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 羊的冬天
關燈
小
中
大
吧?羊哪裡癢了,自己會在圈牆上蹭來蹭去。
唉,這麼冷的天,羊毛就像一床厚被褥,虱子們想必都過得很舒服,又暖和又有得吃喝。
對我這個外人來說,羊的生命多麼微弱痛苦。
羊的災難那麼多:長途跋涉,寒冷,饑餓,病痛……但千百年來,羊還是生存了下來。
我們看到的情景大多是羊群充滿希望地經過大地。
就不說那些痛苦了——那是生命的必經之途吧。
況且羊的命運又如此圓滿地嵌合在眼前的自然中——羊多像植物啊,在春天裡生發,夏天裡繁茂,在秋天留下種子,又以整個冬天收藏着這枚種子,孕育、等待……趕着羊群走在荒野裡,想到它們大多數都有孕在身,想到這些都是平靜充實的母親,便覺得這個冬天真是意義深遠。
一天居麻放羊回來,卻沒有急于下馬回家取暖。
他在一旁勒馬守着我們趕羊入圈。
後來,他指着隊伍最後一隻走得拖拖拉拉、留着中分頭的褐色大羊羔說:“就是這個,快不行了,帶回家看看吧。
”于是我和嫂子一人抓起它的兩條腿,把它倒過來擡進了我們的地窩子。
這個中分頭看上去萎靡不振,摸起來肋骨曆曆。
居麻說白天裡看到它虛弱得走路都走不穩當了,但我們打着手電筒仔細查看,又沒發現有外傷,可能隻是太虛弱了。
于是我們決定讓它“留院觀察”一段時間。
從此,我們的地窩子又多了一個成員。
我們把它的窩安排在床頭的柱子下,還挖回了一袋幹糞土,為它鋪了一床厚“褥子”。
每天還給它加病号餐——玉米粒。
盡管如此,它一點兒也不能習慣此種待遇。
每天晚歸時,面對我們的邀請總是竭力抗争,不屈不撓。
我和嫂子辛苦地擡了三天。
到第四天,嫂子大怒,将其攔腰一抱,往背後一甩,硬是把它扛回了地窩子。
到第五天,她幹脆一手握一隻羊後蹄,像推獨輪車一樣把它推回了家。
羊是柔弱的,但它的倔強不次于強悍的牛或駱駝。
這個中分頭不僅竭力拒絕跟我們回家,還拒絕熱火爐和玉米粒,總是遠遠縮在角落裡,顯得孤獨又恐慌。
它不吃不喝,一整夜卧在天窗下,下巴擱在床沿上,睜着眼睛一動不動。
一有動靜就全身僵硬,準備抵抗。
每天居麻和嫂子都得搏鬥一般地往它嘴裡塞半碗玉米粒。
有幾次甚至喂我們自己的糧食——碎麥子。
夫妻倆一人強行掰開它的嘴,一人塞玉米粒,然後再強捏着它的上下唇不讓往外吐。
可它偏就有那個本事,喂多少吐多少,糟蹋了不少糧食。
氣得嫂子打了它好幾耳光。
居麻也生氣地說:“看來活不了了,該它死!”又說:“我們一家人一天的糧食沒有了!”——半碗碎麥子能熬一大鍋麥子粥呢。
嫂子又試着給它喂鹽,還是不肯吃,弄得糞地上全是鹽粒。
真不曉得它到底怎麼了,哪有羊不吃鹽的? 盡管善意不被接受,很讓人傷心,大家還是沒有放棄它。
每天羊群晚歸時,大家總是在星空下耐心地尋找它,總是得找很長時間(能在三百多隻極其相似的羊裡把它找出來,依我看真是個奇迹)。
若是陰天,還得打着手電筒找。
而那些天正過着寒流,總是那麼冷…… 我便建議在這個中分頭身上做個記号,比如用噴漆在背上抹幾筆,一定醒目多了。
但大家不予采納。
直到第二天下了大雪,羊群披滿厚厚的雪被回來,這才明白…… 于是我又建議在羊脖子上系一大團紅布或花布。
嫂子思忖了一下,這回倒采納了。
她在氈房雜物堆裡翻了半天,卻隻翻出一條孩子們小時候用過的紅領巾……給羊系上後,羊立刻肅容,成為光榮的少先隊員。
一個禮拜之後,我們的少先隊員總算适應了這個奇怪而溫暖的地方,敢在地窩子裡四處走動參觀了。
每個角落都又嗅又拱地研究一番。
後來還敢靠近人,還嗅我的手,啃我的腳。
但就是堅決不吃高級糧食玉米。
豈有此理!别的羊要是能有一丁點玉米吃,保準高興得哈哈大笑。
我問:“是不是嗓子眼長疙瘩了?吞不下去?” 居麻怒道:“白天出去,明明還在啃幹草!” 我不信,撕了一片白菜葉子給它。
它聞了聞,立刻咬住一口吞掉。
這下,我也生氣了:“原來嫌玉米太硬!” 但怎麼可能給它吃白菜呢?我們全部的白菜隻剩一棵半了。
每天隻舍得剝幾片葉子煮進全家人每晚唯一的那頓正餐裡。
于是繼續強行喂它硬玉米粒。
終于,直到第十天,少先隊員才總算開了竅,總算曉得了我們不是在害它,也曉得玉米是個多麼好的東西了。
它第一次主動開口,吃得狼吞虎咽。
我們都高興極了。
它一吃飽,就自個兒跑到竈台另一側的大錫鍋裡喝水。
那可是我們的食用水!但大家都沒說什麼,隻是不讓喝太多,居麻說剛吃了幹糧食再喝水,會撐死的。
于是喝一會兒就把它牽走系在柱子上。
第二天早上再給喝一遍水。
從此,它的生活更高級了,雪都不用啃了。
完全習慣了家庭生活的少先隊員,再也用不着我強行推回家,或又拖又拽地騎回家了。
隻消在它背上拍幾巴掌,它就一路小跑,跟着我直奔有火爐和玉米粒的地窩子。
它一回到家,跳下高高的台階,先緩步走到床邊,和前來迎接它的梅花貓親個嘴,再
唉,這麼冷的天,羊毛就像一床厚被褥,虱子們想必都過得很舒服,又暖和又有得吃喝。
對我這個外人來說,羊的生命多麼微弱痛苦。
羊的災難那麼多:長途跋涉,寒冷,饑餓,病痛……但千百年來,羊還是生存了下來。
我們看到的情景大多是羊群充滿希望地經過大地。
就不說那些痛苦了——那是生命的必經之途吧。
況且羊的命運又如此圓滿地嵌合在眼前的自然中——羊多像植物啊,在春天裡生發,夏天裡繁茂,在秋天留下種子,又以整個冬天收藏着這枚種子,孕育、等待……趕着羊群走在荒野裡,想到它們大多數都有孕在身,想到這些都是平靜充實的母親,便覺得這個冬天真是意義深遠。
一天居麻放羊回來,卻沒有急于下馬回家取暖。
他在一旁勒馬守着我們趕羊入圈。
後來,他指着隊伍最後一隻走得拖拖拉拉、留着中分頭的褐色大羊羔說:“就是這個,快不行了,帶回家看看吧。
”于是我和嫂子一人抓起它的兩條腿,把它倒過來擡進了我們的地窩子。
這個中分頭看上去萎靡不振,摸起來肋骨曆曆。
居麻說白天裡看到它虛弱得走路都走不穩當了,但我們打着手電筒仔細查看,又沒發現有外傷,可能隻是太虛弱了。
于是我們決定讓它“留院觀察”一段時間。
從此,我們的地窩子又多了一個成員。
我們把它的窩安排在床頭的柱子下,還挖回了一袋幹糞土,為它鋪了一床厚“褥子”。
每天還給它加病号餐——玉米粒。
盡管如此,它一點兒也不能習慣此種待遇。
每天晚歸時,面對我們的邀請總是竭力抗争,不屈不撓。
我和嫂子辛苦地擡了三天。
到第四天,嫂子大怒,将其攔腰一抱,往背後一甩,硬是把它扛回了地窩子。
到第五天,她幹脆一手握一隻羊後蹄,像推獨輪車一樣把它推回了家。
羊是柔弱的,但它的倔強不次于強悍的牛或駱駝。
這個中分頭不僅竭力拒絕跟我們回家,還拒絕熱火爐和玉米粒,總是遠遠縮在角落裡,顯得孤獨又恐慌。
它不吃不喝,一整夜卧在天窗下,下巴擱在床沿上,睜着眼睛一動不動。
一有動靜就全身僵硬,準備抵抗。
每天居麻和嫂子都得搏鬥一般地往它嘴裡塞半碗玉米粒。
有幾次甚至喂我們自己的糧食——碎麥子。
夫妻倆一人強行掰開它的嘴,一人塞玉米粒,然後再強捏着它的上下唇不讓往外吐。
可它偏就有那個本事,喂多少吐多少,糟蹋了不少糧食。
氣得嫂子打了它好幾耳光。
居麻也生氣地說:“看來活不了了,該它死!”又說:“我們一家人一天的糧食沒有了!”——半碗碎麥子能熬一大鍋麥子粥呢。
嫂子又試着給它喂鹽,還是不肯吃,弄得糞地上全是鹽粒。
真不曉得它到底怎麼了,哪有羊不吃鹽的? 盡管善意不被接受,很讓人傷心,大家還是沒有放棄它。
每天羊群晚歸時,大家總是在星空下耐心地尋找它,總是得找很長時間(能在三百多隻極其相似的羊裡把它找出來,依我看真是個奇迹)。
若是陰天,還得打着手電筒找。
而那些天正過着寒流,總是那麼冷…… 我便建議在這個中分頭身上做個記号,比如用噴漆在背上抹幾筆,一定醒目多了。
但大家不予采納。
直到第二天下了大雪,羊群披滿厚厚的雪被回來,這才明白…… 于是我又建議在羊脖子上系一大團紅布或花布。
嫂子思忖了一下,這回倒采納了。
她在氈房雜物堆裡翻了半天,卻隻翻出一條孩子們小時候用過的紅領巾……給羊系上後,羊立刻肅容,成為光榮的少先隊員。
一個禮拜之後,我們的少先隊員總算适應了這個奇怪而溫暖的地方,敢在地窩子裡四處走動參觀了。
每個角落都又嗅又拱地研究一番。
後來還敢靠近人,還嗅我的手,啃我的腳。
但就是堅決不吃高級糧食玉米。
豈有此理!别的羊要是能有一丁點玉米吃,保準高興得哈哈大笑。
我問:“是不是嗓子眼長疙瘩了?吞不下去?” 居麻怒道:“白天出去,明明還在啃幹草!” 我不信,撕了一片白菜葉子給它。
它聞了聞,立刻咬住一口吞掉。
這下,我也生氣了:“原來嫌玉米太硬!” 但怎麼可能給它吃白菜呢?我們全部的白菜隻剩一棵半了。
每天隻舍得剝幾片葉子煮進全家人每晚唯一的那頓正餐裡。
于是繼續強行喂它硬玉米粒。
終于,直到第十天,少先隊員才總算開了竅,總算曉得了我們不是在害它,也曉得玉米是個多麼好的東西了。
它第一次主動開口,吃得狼吞虎咽。
我們都高興極了。
它一吃飽,就自個兒跑到竈台另一側的大錫鍋裡喝水。
那可是我們的食用水!但大家都沒說什麼,隻是不讓喝太多,居麻說剛吃了幹糧食再喝水,會撐死的。
于是喝一會兒就把它牽走系在柱子上。
第二天早上再給喝一遍水。
從此,它的生活更高級了,雪都不用啃了。
完全習慣了家庭生活的少先隊員,再也用不着我強行推回家,或又拖又拽地騎回家了。
隻消在它背上拍幾巴掌,它就一路小跑,跟着我直奔有火爐和玉米粒的地窩子。
它一回到家,跳下高高的台階,先緩步走到床邊,和前來迎接它的梅花貓親個嘴,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