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荒野主人 十 加瑪蘇魯

關燈
是好容易有人給加瑪介紹了一個樣樣都好的對象,可又打聽到小夥子愛喝酒……還有一次他感慨讀書無用,并一口氣舉了十幾個例子。

    起因是加瑪羨慕卡西帕,流露出也想去阿勒泰上技校的想法。

     其實加瑪已經很乖很懂事了。

    這些年來,她為這個家庭做出的犧牲令父母都感到愧疚。

    之所以逆悖女兒的意願,不要她去上學,并非出于“舍不得一個勞動力”這麼自私的原因。

    我想,作為父親,居麻是希望這個女兒永遠不變。

    他希望她能夠和牧場上的大多數姑娘一樣,穩穩當當地定一門親事,就此穩穩當當地生活下去。

    他擔憂變故,他想繼續把握這個孩子,想永遠保護她,照顧她,不願她吃苦——照他看來,隻有一切如故,才不會吃苦。

     大女兒喬裡潘曾是父親最大的驕傲。

    可是每當談到孩子們,居麻卻總說:除了喬裡潘不好說,其他幾個孩子都是好孩子,都讓人放心。

    見我追問,又解釋道:喬裡潘畢竟在外面上了五年學,有五年時間不在爸爸媽媽身邊。

    不知道這五年令她變成了什麼樣子。

     我見過喬裡潘。

    當時她還很小,還沒有去伊犁上學,整個寒假都在用舊毛線頭拼織一幅繁複的風景畫。

    那時她因毛線不夠而發愁,而我因繡花攢了好多毛線頭,便答應全送給她。

    她很高興,麻花一樣絞着我的胳膊不放,催我立刻帶她回家去取。

    那時的她,像加瑪一樣快樂、機智又愛撒嬌。

    現在卻遠離了家庭,胡亂談戀愛,每個月的工資一分錢也存不下來。

    和家人團聚時,驕傲又寡言,和大家都有些生疏了。

     不管怎樣,加瑪也一天比一天大了,遲早有一天會離開自己曾深深依賴的父母和家庭。

    也就這兩年還能留在家裡,聽父母的話,幫家裡的忙。

    那兩年之後呢?等加瑪離開後(或打工,或結婚),誰又來放羊? 到時剩下的兩個兒女也該初中畢業了。

    我問居麻,繼續供他們上學還是叫回家幹活? 為此居麻想了好久。

    我都以為他不會回答了的時候,卻聽他突然歎道:“就看娃娃們自己咋想的吧!如果不想上學了,就回家分一份财産,參加勞動。

    還想上的話就上。

    實在沒人放羊的話,就把羊全賣了,隻留二十多頭奶牛,回阿克哈拉定居點種地。

    别人種地都能過日子嘛,我為啥不能?”——而不久前,他還嘲笑農民太窮,一年到頭也吃不了幾次肉。

     雖然居麻表示自己做了兩手準備,但我知道,他已經清楚了孩子們的選擇。

    據說小女兒非常刻苦,已經把讀書當成人生的唯一出路。

    而小兒子則一心熱愛擺弄機器,想做一個修理工。

     因此,這個家庭的現狀,其實完全維系在加瑪一人身上…… 我天天都會在自己的筆記本上記錄一些内容。

    加瑪問我寫了些什麼,我說:“寫加瑪的事。

    ”她說:“豁切,有那麼多的事?” 時間久了,大約她也有所觸動,也決定寫點什麼。

    有一天輪到她放羊了,出發時找我借了一支鉛筆和一張紙。

    等晚上趕羊回來時,紙上就寫滿了漂亮的阿拉伯文字。

    晚飯時,她認真地念給大家聽。

    夫妻倆放下茶碗,聽得津津有味。

    聽完都說“好”,還把那張紙要去默讀了一遍又一遍。

    我問:“寫的什麼啊?”居麻說:“給李娟寫的信。

    ”我一聽急了,非要他翻譯不可。

    結果這家夥隻翻譯了一句:“李娟在我們家的工作情況。

    ” 我們在這片荒野上剛安定了不到一個月,加瑪就要回烏倫古河畔的定居點了。

    因為奶奶病了,需要住院,家裡的奶牛和山羊沒人照料。

    于是地窩子裡隻剩我們三人了,想想都覺得寂寞啊。

    但加瑪卻顯得非常高興。

    大約定居點有她念念不忘的“黑走馬”宴會廳吧?——有年輕人的世界,有可能前來的愛情,有打工的機遇,有改變生活的可能性……不知這個冬天,我們已經成為大姑娘的加瑪蘇魯能否積攢足夠的勇氣,終于站出去為大家唱歌? 加瑪走後我們都備感寂寞。

    一月初,她托獸醫捎來一封信。

    這回居麻認真地翻譯給我聽了。

    開頭第一句是:“冬窩子裡的爸爸媽媽,還有李娟,你們好嗎?身體好嗎?”隻這一句,就讓人想要流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