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回 賜鐵尺囑托管子弟 談銅币籌劃辦銅礦
關燈
小
中
大
”張照因是罪人寬釋,在東宮侍讀,大約平日受這些阿哥們的腌臜氣極多,聽乾隆這一說,眼圈立刻紅了,淚水在眼裡打轉兒。
他“撲通”一聲長跪在地,抖動着雙手接過鐵尺,說道:“老臣自今而後皆屬皇上!一定以殘喘餘年盡忠效力。
臣原想在教讀之餘寫幾卷書的,現在不做此事了,傾我所學為皇家栽培棟梁!”乾隆含笑點點頭,說道:“在東宮你放心教讀他們就是。
該寫的書還要寫出來,你學問極好,也不可埋沒了。
你身子骨兒還好,過幾年頂不下,就到國史館去修書。
朕是不放你歸山的,你作好打算老在北京。
平日要有什麼好詩,隻管呈進來朕看。
就這樣,你去吧。
”看着張照雙手捧尺,邁着喝醉了酒一樣的步子走出養心殿。
乾隆歎道:“這裡議着錢政,那邊‘跑’出個‘學’政。
張照這人用到軍事上,真是一大錯誤。
朕若不保此人,他的下場連楊名時也不如!嘉淦,你也是個老戶部,方才也聽到了,乾隆制錢使不通,這個事不小。
看有什麼良法?‘通寶’,隻有‘通’了才叫寶嘛!” 孫嘉淦是為僞奏折的事面見皇帝的,見說到錢法,想起當年在這殿裡和雍正的一場沖突,心中十分感慨,略一定神,方說道:“臣這幾年沒有管财政,沒有什麼獨到的見地。
雍正爺的制錢看上去成色不好,字畫也不清楚,但鑄一枚便流通一枚——因為它化不成銅器。
如今江浙蘇杭一帶商賈交往情形已非康、雍時期可比。
去年去看了看,綢緞紡織作坊比康熙年間多一倍也不止。
碼頭上販運靛青、鹽、銅、瓷器的船隻更是十倍于當年。
這銀錢交往的事比起來,還是錢比銀子方便,所以錢法也得變一變。
開銅礦的工人要是太多,那很容易集衆鬧事的,可以增加些工人,但要想辦法約束,不要出事。
出了事就不是小事。
這說的開源;節流,就要嚴禁民間私自熔鑄銅器。
對擅自收聚銅錢,熔鑄銅器的,要狠狠地正法一批,絕不要手軟——往年常有這樣的,定罪定的斬監候,一道恩旨下來,赦掉了。
這樣的懲處已經吓不住人了!臣愚昧,隻能想這麼多,這都是老生常談,請主上參酌。
” “老生常談也受益不淺。
”乾隆說道。
孫嘉淦講時,他蹙着眉頭聽得極為仔細,銅礦工人不同散處鄉野的村民,聚得多了,确實太容易出事了,但不增加工人,制錢又不敷流通之用……正沉思間,史贻直道:“可否在雲貴銅礦多的地方加設銅政司,由刑部直接委員管束,有不逞之徒就地訪查審結,這樣處置起來就簡捷些。
” 乾隆尚未及說話,鄂善在旁慢條斯理說道:“方才贻直的意見我以為極好,加上一條銅政司應該有殺人權。
單這也不夠。
成千上萬的銅工,光靠官府管不過來。
能不能學漕運的辦法,讓青幫摻到這些工人中,青幫三派各有門戶,又都忠于朝廷,以工管工,以幫監工,官府就有了無數的眼線散于工人中,銅也有了,錢也鑄了,還不得出事情。
國家也不費一文錢,又攏住了青幫,豈不是面面俱到?” “好!”乾隆高興得一拍案起身來,“就這麼辦。
這件事就由贻直統籌。
一年之内,銅錢要增加一倍,私鑄的要殺一批,刑部今年勾決的這類犯人另開一單,遇赦不赦!”他興奮地在殿中踱來踱去,隔簾向外看看,因見高無庸拿着個破抹布戰戰兢兢抹着迎門旁的楹柱,便道:“高無庸,你進來一下。
” 高無庸是昨天下午被黜為下等蘇拉太監的,整個兒養心殿的太監,因為孫嘉淦僞奏折一案,涉及宮闱秘事,全部掃地出門,打發到了暢春園掃園子。
他是總管太監,還沒有最後發落,心裡忐忑着沒活找活幹。
聽乾隆隔簾一叫,吓得他渾身一哆嗦,手中的抹布也落在地上。
高無庸就地叩了一個頭,四肢着地爬着進來,在乾隆面前扯着公鴨嗓子泣道:“奴才有罪……自己口不關風,也沒管好下頭……” “爬起來!”乾隆笑着踢了他一腳,一邊回東暖閣,口中道:“你有犯罪的嘴,沒有犯罪的心,所以朕恕了你這狗奴才!” 高無庸哭得雙眼浮腫,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他料定是在座的幾位大人替他讨了情,竟不分個兒地亂磕了一陣頭,口中唠叨道:“謝主子龍恩,謝列位大人福庇……”這才起來呵着腰到暖閣隔扇前,躬着身子觑着眼聽乾隆吩咐。
“養心殿的太監全都換了,在朕身邊新挑這五個新太監,他們叫蔔仁、蔔義、蔔禮、蔔智、蔔信,還歸你管,你仍舊是總管。
” “喳喳喳!” “知道朕為什麼給他們起這個名字麼?” “奴才不知道。
” “就為太監都是賤種。
”乾隆輕蔑地一笑,“所以提個醒兒,叫不仁、不義、不禮、不智、不信!下頭八個太監在廊下侍候的,改名王孝、王悌、王忠、王信、王禮、王義、王廉、王恥,也是一個意思,提醒兒,朕也好記。
” “是!” “你從今兒起改名叫高大庸!” “是是是……” 乾隆回頭看看,幾個大臣都在暗笑,又吩咐道:“帶史贻直、孫嘉淦和鄂善到西配殿,朕賜宴款待,你們幾個大太監都去侍候。
賜宴罷,不用過來謝恩,單留孫嘉淦在這兒有話。
他們兩個由你送出永巷——去吧!” “是啰——紮!”
他“撲通”一聲長跪在地,抖動着雙手接過鐵尺,說道:“老臣自今而後皆屬皇上!一定以殘喘餘年盡忠效力。
臣原想在教讀之餘寫幾卷書的,現在不做此事了,傾我所學為皇家栽培棟梁!”乾隆含笑點點頭,說道:“在東宮你放心教讀他們就是。
該寫的書還要寫出來,你學問極好,也不可埋沒了。
你身子骨兒還好,過幾年頂不下,就到國史館去修書。
朕是不放你歸山的,你作好打算老在北京。
平日要有什麼好詩,隻管呈進來朕看。
就這樣,你去吧。
”看着張照雙手捧尺,邁着喝醉了酒一樣的步子走出養心殿。
乾隆歎道:“這裡議着錢政,那邊‘跑’出個‘學’政。
張照這人用到軍事上,真是一大錯誤。
朕若不保此人,他的下場連楊名時也不如!嘉淦,你也是個老戶部,方才也聽到了,乾隆制錢使不通,這個事不小。
看有什麼良法?‘通寶’,隻有‘通’了才叫寶嘛!” 孫嘉淦是為僞奏折的事面見皇帝的,見說到錢法,想起當年在這殿裡和雍正的一場沖突,心中十分感慨,略一定神,方說道:“臣這幾年沒有管财政,沒有什麼獨到的見地。
雍正爺的制錢看上去成色不好,字畫也不清楚,但鑄一枚便流通一枚——因為它化不成銅器。
如今江浙蘇杭一帶商賈交往情形已非康、雍時期可比。
去年去看了看,綢緞紡織作坊比康熙年間多一倍也不止。
碼頭上販運靛青、鹽、銅、瓷器的船隻更是十倍于當年。
這銀錢交往的事比起來,還是錢比銀子方便,所以錢法也得變一變。
開銅礦的工人要是太多,那很容易集衆鬧事的,可以增加些工人,但要想辦法約束,不要出事。
出了事就不是小事。
這說的開源;節流,就要嚴禁民間私自熔鑄銅器。
對擅自收聚銅錢,熔鑄銅器的,要狠狠地正法一批,絕不要手軟——往年常有這樣的,定罪定的斬監候,一道恩旨下來,赦掉了。
這樣的懲處已經吓不住人了!臣愚昧,隻能想這麼多,這都是老生常談,請主上參酌。
” “老生常談也受益不淺。
”乾隆說道。
孫嘉淦講時,他蹙着眉頭聽得極為仔細,銅礦工人不同散處鄉野的村民,聚得多了,确實太容易出事了,但不增加工人,制錢又不敷流通之用……正沉思間,史贻直道:“可否在雲貴銅礦多的地方加設銅政司,由刑部直接委員管束,有不逞之徒就地訪查審結,這樣處置起來就簡捷些。
” 乾隆尚未及說話,鄂善在旁慢條斯理說道:“方才贻直的意見我以為極好,加上一條銅政司應該有殺人權。
單這也不夠。
成千上萬的銅工,光靠官府管不過來。
能不能學漕運的辦法,讓青幫摻到這些工人中,青幫三派各有門戶,又都忠于朝廷,以工管工,以幫監工,官府就有了無數的眼線散于工人中,銅也有了,錢也鑄了,還不得出事情。
國家也不費一文錢,又攏住了青幫,豈不是面面俱到?” “好!”乾隆高興得一拍案起身來,“就這麼辦。
這件事就由贻直統籌。
一年之内,銅錢要增加一倍,私鑄的要殺一批,刑部今年勾決的這類犯人另開一單,遇赦不赦!”他興奮地在殿中踱來踱去,隔簾向外看看,因見高無庸拿着個破抹布戰戰兢兢抹着迎門旁的楹柱,便道:“高無庸,你進來一下。
” 高無庸是昨天下午被黜為下等蘇拉太監的,整個兒養心殿的太監,因為孫嘉淦僞奏折一案,涉及宮闱秘事,全部掃地出門,打發到了暢春園掃園子。
他是總管太監,還沒有最後發落,心裡忐忑着沒活找活幹。
聽乾隆隔簾一叫,吓得他渾身一哆嗦,手中的抹布也落在地上。
高無庸就地叩了一個頭,四肢着地爬着進來,在乾隆面前扯着公鴨嗓子泣道:“奴才有罪……自己口不關風,也沒管好下頭……” “爬起來!”乾隆笑着踢了他一腳,一邊回東暖閣,口中道:“你有犯罪的嘴,沒有犯罪的心,所以朕恕了你這狗奴才!” 高無庸哭得雙眼浮腫,看看這個,又看看那個,他料定是在座的幾位大人替他讨了情,竟不分個兒地亂磕了一陣頭,口中唠叨道:“謝主子龍恩,謝列位大人福庇……”這才起來呵着腰到暖閣隔扇前,躬着身子觑着眼聽乾隆吩咐。
“養心殿的太監全都換了,在朕身邊新挑這五個新太監,他們叫蔔仁、蔔義、蔔禮、蔔智、蔔信,還歸你管,你仍舊是總管。
” “喳喳喳!” “知道朕為什麼給他們起這個名字麼?” “奴才不知道。
” “就為太監都是賤種。
”乾隆輕蔑地一笑,“所以提個醒兒,叫不仁、不義、不禮、不智、不信!下頭八個太監在廊下侍候的,改名王孝、王悌、王忠、王信、王禮、王義、王廉、王恥,也是一個意思,提醒兒,朕也好記。
” “是!” “你從今兒起改名叫高大庸!” “是是是……” 乾隆回頭看看,幾個大臣都在暗笑,又吩咐道:“帶史贻直、孫嘉淦和鄂善到西配殿,朕賜宴款待,你們幾個大太監都去侍候。
賜宴罷,不用過來謝恩,單留孫嘉淦在這兒有話。
他們兩個由你送出永巷——去吧!” “是啰——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