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回 賜鐵尺囑托管子弟 談銅币籌劃辦銅礦

關燈
,對,在莊親王跟前、弘曉跟前搔癢癢兒。

    這個制度對他們最有利。

    撺掇着他們還要覺得是為他們,就有成功把握——本來是為我們大清社稷千秋萬載嘛!”弘昇笑道:“那是自然。

    這陣子我們就下毛毛雨。

    毛毛雨‘潤物細無聲’,最好不過啦!到了那個火候,不定哪一日皇上出巡或去祭陵什麼的,回京時候形勢已經變了,這是‘祖制’。

    他想改,也沒那麼便當。

    至于以後,盡人事而看天命,誰料得定呢?!”他猛地拽下一個枝條,那樹上不知栖了一隻什麼鳥,暗夜裡嘎嘎大叫着飛遠了。

     弘昇分析得一點也不錯。

    三天之後,孫嘉淦神采奕奕出現在西華門口。

    這時“孫嘉淦僞奏折”一案已傳遍朝野,紛紛猜測着這個僞折的内容。

    傳言劉統勳已經奉旨到上書房,接本處、謄本處追查僞折來路。

     孫嘉淦的出現,立刻招來了無數目光。

    孫嘉淦卻似全不在意,從容遞牌子、從容退到石階下等候、從容拿出一本書在看,無論生人熟人一律不打招呼不寒暄。

     孫嘉淦長得很醜陋,身材不高,長着一個冬瓜似的大腦袋,眼睛卻又特别小,鼻子像女人,嘴又特别大。

    就這麼一副尊容,卻是雍正一朝有名的“海瑞”。

    雍正初年鑄雍正制錢,他還是戶部小吏。

    為銅鉛的比例,與戶部尚書争執,二人扭打着直到隆宗門。

    他這樣犯上無禮,在雍正眼裡當然容不得,立即被削官逐出宮去。

    那一次他幾乎要頭撞金缸死谏在乾清宮前。

    虧得是楊名時救下了他。

    雍正四年,下诏求言,别人都是奏些不疼不癢的事,偏是這個翰林院的檢讨,公然上書三事“親骨肉、停捐納、罷西兵”,直指雍正兄弟不應骨肉相殘!當日雍正接到這份奏章勃然大怒,左右陪侍群臣無不股栗變色。

    雍正問大臣:“翰林院容得下這樣的狂生麼?”大學士朱轼在旁從容說道:“此人是狂。

    不過臣心裡很佩服他的膽量。

    ”雍正一愣,大笑說“朕也不能不服他的膽量”,竟當即晉升國子監祭酒。

    這段往事載在國史和起居注中,人人皆知。

    但今日事又不同,君也不是原來的雍正,又會出什麼事呢?一個太監出來,站在台階上大聲問道:“哪個叫孫錫公?” “不敢,我是。

    ”孫嘉淦把書遞給家人,仰着臉答道:“你找孫錫公什麼事?”他心裡很奇怪,皇帝傳人從來都是直呼其名,哪有稱字的?因此不敢冒撞。

     “原來就是大人呐!小的叫蔔仁。

    ”那太監一下子換了媚笑,“皇上叫傳孫錫公,小的哪會想到是您呢?”一邊說一邊帶路進去。

    孫嘉淦見傳呼太監換了人不是原來的高無庸了,心裡暗自詫異。

    但孫嘉淦素不與閹人搭讪,跟着那太監進了養心殿,卻見殿内殿庑下太監宮女一概都換了生面孔,棍子似地站着屏息待命,高無庸雙手操着一把長掃帚在照壁西側角落裡掃地,頭也不敢擡——便知他是犯了事被陟黜了。

    正轉念間,聽到乾隆的聲氣:“蔔義,請錫公進來吧!” 簾子一響,又一個年輕太監出來,輕輕挑起簾子,躬着身子等孫嘉淦進去。

    孫嘉淦一眼便瞧見乾隆專心緻志地在案上擺弄什麼,張照、史贻直、鄂善三個人默不言聲侍立在旁。

    孫嘉淦一提袍角跪下。

    剛要說話,乾隆頭也不擡擺手道:“起來,不要行禮了,朕知道你身子骨不好。

    有些事早想叫你。

    你不來,不定什麼時候朕就轉遊去了……”孫嘉淦行完了禮,起身看時,乾隆正在用蓍草布卦。

     “張照,”乾隆舒了一口氣,“方才用乾隆錢你搖出來的是‘乾’卦,和朕的這個卦象不相合的呀!”張照笑道:“卦象變化無方,如果一樣,它也就不叫‘易’了,易者即是變也,變即是辯、剝、複、悔、吝皆生于此。

    臣用各種錢都試驗過,沒有一種比得上乾隆錢靈動。

    方才臣搖出的卦象是‘天心遁’,與主子的卦象相合,恰恰是天地否泰二卦之極象之合。

    您瞧——”他在桌上蘸着茶水劃出來()和(),偏着臉笑道:“主子是乾、奴才是坤。

    實在聖人設道,妙合如有神!”乾隆高興地點點頭,對孫嘉淦道:“先帝說過‘孫嘉淦太戆,但不愛錢’,所以雖然惱起來恨不得殺了你,心裡還是愛你,舍不得你。

    你是君子,不愛錢是好的。

    不過錢也有錢的用處。

    張照就比較出來了,用乾隆錢演周易,比曆來的錢都靈動通神!”張照順口便捧了一句“乾即是天,乃六十四卦之緣起,皇上為乾隆年号,此錢豈有不靈之理”? 鄂善在旁說道:“如今市面上用康熙錢和雍正錢。

    乾隆錢還是太少,康熙錢也是越來越少。

    因為雍正錢鉛六銅四,不能改鑄銅器。

    乾隆錢字畫好、銅質好,恕臣直言,鑄的少了,民間用來作珍玩保存,鑄的多了,就有小人熔化了去鑄造銅器,一翻手就是幾十倍的利。

    私化銅錢按大清律隻是流徙,太輕了;太重了,又傷主子仁和之心,看似小事,貨殖不通,錢糧不興,也事關民生呢!” “你的大學士位已經複了。

    ”乾隆對張照道,“照舊在東宮當差。

    你這人什麼都好,就是太軟。

    也難怪你,畢竟你是犯了事出來的,這些個纨袴子弟都是宗室裡的,眼眶子大。

    ”他順手取過案上一把壓卷鐵尺,“這個賞你,就說朕的旨意。

    誰敢在毓慶宮傳播謠言、胡說亂道的、不尊師道的,你就用這尺子替朕揍他。

    揍死了再來奏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