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荒野主人 十 加瑪蘇魯

關燈
滿十歲,妹妹也還小,再沒有合适的勞力了。

    于是加瑪就辍了學,開始跟着爸爸放羊。

     對此,加瑪的确有些傷心,但毫無怨言。

    她很愛自己的姐姐和弟弟妹妹。

    一提到她們,就滔滔不絕曆數每人的優點——姐姐畫畫兒好,跳舞跳得好;妹妹莎拉古麗唱歌唱得好,學習也好;弟弟最聰明,摩托車都會修……最後黯然道:就自己什麼也不好,所以隻好放羊…… 我無從安慰,隻能一個勁兒地說:“哪裡,哪裡!……胡說,真是胡說!……” 其實加瑪遠比一般的同齡姑娘聰慧。

    如果能一直上學的話,也會非常優秀。

     加瑪還告訴我,在阿克哈拉的“黑走馬”宴會廳,年輕人聚會時,每人都會輪流站在麥克風前唱歌。

    其實那時她也非常想上去唱,卻怎麼也不敢,無論大家怎麼慫恿都不敢。

    真是個自卑又膽怯的孩子……想想看,一年到頭,這個姑娘能夠在人群聚居地——比如阿克哈拉村——停留的時間還不到半個月。

    其他的日子全是沙漠戈壁、森林草野,青春隻與牛羊為伴…… 雖然牧羊女多得是,但像加瑪這樣進冬窩子放羊的年輕姑娘太少見了。

     可在自己的家庭裡,加瑪是個自在、快樂又淘氣的孩子。

    每天早上一醒來,就賴進爸爸媽媽的熱被窩撒嬌,一點兒也不像十九歲的大姑娘。

    夫妻倆則享受一般地對待這種撒嬌,無限溺寵之。

    但到了勞動時分,兩口子就不客氣了,非常嚴厲。

    每當我看到清晨找馬歸來的加瑪凍得臉發青,不停搓手,就很難過。

    可夫妻倆神情淡然,隻招呼一下“來喝茶”。

    我簡直都覺得這樣的父母太狠心了!再一細想:哎,情感這個東西,隻需快樂時流露一下就夠了。

    其他時候嘛,還是節制些比較好。

     年輕女孩總是勤勞又細心的。

    隔壁的女主人薩依娜便總是請加瑪過去幫忙收拾房子。

    這種要求并不是指使和貪圖,而是對伶俐女孩的認同,是對她的贊美。

     在隔壁家喝茶時,加瑪也以主人的态度為大家切馕沏茶,從不把自己當作客人杵在席間。

     有了新什别克一家參與勞動,這個冬天加瑪不會太忙了。

    于是她給自己列出以下計劃:依着一個舊的花樣子繡兩條用來搭在壁毯上的裝飾性白圍巾(盡管是比照着舊樣子繡的,可繡出來後明顯比舊的勻淨、漂亮),繡兩條新氈子上的長氈條,給自己繡一套新的黑色平絨的馬飾(她是大姑娘了,要體體面面地騎馬出行),再繡一塊四十多種顔色的十字繡,以及一塊小氈墊。

    計劃完畢,還嫌打發不完時間,可材料卻不夠了。

    她唉聲歎氣道:“全繡完了又該幹什麼呢?” 加瑪手很巧。

    很多姑娘的“靈巧”源于經驗上的熟練,可加瑪不是,許多初學的事情,一上手立刻心領神會。

    她織的花帶子邏輯複雜,圖案變化豐富,看得人眼花缭亂。

    不像隔壁薩依娜編的花帶子,就隔三行織個圓點,再隔三行織個方塊。

     我家床榻上鋪的花氈,加瑪繡的部分明顯比嫂子繡的針腳勻稱美觀。

     大約手巧的人心氣也高,加瑪繡氈子非得别出心裁,非要繡得和任何人的都不一樣。

    畫花樣子之前,她在小本子上設計出好幾套方案,并讓我評價。

     我指着其中一幅說:“這個蘿蔔不錯!還開了花。

    ” 她大喊:“豁切!那是蘋果!” 我隻好指着另一幅說:“這個白菜也好看。

    ” 她快要哭了:“這是樹——蘋果樹……” 盡管如此,我還是得承認:無論是蘿蔔還是白菜,都形象優美,線條流暢。

    她要是也像喬裡潘那樣學畫畫,肯定也差不到哪兒去。

     我曾在烏倫古河畔定居點的居麻家中見過加瑪繡的一塊圓形花氈。

    四周倒是中規中矩的傳統花紋,中間卻非常可愛地繡了一隻佩戴着紅色領結的泰迪熊。

    到底還是個小孩子啊。

    她說是照着妹妹T恤上的圖案繡的。

     因為畫得好,薩依娜做新氈子時,也來請加瑪過去幫忙畫花樣子。

    她問我:畫什麼才是别人沒繡過的呢?我想了半天:“天安門。

    ”她說:“豁切!”大笑。

     總之,加瑪蘇魯又漂亮又聰明又能幹。

    可偏就沒有男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