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 居麻
關燈
小
中
大
居麻是遠近出了名的酒鬼兼賴皮鬼。
當我決定這一整個冬天都跟随在他家生活時,很多人都大吃一驚。
其實真正了解他的人都知道,這家夥除喝酒和耍賴之外,還是值得欽佩和尊敬的。
他做事踏實仔細,為人機智風趣。
大家都樂于同他相處。
在人群裡,隻要他一開口,所有人都立刻閉了嘴專注于他一人。
而這家夥也樂于表達,吹起牛來,總能超常發揮,妙語連珠。
經他散播出去的笑話,能流傳好長時間。
這使他在牧人間有着某種奇妙的地位。
大約在這樣的世界裡,天大地大,牧人們分散獨居。
日子寂靜單調,生活艱難且封閉,極少與外界交流,人們大多是忍耐而沉默的。
于是居麻的出現給大家帶來了多少快樂與釋放啊。
這個人總是能痛快流利地指出一切,總是能說到人心坎兒上,總是寥寥數語就輕易解開任憑怎樣的蠻力也解不開的困結……而那些更加睿智通達、能言善辯的“阿肯[1]”們,則更是被民間深深崇敬,甚至奉若神明。
因此無論耍酒瘋時的居麻是多麼霸道、可惡,大家都不同他認真計較,都原諒他的此種偏性。
居麻快五十歲了,頭發花白,身高一米八五,體重一百一十公斤,走起路來驚天動地。
雖然已是爺爺輩的人物,但我仗着自己也三十多了,非叫他“哥哥”不可。
居麻和我家相識多年,算是老朋友了。
每次去我家商店買東西,我媽都逼他買走包裝破損的商品(大家都介意這個嘛。
于是這種商品總是積壓到最後,顧客實在沒得挑了才能賣掉)。
他對我媽很有意見,但還是不得不繼續光顧。
因為隻有我家願意給他賒賬。
居麻說得滿口漢語,雖然含糊不清,但表達異常豐富。
比如他把沙丘稱為“高沙子”,說“路途遙遠”——“戈壁灘多得很!” 有一天他看完一份哈文報副刊後,想了一會兒,認真地以漢語告訴我:“這個紙說,我們放羊的這個地方,是專門送這個——”他指着牆上的挂繡,“把畫這個東西的細細的、亮亮的線送過來的一條路的上面!” 我想了想:哦,他說的是“絲綢之路”——是的,阿勒泰正是在古絲綢之路的北道上。
他不會漢語的“繡”字,總是以“畫”代之。
因為大女兒喬裡潘是學畫畫的。
我估計在哈語裡,這兩個動詞是一個意思。
居麻很善于學習。
原先他所掌握的用來罵人的漢語隻有“三字經”。
自從某次和我媽吵了一架,我媽罵他“不是人”之後,他總算又學到了一句。
見了不聽話的牛就罵:“你不是人!”見了搗蛋的駱駝也罵:“不是人得很!” 因居麻總是編排國家領導人,老是說“當初一起放羊時曾怎樣怎樣”的話,我就笑他:“你這個反革命!”他大樂,從此又學會了一句。
每天趕羊入圈時,總是邊趕邊大喊不休:“你,反革命!你,也是個反革命!” 難怪居麻漢語說得那麼好——後來才知他小時候生活在富蘊縣縣郊的生産隊,鄰居是回族,便跟着學了許多。
後來阿克哈拉這邊的人民公社缺一個趕馬車的,他的爸爸就攬下這份活計,帶着全家人過來安了家。
再後來公社解散,一家人便漸漸成為牧民。
居麻有一次告訴我,自己若還在城裡的話,會繼續上學、工作,然後就是城裡人了。
可現在卻是個放羊的……情形很有些失落。
他是驕傲又敏感的。
而他又總是歡樂的。
一大早,大家忙得團團轉,就他無事,到處搭讪也沒人理他。
他就自己和自己說話——取下鏡子照着,擠眉弄眼、捏腔捏調地說笑話。
但大家還是不理他。
他突然正色斂容,以《新聞聯播》的語速和口吻,莊嚴地念了一長串國家領導人的名字。
我忍不住無聊地問:“怎麼,你都認識?”他傲慢道:“當然認識!以前一起放過羊……”又指出其中兩三個:“也是酒鬼……” 大家終于忍不住笑了,說:“豁切!” 居麻不但笑話閑不下來,一雙手也閑不下來。
在不放羊的日子裡,他整天東找西翻,東修西補。
在一天之中,他可以完成以下事情:幫老婆補好全部的破鞋子并擦得锃亮;在一根用了二十多年的檩木下撐一根柱子;修太陽能電池闆;糊補漏風的門縫;修竈台;修漏勺;修加瑪的鈎針;修自己的墨鏡(由于牧民常年飲用雪水及冰川所
當我決定這一整個冬天都跟随在他家生活時,很多人都大吃一驚。
其實真正了解他的人都知道,這家夥除喝酒和耍賴之外,還是值得欽佩和尊敬的。
他做事踏實仔細,為人機智風趣。
大家都樂于同他相處。
在人群裡,隻要他一開口,所有人都立刻閉了嘴專注于他一人。
而這家夥也樂于表達,吹起牛來,總能超常發揮,妙語連珠。
經他散播出去的笑話,能流傳好長時間。
這使他在牧人間有着某種奇妙的地位。
大約在這樣的世界裡,天大地大,牧人們分散獨居。
日子寂靜單調,生活艱難且封閉,極少與外界交流,人們大多是忍耐而沉默的。
于是居麻的出現給大家帶來了多少快樂與釋放啊。
這個人總是能痛快流利地指出一切,總是能說到人心坎兒上,總是寥寥數語就輕易解開任憑怎樣的蠻力也解不開的困結……而那些更加睿智通達、能言善辯的“阿肯
因此無論耍酒瘋時的居麻是多麼霸道、可惡,大家都不同他認真計較,都原諒他的此種偏性。
居麻快五十歲了,頭發花白,身高一米八五,體重一百一十公斤,走起路來驚天動地。
雖然已是爺爺輩的人物,但我仗着自己也三十多了,非叫他“哥哥”不可。
居麻和我家相識多年,算是老朋友了。
每次去我家商店買東西,我媽都逼他買走包裝破損的商品(大家都介意這個嘛。
于是這種商品總是積壓到最後,顧客實在沒得挑了才能賣掉)。
他對我媽很有意見,但還是不得不繼續光顧。
因為隻有我家願意給他賒賬。
居麻說得滿口漢語,雖然含糊不清,但表達異常豐富。
比如他把沙丘稱為“高沙子”,說“路途遙遠”——“戈壁灘多得很!” 有一天他看完一份哈文報副刊後,想了一會兒,認真地以漢語告訴我:“這個紙說,我們放羊的這個地方,是專門送這個——”他指着牆上的挂繡,“把畫這個東西的細細的、亮亮的線送過來的一條路的上面!” 我想了想:哦,他說的是“絲綢之路”——是的,阿勒泰正是在古絲綢之路的北道上。
他不會漢語的“繡”字,總是以“畫”代之。
因為大女兒喬裡潘是學畫畫的。
我估計在哈語裡,這兩個動詞是一個意思。
居麻很善于學習。
原先他所掌握的用來罵人的漢語隻有“三字經”。
自從某次和我媽吵了一架,我媽罵他“不是人”之後,他總算又學到了一句。
見了不聽話的牛就罵:“你不是人!”見了搗蛋的駱駝也罵:“不是人得很!” 因居麻總是編排國家領導人,老是說“當初一起放羊時曾怎樣怎樣”的話,我就笑他:“你這個反革命!”他大樂,從此又學會了一句。
每天趕羊入圈時,總是邊趕邊大喊不休:“你,反革命!你,也是個反革命!” 難怪居麻漢語說得那麼好——後來才知他小時候生活在富蘊縣縣郊的生産隊,鄰居是回族,便跟着學了許多。
後來阿克哈拉這邊的人民公社缺一個趕馬車的,他的爸爸就攬下這份活計,帶着全家人過來安了家。
再後來公社解散,一家人便漸漸成為牧民。
居麻有一次告訴我,自己若還在城裡的話,會繼續上學、工作,然後就是城裡人了。
可現在卻是個放羊的……情形很有些失落。
他是驕傲又敏感的。
而他又總是歡樂的。
一大早,大家忙得團團轉,就他無事,到處搭讪也沒人理他。
他就自己和自己說話——取下鏡子照着,擠眉弄眼、捏腔捏調地說笑話。
但大家還是不理他。
他突然正色斂容,以《新聞聯播》的語速和口吻,莊嚴地念了一長串國家領導人的名字。
我忍不住無聊地問:“怎麼,你都認識?”他傲慢道:“當然認識!以前一起放過羊……”又指出其中兩三個:“也是酒鬼……” 大家終于忍不住笑了,說:“豁切!” 居麻不但笑話閑不下來,一雙手也閑不下來。
在不放羊的日子裡,他整天東找西翻,東修西補。
在一天之中,他可以完成以下事情:幫老婆補好全部的破鞋子并擦得锃亮;在一根用了二十多年的檩木下撐一根柱子;修太陽能電池闆;糊補漏風的門縫;修竈台;修漏勺;修加瑪的鈎針;修自己的墨鏡(由于牧民常年飲用雪水及冰川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