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回 樞臣府君臣議軍政 僞奏折一紙驚帝心
關燈
小
中
大
所有臣工的生死榮辱,就是鐵帽子王也無法恢複八旗議政舊制。
朝局不亂,任憑是誰也當不了‘曹操’。
主上可以安心,臣想了幾條。
京畿防務連兵帶官全部調往木蘭、熱河一帶,将乾隆元年的武進士補進去擔任中下級官佐。
侍衛,除了靠得住的貼身侍衛留一兩個,其餘一律分發全國各軍中任職。
由讷親親自在皇族和親信大臣子弟中物色侍衛補進來。
豐台大營調走後,從各省綠營調撥三萬人補進來,整訓待用。
步軍統領衙門的兵用來防衛可以,并沒有野戰之力,所以隻換官,不換兵。
這樣措置,就是發生變故,就地也就殄滅了它!餘下官吏安排,今晚不能細議。
有了這個宗旨,奴才和讷親、鄂爾泰細細安排條陳,請皇上過目之後,再作施行。
至于奸臣,看來肯定有,而且陰毒險狠之極,但憑今日見到的形迹,罪不昭彰。
因此要細查明白,然後才能有所罪譴。
” “直隸總督是個最要緊的職務。
”乾隆仰着臉想了想,“李衛病着,這個缺其實是空着。
給李衛加級榮養,這個缺由嶽鐘麒來擔,兼管豐台提督。
傅恒這一仗打出了威風,調回京城,兼任九門提督。
由那個李侍堯坐衙辦事。
朕看也就差不多了。
侍衛,由讷親來選,三個月内一切完備。
這樣一布置,興許就吓退了一些人的妄念。
” 錢度聽着,張廷玉真是姜桂之性,老而彌辣,心中十分佩服。
但這一來,李侍堯便一步青雲,統領着兩萬人馬的内城防務重權,心裡未免有些醋意。
他正要說話,一直沒言聲的鄂善說道:“衡臣大人老成謀國,說的極是。
不過,既是膿包兒,總要擠出來才好。
這麼着,其實隻是吓退了他們的奸謀,一旦有了機會,仍舊要興風作浪的。
依着奴才見識,趁着乾隆三年武闱科試,還有前頭恩科的武進士,大約也有六七百人,再從各省調集經戰軍官在豐台集訓,就地分别補進豐台大營,由讷親大人實兼豐台大營提督,穩住了豐台軍務,京畿防務已經安全。
皇上要是心裡不安,可以在暢春園理政。
挨身就是大兵營,誰吃了豹子膽也不敢輕舉妄動。
‘有人作亂’這個詞奴才還不敢苟同,眼前隻能說‘有人作耗’,想造亂。
朝廷如臨大敵,他們收斂了,反而不得。
”他話音一落,張廷玉立刻表示贊同,“鄂善不愧兵部出來的,在外曆練有成。
這個主意不壞。
唉……國家免征賦稅,照我那樣弄,也确實花錢太多了。
” “議到這個分兒上,這件事差不多了,”乾隆松弛了下來,變得很随和,口氣卻又緩又重:“僞奏折的事是明奏上來的,一定要明着追查,誰的主筆,誰的策劃,誰的指使要一查到底。
由朕交劉統勳來辦。
廷玉你仍舊料理你的政務,讷親年輕,這些格外勞心費神的,由他來辦。
今晚這事,涉及到軍國機密,該知道的人朕自有道理,不該知道的就不必讓人知道。
你們幾個微末小員要曉得厲害。
朕以仁德治天下,平時連螞蟻也不肯踩死,但王章國憲無情,不論有心無心,誰敢妄言,朕必治以亂國之罪,那劉康在臨刑前曾呼天長歎,天也沒能救得了他!告誡你們幾句,好自為之就是了。
”說罷,笑謂尹繼善:“你是一言未發啰!幾時進京的?怎麼不遞牌子來見朕?” 尹繼善是因戶部征糧的事特意趕到京師來的,沒想到在張廷玉書房裡聽到這麼多令人膽寒的秘聞,更沒想到會在這裡遇到當今天子,聽乾隆問話,才回過神來,忙欠身笑道:“奴才今晚就像做夢!奴才在外頭,哪能料想到竟會有人打皇上的主意。
奴才今兒下晚才到潞河驿,沒敢回家,遞牌子已經遲了。
同來的還有海甯的陳世倌。
戶部今年因為軍糧庫空虛,要我們多繳一百萬石糧。
先聖祖曾有永不加賦的聖訓,叫老百姓多繳糧,沒那個道理。
無緣無故地生出這樣枝節,奴才真是為難。
所以要面君請旨,看怎麼辦。
” “這事朕知道。
”乾隆笑道,“陳世倌朕還不知道麼?總是在先帝跟前流淚,替百姓請命。
你拉上他來,無非打擂台罷了。
江南大熟,浙江也是大熟,一百萬石米就難住你小尹了?” “米有的是。
”尹繼善不甘心地眨了眨眼,“鬥米三錢,一百萬石就是三百萬兩銀子。
江南藩庫……” 他話沒說完,乾隆已經笑着起身:“朕心裡有數,難不倒你尹繼善!商稅、鹽稅、海關稅都似海水般地往你那裡淌!不要善财難舍麼!海關厘金雖然不歸你管,碼頭稅你也抽得不少,你無非是想在玄武湖修一座書院,又怕動你的藩庫本金罷了。
不趁豐年多收一點糧,歉年怎麼辦?國家萬一要發生興軍的事怎麼辦?你趁早死了這條心。
朕也不想和你議這些個,明兒你遞牌子,朕要和你議議江南文人學士風流韻事!”幾句話說得尹繼善也咧嘴兒笑了,乾隆又看了看紀昀,笑道:“明兒和小尹一起遞牌子進來。
不要小看了這事。
當日誠親王修一部《古今圖書集成》,朕要修一部更大更全的書,這要你們好好操辦呢!” 乾隆說罷便去了,這群人跪送聖駕後,回到書房,又興奮地議了一個多時辰,方才各自散去。
朝局不亂,任憑是誰也當不了‘曹操’。
主上可以安心,臣想了幾條。
京畿防務連兵帶官全部調往木蘭、熱河一帶,将乾隆元年的武進士補進去擔任中下級官佐。
侍衛,除了靠得住的貼身侍衛留一兩個,其餘一律分發全國各軍中任職。
由讷親親自在皇族和親信大臣子弟中物色侍衛補進來。
豐台大營調走後,從各省綠營調撥三萬人補進來,整訓待用。
步軍統領衙門的兵用來防衛可以,并沒有野戰之力,所以隻換官,不換兵。
這樣措置,就是發生變故,就地也就殄滅了它!餘下官吏安排,今晚不能細議。
有了這個宗旨,奴才和讷親、鄂爾泰細細安排條陳,請皇上過目之後,再作施行。
至于奸臣,看來肯定有,而且陰毒險狠之極,但憑今日見到的形迹,罪不昭彰。
因此要細查明白,然後才能有所罪譴。
” “直隸總督是個最要緊的職務。
”乾隆仰着臉想了想,“李衛病着,這個缺其實是空着。
給李衛加級榮養,這個缺由嶽鐘麒來擔,兼管豐台提督。
傅恒這一仗打出了威風,調回京城,兼任九門提督。
由那個李侍堯坐衙辦事。
朕看也就差不多了。
侍衛,由讷親來選,三個月内一切完備。
這樣一布置,興許就吓退了一些人的妄念。
” 錢度聽着,張廷玉真是姜桂之性,老而彌辣,心中十分佩服。
但這一來,李侍堯便一步青雲,統領着兩萬人馬的内城防務重權,心裡未免有些醋意。
他正要說話,一直沒言聲的鄂善說道:“衡臣大人老成謀國,說的極是。
不過,既是膿包兒,總要擠出來才好。
這麼着,其實隻是吓退了他們的奸謀,一旦有了機會,仍舊要興風作浪的。
依着奴才見識,趁着乾隆三年武闱科試,還有前頭恩科的武進士,大約也有六七百人,再從各省調集經戰軍官在豐台集訓,就地分别補進豐台大營,由讷親大人實兼豐台大營提督,穩住了豐台軍務,京畿防務已經安全。
皇上要是心裡不安,可以在暢春園理政。
挨身就是大兵營,誰吃了豹子膽也不敢輕舉妄動。
‘有人作亂’這個詞奴才還不敢苟同,眼前隻能說‘有人作耗’,想造亂。
朝廷如臨大敵,他們收斂了,反而不得。
”他話音一落,張廷玉立刻表示贊同,“鄂善不愧兵部出來的,在外曆練有成。
這個主意不壞。
唉……國家免征賦稅,照我那樣弄,也确實花錢太多了。
” “議到這個分兒上,這件事差不多了,”乾隆松弛了下來,變得很随和,口氣卻又緩又重:“僞奏折的事是明奏上來的,一定要明着追查,誰的主筆,誰的策劃,誰的指使要一查到底。
由朕交劉統勳來辦。
廷玉你仍舊料理你的政務,讷親年輕,這些格外勞心費神的,由他來辦。
今晚這事,涉及到軍國機密,該知道的人朕自有道理,不該知道的就不必讓人知道。
你們幾個微末小員要曉得厲害。
朕以仁德治天下,平時連螞蟻也不肯踩死,但王章國憲無情,不論有心無心,誰敢妄言,朕必治以亂國之罪,那劉康在臨刑前曾呼天長歎,天也沒能救得了他!告誡你們幾句,好自為之就是了。
”說罷,笑謂尹繼善:“你是一言未發啰!幾時進京的?怎麼不遞牌子來見朕?” 尹繼善是因戶部征糧的事特意趕到京師來的,沒想到在張廷玉書房裡聽到這麼多令人膽寒的秘聞,更沒想到會在這裡遇到當今天子,聽乾隆問話,才回過神來,忙欠身笑道:“奴才今晚就像做夢!奴才在外頭,哪能料想到竟會有人打皇上的主意。
奴才今兒下晚才到潞河驿,沒敢回家,遞牌子已經遲了。
同來的還有海甯的陳世倌。
戶部今年因為軍糧庫空虛,要我們多繳一百萬石糧。
先聖祖曾有永不加賦的聖訓,叫老百姓多繳糧,沒那個道理。
無緣無故地生出這樣枝節,奴才真是為難。
所以要面君請旨,看怎麼辦。
” “這事朕知道。
”乾隆笑道,“陳世倌朕還不知道麼?總是在先帝跟前流淚,替百姓請命。
你拉上他來,無非打擂台罷了。
江南大熟,浙江也是大熟,一百萬石米就難住你小尹了?” “米有的是。
”尹繼善不甘心地眨了眨眼,“鬥米三錢,一百萬石就是三百萬兩銀子。
江南藩庫……” 他話沒說完,乾隆已經笑着起身:“朕心裡有數,難不倒你尹繼善!商稅、鹽稅、海關稅都似海水般地往你那裡淌!不要善财難舍麼!海關厘金雖然不歸你管,碼頭稅你也抽得不少,你無非是想在玄武湖修一座書院,又怕動你的藩庫本金罷了。
不趁豐年多收一點糧,歉年怎麼辦?國家萬一要發生興軍的事怎麼辦?你趁早死了這條心。
朕也不想和你議這些個,明兒你遞牌子,朕要和你議議江南文人學士風流韻事!”幾句話說得尹繼善也咧嘴兒笑了,乾隆又看了看紀昀,笑道:“明兒和小尹一起遞牌子進來。
不要小看了這事。
當日誠親王修一部《古今圖書集成》,朕要修一部更大更全的書,這要你們好好操辦呢!” 乾隆說罷便去了,這群人跪送聖駕後,回到書房,又興奮地議了一個多時辰,方才各自散去。