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回 劉統勳解疑訪李衛 墨君子論盜會學政
關燈
小
中
大
誰?!”孫嘉淦大吃一驚,順手掀起扣在燈上的罩子,四面張望時,卻不見人。
詫異間聽到梁上一聲微響,一個黑衣人倏然間已站在孫嘉淦面前!孫嘉淦刹那間便鎮靜下來,仔細打量那人時,隻見他身材中等,是個十六七歲的小青年,濃黑的雙眉凝成兩團,像是誰在眼睛上方點了兩個蝌蚪。
隻盯着孫嘉淦笑,卻不似有什麼惡意。
孫嘉淦冷冷說道:“我是山西書生孫嘉淦,官做得不小,卻窮得要命,我一生辦案不少,或是哪個仇家請你來的?請取了我的首級去。
” “實不相瞞,”那人将脖子上盤着的辮子甩到腦後,笑道,“我是山西白陽教裡的護法使墨君子,本名姚秦。
因飄高忌我悟性高,他又行為不端,因此反目出走。
傅恒破寨,我幸免于難。
流落江湖,衣食無着,隻好當了這個梁上君子。
原本也隻想偷點東西換酒喝,聽你先生清吟,忍不住技癢,也狂吟幾句。
驚了你,實在對不住。
”說着便要走。
孫嘉淦卻一把扯住了,說道:“你的詞我聽了,不是凡品格調。
既來之則安之,我有一本自作的詩箋,就便兒請教。
”說着便翻馬搭子,從裡頭取出個冊子遞給那人。
墨君子笑道:“天下人稱你膽大如鬥,果真如此,真豪爽人也!”他接了本子,竟坐在燈下仔細翻閱。
許久,才把詩集還給孫嘉淦,說道:“你這些詩有盛唐風格,就《春與律》‘杏花寒食終朝雨,楊柳人家盡日風’落了晚唐卑調。
”又指着《題長恨歌》笑道,“你看——‘如向私語無人覺,卻被鴻都道士知?’這一句輕佻。
就如李義山‘薛王沈醉壽王醒’,不能說不尖刻清新,但為詩人,卻失了忠厚之道。
” 孫嘉淦撲哧一笑,說道:“墨君子先匪而後賊,在這裡和孫某人大言其‘忠厚’之道!方才是論詩,已見一斑。
有佳作沒有,請賜教一首成麼?”墨君子歎道:“賊匪和官家僅一牆之隔,所以有成者王侯敗者賊這一說,譬如您孫錫公,當年夜走三百裡殺人,你循的是王法,還是天理?你以為你說的賊是剿得盡的麼?王陽明所謂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但隻教楚存三戶,亡秦必楚。
你也是讀書人,自然明白這個道理。
我自巢覆卵破,舊作早已一火焚盡,你既索詩,不得已口占一絕為今夕幸會助興。
”遂拍手而歌: 關河鎖帶路渺茫,妙手空空新戰場。
憑君莫賦高軒過,卻防明珠丢錦囊! 孫嘉淦心中異常驚訝,摸了摸袖中,隻有五兩許一塊銀子,取出來放在桌上,歎道:“有此等人才堕入泥塵,是我們台閣臣子的過錯。
你身無功名,我也不能許你功名。
憑你才學身手,洗手江湖,洗心侍朝,可以自緻仕于青雲之上。
這一點點……我說過我是個窮官,實在無補于你。
拿去暫作糊口之資,不要自甘堕落了。
” “前頭于成龍大人曾提到我的一個前輩。
”墨君子坦然揣了銀子,“也曾有過像你這番勸化。
前輩說,‘道不行乘槎浮于海,人之患束冠立于朝’,銀子我受了,您的這些個金石良言還是教訓自己子侄去吧。
” 孫嘉淦頓時默然,墨君子也不說話。
二人年紀相殊,性格各異,卻——都有一種說不出的知己感,但又都心知是不共戴天之敵。
孫嘉淦許久才道:“朝廷主明臣賢,倡的是聖化之道,你這是何苦?不想做官也是高潔之志,為什麼要一味為匪作患?”墨君子微笑道:“胡風一吹已百年,‘數’是造化定的,我也難說是對是錯。
但有一口氣,我必我行我素。
方才說到‘天理’,飄高他們為詭為異,不成氣候,我已決意創立天理教于世。
三十年後颠覆這個‘大清’。
也許你見得到的。
”他說話聲音很淡,孫嘉淦心裡發瘆: “我活不了三十年了。
你這叫恃才沽禍。
就我所見的人物,你的才并不怎麼出色。
” “也許吧。
但您的兒孫可以見到天理教勃興。
” “我的兒孫會殺掉你。
” “那不一定。
但他們能見到。
” “他們一定殺掉你,不然我不見他們!” “還是那句話,他們沒有你的志氣,破不了心中賊。
野火春風嘛。
” 墨君子說完,抱手一揖,說道:“我該去了。
欽差大人。
”孫嘉淦苦笑着也抱拳一揖,說道:“那一點菲薄之銀,你不要用在你教務上。
”“那是當然!”墨君子身形一晃,像來時一樣快,倏然消失在門外。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以奪志……”孫嘉淦夢魇一樣獨自在孤燈下徘徊,喃喃而語。
耳聽遠處雞鳴三聲,仍是毫無睡意。
親自撥燈添油伏案而作,将上次見乾隆說的話,寫成了《谏三習一弊折》思量來去,還是轉到了“進君子退小人”這一條,沒有這一條,斷難長治久安。
在結尾寫道: ……由此觀之,治亂之機,轉于君子小人之進退;進退之機,握于人主之一心;能知非則心不期敬而自敬,不見過則心不期肆而自肆。
敬者君子之招治之本也,肆者小人之媒亂之階也……惟望我皇上常守此不敢自是之心,而天德王道不外乎此矣! 寫完,又将今夜遇到巨賊墨君子的事另備一劄,細細寫了密封。
院外已是麻亮,廚中炊起,後院馬嘶騾鳴,挑水夫甩着扁擔支悠支悠在院中輕步往來。
孫嘉淦索性洗了臉,吹了燈端坐在椅上閉目養神。
詫異間聽到梁上一聲微響,一個黑衣人倏然間已站在孫嘉淦面前!孫嘉淦刹那間便鎮靜下來,仔細打量那人時,隻見他身材中等,是個十六七歲的小青年,濃黑的雙眉凝成兩團,像是誰在眼睛上方點了兩個蝌蚪。
隻盯着孫嘉淦笑,卻不似有什麼惡意。
孫嘉淦冷冷說道:“我是山西書生孫嘉淦,官做得不小,卻窮得要命,我一生辦案不少,或是哪個仇家請你來的?請取了我的首級去。
” “實不相瞞,”那人将脖子上盤着的辮子甩到腦後,笑道,“我是山西白陽教裡的護法使墨君子,本名姚秦。
因飄高忌我悟性高,他又行為不端,因此反目出走。
傅恒破寨,我幸免于難。
流落江湖,衣食無着,隻好當了這個梁上君子。
原本也隻想偷點東西換酒喝,聽你先生清吟,忍不住技癢,也狂吟幾句。
驚了你,實在對不住。
”說着便要走。
孫嘉淦卻一把扯住了,說道:“你的詞我聽了,不是凡品格調。
既來之則安之,我有一本自作的詩箋,就便兒請教。
”說着便翻馬搭子,從裡頭取出個冊子遞給那人。
墨君子笑道:“天下人稱你膽大如鬥,果真如此,真豪爽人也!”他接了本子,竟坐在燈下仔細翻閱。
許久,才把詩集還給孫嘉淦,說道:“你這些詩有盛唐風格,就《春與律》‘杏花寒食終朝雨,楊柳人家盡日風’落了晚唐卑調。
”又指着《題長恨歌》笑道,“你看——‘如向私語無人覺,卻被鴻都道士知?’這一句輕佻。
就如李義山‘薛王沈醉壽王醒’,不能說不尖刻清新,但為詩人,卻失了忠厚之道。
” 孫嘉淦撲哧一笑,說道:“墨君子先匪而後賊,在這裡和孫某人大言其‘忠厚’之道!方才是論詩,已見一斑。
有佳作沒有,請賜教一首成麼?”墨君子歎道:“賊匪和官家僅一牆之隔,所以有成者王侯敗者賊這一說,譬如您孫錫公,當年夜走三百裡殺人,你循的是王法,還是天理?你以為你說的賊是剿得盡的麼?王陽明所謂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但隻教楚存三戶,亡秦必楚。
你也是讀書人,自然明白這個道理。
我自巢覆卵破,舊作早已一火焚盡,你既索詩,不得已口占一絕為今夕幸會助興。
”遂拍手而歌: 關河鎖帶路渺茫,妙手空空新戰場。
憑君莫賦高軒過,卻防明珠丢錦囊! 孫嘉淦心中異常驚訝,摸了摸袖中,隻有五兩許一塊銀子,取出來放在桌上,歎道:“有此等人才堕入泥塵,是我們台閣臣子的過錯。
你身無功名,我也不能許你功名。
憑你才學身手,洗手江湖,洗心侍朝,可以自緻仕于青雲之上。
這一點點……我說過我是個窮官,實在無補于你。
拿去暫作糊口之資,不要自甘堕落了。
” “前頭于成龍大人曾提到我的一個前輩。
”墨君子坦然揣了銀子,“也曾有過像你這番勸化。
前輩說,‘道不行乘槎浮于海,人之患束冠立于朝’,銀子我受了,您的這些個金石良言還是教訓自己子侄去吧。
” 孫嘉淦頓時默然,墨君子也不說話。
二人年紀相殊,性格各異,卻——都有一種說不出的知己感,但又都心知是不共戴天之敵。
孫嘉淦許久才道:“朝廷主明臣賢,倡的是聖化之道,你這是何苦?不想做官也是高潔之志,為什麼要一味為匪作患?”墨君子微笑道:“胡風一吹已百年,‘數’是造化定的,我也難說是對是錯。
但有一口氣,我必我行我素。
方才說到‘天理’,飄高他們為詭為異,不成氣候,我已決意創立天理教于世。
三十年後颠覆這個‘大清’。
也許你見得到的。
”他說話聲音很淡,孫嘉淦心裡發瘆: “我活不了三十年了。
你這叫恃才沽禍。
就我所見的人物,你的才并不怎麼出色。
” “也許吧。
但您的兒孫可以見到天理教勃興。
” “我的兒孫會殺掉你。
” “那不一定。
但他們能見到。
” “他們一定殺掉你,不然我不見他們!” “還是那句話,他們沒有你的志氣,破不了心中賊。
野火春風嘛。
” 墨君子說完,抱手一揖,說道:“我該去了。
欽差大人。
”孫嘉淦苦笑着也抱拳一揖,說道:“那一點菲薄之銀,你不要用在你教務上。
”“那是當然!”墨君子身形一晃,像來時一樣快,倏然消失在門外。
“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三軍可以奪帥,匹夫不可以奪志……”孫嘉淦夢魇一樣獨自在孤燈下徘徊,喃喃而語。
耳聽遠處雞鳴三聲,仍是毫無睡意。
親自撥燈添油伏案而作,将上次見乾隆說的話,寫成了《谏三習一弊折》思量來去,還是轉到了“進君子退小人”這一條,沒有這一條,斷難長治久安。
在結尾寫道: ……由此觀之,治亂之機,轉于君子小人之進退;進退之機,握于人主之一心;能知非則心不期敬而自敬,不見過則心不期肆而自肆。
敬者君子之招治之本也,肆者小人之媒亂之階也……惟望我皇上常守此不敢自是之心,而天德王道不外乎此矣! 寫完,又将今夜遇到巨賊墨君子的事另備一劄,細細寫了密封。
院外已是麻亮,廚中炊起,後院馬嘶騾鳴,挑水夫甩着扁擔支悠支悠在院中輕步往來。
孫嘉淦索性洗了臉,吹了燈端坐在椅上閉目養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