媽對她的印象是“老實巴交”。
以前,每當居麻耍酒瘋時,她隻能在一旁哀愁地等待一切結束。
頂多在他最胡鬧的時候輕喝一聲:“夠了!” 每次我們去她家喝茶,作為主婦,從沒見她主動攀談過什麼,隻是坐在下席低聲勸茶遞食,毫不失禮。
每當大家說起什麼哄堂大笑時,她會低聲問居麻:“怎麼了?”她不會漢語。
嫂子難得一笑,總是冷冷淡淡,令人心裡發毛。
而一旦笑起來,竟非常明媚,眉目之間登時大放光明——好像比任何人都更适合“笑”這件事。
加瑪走後,居麻每天出去放羊。
不放羊時也得常常出門找馬、找駱駝,或是修圈棚。
因此大部分時間都隻有我和嫂子在家。
我倆沉默着各做各的事,交流大多輔以手勢。
勞動告一段落,就坐下來一起喝茶。
安靜得像生活在幾百年前。
但這種安靜和沉默是自在舒暢的,毫不勉強。
可才開始并不這樣。
才開始因交流上的困難,兩人間總是誤會重重,弄得我非常緊張。
當然了,越緊張,錯事就做得越離譜。
而我這樣的反應多少令她也很有壓力。
慢慢相處久了,才發現嫂子其實是單純又大方的人,是我多心了。
我為之不安、無措的那些,她才不會在意。
洗碗時不小心碰灑了許多牛奶,大驚,手忙腳亂地收拾。
居麻吓唬我:“快點!快點!你嫂子要來了!看到了要打你!”其實嫂子才不會打我。
而且嫂子弄灑牛奶或醬油的時候遠比我多。
當她驚奇地說“李娟,貓!”的時候,小貓咪一定正肚皮朝天,四仰八叉地睡着覺。
當她說“李娟,洞!”的時候,是她發現了一個碩大的狐狸洞。
——當時我們正穿過西面的荒野去往盡頭的沙丘下背雪,漫長一路上一直無話。
她突然的這麼一句,讓人覺得之前那沉默的一路上,她的心其實一直都是平靜輕松的。
雖說嫂子不會漢語,但畢竟是居麻這家夥的老婆,多多少少還是能掌握些“牛”、“羊”、“馬”、“駱駝”之類的常用單詞,比起牧區的其他婦人要強出許多。
加上後來又有了默契,我們之間的交流順溜極了。
嫂子說:“牛,房子。
”我就跑出去看花臉牛有沒有靠近氈房。
嫂子說:“水,暖瓶。
”我便把開水沖進暖瓶。
——措辭簡練而有效。
居麻啧啧贊歎:“就像老闆一樣!” 并且時不時還出其不意地有所發揮。
當她要我幫忙把奶牛趕到小牛這邊時,就說:“李娟,黑的小的牛的媽媽,拿來!” 嫂子每天一大早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大牛放出去,趕離沙窩子。
等大牛走遠了,再把小牛放出去往相反方向趕得很遠很遠。
這樣白天裡母子們就不易碰面了——碰面後會有什麼後果呢?後果就是天色很晚了大家都不急着回家。
而且小牛會把媽媽的奶水吮得一幹二淨,我們就隻能喝黑茶,沒得奶茶喝了…… 自從李娟來了,趕小牛的任務就給她包攬了。
而趕小牛最費事。
因為大牛被趕了多年,對牧人的用意早就心領神會,一趕就對直往前走。
而小牛以犯犟為天職,至少得把它們趕一公裡遠才能斷了它們常回家看看的念想。
總之,我算是幫了嫂子一個大忙,令她每天早上不再那麼焦慮忙碌,可以從容地為大家準備早餐。
她為此非常高興。
表達高興的方式就是先抱我一下,再牽起我的手,一起走向西面高地,把小牛所在的方向及趕牛的方向分别指給我看。
那時的我也為之快樂不已,頓時對往後的相處滿懷信心。
在這個家裡生活了一整個冬天,嫂子教會了我許多事情——撚羊毛線、合股毛線、繡花氈、編花帶子……以及生活中許多小技巧和小常識。
比如扛雪時,要先撿塊馬糞團裹在袋口處,然後連袋子和馬糞一同握在手心,這樣便于使力,不會打滑;比如清理爐灰時如何才不至于弄得沸沸揚揚;比如使用手撚的羊毛線縫東西時,用完一截線後不
但興緻來時,也會一把摟過居麻“吧唧”親一口,令其一時懵然。
長年的勞累和疾病使嫂子總是緊鎖眉頭,神情冷漠。
因腰腿有恙,彎腰取物時總會沉重地呻吟。
别看她幹活時顯得麻利又厲害,一幹完活回到地窩子裡,便累得蹲都蹲不下去,蹲下去了又站都站不起來。
每當結束了一天的勞動,她就掙紮一般地爬到花氈上,請我為她揉背踩腿。
但如果那時她又聽說花臉牛闖進了氈房,便立刻一躍而起,像小夥子一樣精神抖擻地沖上地面投入戰鬥。
居麻胖高胖高的,嫂子卻瘦高瘦高的,顯得單薄而怯弱。
我媽對她的印象是“老實巴交”。
以前,每當居麻耍酒瘋時,她隻能在一旁哀愁地等待一切結束。
頂多在他最胡鬧的時候輕喝一聲:“夠了!” 每次我們去她家喝茶,作為主婦,從沒見她主動攀談過什麼,隻是坐在下席低聲勸茶遞食,毫不失禮。
每當大家說起什麼哄堂大笑時,她會低聲問居麻:“怎麼了?”她不會漢語。
嫂子難得一笑,總是冷冷淡淡,令人心裡發毛。
而一旦笑起來,竟非常明媚,眉目之間登時大放光明——好像比任何人都更适合“笑”這件事。
加瑪走後,居麻每天出去放羊。
不放羊時也得常常出門找馬、找駱駝,或是修圈棚。
因此大部分時間都隻有我和嫂子在家。
我倆沉默着各做各的事,交流大多輔以手勢。
勞動告一段落,就坐下來一起喝茶。
安靜得像生活在幾百年前。
但這種安靜和沉默是自在舒暢的,毫不勉強。
可才開始并不這樣。
才開始因交流上的困難,兩人間總是誤會重重,弄得我非常緊張。
當然了,越緊張,錯事就做得越離譜。
而我這樣的反應多少令她也很有壓力。
慢慢相處久了,才發現嫂子其實是單純又大方的人,是我多心了。
我為之不安、無措的那些,她才不會在意。
洗碗時不小心碰灑了許多牛奶,大驚,手忙腳亂地收拾。
居麻吓唬我:“快點!快點!你嫂子要來了!看到了要打你!”其實嫂子才不會打我。
而且嫂子弄灑牛奶或醬油的時候遠比我多。
當她驚奇地說“李娟,貓!”的時候,小貓咪一定正肚皮朝天,四仰八叉地睡着覺。
當她說“李娟,洞!”的時候,是她發現了一個碩大的狐狸洞。
——當時我們正穿過西面的荒野去往盡頭的沙丘下背雪,漫長一路上一直無話。
她突然的這麼一句,讓人覺得之前那沉默的一路上,她的心其實一直都是平靜輕松的。
雖說嫂子不會漢語,但畢竟是居麻這家夥的老婆,多多少少還是能掌握些“牛”、“羊”、“馬”、“駱駝”之類的常用單詞,比起牧區的其他婦人要強出許多。
加上後來又有了默契,我們之間的交流順溜極了。
嫂子說:“牛,房子。
”我就跑出去看花臉牛有沒有靠近氈房。
嫂子說:“水,暖瓶。
”我便把開水沖進暖瓶。
——措辭簡練而有效。
居麻啧啧贊歎:“就像老闆一樣!” 并且時不時還出其不意地有所發揮。
當她要我幫忙把奶牛趕到小牛這邊時,就說:“李娟,黑的小的牛的媽媽,拿來!” 嫂子每天一大早第一件事就是先把大牛放出去,趕離沙窩子。
等大牛走遠了,再把小牛放出去往相反方向趕得很遠很遠。
這樣白天裡母子們就不易碰面了——碰面後會有什麼後果呢?後果就是天色很晚了大家都不急着回家。
而且小牛會把媽媽的奶水吮得一幹二淨,我們就隻能喝黑茶,沒得奶茶喝了…… 自從李娟來了,趕小牛的任務就給她包攬了。
而趕小牛最費事。
因為大牛被趕了多年,對牧人的用意早就心領神會,一趕就對直往前走。
而小牛以犯犟為天職,至少得把它們趕一公裡遠才能斷了它們常回家看看的念想。
總之,我算是幫了嫂子一個大忙,令她每天早上不再那麼焦慮忙碌,可以從容地為大家準備早餐。
她為此非常高興。
表達高興的方式就是先抱我一下,再牽起我的手,一起走向西面高地,把小牛所在的方向及趕牛的方向分别指給我看。
那時的我也為之快樂不已,頓時對往後的相處滿懷信心。
在這個家裡生活了一整個冬天,嫂子教會了我許多事情——撚羊毛線、合股毛線、繡花氈、編花帶子……以及生活中許多小技巧和小常識。
比如扛雪時,要先撿塊馬糞團裹在袋口處,然後連袋子和馬糞一同握在手心,這樣便于使力,不會打滑;比如清理爐灰時如何才不至于弄得沸沸揚揚;比如使用手撚的羊毛線縫東西時,用完一截線後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